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读苏南(全球化与区域竞争下的苏南经验共2册)
内容
内容推荐
“苏南”历来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21世纪以来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土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上演着“低成本”和“高速度”的增长神话?
本书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在苏南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特征,以及由此派生的制度安排。上卷解释了苏南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如何能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做到农业不萧条、农村不衰败,也解释了21世纪初期外商投资选择苏南的内在原因。下卷将研究目光聚焦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变迁,从中可以看到政府“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促进区域经济朝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的相关经验。
这种“问题意识”清晰的区域比较研究,对于中国缩小区域差别、促进统筹协调的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董筱丹,1978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区域发展、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等。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完善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研究——农村对抗性冲突及其化解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和政策研究”,教育部应急项目“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粮食金融化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较研究”、“中国的真实经验”等多项课题中担任核心成员。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写作《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解读苏南》《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等著作。
目录
《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述要》
第一部分
引子
一、雏鹰振翼——近代中国之第一次工业化
二、新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与中央政府公司主义
第一章 苏南农村工业化原始积累
一、村社内部自我剥夺完成原始积累
二、苏南社区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历史经验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乡镇企业发展
一、从中央政府公司主义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二、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地方工业化
三、扶持与回报: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的“交易”
第三章 宏观经济波动与乡镇企业改制
一、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二、乡镇企业利润摊薄与负债增长
三、政府才有退出权:对乡镇企业改制的另一个解释
第四章 国内产业的国际扩张
一、对外开放内在逻辑的演变——从资本短缺到资本过剩
二、出口导向战略“反向诱致”制度变迁
三、不同历史阶段苏南对外开放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一: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一、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工业化道路
二、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工业化路径的对比
专题报告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工业化历程
一、农村工业化的起步与初始发展
二、改革开放初期社队工业的发展
三、小结
专题报告三: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的负外部性及其化解
一、资本原始积累负外部性的表现
二、资本积累负外部性在中国的表现
三、负外部性的两大化解方式:“成规模劳动替代稀缺资本”与“以工补农”
专题报告四: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产生的宏观经济背景
一、20世纪70年代末的城市经济危机
二、应对城市经济危机的“甩包袱”制度变迁
专题报告五:财税、金融、外汇三大赤字危机并发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体制变迁
一、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滞胀”危机的发生和演化
二、20世纪90年代初的财政赤字及向信贷赤字的转化
三、金融体制变迁:银行信用的结构性扩张与收缩
四、以分税制为主的财税体制改革
五、外汇赤字危机及汇率体制改革
专题报告六:乡镇企业改制的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股份合作制
二、第二阶段:以私有化为主的改革
专题报告七:乡镇企业规范改制的“另类”参考——“30年3个村”
一、早期农村改革中的股份合作制
二、改革中期广东南海的股份合作制试验
三、21世纪的改革:霍家沟案例及分析
四、小结
专题报告八:21世纪苏南发展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性产业转移
一、进入21世纪国际产业转移动因的变化
二、金融资本主导下失衡的新全球经济循环
三、金融资本的流动性过剩与全球信用膨胀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一:村庄工业化进程中的要素贡献与回报机制——以永联村为例
一、导论
二、永联村的工业化与社区发展概况
三、传统社区内部的要素贡献与回报机制:从村办企业到企业办村
四、扩大社区范围的要素贡献与回报机制:就地并村
五、超越社区边界的要素贡献与回报机制:跨村征地
六、外来人的贡献与回报机制:贯穿村企关系演变的始末
七、结论
案例研究二:村企合一与工农融合——以蒋巷村为例
一、蒋巷村的工业化历程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村企合一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融合
四、基于要素流动的农工互利机制分析
案例研究三:土地资本化过程的成本、收益与机制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本溢出效应
二、政府理性——制度变迁主导者的成本与收益
三、村社理性——降低土地资本化中的交易成本
四、对土地多功能性的综合补偿问题的浅议
2011年版后记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述要》
第一章 一个优势:1988-1994年大危机与“举国体制”下的园区起步
一、危机!起点!
二、“逆势而上”不易,“成本趋零”更难
三、“不特有特,比特更特”
四、中新合作实质:两个“强政府”的联合
附件东南亚地缘圈中的“强政府”新加坡
第二章 两强结合:国际金融资本流动与园区调整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美新日各谱诗篇
三、东亚金融风暴:信用收缩与园区股权调整
附件 中国1998-2001年的输入型危机
附表
第三章 三驾马车:国资+外资+乡资
一、外资撤离和国资替代的“惊险一跃”
二、美国IT泡沫与园区外资经济兴起
三、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乡土基础:村社理性
附件1 美国IT业发展与全球FDI流动
附件2 集体经济与村社理性的关系
附表
第四章 两大创新:政府管理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
序言
苏南地区历来是我国经
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关于
苏南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
的活跃话题。无论是20世纪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异
军突起”,还是2l世纪以来
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
,在学术界和政策界都引发
了热烈的讨论,也涌现出了
大量的研究成果。温铁军花
了4年功夫数易其稿完成的
这本书,书名是“解读苏南”
。我觉得,以他几十年的学
问功底和近几年组织科研力
量对苏南发展经验的跟踪研
究,必是要在苏南研究中锦
上添花了!
中国人都知道“三南”——
苏南(苏锡常)①、浙南(
温、台二州)、岭南(主要
是珠三角)——是中国东部
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的3个
区域,并且分别代表着3种
不同的发展模式。苏南自清
末开始就是中国加工制造产
业布局的重点,浙南是个体
私营经济按产业规律聚合而
成的块状经济典型;而岭南
经济发展则主要靠“三来一
补”的加工贸易带动。温铁
军借此书提出讨论的问题是
:21世纪加入全球化以来。
苏南似乎在向岭南靠拢,在
发展模式上“殊途同归”地从
内需为主的一般贸易演化成
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而唯独浙南这个号称中国
最具市场经济特征的地区,
在全球化大潮下至今仍然很
少有外资进入。对于这些趋
同和趋异,如何进行合乎经
验逻辑的理论解释,仍然是
个重大挑战。我认为,这种
“问题意识”清晰的区域比较
研究,对于中国缩小区域差
别、促进统筹协调的可持续
的包容性发展,将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值。
在开展苏南研究期间,
温铁军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
完成了关于岭南的区域发展
研究,且已付梓;除本书以
外,他还正在筹划对浙南经
验的比较研究。我很期待他
能推出中国经验的区域研究
系列。因为,中国是个超大
型的大陆国家,了解中国各
地不同的发展历程,是理解
所谓“中国经验”的基础。这
也有利于构建中国在文化软
实力上的国际话语权。
总之,事物发展是有客
观规律的,包括学者们在内
的社会各界都在寻求对客观
事物内在规律的解读。一个
好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启发
人们理性思考,最终推动社
会的全面进步。从这个角度
说,此书值得一读。
是为序。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读苏南(全球化与区域竞争下的苏南经验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筱丹//温铁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29949
开本 16开
页数 9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1410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7.533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