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巴特与莫尔特曼管窥(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短暂的二十世纪”所蕴含的大历史是理解巴特和莫尔特曼之间亲缘与差异的前提,在两位大师思想论辩的表层之下,是他们对历史及其根基所在的共同关切。对于今天的世界,他们依然是重要的向导与同行者。本书以六章篇幅,展现两位大师与时代的交锋和彼此的互动。 目录 推荐序(卓新平) 序言(尤根·莫尔特曼) 上编 第一章 论卡尔·巴特《〈罗马书〉释义(第二版)》的“神学百科全书性” 一、引言:《〈罗马书〉释义(第二版)》对话结构的三个层面 二、历史考证释经与专注圣经“实事”的释经 三、“危机神学”与基督的复活 四、生活图像的透视主义与实践神学 五、神学学科的统一性或“神学百科全书性” 第二章 卡尔·巴特与汉娜·阿伦特论恶与约 一、引言 二、“上帝与虚无者”:恶是虚无者对恩典拣选的无份 三、“道德哲学诸问题”:恶是作恶者从其人格与世界中的拔根 四、“人性的基本形式”:人道的标志及其危机 五、《人的境况》:行动、盟约与权力 六、结语 第三章 博士论文简介:《面向终末的生命——卡尔·巴特与爱德华·图爱森早期著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915年至1923年)》 下编 第四章 莫尔特曼与北森嘉藏论“上帝之痛” 一、引言 二、“上帝之痛”的内涵 三、“上帝之痛”与三一论形式 四、“上帝之痛”与终末论问题 五、“上帝之痛”与上帝的主权 六、结语 第五章 《盼望伦理》中译本导言 一、引言 二、《盼望神学》的终末论与政治伦理 三、《盼望神学》的自我批判与生命神学 四、正义问题 五、《盼望伦理》:结构与内容 六、结语 第六章 与莫尔特曼一起研究巴特 一、渡河 二、传承 三、父与子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巴特与莫尔特曼管窥(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洪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8014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74 |
| 出版时间 | 2024-02-01 |
| 首版时间 | 2024-02-01 |
| 印刷时间 | 2024-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84 |
| CIP核字 | 2023044549 |
| 中图分类号 | B97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