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回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十五篇各自独立的文化大散文组成。作者以闽、赣、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为范围,精心撷取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叙述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了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

内容推荐

在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几大民系中,客家人一直以其更为独特的方言、风俗、神祗、民居等为人注目,而其中的不少谜团也引起许多人的探索兴趣。

本书由十五篇各自独立的文化大散文组成。作者以闽、赣、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为范围,精心撷取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叙述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了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

作者系客家人,对客家及客家文化自然有其独到的认识与感悟。在其饱蘸感情的笔触下,客家千年的漂泊与拼搏、辛酸与甜蜜、光荣与梦想,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与解读,其题材之丰赡,观点之新颖,皆能引发读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勾起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目录

自序/1

沉吟石壁/1

绵亘千年的巷道/20

族诗吟/35

夕照平川/51

渐渐远去的图腾/62

语言的迷宫/79

村落的神明/99

风水三僚/120

四堡的前世今生/145

香寮遗韵/165

凌霄石笔/181

尊严的祠堂/200

自古山歌从口出/220

女神/250

土楼,遥远的回响/271

附:主要参考文献/288

试读章节

虽然也有山,不过是一墩墩矮小的山包,哪里有石壁呢?就连闽赣两省交界的站岭隘口,也只是武夷山的余脉,只是一脉微微的隆起。那碰裂先人小脚趾甲的石壁呢?这里并不是喜马拉雅,并没有过剧烈的造山运动,石壁怎么会不翼而飞呢?传说误人啊!

石壁村就在开阔田野的中心地带,村口几株古木,一座古亭,亭外小桥流水,古朴而典雅。迎接世界客家人祭祖大典,小小的石壁村热闹非凡,村民们脸上漾着喜气,忙着领我们进村做客。一拨又一拨孩子,兴奋地来来往往,笑吟吟的眼睛,不时朝我们投来飞快的一瞥。刚进村,适才对不翼而飞的石壁的失望,一下子也不翼而飞了。

一张张八仙桌摆开来了,一碗碗香喷喷的擂茶端出来了,名扬遐迩的石壁女儿酒,也在客人的惊叹声中一杯杯排在面前。司仪拖着长腔,抑扬顿挫地招呼客人入席,“请——加拿大某某社团某某先生入席”、“请——马来西亚某某社团某某先生入席”、“请——新加坡某某社团某某女士入席”、“请——印度尼西亚某某社团某某先生入席”、“请——泰国某某社团某某女士入席”……司仪的手臂忽而上扬忽而平伸,表情庄严而热情,一位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客家话叫“人客”,随着司仪的指点渐次入席。众目睽睽之下,先被叫到的“人客”有些自豪多少也有些腼腆地入座,尚未被招呼的“人客”则有些兴奋更有些期盼地观看与等待。观赏着这多少有些仿古仿中原意味的宴请场面,我的心头不禁浮想联翩:我们的先祖,在遥远的千年之前,在遥远的中原故地,也是这样宴客的么?司仪这一套拿腔拿调的做派,可是遥远岁月遥远中原的传承?这样的敬客尊客,是否因着迁徙漫漫长途间颠沛流离的记忆而倍感人际和谐的可贵?这样的热闹与乐此不疲,是否因着迁徙的孤独与失落而倍加表演的夸张?哦,热闹,真是热闹,不,客家话叫“闹热”,客家话中常有这种颠倒词序的表达,这种语序的变异又是否预示着客家这支民系的久远与迁徙途程的漫长?

觥筹交错,心花盛开,浓浓的女儿酒,浓浓的擂茶,浓浓的情意,浓浓的氛围。酒酣耳热间,一个个客家的传说在添枝加叶地传递。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心旌摇荡,不知不觉间,说者听者竟全都那样悠然神往!哦,让人着迷让人魂牵梦萦的难以计数的客家传说啊!

就说这香喷喷的擂茶吧。擂茶的鼻祖是谁呢?有人追溯到了三国的刘备。说是这位大耳使君带兵巡武陵,水土不服,全军吐的吐拉的拉泻不可挡,是一个神秘老人献上秘方“三生汤”,生姜、生米、生茶,捣碎冲入沸水,饮之即愈,擂茶由此发端。又有人说该是源自曹操,他管辖下的许昌、洛阳那时盛行粥茶,后又盛行盐茶,客家先人从中原逃难,自然而然把这简便的粥茶、盐茶烹调技艺带往南方。南方湿热多瘴气,聪明的客家先人就在粥茶、盐茶中加入药草,加入葱、姜、豆子、芝麻,就地寻找器具捣碎,擂茶的雏形也就诞生了。还有人干脆就说,擂茶就是石壁客家人的发明。客家先人在唐宋来到石壁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瘴气熏人,先人们从石壁山上采来药草,模仿在中原时喝盐茶的习俗,用钵头、木棍把药草捣烂,沸水一冲,就成了最早的擂茶。最早喝擂茶是驱病的,后来添了香料、添了豆类、炒米,就增加了解渴充饥的功能了,这让在石壁山间地头劳作的客家先人受益匪浅。甚至还有人说,擂茶在迁徙的途中就发明了,擂茶的品格就象征着客家人的精神,餐风饮露历干辛万苦,白手起家而坚忍不拔,擂茶取之于蛮荒山野,烹之于艰险征程,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擂茶,它就是客家的瑰宝啊!众说纷纭的传说你实在无法考证,因为谁也无法说清,有着千年历史的擂茶究竟是哪位先人发明,又经哪些先人逐步完善的。但客家人的发明大略是不会错的,不信就看今日的华夏大地,擂茶只盛行在客家地区,称呼也只叫“客家擂茶”,既然如此,又何必管它是谁发明的呢?

P4-5

序言

敲完最后一个标点,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轻松而喜悦。多少年了呢?写作客家文化系列散文的心愿,似乎总在缠绕着我,时不时就要撞上心头。从“文革”前夕第一次得知自己是客家后裔、第一次知晓客家先祖漂泊迁徙的历史开始,这样的念头就绽开了一瓣幼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在一个山镇书店邂逅客家研究鼻祖罗香林先生的大作《客家研究导论》,如获至宝捧读之际,那幼芽便吐出一片新叶。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新一波的“客家热”蓬勃兴起,各种客家联谊活动争相举办,各类客家研究报刊纷纷问世,我担任主编的《客家文学》也应运而生。正是在方兴未艾的“客家热”中,在亲身体验了客家文化的神奇、神秘与独特之后,心愿的种子获得了充足的营养,生根、拔节、吐翠……终于,成了呈现在我的读者面前的,这枚多少有些酸涩的果实。

在汉民族七大民系中,客家民系实在是一支极为独特的民系。千年的漂泊、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饱尝了屈辱与血泪,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则写下了惊天动地的辉煌,出现了洪秀全、孙中山等一系列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现了十分独特而引人瞩目的客家文化。今天,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客家民系、客家人的众多赞美乃至溢美之词,也频频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嘴角:“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牛乳上的奶酪”、“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系”、“中国革命是客家人的革命、客家人的事业”……种种的溢美之词,也让一些客家人士、客家学者飘飘然,近年客家研究中,一些明显有违史实的偏颇观点堂而皇之出笼:“客家人具有纯而又纯的中原士族血统”、“客家话是中原古语的活化石”、“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独特、最优秀的文化”……如同一些客家族谱把血脉的源头纷纷上溯到古老的帝王,这样的偏颇其实只会导致荒谬。新世纪现代化进程中的客家后裔,不能也不应该陶醉在这样浅薄的沾沾自喜之中。

与南方的广府民系、福佬民系一样,客家的源头也是来自中原、来自河洛。从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始,客家先人经历了前后五次长达千年的大迁徙,从中原一程程辗转南迁,最终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今天人称客家大本营的闽西、赣南、粤东形成了客家民系。此后,为着生存与发展,客家人又漂洋过海,万里辗转,足迹遍布全球。这样一个移民民系创造的文化,无疑,既有中原文化的传承因子,又有着不同于中原文化的明显特色。今天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是来自移民民系在迁徙地的创造,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是传承基础上对中原文化的强化与变异。

这种强化,突出体现在爱国爱乡、崇尚正统,体现在敬祖追根、和宗睦族,体现在对祖宗语言近乎偏执的固守,体现在崇文重教、崇尚风水、多神信仰……汉民族各个民系共有的这些特点,在客家民系中得到了十分突出的强化。比如爱国崇正,从宋元之交跟随文天祥抗元、明清之际反清复明,到清末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直到今日,数以千计的客属社团组织,无不以崇正为主线,香港最有名的客属社团,名称就叫崇正总会。比如敬祖念宗,客家人祖重于神,敬祖的程度是其他民系难以比拟的:迁徙途中背上祖宗骨殖逃难,任何村落任何姓氏必有祠堂、必修族谱,客家土楼甚至每座楼必设祖堂,“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种对方言的坚守,强烈的寻根意识以至“以郡望自矜”……客家民系的特殊凝聚力也是在耀祖光宗的理念中形成,迄今,世界客属人口已达一亿,世界性的客家人聚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先后分别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台北、台湾高雄、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河南郑州、江西赣州、四川成都、台湾桃园,日本的东京,泰国的曼谷,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吉隆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美国的旧金山,毛里求斯的路易港等城市举办,声势浩大。亚洲客家人的盛会“亚细安客属恳亲大会”也成功举办了六届,规模稍小些的跨国、跨省性质的客家人聚会更是不胜枚举。

而变异则体现在千年的漂泊迁徙中,客家人摒弃了汉民族“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的传统,代之以“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开拓进取、四海为家的襟怀,“客人开埠”是早年东南亚开发引人瞩目的现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则是当今客家人四海开拓的写照。体现在客家妇女令人惊叹的吃苦耐劳,体现在她们一反中原“男耕女织”模式,代之以“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庭重担一肩挑”的自立与自强。

无疑,客家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有着他民系难以企及的优势,也有着更为沉重的包袱。选取我生长于斯的客家大本营地区,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让客家人对自己的民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让世人对客家民系有更为系统的了解,这,正是我的初衷。

书名《千年回望》,是本书责任编辑建议的,初看似乎有些落套,但细细沉吟,只有这样的书名才最切题。回望客家人千年漂泊的历史,在回望中展望未来。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我,或许还有那么多的客家后人,都在情真意切地——回望。

作者

2007年仲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回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卡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7391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