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故事(上下经史精解本最新彩图版)/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代大事。每个故事原则上只记叙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史记》中的故事原则上全部收入,既保留原书的完整,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了《史记》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将它们编译成优美的文字,旨在让广大读者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与古人对话、交流、同行,在愉快的阅读中,鉴赏历史的风采。

目录

本纪

 传说中的黄帝/5

 仁德圣明的帝尧/7

 孝顺宽厚的舜帝/10

 大禹治水/13

 建立夏朝/16

 从兴起到没落/19

 残暴的纣王/22

 周朝的兴起/24

 武王伐纣/27

 王道的衰败/2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31

 一笑倾国/34

 诸侯争霸王室衰微/36

 秦国的兴起/40

 秦穆公称霸/42

 征战诸侯得天下/48

 俯视九州/51

 万世基业始皇帝/54

 赵高指鹿为马/58

 力拔山兮气盖世/64

 鸿门宴/69

本纪

 楚汉之争/75

 四面楚歌/80

 平民天子/85

 得民心者得天下/89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94

 吕后称制/99

 吕家天下的破灭/104

 穷兵黩武劳民伤财/108

 盐铁之争/111

世家

 吴越争霸/121

 姜太公钓鱼/126

 齐桓公称霸/129

 舍己为人的周公旦/132

 宫廷内耗/136

 颛顼的后代/140

世家

 禹的子孙/144

 周公代政/145

 亲族残杀/147

 蒯聩复国/151

 微子逃亡/153

 从礼让到“射天”/158

 骊姬害太子/164

 晋秦之争/168

 晋公子重耳/174

世家

 文公称霸/179

 三家分晋/183

 黄帝的子孙/192

 平王夺位/196

 吴军伐楚/202

 合纵连横/205

 卧薪尝胆/216

 富可敌国陶朱公/223

 外患内忧/226

 良相子产/235

 赵氏孤儿/238

 赵筒子叛乱/243

 文侯兴魏/246

 夹缝求生/250

世家

 抗秦图存/254

 恢复赵氏/260

 在秦楚之间/262

 强秦灭韩/264

 田氏篡权/268

 博学好礼/273

 丧家之犬/280

世家

 厚德载物/289

 吕后专权/292

 汉宫悲情/293

 卫家天下/296

 荆王刘贾/298

 燕王刘泽/299

 斩草除根/301

 七王之乱/306

 开国功臣/310

 善始善终贤丞相/313

世家

 南征北战夺天下/316

 无为而治/319

 多病刺客文人将军/322

 决胜千里之外/328

 破席做门少年时/333

 足智多谋屡建奇功/338

 质朴少文大将军/344

 饿死的周亚夫/348

试读章节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固孝顺闻名;三十岁的时候,尧任用他;五十岁的时候,开始代行天子的政聿;五十八岁的时候,尧去世;六十一岁的时候,接替尧登上帝位。在位三十九年,继续了尧时的太平蛊世,被称为“尧天舜日”。

舜的出身卑微,七代以来,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早已去世,瞽叟再娶,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叫象,象很讲究享受,待人很傲慢。瞽叟偏爱后妻所生的儿子,总是想杀掉舜,但舜都躲过了,可是,只要舜有小的过错,就要受到重罚。但是,舜仍然孝顺地奉养父亲、后母和弟弟,而且越来越恭敬,一点都不敢懈怠。

舜曾在历山耕过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上做过瓦器,在寿丘制作过各种家用器具,在负夏乘凉时还做过生意。舜的父亲瞽叟品质败坏,母亲不讲忠信,弟弟象狂傲歹毒,都想杀掉舜。可是舜却孝顺适从,一点儿也不违背道义,他们多次想杀掉他,都找不到机会。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顺父母而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询问有没有可以做天子的人,四方诸侯都推荐舜,说只有他堪当此任。于是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内在的德行,还派九个男人和他相处,来观察他的外部表现。

舜的修养很深,处世严谨而且有威严,尧的两个女儿从来不敢以公主自居,不敢拿傲慢的态度来对待舜的父母弟妹,特别讲究妇人之道。那九个男人侍奉舜,也都忠实恭敬。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农人都互让田地;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渔人都互让居处,在黄河边作瓦器,黄河边出产的瓦器都不粗制滥造。短短一年时间内,舜所居处的地方就发展成了村落,两年之后,成了小镇,三年后就成了都会。

尧于是赐给舜细布衣服和琴,替舜建造粮仓,还赐给了他一些牛羊。

舜的父亲瞽叟看舜富起来了,又想杀害舜。他先是让舜爬到粮仓上去修仓顶,然后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舜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跳下粮仓,逃离火海,得以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偷偷地挖了一条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把井挖得很深之后,瞽叟和象就一起往井下填土,想把舜埋在里面,可是舜却从暗道中逃了出来,脱离了险境。瞽叟和象以为舜死在井里了,非常高兴。

象和父母一起分割舜的家室财物,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所以舜的妻子,也就是尧的两个女儿,还有一把琴,都是我象的;牛、羊、粮仓分给父母。”分完之后,象就住在舜原来的屋子里,弹奏那把分来的琴。可是舜活着回来了,让象很吃惊,也很不高兴,就假意说:“我思念哥哥,正在伤心呢!”舜没有戳穿他们,而是更为恭敬地侍奉瞽叟,爱护弟弟。于是,尧就用推行五种伦理和担任各种官职来测试舜,舜把各方面都治理得很好。

在过去,社会上有十六个贤明的人才,他们的后代都很有美德。可是帝尧没有能够让他们担任要职。而舜给了他们职位,任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所有的事务都完成得很有条理,而且,成功地教化了民众,使中原的各个部族都很太平,边远地区的部族一心向往中原的教化。

在过去,有一些缺乏道德,祸害民众的家族,而尧没有除去这些患害。舜掌权之后,就把这些家族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带,并用他们来抵御更加邪恶的人。这样做了以后,全国人心善良,可以说完全没有凶恶的人了。

舜进入深山老林,即使遇到狂风暴雨也不迷路误事,尧就知道舜有能力掌管整个天下。舜受到任用有二十年,然后尧才让他代行政事,代行政事八年之后,尧就去世了。三年丧礼结束,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天下的人都归服于舜,于是舜就不得不登上帝位。

从尧帝的时代开始,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彭祖等人,就为天下效力,可是尧去世了,却没有给他们分配职务。于是,舜召集四方诸侯,商量怎么样任用这些人。

舜问四方诸侯:“有谁能统领百官,辅佐我把尧帝的事业发扬光大呢?”大家都说禹合适。于是舜让禹去平定水土。后来,舜为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分配了合适的职务:让契去做司徒,教导人民遵守伦理道德;让皋陶去做狱官之长,执行各种刑罚,让垂做共工,统领工匠事务,让益去掌管山泽,管理山林百兽,让伯夷协助自己掌管天、地、人三事的礼仪;任命夔做典乐官,用歌诗舞蹈教导人民,以便通过音乐,使神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最后,二十二个人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之后,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三次考察就可以决定官员的升降。

这二十二人都很有成绩。皋陶做掌管刑狱的大理,持法公平,民众顺从;伯夷主管礼仪,上上下下都表现谦让;垂主掌百工,各种手工艺都很出色,益主掌山泽,山林水泽都开发得很好,弃主掌农官,各种谷物都顺应天时,收成很好……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疏通了九处湖泊,引导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方界,使九州的君长各自按照相应的职分来贡奉物产。全国国土广大,纵横五千里,一直到达遥远的荒凉地带。四海之内,万国来朝,都顺从帝舜的领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禹创作了歌颂帝尧的乐曲《九招》,招来了各方的奇珍异物,凤凰也飞来翔舞。

普天之下清明的德政,都是从舜帝时代开始的。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顺闻名,三十岁的时候,被尧任用;五十岁的时候,开始代行天子的政事;五十八岁的时候,尧去世;六十一岁的时候,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上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去巡察的时候,在苍梧的郊野去世。安葬在了长江南部的九嶷山,就是零陵。舜的儿子商均无德无能,所以,舜在生前就安排禹来接替。舜逝世之后,禹守孝三年,然后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均。可是和当初舜让位给尧的儿子一样,诸侯们都来归附禹,所以禹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P10-12

序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蛊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

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京华出版杜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中华国学传世浩典》丛书,以飨读者。

您现在所看到的《史记故事》便是丛书之一。

中国文化史中的某些史学著作是后人难以超越的,司马迁的《史记》就是这样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史记》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鲁迅先生对《史记》赞叹不止,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推崇备至。

《史记》记录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止,大约三千年。其体例为纪传体,多以人物或者家族为单位展开,故事性很强,文笔出众,是后代传记文学的先驱和样板,影响深远。

本部《史记故事》辑录了《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撰而成。编者在每一篇故事前插入了简评,或诗词,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同时,大量精美的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故事(上下经史精解本最新彩图版)/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臧瀚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07112
开本 16开
页数 70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78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4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4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