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政治思想史(共2册)
内容
编辑推荐

约翰·麦克里兰著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思想史入门读物,广受欧美大学师生和社会大众读者欢迎。阅读这本书,宛如漫步在不同时空层次之中,经历一次思想的大冒险。每一位希望享受思考乐趣的读者,都无法拒绝它的流畅文笔和明晰洞见。

本书为你——

◎全面介绍从古希腊至20世纪晚期的政治思想演变;

◎重点讲述1500年之后现代政治思想和实践的兴衰;

◎用鲜活笔触再现42位重量级思想家的人生故事;

◎立足经典,以生动叙述带领读者直接和思想家交流;

◎强调鉴古知今,启发读者对今天的政治进行深入思考。

打开它,放胆接受一次观念的洗礼。

你准备好了吗?

内容推荐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长达2000年的政治思想演化史,更是一段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伟大历程。这是集合42位思想家的畅销通史著作,更是一部培养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最佳读本。著名政治学者约翰·麦克里兰,历时10余载以“雄壮的头脑和丰沛的心灵”写出的史诗巨作。柴静、周濂、何帆、冯克利等盛赞推荐。

政治是众人之事,是演化中的文明,是人类永不止息的努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宪制、宽容……并非抽象、空洞、表面化的概念,它们不但是思想,而且是人类历经数千年运用才智与勇气创造的伟大成果。

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麦克里兰观阔溯源,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一脉传统,精呈其发展与成形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政治思想变迁演化的壮阔画卷。

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那暖暖含光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沛的学识和优雅的文笔,造就了这样一部精巧杰作。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政治和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无论你想思考政治还是参与政治,无论你想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都能带给你启发。

翻看它,一页一页读下去,你会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思想旅程。

目录

上册

 前言

 编者的话

 第一部 希腊人

第1章 古希腊政治思想

 背景

 推荐读物

第2章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理想国:为后来的情节搭场景

第3章 国家的卫士与正义

 政治退化

 推荐读物

第4章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问题

 《政治学》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五、六章

 第七、八章:亚里士多

 德论最好的国家

 统治权出于自然

 城邦之自然

 推荐读物

 第二部 罗马人与罗马天主教徒

第5章 从城邦到国际都市

 斯多葛主义的寂寞

 推荐读物

第6章 基督教世界主义: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其人、其心及其问题

 天国之城

 宗教强制的问题

 推荐读物

第7章 基督教世界及其律法:圣托马斯

 推荐读物

 第三部 罗马人与人文主义者:主权再造

第8章 主权再造: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马西利乌斯的政治学

 马西利乌斯论权力

 马西利乌斯与主权在民

 推荐读物

第9章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与美德共和国

 《君主论》给君王的建言

 推荐读物

 第四部 社会契约理论

第10章 社会契约理论的兴起及其可观的持续力

 推荐读物

第11章 社会契约(一):霍布斯

 主权不受契约限制

 以建制创造主权,与以征服创造主权

 主权者与战争

 霍布斯论主权的属性

 主权属性:对当

 代政治的一篇微辞

 自然律:霍布斯理论的一些争议霍

 布斯的社会契约或许根本不是契约

 霍布斯与主权的限

 制:效率

 霍布斯式个人主义的来源

 霍布斯:独见之明

 霍布斯的遗产

 推荐读物

第12章 社会契约(二):洛克

 霍布斯、菲尔默与洛克

 洛克版的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与政府

 洛克版的社会契约

 洛克论政府形态

 人与国家:法

 律之下的自由问题

 同意与统治权

 洛克与自由主义之基础

 霍布斯与洛克自然状态比较,兼评菲尔默

 推荐读物

第13章 社会契约(三):卢梭

 卢梭问题

 《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

 《社会契约论》

 自由与普遍意志

 卢梭论自由

 自由问题再论

 政治

 腐化

 卢梭与民主

 社会契约理论家卢梭:与霍布斯及洛

 克比较

 推荐读物

 第五部 启蒙运动与近代国家的演变

第14章 近代国家的近代性

 推荐读物

第15章 启蒙运动的政治学

 对启蒙运动的批评

 推荐读物

第16章 启蒙运动与依法而治:孟德斯鸠气候理论

 政府的类型及其原则

 权力分立:英国的独特案例

 权力分立与混合政体对未来的意义

 推荐读物

第17章 美国的启蒙运动:杰斐逊·克夫科尔·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潘恩

 《常识》(1776)

 杰斐逊:《独立宣言》(1776)

 克雷夫

 科尔:《一个北美农夫的信》与美国性格

 《联邦党人文集》与宪法

 永恒智慧

 特定时空智慧说

 阴谋论

 《联邦党人文集》:总论

 潘恩:《常识》(1791-1792)

 推荐

 读物

第18章 启蒙运动的局限:柏克与休谟

 休谟论理性与激情

 柏克论启蒙运动与革命的关系

 柏克

 为贵族制度辩护

 柏克的辉格立场

 推荐读物

下册

 第六部 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19章 自由主义的兴起

 自由主义与启蒙运动

 自由主义与三种经济

 推荐读物

第20章 自由主义的成熟:边沁与穆勒

 穆勒和19世纪政治思想的权威危机

 个人主权

 关于穆勒的一个省思

 推荐读物

第21章 自由主义的成熟与式微:斯宾塞、萨姆纳、格林

 斯宾塞:理论中的维多利亚时代

 自由主义与国家成为莫逆:格林的唯心政治

 格林的《政治义务原则讲演录》,与自由主义的干预论

 推荐读物

 第七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一):黑格尔——国家与辩证法

第22章 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背景

 黑格尔对人类意识的看法

 黑格尔谈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历史与历史的哲学

 历史与辩证法

 自由:向绝对自由发展

 自由与理性国家

 公民社会与国家之分立

 国家与自由:再论

 国家与其建制有别

 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背景

 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学派

 推荐读物

 第八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二):社会主义

第23章 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

 1840年

 1900年

 1917年

 1936年

 1948年

 1970年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历史:黑格尔与马克思之论

 黑格尔、费尔巴哈及马克思:通向辩证唯物论之路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商品崇拜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

 后革命及社会主义阶段:朝向列宁主义

 推荐读物

第24章 社会民主:伯恩斯坦与克罗斯兰

 恩格斯、伯恩斯坦及进步的共识

 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问题

 从恩格斯到伯恩斯坦:“科学主义”到修正主义

 伯恩斯坦:《进化的社会主义》

 伯恩斯坦的重要性

 附录:克罗斯兰与《社会主义的未来》(1956)

 推荐读物

第25章 雅各宾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的综合: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

 俄国马克思主义与俄国专制

 俄国社会民主党:1900~1907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1902年

 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

 帕尔乌斯对托洛茨基的影响

 1905年俄国革命对托洛茨基的影响

 不断革命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国家与革命》

 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争

 布尔什维克自认在1917年做了什么

 列宁去世及内战结束后,布尔什维克自认所为何事?

 托洛茨基与斯大林所争何事?

 推荐读物

 第九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

第26章 民族主义的道德排他性:赫尔德

 民族主义与启蒙运动

 赫尔德、费希特及民族理念

 费希特及法国大革命

 推荐读物

第27章 精英主义对民主的批判:帕累托与米歇尔斯

 精英理论

 推荐读物

第28章 自由主义的特殊敌人:群众与群众理论家

 群众理论与未来

 推荐读物

第29章 领袖及其群众: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学与自我之分析》(1921)

 催眠论的问题

 原欲的群体理论

 个体理论

 弗洛伊德的集体心理人类学

 普遍与特殊

 推荐读物

第30章 法西斯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式革命

 自由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纳粹与大战

 纳粹与大众动员

 纳粹的种族学说

 法西斯主义与社团主义

 法西斯主义与政治领导

 推荐读物

第31章 保守主义:奠拉斯与奥克肖特

 莫拉斯:文明的保守主义

 莫拉斯论国家

 莫拉斯与德雷福斯

 莫拉斯论君主制度

 奥克肖特的保守主义世界

 哲学与经验世界

 向政治过渡

 拒斥意识形态

 奥克肖特的保守主义(一)

 奥克肖特的保守主义(二)

 推荐读物

第32章 卷末论思想及论述之窟

试读章节

第2章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当时雅典已与斯巴达战争3年,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0~公元前404)。前一年,雅典民主的伟大贵族领袖伯里克利去世。柏拉图成长的年代,因此是一段引人兴趣的时期。他成年之时,战争正在结束,雅典下场惨重,外则遭受斯巴达在雅典卫城驻军之辱,内则经历寡头统治与民主势力斗争之患。柏拉图家族与寡头及民主两方都有关系,又出身良好,考虑走上政途十分自然。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城市的政治,无疑是他青年时代谈话的主题。由当代人的证言可以得知,战争期间,雅典民主的性质发生变化。伯里克利率领雅典及其盟友投入战争,因为他认为雅典别无选择,加上他控制议会,有办法将雅典的战略与花费限制在可以负担的范围内。

伯里克利去世后,雅典议会偏听不肖煽动家,这些煽动家也只拣议会爱听的话说。雅典对待盟友的政策渐失审慎,开始视盟友为雅典帝国的属地,战略上则更失斟酌,导致征塞拉库斯之战大败。富人自认在一场举措拙劣的民主战争中被剥削,民主派则怀疑寡头统治势力可能自甘走向失败主义,因为雅典如果战胜贵族主治的斯巴达,将是雅典民主及其领袖的胜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数年,雅典内部党派纷争愈演愈烈,寡头统治与民主相寻交替。只要雅典陆军主力是良家子弟组成的甲兵(hoplite),而同样重要的海军却倚重穷人担任桨手,这问题就无从解决。雅典战败,一个30人的寡头统治集团在斯巴达支撑下掌权。“三十僭主”对其民主派政敌甚多恶行,但掌权未久,复归民主。公元前399年,民主的雅典以不敬神与腐化青年的罪名,将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处死,无视德尔菲神论宣布苏格拉底是希腊最有智慧的人。

青年时代与成年初期的雅典政治经验,似乎令柏拉图甚为不快。他在自传式的《第七书简》(可能有伪)中说:“事实上,我被逼得相信,社会或个人找到正义的惟一希望在真正的哲学,以及,除非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治权力,或政客拜奇迹之赐变成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永无宁日。”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游历各地,足迹远涉(谣传他在埃及试过橄榄油生意),曾想使一个塞拉库斯暴君变成哲王,未能成功,最后,公元前396年在雅典创设“学园”,在此任教以终,公元前347年辞世。

《理想国》之外,柏拉图另外写有两本政治著作,《政治家》(The Statesman)与《法律篇》(The Laws,后世认为《法律篇》谈的是柏拉图心目中次于《理想国》的最好国家,并且是混合制政府的首见诠释)。著名的《会饮篇》(The Symposium)称美同性恋,过去曾惹议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他那时代里,还有人认为应该以取自荷马史诗的箴规懿训为所有生活层面的圭臬。由此话可知,柏拉图时代也有不作此想的人。荷马的世界观依旧有些人奉行,但其他人已经不相信了。人没有价值系统就无法生活,可见柏拉图时代有各种价值体系在争取思考者青睐。由于可选的价值体系纷繁多元,智者派因此自认言之成理,说这世界上真正算数的东西只有“力”,价值体系不过是些积久成是的陈俗旧论。一般人对这点当然可能难以全以为然,芸芸众生向来依照他们习之有素的价值过日子。只是他们也可能耳闻一些话头而有点局促,这些话头说,他们一直当成价值的那些观念在比较先进的圈子里已无甚轻重。

价值的多元现象,自始即令柏拉图棘手。为数甚多的价值体系在此,这些体系显然不可能个个当理,因此其中大多数必须用道德存疑的精神加以消解,看看何者去,何者存,然而怀疑精神要建构柏拉图心目中堪为道德与政治解毒剂的那种绝对价值体系。柏拉图的解决办法,是为苏格拉底发明双重面貌,一面是抱持怀疑精神的苏格拉底,一面是柏拉图主义的苏格拉底。历史上,苏格拉底无疑实有其人,但他并无任何著述,关于他的见解,我们所知来自二手资料,大致上是来自景仰他的朋友,其中以柏拉图最为主要。柏拉图为什么借苏格拉底之口,写出他的哲学?苏格拉底,“非常人也”,能引得朋友抵死效忠,也能惹敌人恨他入骨。据其朋友所述,苏格拉底其人有智慧、富勇气、行克己、尚正义,是当代第一等人,也是当时不义逐渐得势的社会中最无可能无恙活命的人。智慧、勇气、节制、正义俱全,如此描写苏格拉底,或许有失造作,但也许他真的具备这些美质。无可争议的一点是,苏格拉底非常特别,几近舞台人物。他是你一见终身难忘的那种人。苏格拉底自为生计,教人而不收分文,但似乎令柏拉图与亚西比德(Alcibiades)等名门子弟如沐春风,仰之弥高。苏格拉底游于哲学,一洗前人,境界全新,遂令后世以“前苏格拉底”概称在他之前的哲学家。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留下来的知识摊子,堪称“一团乱”。原本确定无疑的荷马世界的自然阶层,被从四面八方挖墙脚,由于这三个彼此环环相扣的阶层不是全立,就是全倒,只要从一个方位锲而不舍而攻击得手,三个层系即无一能有得全之理。神、人、自然三个层系像纸牌搭成的城堡,空有美观,实如累卵:只要抽掉一张牌,三者全告土崩瓦解。动手抽掉第一张牌的,是在原子论方面做了精彩设想的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基本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法十分简单,可是后果影响广远。德谟克里特说,自然整个可用一些非常细小的微粒的运行来解释,这些微粒的动态,原则上是可以预测的,只是人类事实上没有能力去预测。一切都是这东西构成的,所有事情都不过是这东西来来去去的结果。此说对荷马式自然观的冲击,一思即知。如果一切都是同样的东西做的,自然之中何来彼此严格有别的阶层?有些事情比别的事情大,海上暴风雨比茶杯风波大,但这是事物自然之理;依照一套规模由大而小,无限渐进的尺度来看事物,比将自然划分为上下截然有别的等级,合理多了。另外,一国之君,与他最卑微的臣子、他的奴隶,甚至他养的动物,都是同样材料做的,对国君也很难说是好消息。关乎国君与贵族的事件,如果在“质”上无异于关乎普通人的事件,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引进一个属于神的特殊等级,说这个等级非常重要,足以解释伟人的伟行,就没有必要了。一切之间只有规模之异,没有本质之别。

P18-21

序言

这是一本传统的政治思想史,书中为读者解述许多伟大的典籍。之所以选择这些典籍,有的是因为它们本身有伟大之处,有的是因为它们对世界或其他典籍造成影响。我没有采取什么情节故事的主线。我试过,结果只做成一条断续浮现的主线。这部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从底层民众写起,注意统治者,也兼重被治者。我向来认为,历来论者对人民——有时称为暴民——所下的功夫一直不够。政治的素材是人,一位思想家对这素材的观点一定会影响他对政治可能及应有境界的想法。不过,我发现这样的写法很不容易维持,因为思想家关于政治共同体素材的看法往往深藏在他们的著作文字之中,这些文字篇章必须摆到刑架上拷问,才吐露实情。而人人都知道,拷问逼供得到的东西挺不可靠。

我讲授政治理论多年,这本书是个成果,但我仍有许多疑问。金(Richard King)、卡瓦纳(Dennis Kavanagh)与里根(David Regan)读过这些文字,给了我很好的建议。马库斯(Robert Markus)的慷慨,莫里斯(Peter Morris)的机智与智慧则一直令我惊喜。阿普丽尔·吉本(April Gibbon)处理打字稿,表现出了她一贯的慧思与耐心。我还要向我先前的两个学生表示谢意。斯特普托(Lee Steptoe)在一次研讨会上的一个概念,使我怀疑社会主义的目的能以地道的社会主义手段达成,伊丽莎白·沃尔特斯(Elizabeth Wahers)则让我明白,关于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卫士阶层,我的一个复杂的论证(而且我顿以为自豪的论证)完全没有必要。

最后,我要谢谢波林(Tom Paulin)。这些年来,要是没有他鼓励,并且在星期一晚上为我打气,这本书永远写不出来。

书评(媒体评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把政治史的吓人面目撕了个稀烂,他写的都是人的心灵史,要写到这个份上,写作者要有雄壮的头脑和丰沛的心灵,好的书是这样的,像六哥说“大雨滂沱”。

——柴静(央视著名主持人)

生动活泼的文风、独具匠心的章法是本书较之同类著作最主要的两大特点。政治思想史原来可以这样写!这个收获着实意外!

——汪卫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麦克里兰这本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专为入门者而写,铺陈理念于叙事之中而绝少学究气,使读政治思想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解脱。尤可称道者,彭淮栋先生乃台湾一代翻译名家,文笔洗炼而典雅,读之如饮甘饴。

——冯克利(著名政治学学者、翻译家,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研究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并培养客观容忍的态度。

——朱坚章(著名政治学及法学学者、教育家,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

欲彻底了解和评估政治上的重要大事的现象,必须基于对政治思想史的正确认识。一本良好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国内读者迫切需要的。

——吕亚力(著名政治学学者,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在英美出版界畅销,想必是因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故为学术界与文化界共同推崇。

本书首要特色在于文字通俗流畅,所有介绍几乎皆以交谈讨论方式进行,因此口语化程度高,极易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其次,作者比较着重近代及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在800页左右的原稿中,15世纪以后的部分占了600多页,约为全书五分之四强。在20世纪行将完全走入历史之际,此书乃是唯一反映这种时代感的政治思想史通论。最后,本书比前两部著作幸运的是,它找到一位出色的翻译者。彭淮栋先生在翻译工作上素有盛名,对此书之翻译显然投入甚多,故译文典雅流畅,可读性强。

——江宜桦(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原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政治思想史(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麦克里兰
译者 彭淮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6114
开本 16开
页数 8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1.268
CIP核字 2014109968
中图分类号 D091
丛书名
印张 5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4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