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逸龙、韩旭东编著的《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内容介绍:心理学仅仅关注个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美好、积极、向上的潜在特质和能力,并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自我悦纳、满足、乐观和幸福。本书作者把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向普通大众传播。

内容推荐

李逸龙、韩旭东编著的《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内容简介:别让心中的梦想折断翅膀。心灵的阳光让人生春暖花开。认识自我,充满人生的自信。在感恩中成长,在大爱中成熟。走出心理孤岛,在交往中羽化成蝶。愈合心理伤疤,要先与往事干杯。每天都别忘扫除心灵中的垃圾,心灵起航,你准备好了吗?

《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是一本心理学读物。

目录

第一篇 别让心中的梦想折断翅膀

 罗斯福总统讲给年轻人的故事/1

 目标犹如北斗星,指引人生走向成功/6

 与其崇拜明星,不如做自己的偶像/11

 走出梦境,放飞梦想/16

第二篇 心灵的阳光让人生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1

 生活需要微笑,乐观享受人生/26

 幸福或许离你真的很近/31

 不要跟幸福玩捉迷藏/36

 低下头就能看见微笑/40

 珍爱生命,追求阳光生活/44

 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支点/48

第三篇 认识自我,充满人生的自信

 “我是谁”?你真的认识自己吗/53

 “谁是我”?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57

 不自信,就无法迈八成功的行列/62

 超越自卑,你也能登上成功的阶梯/68

 直面缺憾,才能真正地悦纳自己/75

 谁是你生命中的皮格马利翁/79

 为什么要怕否定自己呢/85

第四篇 在感恩中成长,子啊大爱中成熟

 宽容,散发着伟大人格的馨香/93

 给人空间=胸襟+宽恕/98

 学会感恩,学会感动/102

 修补心灵之窗,只为今天/108

 离家再远也要找寻感恩的心/112

 经常检视一下自己成长的轨迹/117

第五篇 走出心理孤岛,在交往中羽化成蝶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底线/123

 他们为什么成了”孤岛”/128

 让自我从“硬壳“里走出来/132

 用心去沟通,话语显力度/138

 人生不能无友,交友须交益友/142

第六篇 愈合心理伤疤。要先与往事干杯

 试着做杯柠檬水/149

 换个角度就能看见美丽/153

 自我的改变要从心开始/156

 学做平衡生活的四边形/160

 把非理性的情绪留在昨天/165

 人皆有“病”。但当下要好好活着/172

 为了痊愈,有时必须先揭开伤疤/177

 时时提醒自己:赢自己一把/180

第七篇 每天都别忘扫除心灵中的垃圾

 心理受挫折,就多想想柠檬是甜的/183

 失败的后羿与成功的青蛙/187

 即使抑郁了,也不做“饿死”的猴子/190

 永远不要在冲动中自我惩罚/193

 嫉妒是一种毒药,缺陷是一种恩惠/198

 心理问题康复的关键:是适应而不是消除/202

第八篇 心灵起航。你准备好了吗

 要当“外星人”,先忘掉你的龅牙/209

 起航远行,你准备好了吗/214

 带着美好的回忆笑对离别/218

 社会是一所新的美好学校/222

 保留曾经的专注与单纯/225

 用自己的长处去打拼新天地/229

 放飞希望,认识自我,重树坚定信心/231

试读章节

有人曾问有着哈佛毕业经历的罗斯福总统:“尊敬的总统,您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罗斯福总统谦虚地摇摇头,但他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我的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罗斯福总统的话令人深思!

一艘没有目标的航船,永远不知道停靠在哪个码头,也不知道哪条航道最适合自己,只好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同样,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将成为一个任人生摆布的玩偶。目标之于人生,如同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人生须臾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

在罗斯福总统的母校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同样也印证了这位总统的话。哈佛商学院调查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通过对这些人25年的跟踪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原有目标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而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我们的创造激情。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般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我们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因为有目标,奋斗者才会有梦想,并敢于做“梦”,而梦想正是步八成功殿堂的动力源。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这就正如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言:“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一旦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可以说,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测试目标对人的行为影响。主持实验的两位教授告诉学生们,他们将以“慈善的撒马利亚人”这一主题进行讲道。作为测试者的学生们在接正常时间出行后却很快被告知,讲道将提前半个小时开始,他们就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另外,在这些“就要迟到的”学生的必经之地,两位教授雇用了一位演员,装扮成一个突然患病、急需救助的老人。结果发现,90%的“迟到”学生,都是因为急于赶往讲道地点,而置“患病老人”于不顾。两位教授告诉这90%的人,正是目标困惑使得他们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在时间的压力下,他们脚步匆匆,急着去做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而恰恰忘记了他们的目标所在。

作为一位学生工作者兼心理咨询教师,我接触过太多的生活中没有目标的青少年,“空虚”、“无聊”、“迷失”等词语经常成为他们内心的主题词,他们的一个典型的共同特征就是:没有目标!或者他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但却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因为不知道将来出路在何方;或者他们总是在强调着生活中困难的理由和借口,却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改变自我;或者他们心中有着一些模糊朦胧的目标和想法,但却不知如何去实现或因为自己懒惰而放弃。对于目标已迷失的青少年,投注于学习,并不一定表示他们勤奋,而是因为他们习惯于这样去做,因为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这样度过,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使然。因此,对于没有目标的青少年。他们在忙碌中体验到的却是焦虑和空虚!

没有目标或目标虚无,对个人前途的危害是巨大而可怕的。失去了目标,我们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变成了徒劳的无用功,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其实,当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不停的时候,不妨暂停片刻,深吸一口气,向四周望一望,分析一下眼前情形,思考一下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任务是什么?在经过反思之后,如果发现偏离目标,相信我们一定也会庆幸地拍着自己的额头说:“我都做了些什么啊?”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他们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目标就如同人生的灯塔,一个不知道自己明天做什么和能否做成什么的人,也就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的确,目标在我们的人生中就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它拨开了我们心头的迷雾,它驱走了我们心中的黑暗,更照明了我们前进的航线。因此,正确的向比努力更重要,有看清方向并为之努力才有意义,否则只会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如果方向对了,哪怕我们每天只迈一小步,进步一点点,那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一则关于目标的寓言

在以色列商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葡萄国内,一串串饱满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它使劲几地往上跳,想咬葡萄一饱口福,但葡萄架太高了,狐狸第一次试跳没有成功。狐狸想,这串葡萄不好,瞧它长得那个样子,外面看着挺好,里面肯定是去年的陈瓢。想到这里,狐狸瞄准另外一串葡萄跳了上去,可惜这一次又没扑着。狐狸想,这串葡萄也不好,肯定使用过化肥,绝对不是绿色食品,要不然就是注水葡萄。幸亏没吃着,否则吃了我要拉肚子就太不值了。

第二次试跳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狐狸却意外听到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原来是树上落着几只前来看热闹的乌鸦在为它鼓劲。狐狸向它们拱拱手,表示谢意。

狐狸有点儿累了,蹲下来呼哧呼哧地喘气。它心想,这时候要是有个教练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再给我讲讲动作要领,布置一下战术,那该有多好啊!一生能有几回搏?让我最后再跳一次,我就不信跳不过这个破葡萄架。狐狸转动着狡猾的眼睛,四下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根长竹竿;狐狸抓住竹竿,后退了几步,并向周围示意,请乌鸦们给予掌声鼓励。有支持就有力量,得到鼓励后的狐狸,信心倍增,只见它提竿快步向葡萄藤奔去,竹竿头准确地插住了地面,竹竿将狐狸高高撑起,然后是漂亮的抛竿动作,自由下坠,狐狸成功地跃过了高高的葡萄架。安全地落到了松软的草地上。“啊!姿势真优美,动作真漂亮!”乌鸦们大声夸奖狐狸。一只年轻的母乌鸦从树上飞了下来,向狐狸献上了一束野花。狐狸手捧着野花,心情非常激动,多少年的期盼,多少代狐狸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胜利的时刻。

但短暂的喜悦过后,狐狸冷静下来想:我是来吃葡萄的,葡萄没吃着,跳得再高又怎样!

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贪恋路边的风景与掌声。具体到工作上,要时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7当然,在此过程中,有激励与认可是值得高兴的,但别忘记我们的目标,并时刻校正自己的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在努力奋斗的路上,因为意外收获而不知不觉偏离了自己的目标,这种偏离往往还看似有所成就并被周围的人所认可,但恰恰是这样,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当我们在一条道路上努力奋斗并醉心于有所成就的时候,更应该停下来冷静反思一下: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样去实现目标也许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少留一些遗憾。P1-5

后记

心理学仅仅关注个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美好、积极、向上的潜在特质和能力,并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自我悦纳、满足、乐观和幸福。

在中国石油大学从事了近很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把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和理念向普通大众传播。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中国石油大学校报开辟专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帮助读者直面心理困惑和问题,给予科学理解、合理应对的建议和策略。

几年下来,心理专栏已经出版了86期,40余万字,其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也赢得了广泛认可和欢迎,成为我校大学生了解心理,关爱健康的必读资料。2011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在我校举办。年会期间,我校以写真喷绘的形式向兄弟高校展示了校报心理专栏的内容,获得了与会代一致好评。一名高校老师感慨地说:“所有的版面一集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是啊。这么多人看好它的实用价值,为什么不能把它汇编成书与更多人分享呢!于是我们编辑了这本书,其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出自于校报心理专栏。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感谢我校学生工作处领导为心理专栏提供具体指导,感谢校报陈锋、王大勇和成玲玲老师的编辑剪裁,同时也感谢张金彦、吴文山、王建军、刘兆军、王效关、张万春、王青、索先波等老师提供了一些稿件材料。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总体策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的力量--心理丛林漫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逸龙//韩旭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006253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