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
这本由王兆鹏、黄崇浩注评的《千家诗(名家注评本)(精)》是其中一册,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
宋代是我国词创作的鼎盛期。现在可考的宋代词人有一千四百余家,共计作品两万余首。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 由王兆鹏、黄崇浩注评的《宋词三百首(名家注评本)(精)》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①。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鸾鉴:鸾镜,梳妆所用之镜。传说古代某国王猎获一只鸾鸟,却不呜叫。三年后,国王的夫人建议:悬挂一面镜子,让鸾乌来照。结果,这只鸾鸟看见镜中的影子,发出悲鸣,声震云霄,随即气绝。故后世称镜为鸾镜。事见南朝宋人范泰《鸾乌诗·序》。②芳尊:芳香的酒樽。尊,同樽(zt3r1),古代的酒具。
【评析】 作者生为贵族,复又仕宦显达,然而晚年却被贬外放,自觉政治生命与人生旅途都到了尽头,故而词中借春光抒发迟暮之悲。终于步李煜后尘,创作出《虞美人》的最新翻版。假使吴越国未能亡于其父之手,拖延到钱惟演之世,其结果也是一样。
词的上片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鸟、春水、春树、春草诸般春日景物,似乎要表达愉悦兴奋之情。而且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然而,词人突发一问:绿杨芳草几时休?仿佛南唐后主李煜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情绪变化之剧,令人始料不及。而其原因,则是词人“以情观物”,预先已经满怀一腔愁绪了。所以,城上城下的满目风光,给词人带来的并非美感,而是痛感。
下片紧接上片愁字予以发挥展现。衰晚一词,应当包括了政治与肉体两方面的含义。朱颜暗换,又还是“只是朱颜改”的再版。而结拍两句,最为凄婉传神。昔年因为好运乘时,故颇为自珍,节制饮酒。而今对酒不独不厌,反而爱之;不仅爱之,且又爱其深;不独爱其深,且又惟恐其浅!其实质是:不独不畏病,而且是毋宁病,甚至是毋宁死!
相传钱惟演晚年谪居汉东,心境悲凉,撰《玉楼春》,自己每每于酒后歌之,都禁不住落泪。他家中有一个白发歌姬名叫惊鸿,是他父亲吴越王钱做当年的侍女,听了这哀伤的歌词后,说道:“先王将薨逝的时候,预先为自己制作了挽歌《木兰花》,辞意与这首词很相似,难道如今相公也将要死亡了吗?”不久,钱惟演果然死于随州。《木兰花》与《玉楼春》实为同一词牌的异名,钱傲的旧曲,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与钱惟演此词“泪眼愁肠先已断”颇为相似。此等语,真是断肠之语,难怪当日“酒阑歌之,必为泣下”(《侍儿小名录》)。若兰作“织锦回文璇玑图”以寄。全诗八百四十一字,排成纵横各为二十九字之方图。其中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读、选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不等,据说可组成三千七百五十二首诗。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后世用指情书。难偶,难以对答。偶,对语。(梦断雁:失群孤雁。无凭:没有依托,进退失据。⑤期:预料。⑥雨恨云愁:云雨指男女幽会。雨恨云愁指男女间的离愁别怨。⑦消黯:黯然消魂。⑧永日:长日。
【评析】 柳永在仕途上长期不能得志,滞留京师甚久,又不得不离去。故别离之情每每见于词曲。这首词应当是作于外地,以表对于在京情人的思念。
词分三片。第一片写眼前秋景。景以萧瑟迷茫为特征,引人伤感,故歇拍说“忍凝眸”但是这种伤感的内容尚未言明。第二片始揭出主旨。先说因怀念京城旧好,却又无书回答问候,暗示有难言之隐。再用眼前景作喻,表明自身的处境艰难,相思悠悠。
第三片追述当日在京情事,所谓“幽欢佳会”,令人难忘。然而欢乐难以持久。聚散难期,雨恨云愁,其实、都与“平生心事”相关。尽日无言,却又表明这心事无人可诉,最终只得退下层楼。
全词以“登山临水”为枢纽,写景、叙事、抒情交错铺展,言浅而意丰。这首词的第一、二片字句数相同,比第三片短,如双双拽出第三片,称为“双拽头”。
曲玉管柳永
陇首云飞④,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④。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⑨,翻成雨恨云愁㈣?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④,永日无言@,却下层楼。P1-3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