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的青春(精)/黑塞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赫尔曼·黑塞编著的《美丽的青春(精)》内容介绍: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等诸多奖项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短篇,精选黑塞说的是青年人的语言。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无论是黑塞的小说,还是黑塞的散文、诗歌,读来都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黑塞其人,更能从他展露出心灵、思索、喜乐悲愁乃至愤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内容推荐

赫尔曼·黑塞编著的《美丽的青春(精)》收集了抒情诗人黑塞的中短篇小说中最脍炙人口的五篇名作。《秋之旅》描写一个在流浪和怀念之间徘徊的心灵。《忆童年》刻画缅怀往昔盘旋在脑海的天使、奇迹和童话。《婚事》表现出黑塞写作风格的另一面,描述一个常年在结婚生活港口的遥远处,围绕梭巡的男人为婚姻而奋斗的故事。《大旋风》中,少年多梦的日子尚未逝去,爱的幼苗已开始,思春期的烦恼,难堪难耐。《美丽的青春》是一篇讴歌青春期心灵的作品,勾画了少年向往流浪却又怀念家乡;憧憬浪漫自由生活却又希求安定归宿的美梦。篇篇意境隽永,充满幽默和警世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美丽的青春(精)》是“黑塞作品”系列之一。

目录

译者序

黑塞主要作品表

黑塞年谱

美丽的青春

秋之旅

忆童年

婚事

大旋风

美丽的青春

试读章节

渡湖

那是一个凛冽的黄昏,阴郁,沉寂,萧索,夜色也来得特别早。我从山上走下来,经过一条斜陡的小径,来到湖畔,独自在寒风中瑟缩伫立。对岸的山丘雾霭濛潆,雨势已渐停,随着风的吹拂,滴滴答答无力地飘落着。

湖岸边放着一艘平底的小舟,半个舟身露在沙滩上。这一艘小舟似乎造得非常考究,摇桨是全新的,油漆色彩涂得很鲜丽,舱底也没一滴积水。舟旁有一间枞树板搭成的看守寮子,门是敞开着的,但连个人影也没有。入口的门柱上,用小锁系着一支黄铜铸的旧喇叭,我凑上嘴试着吹一下,随即进出一声有如临死前的惨嗥声,迟钝地朝对方响着。我又吹了一次,这次的吹奏声比较高,也比较长。然后,我跳进舟中,等着看看有没有摆渡的人来。

湖水微微荡漾,微弱的波纹拍着薄薄的船缘,响起低微的吧吧声。寒意有点儿砭人肌肤,我紧裹着被雨水濡湿的大斗篷,两手贴着肋下,注视湖面。

湖心铅灰色的水中浮出一座小岛,那岛屿看来仅如大岩石一般大。如果它是我所有的话,我将在那里盖一座里边附设几间屋子的方形塔,有卧室、书房、客厅、饭厅的塔子。

然后雇一个管家,让他整理些东西,每晚负责在最上层的屋子点上灯。我虽常年在外旅行,但他知道那是我休憩和隐居的场所,时时刻刻都在等待我的归去。游踪所至,我还要告诉所认识的少女们有关这座塔的故事。

“那里有院子吗?”也许有的小姐会这样问,我便答说:“唔!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我巳好久好久没回去过。一起去看看怎么样?”

听这话,那小姐也许会笑笑,眼眸不断地眨动。她的眼睛也许是碧绿色的,也说不定是黑色的。她的皮肤可能是茶褐色,大概是穿着边缘饰缀着毛皮的深红色衣服。

这鬼天气!别这么冷好不?

可笑!这黑色的岩岛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它实在小得可怜,看来只不过比鸟粪大~丁点儿而巳,根本无法在那里盖房子。再说,我为何要盖那玩意儿?即使世上真有我所幻想的那种少女,即使我真正拥有那种塔形城堡得以向人夸耀的话,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那个少女是金发也罢,是茶褐色肤色也罢,她的衣服是缀着毛皮边缘也罢,缀着花边也罢,抑或普通装束地缀着绦带也罢,与我何干呢?缀绦带的少女不是满街都是吗!

算了吧!别尽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了吧!为了心灵的宁谧,我得把缀饰的毛皮啦,小岛啦,方形塔等等统统放弃。我虽然这样一再指责自己,但脑里的幻像不仅未曾消逝,反而愈来愈厉害。“唔!”少时那位少女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在那种地方落脚?离开村落那么远,岸边成天被湖水溅得湿湿的,不是很冷吗?”

这时,湖滩上响起沙沙声响,有人远远地出声向我招呼,那是摆渡的船夫。

“久等了吧!”他问道。我帮他把舟推到水中。

“等不短的时间了!来,我们走吧!”

我们各取一对摇桨放在桨架上,合力把舟划出岸后,两人试着配合划动的拍节,绕了一匝,然后默默地猛力向前划行。手脚巳渐渐暖和起来,身子轻快、规律地活动着,因寒冷的折磨而来的那一股恼意,早巳烟消雾散,脑海中出现的是另一种精灵。

船夫瘦骨嶙峋,须发已斑白。我认得他,几年前我曾搭过好几次他的渡船。不过,他对我已不复记忆了。

这一段水程须半小时,驶到中途时,天色已全黑。我左手的摇橹,每当划动时就擦到桨架,发出轧轧声响,船舷下,微弱的水波敲着舟底,不规则地响起“噗!噗!”的空洞声音。身体热起来,我先脱下斗篷,接着连外衣也脱下,放在身侧,划近对岸时,身子巳微微沁汗。

湖周围的灯火忽明忽灭,远看仿佛在黑暗的水面跳跃着,显得有点儿刺眼。

抵达对岸后,船夫将舟子系在木桩上,渡口的检查员持着灯笼从一座黑色拱形门出来。我一边付钱给船夫,一边将斗篷递给检查员检查,同时整整自己的衬衣袖子。

刚要迈步离开的刹那间,我突然想起这位船夫的名字。“晚安!汉斯’罗德芬。”我向他招呼过后就走开。他把手按在头上似乎有点儿惊讶,嘴里念念有词,一直目送着我。P23-26

序言

漂泊——怀念——孤独,是黑塞作品一连贯的题材。在漂泊中,怀念起故乡和童年、少年时的岁月,这里虽充满青春的甜蜜梦想以及形形色色的憧憬,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也已幻化为各种形式窥伺于身心内外;在怀念中,兴起人生的虚幻无常和深深的孤独感。由是他不断地探究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方法,他一再在作品中强调“人生就是生存”,尤其须注重“精神的安定”。

他的主题应是属于严肃一面的,并且还带点儿教训的意味,但黑塞以他独特的笔触写来,只是让读者深深沉浸于他那感伤而超俗的气氛中,丝毫不觉出他的严肃和说教。因为他能把人类真正的感情率直地描写出来。黑塞的魅力在此,他的作品仍能为许多“现代人”所喜爱的原因也在于此。更可珍视的是这些都是他的生活体验,是他历尽心灵彷徨、历尽人世沧桑的血泪结晶。黑塞也许无意板着脸孔唱高调,只是以他切身的经验,使他不能不告诉世人些什么。

其实,若以世俗的眼光或标准来衡量,黑塞一生中有许多外在行为,大悖社会常轨,是属于病态,丝毫不足取法的。童年时期的他,也许就正如他在《忆童年》所描述的:“孩提时,我实在顽皮骄纵得厉害,从我幼时起,父亲不知为我耗了多少劳苦,母亲不知为我付出多少忧愁和叹息!”14岁时,黑塞考进了很难获录取的墨尔布隆神学校,因忍受不住“内心的风暴”,因不耐呆板枯燥的学校教育,半年后,便擅自放弃学业,逃离学校。15岁小小的年纪,竞闹自杀(黑塞父子、兄弟似乎都有“忧郁性精神分裂症”的倾向,他的弟弟汉斯,在50多岁时死于自杀),16岁进入高等学校就读,虽然学业成绩优异,但已学会抽烟,并且经常夜晚出游,致被师长所厌恶,一年后便遭退学处分。嗣后,他就不曾再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他当了3天书店店员,又逃回家里;做过工厂学徒,也干过磨塔钟齿轮的工人……多乖异的行径,多让人操心的孩子呵!以他的所行所为,称之为“问题少年”或“不良少年”并不为过。《在轮下》(心灵的归宿)就是黑塞这段时期心身状态的现身说法,他在这里提供了一项很值得重视的教育问题: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身心状况的理解,尤其对聪慧而早熟的孩子,更是急切而不容稍有疏忽的课题。

此外,黑塞的婚姻情形,也很不寻常、耐人寻味,他的第一任妻子钢琴家玛利亚‘贝鲁娜,比他大9岁,这种罕有的“老妻少夫”的现象,是由于受他父母婚姻生活的影响,(他的母亲是以再醮寡妇之身嫁给他的父亲约翰涅斯,并且比新郎大5岁,当时约翰涅斯27岁。)亦为黑塞注重精神生活的心理所形成?外人恐无由得知。

对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而言,他内在的活动应比外表的行为,来得确切。我们若要对黑塞作更深一层的了解,只有从他的作品着手。在这里,我们只简略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聊供参酌对照之用。  黑塞,出生于有“诗人之乡”之称的南德修瓦本地方的小镇卡尔夫,他的祖父原居于北德的叶司德兰多,曾任医师及官员,在当地颇富名望。黑塞的父亲自18岁丧父后,开始从事传教工作,曾远赴印度传教达3年之久,因长年在酷暑地区来往奔波,影响健康,不得已才返回故乡。1873年由教会的指示前往卡尔夫,协助赫尔曼·根德尔特从事出版工作,因而认识他孀居的女儿玛利,两人志同道合,遂在1874年举行婚礼。玛利家的先世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她的父亲根德尔特出身墨尔布隆神学校(即后来黑塞所曾就读的神学校),并在大学专攻神学,毕业后投身英国人所经营的传道事业,赴印度传教多年。玛利即是在印度出生,她幼年时曾一度被遣回卡尔夫附近的哥伦达尔接受新教的宗教教育,15岁时再赴双亲的任所,不久,因父亲罹病,举家迁回德国,在卡尔夫帮忙父亲的出版工作。后来,她与英籍德裔传教师伽路若‘爱森巴格结婚,婚后,偕同夫婿再度起程赴印传教,不数年,因伽路若染上瘟疫,只好携着病夫弱子回到卡尔夫,未几,丈夫病逝,留下两个儿子(各为三岁和一岁)。当时玛利年28。从此,她一边充任父亲的助手,一边抚养遗孤。后来,约翰涅斯来到此地,由于一起工作,耳鬓厮磨,并且两人都有在印度传教的经验,彼此谈得很投机,终由相爱而结合。梅开二度的玛利,当时是32岁,新郎约翰涅斯27岁。

婚后第二年(1875年)长女亚德蕾诞生,1877年生下黑塞,其下还有两个儿子,均不幸早天,再次是妹妹玛拉和弟弟汉斯。

黑塞的父亲,个性沉默,抑郁寡欢,似乎是个严肃得不太容易亲近的人;反之,他母亲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艺术家素质,喜爱音乐,善于说故事,在黑塞幼时,常说一些神奇有趣的故事给他听。但黑塞对他们,一样的敬爱,在后来他的回忆文章中,不管对父亲或母亲,他只有感谢和怀念。

婚后的约翰涅斯夫妇,大都是在瑞士巴瑞尔的传道馆任职,直到黑塞10岁时才迁回家乡。所以,故乡美丽的风土,成为黑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泉源;所以,黑塞早年的心灵中即孕育着世界和平的思想。他毕生崇尚和平,反对战争,憎恶侵略者,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旅居瑞士,曾写了好几篇反战论的文章,如《朋友们!不要骚动》《向国防部部长进言》《战争与和平》《如果战争再延长两年的话》等文,分寄各有关单位,同时毫不客气地抨击那些盲目的爱国主义者,与法国高举反战旗帜的罗曼·罗兰遥遥呼应,两人并因此而结下深挚的友谊。这两位杰出的文豪,都曾一时很不获国内同胞的谅解,认为他们不爱国。其实,他们的爱心是超越国界的,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这点,总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让德国国民体悟到他所持态度的正确。总之,随即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为德国带来的荣誉,更赢得了全体国民的尊崇。  黑塞在14岁时,考进墨尔布隆神学校。据后来他在《自述))(1925年)中表示,那时,每当听到“你们应该如何如何”的字眼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这点,正和尼采本来出身宗教家庭,后来却成反基督教者相似,为此,他很崇拜尼采。

接着,他所表现的就是逃学、自杀未遂、逃工、被退学等等一连串被人认为“完全不可救药”的行为。到底他的兴趣或志向在哪里呢?他在《自述》中曾写道:“从13岁以后,我就立志要成个诗人,否则,其他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但我曾想过很多的难题——教师、牧师、医师、工匠、音乐家、画家、建筑家等,从事任何职业,都有路可走,有它的准备条件,有教授初学者的学校,唯独要做诗人却没有可资遵循的道路。但世上确有诗人的存在,并且那是很光荣的事情,然而他们却以抱憾而死的居多。所以,我知道自己很不可能成个诗人,凭我,竞想当诗人,实属可笑可耻的事。”

黑塞生性即不愿受人帮助,也不愿受人限制,事事依赖自己,写作,正是最适合他的工作。18岁时,他在杜宾根的哈肯贺书店任店员,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入杜宾根大学,结交若干爱好文学的朋友,从此确立献身文学工作的方针,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书籍并执笔创作。

22岁时,他自费出版处女诗集《浪漫之歌》,但毫无反应;同年出版散文集(《午夜后的一小时》,虽获里尔克等的赞赏,销路却奇差。他仍不气馁灰心,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文笔,并两度赴意大利旅行,同时因为健康关系,也使他的性格更趋内向。直到出版《乡愁》(1904年)才脱颖而出,一跃而成名作家。

这一年,他和比他大9岁的玛利亚·贝鲁娜结婚,定居莱茵河畔的小村,闭门写作,写下了“在轮下》、(《生命之歌》及若干中、短篇。黑塞似乎生具流浪汉的性格,贝鲁娜则成天爱弹钢琴,他们间的婚姻生活并不太和谐,遂有191l年的东南亚之行。在黑塞来说,固然一则是为了来瞻仰他所向往已久的东方古文明,同时也是在逃避那种不谐调的生活气氛。然而,完全殖民地化的东南亚诸地,与他心目中的文化古国已大异其趣,他失望得连印度本土都没踏进(那是他母亲的故乡),只到锡兰、新加坡等地绕了一匝,便赶回国。回国后,移居瑞士首都伯恩,1914年出版的《艺术家的命运》以画家为主角,描写他们婚姻生活的破裂,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后来,他与玛利亚‘贝鲁娜分开而居,直至1923年才正式离婚。翌年,与女作家罗特。威兰结合,这次的婚姻只维持3年又告破裂。54岁时(1930年),他与专攻美术史的-妮侬·多宾结秦晋之好,才算“自首偕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因发表反战论的文章,而被指责为叛国者。但他心中坦荡,仍自动携带大批书籍,慰问德军俘虏,所可告慰的是,因此而得与罗曼·罗兰缔结深交。由于战争所带来的切身体验,加上父亲病殁,三儿子马尔丁病重,妻玛利亚·贝鲁娜精神病恶化等一连串的严重打击(1928年),致使黑塞的心身均感不胜负荷,他的作品也一改前期的那种富于柔和的旋律,转而描述心灵分裂的苦恼(如《彷徨少年时势《荒原狼》),以及寻求佛教解脱的秘密(如《流泪者之歌》)。

1931年以后,他与妮侬夫人在瑞士南部的村庄过着安定开拓命运而又怀念家乡、憧憬浪漫自由而又希求安定归宿的故事(附记:《大旋风》与《美丽的青春》两篇,系由郭明过先生执笔翻译,我不敢掠人之美,特此注明)。

陈晓南元旦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的青春(精)/黑塞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 陈晓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8915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2139069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2
13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