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上下)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汉唐时期青藏高原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论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作者整合历年来的考古发现,结合历史文献,以跨越青藏高原地区的丝绸之路的肇始、发展和兴盛过程为主线,对该区域内的汉唐文化、古象雄文化、吐谷浑和吐蕃文化的面貌特征、形成过程和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历史和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对构建青藏高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参照。本书旨在通过考古学文化遗存与历史文献资料,论述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8世纪)青藏高原北部、西部地区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文化互动,展现陆上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图景,探讨中华文明融合形成的历史脉络。该书讨论材料新颖,论证内容丰富,创新性强,具有国际视野,对于构建青藏高原古代考古学文化体系,研究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德国图宾根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青藏高原考古、丝绸之路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持的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考古发掘、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考古发掘分别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新发现”等。 主持或参与多项中外考古研究项目,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汉唐时期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德国考古研究院“中国青藏高原北部的丝绸之路”等项目。主要代表作包括The Silk Road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 (from the Han to Tang Dynasty) as Reconstructed from Archaeological and Written Sources (Oxford: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2013)、《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讨》等。 目录 序 绪论 关于“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上编 青藏高原北部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 第一章 青藏高原北部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 青藏高原北部丝绸之路研究概况 第三章 文献记载中的青藏高原北部交通 第四章 汉晋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考古遗存 第五章 吐谷浑时期(4—7世纪中期)考古遗存 第六章 吐蕃时期(7世纪中期—8世纪)考古遗存 第七章 吐蕃时期墓葬/遗存的专题研究 下编 青藏高原西部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 第八章 青藏高原西部自然地理概况 第九章 文献记载中的青藏高原西部早期历史 第十章 青藏高原西部考古工作的回顾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西部岩画与中亚地区岩画的关系 第十二章 青藏高原西部“前吐蕃时期”遗存的时空分布 第十三章 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综合分析 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西部的贸易与交通 第十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上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仝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658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758 |
CIP核字 | 2021073767 |
中图分类号 | K872.7 |
丛书名 | |
印张 | 4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6 |
宽 | 197 |
高 | 4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