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考古看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基本囊括了当下的考古热点,体现了考古文博学界的前沿状况。

本书收录名家文章21篇,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百年来的重要考古成就。

(二)作者阵容豪华,众星云集。

本书所收文章的作者都是考古学各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

(三)全彩印刷,图文并茂。

本书几乎每篇文章配以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不少于5张,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四)排版舒朗,开本适中,便于阅读。

内容简介

《从考古看中国》是一部全面总结百年考古成就、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的普及性读物。全书分多元一体篇和史料传承篇两部分。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众多著名考古专家和著名学者联手打造,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星堆、金沙、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考古热点以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清华简、睡虎地汉简、敦煌汉简等出土文献的内容和价值,全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源远流长的理念和光辉灿烂的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本书编者:

201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1.负责督促落实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并提出工作建议。2.负责组织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实施有关专项规划。3.负责联系协调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力量,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人才工程等相关工作。4.负责联系协调全国性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加强对社团建设和重大活动的指导管理。5.负责组织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6.负责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组织基金项目评审和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7.负责完成中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本书作者:

王 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和文化交流。

霍 巍,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

段 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史、巴蜀历史文化、长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

王宁远,浙江声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良渚遗址考古。

孙 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山东史前考古。

燕生东,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博考古、中国古代史和传统文化。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秦汉考古文物研究。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学思想史、晚更新世史前史。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考古。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文艺理论。

刘庆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

袁广阔,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聚落考古。

齐航福,郑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甲骨学研究。

丁 进,湖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学和出土文献。

胡易容,四川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符号学。

杜 勇,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献研究。

陈 伟,武汉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国秦汉简牍整理与研究、先秦秦汉史。

马智全,兰州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简牍学研究。

张涌泉,浙江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敦煌学。

李春桃,吉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

目录

王巍 百年考古成就斐然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代序)

多元一体篇

霍巍 从三星堆到金沙:展现中国上古精神世界的知识图景

段渝 三星堆: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

王宁远 从良渚古城再认识中华5000年文明史

孙波 从海岱到齐鲁:中华文明传统的重要源泉

燕生东 考古所见商王朝的“海洋资源”开发

王子今 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陈胜前 史前中国文明的格局

韩建业 从考古发现看8000年以来早期中国的文化基因

王一川 中国文化基因的层累涵濡与共时呈现

刘庆柱 “中”与“中和”理念的考古学阐释

袁广阔 龙图腾: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认同与传承

李新伟 中华文明的宏大进程孕育多元一体、协和万邦的文明基因

史料传承篇

齐航福 回眸与展望:百廿年来的甲骨文考释

丁进 青铜器铭文:中华私人写作的起源

胡易容 “巴蜀符号”研究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杜勇 清华简:开启古史研究新境界

陈伟 睡虎地汉简《质日》的史料价值

马智全 汉代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敦煌汉简记忆

张涌泉 写本文献: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李春桃 大力发掘传世古文字资料的时代价值

精彩书摘

王巍 《百年考古成就斐然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正式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艰辛探索,薪火相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现将百年考古成果及其所揭示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辉煌成就择要叙述如下。

探索中华大地人类起源,科学回答了“我从哪里来”。

1.考古遗址证实距今20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已有古人类生活。陕西蓝田上陈古人类遗址的古地磁测年为210万年到130万年前,著名的蓝田遗址最新的测年数据为距今163万年前。河北阳原马圈沟遗址测年为距今160万年,其下文化层的年代可到178万年至18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上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发现证明,中华大地出现人类的年代确实可以早到距今180万年乃至200万年前,证明中华大地是世界上早期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2.展示了距今5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古人类居住遗迹、制作石器、食用动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以石片制作石器的工艺传统。特别是周口店人的用火遗迹,展示出距今50万年前后的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这是古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

3.基于考古材料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河南荥阳织机洞、老奶奶庙等多个距今6—3万年的遗址开展发掘,获得了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弥补了这一时期遗址发掘成果较为缺乏的薄弱环节。结果显示,这一时段,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都有古人类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石器制作技术和生活行为等方面仍然沿袭了本土自北京猿人时期已经形成的以石片石器为主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在新疆通天洞、山西水洞沟、郑州西施等少数遗址发现了以欧亚草原流行的独特工艺技术制作的石器,表明有少量外来的人群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但他们并未取代原有的人群及其文化传统。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距今4.5万年前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中,有铲形门齿的占比高达80%以上,沿袭了从蓝田人和北京猿人已经形成的特点,而非洲的古人类中,铲形门齿占比还不到10%。这表明所谓的非洲中东部的智人是现代人共同祖先的“夏娃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在中华大地上,丰富的考古材料无不显示,以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实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一百年来,中国考古人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其中,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不仅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几代考古人孜孜以求的重大使命。在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勤奋耕耘、潜心研究下,一幅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清晰轮廓展现出来。

内页插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考古看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译者
编者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56812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22-04-01
首版时间 2022-04-01
印刷时间 202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540
CIP核字 2022051832
中图分类号 K87-09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