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沉思录》丛书试图对先生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做一次整体回顾,引领读者感受作品中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与气度,认识一个似曾相识却不曾深知的季羡林,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增加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季羡林佛学沉思录》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佛学的经典文章,包括“佛教溯源”“佛教在中国”“传法高僧”三个部分,其中关于佛学起源的研究、佛学传人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和独特的“佛教倒流”现象,以及对中国佛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高僧的精彩介绍,全面反映了季羡林先生的佛学研究成果。
图书 | 季羡林佛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 |
内容 | 内容推荐 《季羡林沉思录》丛书试图对先生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做一次整体回顾,引领读者感受作品中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与气度,认识一个似曾相识却不曾深知的季羡林,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增加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季羡林佛学沉思录》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佛学的经典文章,包括“佛教溯源”“佛教在中国”“传法高僧”三个部分,其中关于佛学起源的研究、佛学传人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和独特的“佛教倒流”现象,以及对中国佛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高僧的精彩介绍,全面反映了季羡林先生的佛学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等。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桂冠。 目录 佛教溯源 追根溯源——六七世纪的印度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菩提参悟——释迦牟尼 『但有此生,更无后世』——提婆达多与释迦牟尼的路线斗争 佛教在中国 传入中国——佛教传入(汉代) 佛教在晋朝 唐初的中国佛教 佛教在宋朝——衰微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佛典中的『黑』与『白』 佛教的倒流 中国的弥勒信仰 《六祖坛经》 中国商人与佛教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漫谈梵文研究 传法高僧 竺法护 道安 鸠摩罗什 慧远 法显 竺道生 真谛 玄奘 义净 密宗高僧 慧超、悟空 继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季羡林佛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羡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5169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6 |
CIP核字 | 2020004114 |
中图分类号 | B94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4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