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奇巧之美(阁楼塔桥卷)/中国古建筑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楼阁、塔与桥,一者“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高”为胜;一者“着长虹卧波”,以“长”为优,高度与跨度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某种程度上一直挑战着传统建筑结构构造的可能性。就此丽言,鲁班先师的奇绝技巧在此几种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高度的获取并不容易。秦汉之时,高度只能通过在木构建筑之下增加大体最的土石台基形成,后发展叠木为楼,如同搭积木一般重复构造,获取高度。结构和形式统一,实为奇丽与精巧之美。

胡石主编的《奇巧之美(阁楼塔桥卷)》,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让人们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我国阁楼、塔桥遗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内容推荐

遍布中华大地上的历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历代文化、艺术、科技的丰碑,国家的瑰宝。助人真正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领略它的魅力,是我们这套《中国古建筑经典》的编写目的。本丛书精选其中具代表性并有较高知名度的古建筑实例,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分编为4册;《奇巧之美(阁楼塔桥卷)》为其中之一,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使人们快速获得它的信息、了解它的价值、感受它的伟大、领略它的奥秘,以便在学习中国建筑史、从事文化艺术民俗研究、进行古建维修、开展古建筑旅游、进行美术设计创作和古代题材影视剧拍摄的过程中阅读、查找和使用。同时,它也犹如一座分门类陈列的历代建筑博物馆,阅读它,就如同神游了中国经典古建筑285处。《奇巧之美(阁楼塔桥卷)》由胡石主编。

目录

前言

琼阁凌云/苍龙卧波

开元寺钟楼/中国仅存的唐代寺院钟楼

慈云阁/十字街口元代阁楼

文滓阁/“内廷四阁”之一的皇家藏书阁

北京鼓楼、钟楼/皇城根下听晨钟暮鼓

独乐寺观音阁/巍巍高阁耸渔阳

凤凰楼/沈阳八景之一——“凤楼晓日”

边靖楼/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钟鼓楼

悬空寺/凌空仙阁,峭壁危楼

袄神楼/晋中大地上的“多功能楼”

飞云楼/天下第一木楼

西安钟楼、鼓楼/钟鼓报时醒世人

永昌钟鼓楼/声闻于天

石宝寨/“天作百丈台,秀削疑人工”

望江楼古建筑群/“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华光楼/历史文化名城的坐标

经略台真武阁/柱脚悬空之谜

大士阁/柱脚不入土,石垫无基础

文昌阁/罕见的九角攒尖顶式楼阁

甲秀楼/倡导文风,科甲挺秀

增冲鼓楼/锦鸡翅膀凤凰尾,比不上侗家鼓楼美

黑龙潭古建筑群/展翅欲飞“五凤楼”

朝阳楼/历经战火的明代城楼

大观楼/海内长联第一佳

马田鼓楼/密檐宝塔式侗寨鼓楼

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晴川阁/削壁临江断,危楼傍水悬

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

滕王阁/“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八境台/明阁高踞,赣水北去

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坪坦横岭鼓楼/寨民休息、集会、娱乐的场所

天心阁/历尽战火、屡经劫难的城堞

宝纶阁/明代遗存的庄严殿堂

花戏楼/木雕奇葩戏台,砖刻珍品庙门

奎文阁/尊经藏书育后人

光岳楼/“危楼百尺瞰沧溟”

蓬莱阁/山海名邦,人间仙境

阅江楼/古文观止阅江楼,有记无楼六百年

胜棋楼/古金陵第一名胜

清凉山扫叶楼/历尽千年兴衰,唯存老僧扫叶

平山堂平远楼/坐堂观风景,山水与楼平

烟雨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文澜阁/唯一幸存的清代江南藏书楼

天一阁/中国最负盛名的民间藏书楼

镇海楼/威震海疆岭南楼

妙应寺白塔/“元大都”保留至今的标志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明代建筑石刻艺术的杰作

天宁寺塔/京城地平线上的辽代砖塔

广惠寺华塔/造型特异的砖石“多宝塔”

凌霄塔/天柱地轴唐宋塔

临济寺澄灵塔/秀丽的金代密檐塔

大雁塔/雁塔晨钟,古都标志

应县木塔/世界最古老、高大的纯木构建筑

四门塔/中国石塔之祖

嵩岳寺塔/空心砖塔1500年不崩塌的奥秘

延庆观玉皇阁/黄泛区中掘出的元代阁楼

昭关石塔/西津古渡的过街石塔

莲花桥和白塔/烟花三月下扬州

栖霞山舍利塔/五代时期的巨型石刻艺术瑰宝

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山上的中国“斜塔”

报恩寺塔/苏州诸塔之冠,江南名塔第一

瑞光塔/历尽千年的藏宝之塔

罗汉院双塔/双峰对峙,塔刹挺秀

崇妙保圣坚牢塔/不保圣的“保圣塔”

天中万寿塔/五代时期的阿育王式石塔

圣寿宝塔/巍巍高塔,东海航标

六榕寺花塔/岭南花塔,南国情调

怀圣寺光塔/造型奇特的伊斯兰教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苍山洱海畔的瑰丽美景

玉台山石塔与滕王阁/玉台山上的双宝

安济桥/世界建桥史上的杰出创造

八字桥/民间创造的立体交通桥

宝带桥/卧如苍龙,美若玉带

周庄双桥/一把“钥匙桥”开启了封闭的大门

程阳永济桥/雄伟壮观的塔亭式风雨桥

岜团桥/中外建筑史上罕见的人畜分行桥

坪坦风雨桥/侗族儿女的美丽家园

试读章节

北京鼓楼、钟楼

皇城根下听晨钟暮鼓

大凡古城,多有鼓楼与钟楼,晨敲钟、暮击鼓,准点报时。往往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对应日出与日落方位。然而,古老的北京城却是钟楼在北、鼓楼在南,一前一后坐落于地安门大街——皇城中轴线上,与南面的景山遥相呼应。

鼓楼三重檐歇山顶,有上下两个功能层和中间一个结构暗层,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屋面。南门前有一对石狮。下层为砖石结构,檐为四坡屋顶,正脊两端安脊兽,各层屋顶戗脊上置仙人为首的七跑小兽,内部为拱券结构。二层以上为木结构,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四周环廊,外侧设望柱和栏杆,四角支撑有擎檐柱。东北角边门有石梯69级,由此登临。鼓楼内部通体彩画,金碧辉煌。二层原本置宋代的铜壶滴漏和铙神,清代起设主鼓一面和群鼓24面,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现仅存一面主鼓,八国联军入侵时在鼓面留下了累累刀痕。其余的大鼓都是后来的仿制品。

钟楼在鼓楼以北百米多处,无梁式砖石建筑,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顶,屋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两层屋檐的戗脊上均有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内部结构采用复合式拱券。基座为汉白玉须弥座。城台上四面有城垛。东北边门有石阶75级可供登临。钟楼正中立有八角形钟架,大铜钟高7.02米,镌有“大明永乐吉日”,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

独乐寺观音阁

巍巍高阁耸渔阳

观音阁位于蓟县旧城的西大街上,是独乐寺中的主体建筑。这是我国现存建筑时间最早的高层楼阁式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件珍品。

据文献记载,独乐寺观音阁同它的山门一样,均重修于辽圣宗统和二年(984)。以后,宋、元、明、清各代虽对观音阁进行过维修或翻建,但其梁架结构依然保持着辽代时的风貌。

观音阁外观两层,实为三层,中间一层为暗层,单檐歇山顶。观音阁斗拱硕大,出檐深远,长达三米,而屋面却很平缓。这样的构筑形式,既体现了唐代建筑雄伟的气势,又体现了宋代建筑柔和的风格。阁檐下面挂着一块横匾,上书“观音之阁”四个大字。据说这四个字还是明代宰相严嵩写的。阁中的高大须弥座上,矗立着一尊十一面观音(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的彩色泥塑像。这尊泥塑观音菩萨像,高16米,制作的时间最迟不晚于辽代,堪称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稀世之宝。

观音阁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通高23米。这座庞大的木结构楼阁,即使从辽代重修时算起,到今天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中,观音阁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袭击,也经受了无数次大小地震的考验,依旧安然无恙。

观音阁的地基是用黄土和灰沙夯打而成的,既坚固结实,又有一定的弹性。观音阁的整个结构既美观又科学。全阁有立柱两层,外檐柱18根,内檐柱10根,外圈檐柱构成的外框套着内层檐柱构成的内框,内外两个框架之间又以短横梁相连。这种结构大大增强了观音阁抵御地震或大风带来的水平推力破坏的能力。另外,观音阁的梁枋用材尺度适当,整个屋顶都不过重。梁架之间木榫连接严密,既结实,又有弹性。为容纳庞大的泥塑观音菩萨像,观音阁内部修成了一个空井。为避免空井结构影响高层楼阁的稳定性,匠师们不但在井口增加了斜撑,而且还把三个井口中的一个由四边形改作成六边形。这样观音阁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都能以柔克刚,免遭损害。

观音阁中还保有十分珍贵的元代壁画。1972年,人们在维修观音阁时,在阁的下层四面墙壁上发现了描绘精致的壁画,壁画中的内容有人物、有山林、有云水。在人物中有罗汉,有天王,也有村镇居民。在世俗人物中,有的还戴着元代普遍使用的斗笠帽。人们据此推断这些壁画初绘于元代,在明代又重新绘制过。至于人们是在什么时候用灰泥将壁画覆盖保存起来,现已无从查考。

P10-13

序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世界唯一未遭中断或湮灭的文明。汉唐以来遗存至今的宫阙坛庙、陵寝石窟、寺庙宫观、古桥佛塔等古代建筑散布在祖国的大地上,它们是历史的印记、艺术的明珠、地域的标志物和民族的骄傲。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瞻仰和研究它们,但处于经济大潮中的国人,对它们的认识和重视却不够。虽然古迹游览景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真正看懂古建筑,理解其价值、意义和魅力的人并不多。不经意中损坏古建筑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古建筑进行商业包装,过度开发,粗暴“改建”、“翻新”的现象也尚未杜绝。这是我们普及古建筑知识不够所致。最近,中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推出这套解读中国建筑文化的图书是非常及时的。

其实,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珍贵古建筑,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究、旅游事业发展,甚至传媒、设计、美术、影视等领域都有很大贡献,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

我们这套《中国古建筑经典》就是精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并有一定知名度的历代建筑,按宫殿坛庙、寺院道观、住宅园林、楼阁塔桥分为4册,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让人们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我国古建筑遗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如需着重关注某一历史建筑,人们也可很容易地进行“点击式”的查找,了解它的来历始末、规模现状和历史文化科技的价值,甚至能知道它的特别闪光之处以及它坐落在什么位置。因此,它是一套比较好读、有趣也有用的书。希望你能喜欢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奇巧之美(阁楼塔桥卷)/中国古建筑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68533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2.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