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珠里的丫丫(美绘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水珠里的丫丫》由保冬妮编著。

书中所写的小主人公丫丫是贫困山村的一个小女孩儿。贫寒的家境,偏偏接连“雪上加霜”:丫丫八岁时爹爹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难身亡;后来,妈妈离家;再后来,奶奶病故,围绕丫丫上学、失学、复学的故事,演绎出感人肺腑的深情情节。

《水珠里的丫丫》被著名儿童评论家樊发稼赞美为:“这是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相当优秀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从头到尾都有一股紧紧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使人油然产生一种浓厚的阅读兴味。

内容推荐

《水珠里的丫丫》由保冬妮编著。

《水珠里的丫丫》是一部淳朴儿童的励志故事。

你也许不是丫丫?也许和丫丫有着类似的经历?

当你翻开书,来到转山子村的时候,呼吸到的不仅是未污染的空气,还会触摸到最淳朴的心跳。

假如你有着善良而柔软的心,你一定会为丫丫流泪。所有知道丫丫故事的孩子,几乎都变了一个人。因为这本书告诉你不仅要感恩生活,还要学会爱别人。

目录

01 没有故事的滴答泉

02 滴答泉编的丫丫

03 丫丫上学了

04 奶奶病了

05 丫丫失学了

06 春天来了,泉水没了

07 莲儿走了,石头来了

08 奇怪的来信

09 城里的香香

10 复学的丫丫

11 山里来了客人

12 城里来了丫丫

13 丫丫的梦

试读章节

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

一滴滴晶莹透明的水珠儿,从山崖下的一个石头缝儿里滴到一个凹着的小石潭里。石潭里接着一滴一滴水晶般清亮、纯净的水珠儿,为它展开了一波一波的涟漪。那清脆的声音,就跟玉珠儿掉进玉盘里的声音一个样儿,脆得好听。

这儿是转山子村的滴答泉。要想从城里来这儿,得坐上汽车,开上五个小时,然后围着山堆堆转啊转啊,一直转到人都头晕眼花的时候,才转到半山腰的转山子村。

转山子村,是个不大的小山村,七八户人家,藏在绿树翠荫之间,如果不是袅袅的炊烟告诉人们这儿还有人家,谁会想到这半山腰的腰窝里,竟还住着人呢。

听老人们说,自从有人发现了滴答泉,才有了转山子村。可这其中的故事,谁也说不清。

是谁发现了滴答泉?他干吗要绕着山堆堆爬那么高,上这儿来?他们为什么不下山,偏偏在这滴答泉不远的地方住下了?后来,这儿怎么又有了几户人家?真是奇怪的事。

但是,除了王丫丫觉得这是件奇怪的事以外,没人想过这些事。要说也是,想这些事有什么用呢?有人找到一个滴滴答答的小泉眼,就住下了呗,又有人上山来玩,上到半山腰走不动了,也就不走了呗。然后,大家盖了房子,建了个小村子,生了好多孩子,就这么着,有了转山子村。这有什么稀奇的?

丫丫丫不这么想。

这里面总该有个故事才对。怎么能没有故事,就有了滴答泉呢?

丫丫猜不着那从崖下头的石头缝里渗出的一滴滴泉水是从哪儿来的,如果有故事,故事里会把这事说得一清二楚。人家都说白胡子的老人会讲故事,爷爷的胡子,比山羊跳跳的毛儿还白呢,可是只要一问爷爷,爷爷就挥着跟村口那棵大松树的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说:

“快一边玩去吧,爷爷忙着呢。”

你看,现在知道了吧,爷爷根本不会给丫丫讲有关滴答泉的故事。不光爷爷,就是整个转山子村,也没人能讲滴答泉的故事。人们告诉丫丫,不是什么都得有故事,有的有故事,有的就没故事。转山子村的滴答泉就属于没故事的那一种。

要是爹爹还活着,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丫丫的想象中,爹爹是个顶聪明顶聪明的人,跟山下那个小学校里的女老师一样聪明,他们都会讲故事,讲得可好听了。可惜,在丫丫刚三岁的时候,村里想建一个拦住雨水的石坝和蓄水库,炸石头的时候,丫丫的爹爹被飞起来的石头砸伤了头,抬到山下卫生院的时候,已经晚了,丫丫的爹爹就再也没回到山上来。

娘对丫丫说:

“你爹爹走了。”

“走了?他下山了还回来吗?”丫丫问。

娘摇摇头,掉下了泉水似的眼泪。

“不回来了。”

“为什么?”

“咱转山子村没水,他找水去了。”

“找到了,他就回来了,是吗?”

“嗯,滴答泉变成一条河的时候。”

娘的眼泪变成了一条河,要是滴答泉也能像娘的眼泪一样多,也许爹爹就回来了。丫丫当时这么想。可是,水一点没变多。雨季一过,蓄水石坝的坝底就干透了。

从那以后,丫丫每天都跑到滴答泉去看好几趟,没想到的是,泉水越来越少,石坑里的水早淘干了,滴答泉还是那么不急不慌,滴——答,滴——答,一滴一滴,没有一丁点儿要流快的意思。村里人的水桶排成了一排,没人抢,没人恼。大人们丢下水桶走了,孩子们一边放着羊,一边盯着自家的水桶是不是该轮上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丫丫都九岁了,滴答泉却一天比一天滴得少。滴满七桶,要用上一天的工夫。丫丫和姐姐香香担着滴满了一桶水的铁桶往家走,老狗黄子翘着尾巴存丫丫的前头跑着。

丫丫问:

“姐,那滴答泉啥时候才能流得快一点儿呢?”

“啥时候也流不快。”

香香没抬头,眼睛瞄着桶里清亮的泉水。

“那咱爹就回不来了呀。”

丫丫很失望地扭过半个头。

“本来就回不来了。”

“啥?”

丫丫听了姐姐的话,站住了。丫丫害怕那个心中的寓言破灭。

“行了,你快走吧,奶奶等着水做饭呢。”

丫丫迷惘地晃动着两脚,往家走去。

丫丫根本不记得爹是怎么被人抬下山的,丫丫太小了,那会儿没有人告诉她真相,所以现在她的记忆里,那会儿的事成了空白。可是,娘是怎么走的,她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夏末,丫丫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着跳跳和它的两只小羊,一边和黄子盯着滴答泉边自家的水桶。娘一清早儿背了全家人的脏衣服、脏被单走十五里山路,到山下的井边洗干净了,又背上了山。娘把洗干净的衣服晾好了,手拿一个小包袱从家门口走到丫丫的身边,招呼着:

“丫丫,你过来,让娘给你掸掸身上的土。”

丫丫走过来,搂着娘的腰,抬头问:

“娘,你要下山串门儿去?”

娘每次到山下县城的舅舅家去,都带着那个花布包袱,丫丫最清楚了。娘只要一拿花包袱,就是要出门儿了。

娘点点头。丫丫望着娘好看的脸和黑亮的头发,问:

“带我去好不好?”

丫丫很想去山下的县城,可她一次都没去过,因为下了山,还要走好远好远。这回丫丫央求着。

娘的眼睛里流出了一滴眼泪,跟滴答泉似的,“吧嗒”滚落成两瓣儿,掉在丫丫的头发上,不见了。娘摇着头说:

“不成啊,人家不让带孩子。”

“那娘啥时候回来呀?”

娘的眼泪噼里啪啦砸在丫丫抬起的脸上。丫丫一点儿也不明白,娘怎么又哭了。爹走后,娘总是这么掉眼泪,丫丫懂事地抹了抹脸上掉着的娘的眼泪,说:

“娘,您别哭了。我不跟您去,我说着玩呢。等我长大了,我能走好远好远的时候,我再跟您去,成不?”

娘把丫丫的头使劲地搂进了怀里,哽咽着说:

“真是娘的好闺女,多听话呀,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跟姐姐多干活儿。娘可走了啊。”

P1-7

序言

这是个叫人热泪盈眶的故事。

丫丫是个真实的人物,是我亲眼见过的孩子。那年,我和北京电视台拍摄纪实纪录片,去北京周边的山区采访,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距离北京几十公里,我却看到了天壤之别的生存环境。

丫丫的家被迫要搬到山下去了,因为水土气候的改变,山里没有了水,几辈子住在山上的人家要下山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贫穷的家境,几乎让丫丫一家无法承受搬迁的损失。那一天,我满眼都是丫丫家拆除了一半的房子,她家的老狗、爷爷的愁容,还有村子里的残墙断垣……

我们开着吉普车离去的时候,我悄悄给了丫丫一块很大的巧克力,丫丫惊喜地看着,久久没有吃。我们的车都快下山了,我从车窗看见丫丫,她还在握着巧克力,向我挥手。

那一刻,我就在心里说,我一定写一本丫丫的故事,讲给城里的孩子听。

《水珠里的丫丫》这本儿童小说在2000年初版后,得过很多的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樊发稼老师读后这样写道:“这部作品我读了两遍,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感动一次。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小主人公丫丫和她的姐姐香香面对贫困和种种不幸,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以及善良的人们真诚的关爱和真挚的同情心。作品还让人真切地体悟到生活的艰难、逆境往往可以激发、磨炼和培养一个人坚毅勇敢的个性……这是一部读着令人感动、激人奋进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我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和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写作这部作品的年代,国家还未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对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幼小的肩膀要挑起家庭的大梁。

花一样的年纪,清澈透明的童年。他们像一棵倔犟的小树,顽强地生长着。蜜糖罐里宠养着的城里孩子应该去看看同龄的山区孩子,读一读这本书,手拉手、面对面、心连心的那一刻,我们会知道,那份无忧的轻快里缺少了怎样的厚重和深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珠里的丫丫(美绘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保冬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25007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1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