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史上的忠诚与背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伍子胥“一夜白头”的传说,这里有秦始皇登基的秘闻;

这里有韩信生死成败的精彩和无奈,这里有吕后专权的功过与得失;

这里有七国之乱中晁错的枉死,这里有霍去病暴毙的层层谜团;

这里有苏武和李陵的“忠奸辨”,这里有王莽篡位的自取灭亡;

这里有玄武门之变的杀戮,这里有安史之乱的倾颓;

这里有岳飞的精忠报国,这里有文天祥的对洋苦叹;

这里有海瑞的冒死直言,这里有清朝的三藩之乱……

王子居编著的《中国史上的忠诚与背叛》以独辟蹊径的眼光、丰富的史料、深人浅出的文笔以及全面透彻的分析,生动立体地展现了这一幕幕历史情节,让读者透过光怪陆离的历史帷幕,看到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演绎的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中国史上的忠诚与背叛》由王子居编著。

《中国史上的忠诚与背叛》讲述了:

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幕幕或忠诚或背叛的戏码一直在不断上演。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要想认识、研究历史,必须先认识和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在这一幕幕大戏中身负重任的忠臣和奸佞们。

其实,无论是忠臣,还是奸佞,都是皇权制度下的产物。诸葛亮所言“亲贤臣,远小人”与“亲小人,远贤臣”之不同的政治格局,十分贴切地言明了皇权、忠臣与奸佞三者之间的错综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封建君主政治固有的严重弊端。而这种弊端的存在,恰好给忠臣奸佞们打造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历史这幕大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目录

千古一案——赵氏孤儿

引子:乱世血案

源起

赵屠斗,除昏君

灭门一救孤一复仇

历史的反思1:愚忠害人害己

历史的反思2:赵氏忠乎?

历史的反思3:博弈的技巧

家恨一覆国——吴越相争之伍子胥传奇

引子:楚国被灭的背后

家恨:复仇的种子已然种下

逃亡:一夜白头

刺王:复仇第一步

覆国:鞭尸平王

恨死:悬目城门

历史的反思1:一旦为奸,不能收手,只能变本加厉

历史的反思2:忠臣们的不同命运

历史的反思3:奸臣乱国的手段

历史的反思4:生逢乱世的无奈

秦朝宫廷那些事儿

引子:一桩生意背后的玄机

阴谋:李代桃疆

缪毒之乱:假太监,真谋反

历史的反思:吕不韦对秦王政的爱护和辅助

沙丘之谋——指鹿为马——帝国覆亡

引子:一封诏书引发的风暴

沙丘之谋

大清洗

指鹿为马

历史的反思1:偶然性事件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的反思2:中国史上最成功的奸臣

历史的反思3:蒙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千古名将,死非其所

引子:性格决定命运

胯下之辱成就大英雄

萧何月下追韩信

狂傲的资本

军事天才和政治白痴

历史的反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外戚专权之诸吕之乱

引子:一场由淮阴侯开始的杀戮

成为皇后之前的岁月

夺嫡风波

比杀三赵王,解约白马之盟

诸吕之乱

历史的反思1:一分为二看吕后

历史的反思2:刘邦的那些忠臣们

吴楚七国之乱之晁错枉死

引子:一个忠臣的枉死

削藩策

政治宿敌

晁错的失误

景帝的失误

历史的反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揭开霍去病死因的历史谜团

引子:灿若流星,来去匆匆

卫氏的兴起

建功立业,马踏匈奴

封狼居胥之后

死因疑点重重

历史的疑问:幕后主使原来是她?

历史的反思:卫霍之忠

苏武李陵,忠奸辨

引子:一个另类的背叛者

投降匈奴的那些人

苏武牧羊

李陵劝降

历史的反思1:忠奸何辨?

历史的反思2:那一念之差

走在圣和奸的边缘——王莽篡位

引子:外戚权贵,西汉不可克服的顽疾

王氏的崛起

王莽出世

掌政篡位

历史的反思:他其实想做一个圣王

狼子野心——董卓之乱

引子:汉室江山的倾颓

一个阴谋家的出世

引狼人室

董卓暴政

群起而杀之

历史的反思1:被背叛的背叛者

历史的反思2:满地叛臣的年代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夺位

引子: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被“逼”称帝

太子的心事

明争暗斗

玄武门之变

历史的反思1:忠诚的先决条件

历史的反思2:已然成王败寇,后人何苦追究?

历史的反思3:博弈的得失

大唐往事——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引子:都是女人惹的祸

李林甫与张九龄之争

杨国忠与李林甫之争

安禄山与杨国忠之争

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

历史的反思1:只愿永远侍奉在你身边

历史的反思2:离开忠臣,奸臣就不能生存

南宋悲歌靖康之耻

引子:一曲悲歌泪涕零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秦桧其人

千古奇冤“莫须有”

历史的反思1:一代昏君宋高宗

历史的反思2:忠是怎样变成奸的

零丁洋里汉零丁——忠烈传世文天祥

引子:重蹈覆辙的悲剧

前半生宦海沉浮

后半生兴兵救亡

兵败被俘,誓死不降

历史的反思1:民族的守护神

历史的反思2:奸臣,永远与昏君相得益彰

燕王篡位之靖难之役

引子:成也藩王,败也藩王

燕王其人

朱允炆其人

靖难之役

历史的反思1:背叛者的宿命轮回

历史的反思2:忠诚是一种信仰

孤独的战士——代清官海青天

引子:教育的深远影响

海瑞斗强权

海瑞骂皇帝

清官海瑞

历史的反思:清官的尴尬地位,防奸重于防贪

从降清覆明到反清复明——二度叛主吴三桂

引子:所谓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

降清覆明

三藩之乱

历史的反思:一朝“贰臣”,永世“贰臣”

试读章节

源起

赵衰是晋献公时期的大臣,因辅佐在外逃难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晋文公)返国称王有功,所以成为首辅大臣。晋文公死后,赵衰继续辅佐其子晋襄公。赵衰死后,儿子赵盾接了他的班。晋襄公虽不及其父那样英明神武,但个性宽厚,也算是个贤明的君主。可是他即位仅七年,便英年早逝,死前嘱托相国赵盾立其子夷皋为太子。

赵盾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直对晋国忠心耿耿。不过襄公临死之前的嘱托却让他有些犯难,因为夷皋只有七岁,根本不能理政,如果把国家交给他,势必会惹来其他几个诸侯国的觊觎。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讨立嗣这件事,并提议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王。公子雍是晋文公比较喜爱的一个儿子,他才学很高,而且在秦国已经官居大夫,如果立他当国君,那么很有可能延续晋国的霸业。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赵盾对晋国确实是忠心的。如果换作一个野心家,立一个年幼的国君正是自己大权独揽、把持朝政的好机会,比如,陈乞拥立齐悼公,赵高拥立秦二世……赵盾能提出立贤能的公子雍,足见其忠。可是,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背弃先君遗嘱都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这一提议招来了中军佐贾季等人的强烈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一番据理力争之后,作为先王托孤重臣的赵盾占了上风。

眼见儿子的王位即将不保,夷皋之母穆赢不干了,她决定找赵盾说理去。来到朝堂,她哭着指责赵盾说:“先王待你不薄啊,临终前向你托孤,你却抛开就在眼前的太子,跑到秦国去另立他人,你这样做叫先王地下怎么瞑目啊?”赵盾不搭理她,她继续又哭又闹。要说女人撒起泼来,男人真是招架不住啊。赵盾没办法,只好躲回了家。可穆赢怎会善罢甘休,她追到赵盾家里继续哭闹。这一招果然灵,时间一长,赵盾果然有点受不了她的“折磨”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拥立公子雍的决定,转而拥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赵盾并不想专权,但这个决定却让他不得不走上了专权的道路,而且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立了夷皋,摆平了穆赢,也让赵盾摆脱了不遵先王遗训的罪名,可是秦国那边不干了。因为此前赵盾己与秦国约定,拥立公子雍为晋王,如今却单方面撕毁了协议,秦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思来想去,赵盾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先发制人、刀剑相向了。

就这样,令狐之战打响。由于赵盾搞的是突然袭击,秦国根本没有防备,结果秦军大败。可是这场胜利的代价却是十分巨大的,自晋襄公时期的崤之战以来,秦晋关系就一直很紧张。这次好不容易来了个公子雍,本可润滑一下两国之间的关系,但赵盾却把秦国给耍了,还强词夺理痛揍了人家一顿。结果,秦晋两国就此彻底决裂,成为世仇。此后,秦国铁了心地加入了楚国的反晋阵营,使晋国腹背受敌,后患无穷。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再回过头来说赵盾和晋灵公。虽然最终夷皋被拥立为王,但此前因赵盾想立公子雍,所以他与夷皋的心结早已结下,这也为赵氏一族最终被诛杀埋下了伏笔。

赵屠斗,除昏君

晋灵公刚即位时只有七岁,所以一切都听命于赵盾的安排。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赵盾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赵盾的心里始终记挂着恢复晋国的霸业,所以时常督促晋灵公要勤于朝政,可晋灵公却偏偏不听他的话,而且心里越来越厌恶他,晋灵公心想:“你以为我还是原来那个什么都听你的小孩子吗,我现在长大了,我才是一国之君,我想干什么还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再说,你以为我把原来的事儿都忘了吗?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给你好看!”就这样,晋灵公对国家大事一概不闻不问,整日里想的全都是嬉戏玩乐之事。赵盾虽然“恨铁不成钢”,但也没有办法,再怎么样自己只是个臣子,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一国之君。  晋灵公与赵盾之间的微妙关系被中大夫屠岸贾看得一清二楚。

与赵盾一样,屠岸贾也出自名门望族。屠岸贾的祖父屠岸夷和父亲屠岸击都是晋惠公时期的大夫,一家三代都是大夫,这是巧合还是另有他因?原来,在晋惠公与其他公子的权利争斗中,屠岸夷曾立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大夫官职。后来在晋国和秦国的一次战争中,屠岸夷成了秦军的俘虏,被秦穆公杀了。为此,晋惠公追加他为上大夫,并下旨让他的儿子屠岸击世袭大夫官职。就这样,屠岸贾也成为了受益者,官拜司寇,主管政法工作。

虽然皆出自名门,但屠岸贾和赵盾的政治路线却是完全不同的,赵盾想的是励精图治,振兴晋国,而屠岸贾想的却是怎样才能让国君高兴,国君一高兴,自己的日子过得自然会更好。一个上卿,一个大夫,都是当朝的顾命大臣,权力各有侧重,但因政治路线的不同,双方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你容不下我,我也容不下你,都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绊脚石。那么,最终谁能获胜?决定权当然在最高领导晋灵公手里。

晋灵公的最大爱好就是嬉游,与赵盾屡屡进谏反对所不同的是,屠岸贾则是费尽心机地投其之所好。国君不是喜欢在种满桃花的地方与美女嬉戏吗?好,没问题,屠岸贾立即大兴土木,广植桃花,取名日“桃园”。光有花园自然不够,缺了美女怎么行?桃花可以种,美女就只有抢了。抢来之后,还得进行集休培训:音乐、舞蹈都得过关。这下晋灵公可乐坏了,连连夸赞屠岸贾:“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啊。”P1-3

序言

以人为镜,可以鉴己;以史为镜,可以鉴行。吸取历史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汲取历史的营养,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在绵延流淌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幕幕或忠诚或背叛的戏码一直在不断上演,每一次著名的背叛行为都决定了博弈的胜负,扭转了政治局势,决定了人物的结局,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忠诚是最可贵的品质,因为它意味着放心、可靠,可以交付大事;背叛是最恶劣的品质,‘它意味着损失、痛苦甚至败亡。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分辩忠奸的历史,一部忠奸互相博弈的历史。

用人很重要,而用对人的首要条件便是忠诚,在用人上,最惨痛的失败就是重用了一个叛徒。

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要想认识、研究历史,必须先认识和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在这一幕幕历史大戏中身负重任的忠臣和奸佞们:西域牧羊十九年却始终未降的苏武;终生只侍一主且死后与主同眠的高力士;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岳飞;誓死不降、从容就义的文天祥;为振朝纲、敢于大骂皇帝的海瑞……“指鹿为马”、祸乱秦室的赵高;野心满满、弑君篡位的王莽;缪杀忠臣、遗臭万年的秦桧;覆灭汉人江山、卖主求荣的吴三桂……

其实,无论是忠臣,还是奸佞,都是皇权制度下的产物。诸葛亮所言“亲贤臣,远小人”与“亲小人,远贤臣”之不同的政治结局交替出现,十分清楚地言明了皇权、忠臣与奸佞三者之间的错综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封建君主政治固有的严重弊端。而这种弊端的存在,恰好给忠臣奸佞们打造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历史这幕大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由忠臣和奸佞合演的生死存亡大戏,或许还将继续上演下去,并决定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结局。

千百年来,人人皆赞赵氏忠烈、程婴和公孙杵忠义,大骂屠岸贾不忠不义,可是谁又了解屠岸贾的苦衷?谁又曾想过他背后的晋王室是怎样的腐朽,他背后的晋朝君主们又是怎样的昏庸?

公子扶苏、大臣李斯,甚至最后连秦二世胡亥都是死在赵高手里的,如果没有赵高,秦王朝也不可能覆灭得那么快。但是,如果胡亥不是一个不理朝政、荒淫无道、听信谗言、滥杀无辜的皇帝,那么赵高还哪有机会继续作恶?

大唐王朝的覆灭始自安史之乱。无论是权倾朝野、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还是乱臣贼子安禄山,又是谁给了他们可以恣意妄为的机会呢?当然是唐玄宗,这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皇帝。为了博爱妃一笑,他可以毫无底线的宠爱“大舅哥”和“干儿子”,结果差一点葬送了大好江山。

可以说,在每一个奸佞祸国的背后,在每一个忠臣被冤的背后,都有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和一片日渐倾颓的江山。

那么,这些君王、奸佞和忠臣究竟是怎样来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的?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地位、他们的沉浮进退对中国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们的身前身后又有着怎样不解的谜团呢?这些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探究其中。

本书以独辟蹊径的眼光、丰富的史料、深人浅出的文笔以及全面透彻的分析,生动立体地展现了这一幕幕历史情节,让读者透过光怪陆离的历史帷幕,看到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演绎的历史真相。

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的长河,重新审视华夏五千年历史进程中,由那些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的千古名臣与乱臣贼子共同演绎的一幕幕悲喜剧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史上的忠诚与背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子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03106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