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混沌(技术复杂性和互联网的未来)
内容
内容推荐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且难以预测。我们如何理解复杂性?如何理解叠加了众多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复杂事件?
我们对事件发生机制的理解正在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我们预测和管理世界的深层战略的改变。这影响了一切,包括我们如何做出日常决策,做出怎样的决策,以及我们如何经营企业。
互联网先锋作家温伯格探讨了我们预测事件发生方式的现有方法,然后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讨论了我们理解事件发生方式的变化。然而,人工智能并不是唯一改变我们对世界运转方式的看法的技术。因此,温伯格探讨了过去 20 年我们利用互联网的多种方式,他发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工具表面下隐藏着统一的真理——在未来,最好的战略往往是克制自己,不去预测,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启发我们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关键方法——不再关注局限性,而是要创造更多可能性,并对可能性进行优化。掌控未来的战略,必须是将世界的复杂性和可能性考虑在内的战略。
随着技术的爆发,我们面临的世界状态回归混沌,我们当下面临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临近“万物之始”的新起点,我们认识和管理未来的能力正处于巨大飞跃的开端,阅读本书将帮助你先一步理解未来。
目录
推荐序一 相信人,还是相信机器?/胡泳
推荐序二 思想的魅力\t/段永朝
前言\t万物皆一体
第一章 预测的演变
牛顿物理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可以被充分预测的宇宙,它受规律的制约。而世界深不可测的复杂性使机器能够打破旧的
预测界限,我们的新技术进一步启发了我们,让我们不再需要了解世界的运作机制就能做出预测。预测机制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我们对世界运转方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章 令人费解的模型
工作模型建立在概念模型的确定性基础上,但人工智能的世界,其运转逻辑逐渐丢弃了概念模型的支撑必要性,直截了
当地通过工作模型的有效性来实现目标。本章强调“优化胜过解释”的价值,并把思考的焦点,从可解释性,转向价值判
断:我们想从算法优化中的得到什么?放弃什么?
第三章 超越准备:不做预测
互联网和技术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的思维,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做预测的优点和价值。要想在一个规模庞大、联系紧密的
世界里蓬勃发展,有时候我们至少需要放弃对未来的预测和准备,不限定某件事物的预期用途,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
会比我们想象的更自由、可能性更多、更复杂
第四章 超越因果关系:互操作性
因果律不是决定事件发展的唯一原理。互操作性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世界观:当资源和服务可以在不同系统间互操作时
意想不到的价值就有可能产生。互操作性通过跨系统工作、可调规则、距离的弱作用、因果不成比例、万物相互影响的
关键方式,改变了我们对事件发生机制的看法
第五章 战略与可能性
我们如何制定战略揭示了我们如何思考可能性,传统的战略思维是筛选减少、缩小未来的可能性,这就是决策的暴政
在一个以互操作性为特征的宇宙中,可能性变成了可行性,互操作性创造了真正的可能性
第六章 进步与创造力
传统的“进步”假设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进步是线性的。但是互操作性世界中的进步,虽有标记点,但是没有线
条,虽有进步,但是没有故事。我们现在衡量技术的标准,不是看它接近完美的程度,而是看它的生成性、它带来的意
料之外的变化和它对预期的颠覆
第七章 创造 更多 意义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悖论的起点: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未来更具掌控力,但我们驾驭世界的技术和认知手段,恰
恰整明了这个世界已经超出我们自欺欺人的理解。这种悖论与历史最初那种让我们仰望星空,让我们不断发展智慧与文
明的敬畏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导语
本书梳理了互联网发展至今成功背后的原则,元宇宙和web3.0都只是更彻底地践行了这些原则,理解这些原则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案例中起到的作用,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下一个时代。
从“知识的边界”到“未来的边界”,互联网先锋作者戴维·温伯格全新作品。探讨技术、复杂性、可能性,揭示互联网的未来。
· 聚焦互联网从底层逻辑上带来的认知重塑,理解复杂性和叠加了众多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复杂事件。
· 如果你想了解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事件发生机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化,好奇过去20年,我们如何使用互联网来摆脱对“预测”的依赖,疑惑互联网如何重塑我我们认知变化的底层逻辑,想知道商业设计的顶层战略又该如何随底层逻辑而改变,本书将是你理解互联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向导,它包含的深度思考,是产业界冲锋陷阵的企业家们需要静耳聆听的思想。
精彩页
思想的魅力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最近几年,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人工智能界在探讨“ 可解释的 AI”这个重要课题, 但社会公众对这件事情似乎并无多少感知。这是个问题。举一个例子, 有机构将“大模型” 列为 2022 年度值得关注的技术前沿趋势之一。何谓“ 大模型”? 通俗说,就是智能模型中的参数数量达到或超过惊人的数千万、数亿的量级。比如 2020 年 5 月美国一家名为 Open AI 的人工智能公司, 推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 GPT-3 算法, 其中用到多达 1 700 亿个参数,这让机器学习的效果突飞猛进, 也让人瞠目结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以时日,这些疯狂算法会撰写越来越多的报告、论文、小说、诗歌,而且水准丝毫不亚于专业的高级文秘、咨询顾问、科研工作者、作家和诗人。
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被抛出来,一定会有一大波所谓观察家为受到惊吓的吃瓜群众解释“这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但是,我这里说的并非这个意思。我是说,当这些蛮力算法、疯狂算法在不知疲倦地生产“内容”、“观点”、“意见”,甚至“忠告”、“判断”、“选择”的时候,对那些算法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算法自己当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算法工程师自己, 其实他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算法自己不能“解释”自己,算法工程师其实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些喋喋不休的观察家、评论家、主播、博主、意见领袖,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解
释得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觉得需要先静下心来,认真读温伯格这本《混沌》的理由。
互联网商业化近 30 年的历程中,人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互联网、智能科技对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然而,这种影响除了“速度进一步加快”,我们还应该警觉到什么呢?这是这部佳作的内核。
最近 5 年,智能科技领域中的单一技术已经向聚合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等, 基本被“ 元宇宙” 这个概念包笼。如果再加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能源技术等等, 这个世界的
“ 巨变”“ 剧变”“聚变”应该是毫无悬念的。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而是人会在这样的“jù 变”中发生何种内在的变化。
温伯格的《混沌》,将思考的焦点对准这场前所未有的“jù变”在底层逻辑上带来的认知重塑:确定性的世界,无可挽回地被不可预测甚至不可解释的新世界替代。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意义,是人与自己的创造物共生演化的内在动力。 用大众语言重新翻译一下温伯格的观察,就是:我们将面临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
对数百年来被工业思维和工业产品滋养、塑造的人们来说, 这个世界是确定的、“有答案”的, 这不仅是世界有条不紊运转的前提,也是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可以想象,假如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没有确定的答案”,或者“不能肯定所知道的这个答案, 是不是靠谱” 的世界, 那么人们内心的失落、 沮丧、 惶恐、迷茫, 甚至抑郁、绝望将会多么深重: 就像天塌了一样!
对因果的迷恋和对确定性的追寻,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 这并不是一点儿疑问都没有。美国哲学家杜威,1929 年在爱丁堡大学的演讲就以“ 确定性的寻求” 为题, 把人们对确定性的偏爱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10 年前, 以色列 70 后历史学家赫拉利, 以《人类简史》一书奠定了他全球畅销书作者的地位。在这本被译成 45 种语言的书中,赫拉利用惊人的口吻写道:农业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为什么这么说?赫拉利给出的解释是:定居。
一万年前的定居生活,让物种驯化成为耕作农业和畜牧业的基础。漫长的物种“驯化”史,不经意间将“定数崇拜”深深地刻写在人们的肌肉记忆中,刻写在人们创造的神灵、祭祀的观念底座上。
今天的互联网和智能科技,将再次从底层改变这一切。 温伯格 20 年前和哈佛伯克曼中心的道克?希尔斯, 还有另两位作者, 共同撰写了著名的《线车宣言》。这部气势非凡的著作, 直接模仿 1517 年被马丁?路德张贴在维滕贝格讲堂门口的《九十五条论纲》,对工业时代的组织模式、市场模式、营销理念发起了猛烈的批判。比如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这样一句明快的语言:“ 市场就是对话。”20 多年后, 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 发人深思。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市场, 不再是商家向消费者“填鸭”“喂食”式的倾泻商品,不再是“买买买”;消费者也不再是待“宰”的羔羊,被动的消费者,不再是“我买故我在”。那么这种“对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显然不是那种伪装在“推荐算法”里面的“大数据杀熟”,也不是那种不停地渲染“焦虑”、“创造需求”的消费者精准营销。那是什么呢?在静心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放下的,是对确定性的迷恋。
温伯格和很多我们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混沌(技术复杂性和互联网的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戴维·温伯格
译者 译者:刘丽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33327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互联网从业者,管理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470
CIP核字 2021157633
中图分类号 F1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