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指墨般若(崔如琢指墨艺术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般若:宗教术语,出自印度瑜伽,意为“终极智慧”与“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般若包含六种,即所谓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观照般若。此处借用这一佛教术语,专指指墨大师崔如琢先生在创作中通过“灵感”“妙悟”所表现出来的技近乎“道”、变而能通、熟而能化、终归太朴之境这种特殊的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使得崔先生所创作的指墨文本呈现出“无意于佳乃佳”的神奇效应。在崔先生那里,所谓“灵感”“悟性”,已不仅仅是一个个玄妙、虚渺的抽象词汇,它已然融入崔先生那内涵深邃与表达精妙的卓越文本中,并因其天才的注人而焕发光芒。
作为“继往开来一大家”,崔如琢先生必将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席重要地位;他所期许的“超越古人”“超越历史”的开拓性贡献必将重重地戳在当代画坛上。
作者简介
邵盈午,原名邵迎武,1956年生。山东乳山人,室名搴兰移。当代学者,诗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有《苏曼殊新论》、《尘梦禅心——苏曼殊画传》、《南社人物吟评》、《柳亚子诗歌新探》、《范曾画传》、《惠莸劫——中国近代士阶层研究》、《清华四大导师》、《编辑卮言》、《庄子显灵记·评注》等十余种作品面世。
目录
灵感篇
一、“无意于佳乃佳”
二、“偶然欲书”
三、“无意识”与灵感
四、“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
五、技到无心始见奇
六、“须在一刹那上揽取”
七、“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妙悟篇
一、“艺术全在一个悟字”
二、“以禅喻诗”与“参禅贵活”
三、“一超直入如来地”
四、“一画”明而万法生
五、九转炼得金丹成
六、兼容博采,万取一收
七、妙悟与超越
附录一:崔如琢艺术年表
附录二:崔如琢历年过亿元拍卖作品明细
导语
本书是崔如琢先生指墨艺术研究系列中的第二部,共分为灵感篇与妙悟篇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崔先生指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无意于佳乃佳”,并具体分析了“灵感”“技法”“境界”三者是如何在崔先生创作的卓越文本中融会贯通的。第二部分解读了崔先生所一贯强调的“悟”字的具体意涵,并从崔先生与传统文化、与古代与近现代画坛大师的关系等不同层面进行考察,力图揭示出“妙悟”对崔先生指墨艺术创作取得空前成就的重要意义。
精彩页
抑有进者,灵感固为艺术家所神往,但须加措意的是,历史上的不少艺术家同时又极为注重“意”(即意识、理性)对创作的重要作用,如王羲之在其《书论》(传)中就特别强调“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的一面,苏轼的“胸有成竹”亦与此同一机杼,他强调道:“故画竹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而石涛似乎并不认同此说,他尝赋诗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显然,石涛并不主张对物象过分执着,而是力图在不似之似的笔墨机趣中实现主观情志的审美表现。郑板桥在这一点上与石涛若有夙契,他尝谓:“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胸无成竹图画跋》)
那么,对于绘事而言,究竟是应当“胸有成竹”还是“胸无成竹”呢?对此,崔如琢先生颇有妙论,他认为:“郑板桥画竹,金冬心画梅,皆有‘成竹’‘成梅’在,故下笔即落成法,而最高的境界是‘胸无成竹’,只觉有一团活气在胸中盘绕,下笔自然妙趣天成。”(《崔如琢谈艺录》)此真深谙艺道之论。
为进一步阐明斯旨,我们不妨从崔如琢先生的具体画作入手,尽量做到“法从例出”。
崔如琢先生笔下的墨竹,最能体现其独家面目。一般画家画竹叶,总是拘守古法,总有一个“个”字、“介”字、“分”字横亘在胸。而崔先生在继承前人画竹程式的基础上,自出机杼。他以书法入画,以水墨写意,干湿浓淡,横涂竖抹,极尽纵横宕逸之能事。那一丛丛聚散适宜的竹叶,在微风的吹拂下,似乎正发出天籁般的鸣响。整个画面大气磅礴,气韵备极生动,足征画家胸中“确有一-团活气在胸中盘绕”,且深得“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郑板桥语)之妙。由此可见,画家在画竹前,究竟应当“胸有成竹”还是“胸无成竹”,其实并无一定之规,关键还在于画家“落笔倏作变相”的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成竹”之有无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画家本人拥有“倏作变相”的笔墨自由。由于灵感本身有着“不期然而至”的特性,故它“特在一时情味,同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语)。
不预设法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石涛所谓“变幻神奇懵懂间”的灵感状态,而这种状态,在崔如琢先生的墨竹图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南此我们也就不难解悟,所谓“懵懂”,虽不受意识的严密控制,但绝非不知所以的原始混沌形态,而是超越了然之思的自由状态,是超越客体物象的主观即兴抒发。
P17-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指墨般若(崔如琢指墨艺术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盈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29741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528
CIP核字 2022163234
中图分类号 J212.057.1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6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