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禹锡研究(第3辑)
内容
内容推荐
刘禹锡的诗歌,走的是一种不唯古、不唯今的道路,行其难而避其易。他在中唐诗道日趋庞杂、多歧的背景中,执着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诗道与诗艺表现,结果能做到与元白、韩孟诸派桴鼓相应而不为时风所笼罩,独立不倚而自成一家,这与他在诗论上的独到见解是分不开的。
刘禹锡在中唐虽以诗闻名,但其古文于韩柳之外独具特色,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可列于韩柳之后而称第三。《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于昌黎、柳州以外,自为轨辙”。宋人王正德《余师录》卷三引李仆之言曰:“吾尝论唐人文章,下韩退之为柳子厚,下柳子厚为刘梦得,下刘梦得为杜牧,下杜牧为李翱、皇甫提,最下者为元稹、白居易。”
目录
诗赋研究
白居易、刘禹锡“春深”唱和诗中的江南与长安
柳宗元、刘禹锡古赋体略论——兼论唐赋之源流与分野
论刘禹锡与元稹的唱和诗
刘禹锡咏史诗在大和初的影响——兼论中晚唐诗歌学人气渐显之趋向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诗笺证——兼论“传智藏和诗”与“诗僧”
刘禹锡正集三十卷中的乐府及其相关问题
刘禹锡湖湘诗的艺术特色
从刘禹锡《竹枝词序》看“吴声歌”流传、调类及风格
刘禹锡诗歌图像结构与意境生成
刘禹锡、元镇、白居易诗中的家酿酒
荆湘文化对刘禹锡朗州诗歌的影响
时空观念与刘禹锡诗歌气象
刘禹锡酬和令狐楚诗用典及其文化意义
刘禹锡辞赋初探
散文研究
刘禹锡诗序及其在唐人诗序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刘禹锡书启文浅论
政治与文学
永贞革新与南方文学的发展——以刘禹锡、柳宗元为考察中心
刘禹锡刺吴、赐紫、立祠
多重视角下的文官行迹与价值碰撞(内容摘要)
刘禹锡“立言”说及其与古文运动之疏离
中唐新变视域下刘禹锡诗风骨论
理论与文本
由“器用”观“风骨”:考察刘禹锡的一种理论视角
唐宋时期刘禹锡诗的文本构成和异文问题——以《文苑英华》为考察中心
地理批评
神人之间:晋唐“桃源”的形塑与流变(内容摘要)
“桃花迷隐迹,楝叶慰忠魂”——楚文化接受与刘禹锡谪朗心态及文学创作
传播与接受
刘禹锡文学东传考
追忆与反思——论刘禹锡的六朝情结及其成因
论宋人对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苛责——兼论宋人对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评价
论王夫之盛赞刘禹锡七绝的原因及其影响
史实考辨
《陋室铭》汇考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交友情况考述
清琴人性灵——论刘禹锡与古琴文化之关系
“吴西塞”还是“楚西塞”?——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创作地考
从崔湮、崔垍墓志论刘禹锡撰《崔陲神道碑》相关问题
刘禹锡与裴度“赠马”唱和诗考
学术史研究
穷原竟委 视野广阔——《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的方法论意义观照
评卞敏《刘禹锡》——兼论卞孝萱先生刘禹锡研究
系统深刻史论结合——读肖瑞峰先生《刘禹锡诗研究》
刘禹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刘禹锡研究会第3届年会综述
刘禹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刘禹锡研究会第3届年会开幕词
刘禹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刘禹锡研究会第3届年会闭幕词
后记
导语
该书稿为刘禹锡研究论文集,论题主要围绕刘禹锡的诗赋、散文、政治与文学、理论与文本、地理批评、传播与接受、史实考辨、学术史等展开。本书所及论文的作者皆为国内外刘禹锡研究的著名专家,分布在高校及相关研究院所,在其研究成果中有关刘禹锡的研究动向及其见解、观点、研究方法等,对于研究刘禹锡的后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该文集的出版对学界持续进行刘禹锡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禹锡研究(第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戴伟华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31347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710
CIP核字 2021065764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9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