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在探寻并发掘文艺与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家形象建构与青年等问题的同时,结合当下文艺发展及各艺术门类创作的实际,围绕“融合”“网络技术”“融媒体”“新技术革命与新创作”“新艺术发展与新评论”等关键词,以跨艺术门类综合研讨的方式,从不同视角聚焦“新时代”“新青年”“新文艺”“新媒介”“新的国家形象”,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和跨界审美的碰撞,为文艺发展带来新的赋能、新的启发。
目录
序一 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文艺评论的准绳
序二 文艺评论是发现的事业
名家观点
印象与展望——在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的发言
寄望于新时代的青年评论家
当前文艺评论的问题与对策
批评的即时感与历史感——对青年批评家的瞩望
美术批评的作用及理论建构
什么才是好的文艺评论
舞台艺术
建模“新青年”:戏剧新文化中的“出走者”与“抗争者”
新创剧目晋级优秀剧目入口和路径探寻
国际化、专业化与大众化——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
回想大师的第一步——兼谈新时代青年京剧人的使命与担当
颠覆与流变——中国音乐文学70年变迁中的大众文化路向呈现
文化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特质——从陶身体剧场说起
齐舞共振当拿云——从2019年的群舞创作态势谈起
当代青年的文化模式与情感结构——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叙事
从附庸走向自主——论乡土题材戏曲创作的现实困境与未来空间
70年:新媒体技术与戏曲艺术传播的崭新路径
视听艺术
“走出去”与“向内寻”——全球化语境下电视剧构建国家形象的两种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成因
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中国当代电影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做错了什么
类型融合与东方审美——当下电影创作的新路径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电视剧主流价值观传播——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下的电影艺术新变革
两种生活美学范式及其不满——以21世纪以来青年导演的城市生活电影为例
新中国成立70年电影批评学科发展史略
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想象力消费:艺术实践对社会结构的还原与解释
青年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与方向
网络文艺
网络·文学与新青年的进击之路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与改编:资源的借用还是创作的生发——影视改编中若干问题理析
网络文艺:从媒介融合到文化融合的双重命题
以游戏为例,谈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造型艺术
时代意象与青春表达——主题性美术创作生态与当代青年美术创作
从沉浸式戏剧看当代意识的传达与评论
西湖论坛之“西园雅集”
青春须早为——当代青年书法创作的三种面向
映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青年美术家与国家形象塑造
书法繁荣的助力,还是书法异化的推手——对当代书法展览机制的反思
而立与不惑之间——“80后”书法群体形象扫描
厅壁传统、当代视角与新媒介语境下的数字展厅趋势——从案头、厅壁并行到数字书法的展示新可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陶艺家与“中国话语”的国家形象
西南当代油画艺术品牌的构建——以“花桥纪·桂林油画展”为例
作为一种史学范式的“新中国70年”——中国平面设计史研究分期问题再讨论
中国连环画发展维度的当代探索
百年瓷工家国记忆——记陶溪川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室内设计、展陈设计以及视觉形象一体化设计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庞井君//陈瑶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96624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702
CIP核字 2020031195
中图分类号 D6-53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