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常识/微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自先秦至晚清,十几个朝代间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思想、文学等领域的成就灿若群星,构成了完整的中华国学体系,令世人惊叹。其中的璀璨精华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创造、发展和融汇,以其不凝不滞、磅礴浩荡的气派,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道德标准,成为我们立身处世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然而泱泱国学深邃且庞杂,各类经典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加上繁忙的工作、学习,很多人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常识,轻松地学习传统文化,微经典编委会特地编写了《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常识》。

内容推荐

微经典编委会编写的《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常识》以中华国学常识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内容涵盖了思想学术、典章制度、宗教文化、称谓文化、书画曲艺、教育科技及天文地理等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摘取各个领域和学科中最具代表性、最实用的内容,进行深度评说,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闻逸事,融知识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体。无论你学历如何,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是国学文化的爱好者,就可以通过本书获取你最感兴趣、最需要了解、最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

目录

典章制度

 “禅让制”是什么

 “分封制”是什么

 什么是“三公”“九卿”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

 “三省六部”指哪些部门

 “洗马”是什么意思

 谁给皇帝发俸禄

 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古代官员如何休假

 古人什么年龄退休

 古代官员退休有福利吗

 古代有“举报箱”吗

 “厂卫”是什么机构

 太监有官职吗

 “三宫六院”怎么划分

 清代后宫的等级是什么

 军机处是什么机构

 “八旗”是怎样一种制度

 “顶戴花翎”是什么

 古代有专门救火的消防队吗

 古代专门报时的是什么部门

 “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

 “尚方宝剑”为何象征皇权

 古代有花钱免刑的制度吗

 为什么在午时三刻处斩犯人

 古代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古代对抢劫罪是怎样处理的

宗教文化

 中国的佛教分为哪些派别

 “佛”与“菩萨”有何不同

 佛教和莲花有什么渊源

 什么是“舍利”

 佛塔有哪些意义

 出家人怎样获得法名、法号

 佛教中“八戒”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和尚自称“老衲”

 僧人为什么要斜披袈裟

 和尚头上的戒疤代表什么

 道教有哪些派别

 历史上有“全真七子”吗

 为何道教起初不供奉神像

 “道士”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道士能结婚吗

 道教的符篆是干什么的

称谓文化

 为什么用“华夏”代指中国

 “炎黄子孙”如何而来

 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

 姓氏是什么

 古人的“名”和“字”有何区别

 古人是怎么取号

 什么是“谥号”与“庙号”

 “二八”指多大的女孩子

 “东道主”从何而来

 创始人为什么称为“鼻祖”

 “巾帼英雄”是怎么来的

 皇帝的女婿为何叫“驸马”

 “徐娘半老”从何而来

 “亲家”的说法从何而来

 “佞人”指的是什么人

 什么是“金龟婿”

 什么是“连襟”

 “老婆”的说法从何而来

 “三姑六婆”指什么人

 “太太”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夫妻为何被称为“两口子”

 清代的格格都有什么称呼

 “公主”专指皇帝的女儿吗

字里乾坤

 汉字拥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坟”和“墓”有什么区别

 “籍贯”的古今义相同吗

 “黄历”和“皇历”有何区别

 “支那”的本意是什么

 “模范”一词是如何演变的

 “酝酿”的原意是什么

 “指桑骂槐”一词从何而来

 “同志”一词来源于哪里

 “孺子牛”出自什么典故

 “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

 “借光”一词来源于哪里

 “空穴来风”是什么意思

 “混账”一词是怎么来的

 “孔方兄”与钱有何关系

 “信口雌黄”来源于哪里

 “吃醋”的说法来源于哪里

 “醉打金枝”是怎么回事

 “绿帽子”一说是怎么来的

 “倒霉”一词从何而来

 “傻瓜”一词是怎么来的

 “一炷香”是多长时间

书画曲艺

 “书香”的香味由何而来

 书写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天下第一行书”是指什么作品

 “文房四宝”的说法源于何时

 为什么端砚是“群砚之首”

 哪种墨被誉为“墨中之冠”

 印章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何绘画作品也叫“丹青”

 泼墨法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青藤白阳”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扬州八怪”指的都是谁

 戏曲界为何又称“梨园行”

 梨园行的祖师爷是谁

 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压轴戏”

 相声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相声表演的四大基本功

 “抖包袱”是什么意思

 京韵大鼓是如何形成的

教育科技

 “六艺”指的是什么

 太学是什么

 什么叫国子监

 科举四宴是哪四宴

 “师范”一词是怎么来的

 连中三元是指哪“三元”

 中国第一位女状元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哪些

 行医为何又称“悬壶”

 太医和御医的区别在哪里

 蒙汗药最早是做什么用的

 悬丝诊脉可行吗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代是如何测定风向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都是谁

 “木牛流马”是什么

 孔明锁是谁发明的

 古时如何测量航程和航速

 古人是如何防暑降温的

天文地理

 “十天干”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二十八星宿”

 古代天文学中的“九星”指什么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纪年法

 农历就是阴历吗

 五更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古代有哪些纪日法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如何对应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是谁

 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是谁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试读章节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这种制度可以称为人类社会民主选举制度的萌芽。

传说尧帝是黄帝的五世孙,非常贤能。他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以后,仍然住茅屋,吃糙米饭,穿粗麻衣服,衣食住行均和寻常百姓一样,因此非常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尧帝在当政七十年后,感觉自己年事已高,处理政事力不从心,就想让出帝位,但是他自己的儿子丹朱很粗野,不适合做首领,于是他就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讨论谁可出任继承人。大家一致推举舜,认为他是个德才兼备、不辞辛苦的人。于是尧帝把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验。最终,尧帝对舜很满意,就将帝位让给了他。

舜继承帝位以后,勤政爱民。他没有辜负尧帝的期望,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深受百姓的爱戴。等到舜帝老了以后,又效仿尧帝的做法,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尧、舜这种传贤不传亲的做法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分封制”即狭义上的“封建”,是建立于西周且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指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贵族、功勋卓著的臣子或远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邦国。受封之地称为诸侯或诸侯国,受封之人称诸侯王或国君,他们隶属于周天子,需要替周天子镇守疆土,向其缴纳赋税,定期进行朝觐述职等。在诸侯国之内,诸侯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君主身份享有军政大权。诸侯王会亲自管理一部分诸侯的土地,另一部分接着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的领地称为“采邑”。卿大夫又将采邑之内的土地分给士,士则直接管理庶民。周天子、诸侯王、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庶民则是劳动者。

“三公”是三个官职的合称,代表着我国古代朝廷中最为尊贵的职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称。周代时已有“三公”,但其具体指称仍有争议: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认为“三公”指司空、司徒、司马;西汉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认为“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太傅。秦朝时期不设置“三公”,汉朝承袭秦朝的制度,西汉初期以丞相、御史大夫为皇帝手下的股肱之臣,而太尉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并不常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学推动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合称为“三公”。此后,“三公”便逐渐成为一种荣誉虚衔,只用在加官或追赠时。

“九卿”位列“三公”之下,是中国古代掌管各种主要政务的官职的合称。秦朝设有“九卿”,以后历代很少明确规定“九卿”。秦“九卿”是:奉常,地位很高,为“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和全国马政;廷尉,掌管司法规定和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粮食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财政和国家所属手工业。

“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持续了四百多年。

“中正”指的是有名望的推荐官,负责评定人才的等级。一般各州郡的中正官都是由在中央任职的本籍官员兼任,他们根据家世、道德、才能,对所掌管区域内的人物定出高下,分出品级。品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共分成九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朝廷根据品级的高低任命官职,大官多由品级高的人担任,小官则由品级低的人担任,所以常用九品芝麻官指代最低级别的官员。

这种制度的产生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催生的。东汉末年由于战乱,人口流动频繁,旧有的人才档案已经失去作用,要想选拔出好的人才,必须建立新的人才档案,加之原有的选择人才的“察举”制度被门阀士族掌控,所以曹操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曹丕称帝以后,在以前的基础上,命吏部尚书陈群进行重申和修订,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将其正式颁布全国。由于中正官大多是由当时的门阀士族成员担任,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便往往在评品论级时只看门第高下,于是就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难以施展抱负和才能。由此,“九品中正制”成了门阀士族维持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远远背离了量才授官、以期公正的初衷。到了隋朝,这一制度被科举制所取代。P2-5

序言

国学内涵丰富,它不简单等同于文学或文化,其中的璀璨精华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创造、发展和融汇,以其不凝不滞、磅礴浩荡的气派,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道德标准,成为我们立身处世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因此,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责无旁贷。

然而因泱泱国学深邃且庞杂,各类经典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加上现代人工作繁忙,所以很多人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其万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轻松地学习国学,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常识》。

本书以国学常识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内容涵盖了典章制度、宗教文化、称谓文化、字里乾坤、书画曲艺及教育科技等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中摘取各个领域和学科中最具代表性、最实用的内容进行深度评说,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闻逸事,可谓融知识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体。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本该数千字甚至数万字才能表达明白的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内,以小见大,提纲挈领,相信您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常识/微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微经典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87545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3
CIP核字 2015046679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67
11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