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徽州塾师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是在目前塾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资料,对已有的框架进行调整与补充,并试图在史料的挖掘、现象的分析上有所突破。例如,对目前学界比较忽视的塾师教学情况,利用所搜集、整理的大量第一手私塾教材,从蒙馆与经馆两个层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对目前学界不太关注的古代塾师之间的职业交流以及职业培训,结合陈栎的《与子勋》与施璜的《塾讲规约》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利用徽州族谱文献留存丰富的优势,对目前学界尚无人关注的纪实性文体——族谱传记中的塾师形象进行了探究,并将其与通俗文学作品中塾师的灰暗文学记忆进行了比较。而“绪论”部分从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的角度探讨为何徽州塾师会成为一个重要而又被忽视的社会群体;“余论”部分则是以科举制度的存废为背景来分析徽州塾师的流动、转型乃至消亡。“附录”部分是将有关徽州塾师的重要文献辑录,目的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戴元枝,女,1973年出生,安徽宁国人。现为黄山学院文学院教授,兼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史、徽州教育。近年来,在《全球教育展望》《编辑之友》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明清徽州杂字研究》,主编《清至民国徽州杂字文献集刊(1—8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各1项、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从传统的私塾与塾师说起
一、私塾的起源与发展
二、塾师名称的流变与别称
三、徽州塾师:一个重要却被忽视的社会群体
第一章 明清徽州塾师群体兴盛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普及:塾师群体活动空间的多样化
二、徽商经济支持:塾师群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科举制度发展:塾师群体壮大的内在动因
第二章 明清徽州塾师群体的人员构成
一、明清徽州塾师群体人员的基本构成
二、闺塾师:明清徽州塾师的特殊群体
第三章 明清徽州塾师的延聘标准与程序
一、明清徽州塾师的延聘标准
二、明清徽州塾师的延聘程序
第四章 明清徽州塾师的教学与职业培训
一、明清徽州蒙馆内塾师的教学
二、明清徽州经馆内塾师的教学
三、徽州塾师群体的职业交流与培训
第五章 明清徽州塾师的经济收入
一、明清徽州塾师的馆业收入
二、明清徽州塾师馆业之外的经济收入
第六章 明清徽州塾师的社会文化生活
一、明清徽州塾师的读书与著述
二、明清徽州塾师的社会交往
第七章 明清徽州族谱传记中塾师形象的书写
一、客观存在与主观选择的交融:谱传中塾师形象得以书写的缘由
二、师与儒的结合:谱传中塾师形象的书写
三、教化实录与娱乐虚构:族谱传记与通俗文学作品中的塾师书写比较
余论 塾师的流动、转型与消亡
一、科举制背景下塾师的个体非结构性流动与转型
二、兴学堂、废科举背景下塾师群体的结构性流动、转型与消亡
参考文献
附录 明清徽州塾师文献辑存
一、《师说》
二、《塾讲规约》
三、《坐馆经文》
四、塾师传记举隅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徽州塾师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元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424945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82
CIP核字 2022184444
中图分类号 D663.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