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洲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论西学三分及其中介理论的历史可能性
内容
编辑推荐

卡莱尔是这样说的:嗅,我尊敬的朋友,当赞美之词接踵而来,谁像杰贝兹爵士?他立于不断上涨的潮顶,越来越高,得意洋洋的,甚至比天还高。但是溢美之词又一次退潮了,正像盲目地赞美的必然的结果:杰贝兹被搁浅了,沉没了,永远地没入了耻辱的缓流之中;不断加深的无底的遗忘的深渊,就是他在永恒的时空中占据的位置。历史为重建而记忆:在近代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正义失衡,信仰、德性面临危机,世俗、技术和权力几乎吃掉知识、情感和意志,或者吃掉学术与良心,也同时吃掉自己的灵魂,仅剩的躯壳将由世俗、技术和权力包裹着,它将永远没入人类耻辱缓流的深渊之中!

本书研究的是人文科学根据人的心理要素——知、情、意——形成的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三大学科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通过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关注西方学术三分思想演变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人类由自然人凭借美学中介成为德性人的可能性,努力检索启蒙受挫、德性失落的文化根源,探求现代学术对于现代人德性重建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景观。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的是人文科学根据人的心理要素——知、情、意——形成的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三大学科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通过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关注西方学术三分思想演变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人类由自然人凭借美学中介成为德性人的可能性,努力检索启蒙受挫、德性失落的文化根源,探求现代学术对于现代人德性重建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景观。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足音:学术三分理论的思想渊源。文章认为,古希腊时期,是学术三分思想最早的源头。古希腊时代,又可以被分为前苏格拉底时代及其以后时代两个分期。前苏格拉底时代,应该说是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和谐相处的时代,也就是理性与神性均衡发展的时代。苏格拉底,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到来,物质世界越发有力地凸显于人的理性世界,萌发于柏拉图思想中的心理分类在亚里士多德的学术体系中形成了理论和思想形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哲学解宗教的态势,只是以理性为中心的哲学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而导致神秘、畸形与异化的宗教时代的到来。

第二部分,休谟与康德哲学的命运:学术三分理论的时代状况。文章认为,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尤其是启蒙运动以后,人类的近代文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理性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时期,上帝已不再神圣,人成为近代文明的中心。卢梭的人本思想、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尤其是休谟的人性论,使古希腊时代的理论、创制和实用学科思想,正式成为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的知识形态。康德则是这一理论和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然而,也正是康德时代,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哲学取代了以神为本的宗教哲学,进入了哲学解宗教时代的完成时态。尽管晚年的康德对基督教十分流连,而且浪漫派地表现出对于神性的无限追恋,然而,这一切已无法抗拒以康德人本哲学为主体、理性启蒙为核心的历史大趋势。

第三部分,告别韦伯与桑巴特时代:学术三分思想的社会转向。人本主义的崛起、理性精神的张扬,特别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韦伯、桑巴特时代学术思想社会品质的诞生,提供了历史背景和思想源泉。为世界去魅、禁欲思想和崇尚国家政治,构成韦伯学术思想的基本品质。尽管韦伯也充分体现出对于科技理性的批判,甚至也关注艺术美学对现代人的意义。然而,这一切,与他的学术思想的基本品质相比,完全可以称之为杯水车薪。这是因为,在宗教改革以后,去魅之同时又出现的施魅,世俗化、技术化、权力化等异化形态,正疯狂地催残着神圣的德性精神,学术三分思想已经变形,人类文明正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危机!

韦伯、桑巴特时代之后,学术三分思想发生了变化。正如贝尔说的那样,学术三分是技术一经济、政治和文化,它也是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时期,哲学取代宗教的后果得到充分的暴露。这就是:上帝已死与人之死,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四部分,人,何以不死:学术三分思想与人的命运。文章认为,近代启蒙,尽管以人本主义为发端,而事实上是不断偏向人的知性,即走向狭隘的理性启蒙。这种启蒙,在神性去魅、科技崛起的背景下,逐步失去了人的情感品味和道德关怀。因此,我们认为,启蒙必须首先由知性转向心灵,转向以情感、德性为根本的总体的心灵。其次,在强大的科技理性的帝国时代,美学与伦理学一样,成为世俗、技术与权力的牺牲品,或者做奴婢,或者做摆设,已失去它纯粹、自由的中介品性,现代人不能由此使自己从自然人成为德性人。除非进入世俗、技术与权力走向死亡的时代。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否定作为迷信与愚昧的任何宗教因素,肯定作为文化形态的宗教神学,尊重宗教神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关注宗教伦理中的神性品质对于知识哲学中人性精神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欧洲近代学术思想与人类文明关系问题的历史研究,凸显高尚的信仰和纯粹的心灵对于诸多人文科学思想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具有的渗透与推动力,为现代人实现由必然走向自由的使命寻求一条希望之路!

目录

导言 西学何以分类:近代学术分类与中介问题的形成

 一、引子:问题的提出

 二、中介论

 三、中介的延异

第一章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足音:学术三分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学术分类的原始形态

1.毕达哥拉斯学派

2.德谟克利特

3.苏格拉底

4.柏拉图

 二、亚里士多德的足音

1.生活状况与著作体系

2.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分类思想

3.德性的意义

 三、亚里士多德之后:中世纪学术思想之本体论位移

1.基督教思想的植入与教父哲学的形成

2.经院哲学的诞生与中世纪学术思想之本体论位移

第二章 休谟与康德哲学的命运:学术三分理论的时代状况

 一、休谟的学术思想与康德时代

1.休谟的学术思想

2.休谟学术思想对康德时代的影响

 二、康德与学术三分理论的全面建立

1.康德其人

2.哲学与思想的革命

3.知、情、意与学术三分理论

4.美学具有中介的性质

 三、席勒学术三分理论的个性品质

1.席勒思想的主要来源

2.席勒的三分思想与中介理论

3.席勒学说的目的性与道德性

4.活的形象

 四、费希特的知识哲学与实践精神

1.艰难的生活之旅

2.学术思想

3.行动哲学与操作原则

4.民族意识与自由精神

 五、浪漫派的学术世界

1.浪漫派的学术背景

2.传统情怀与民族意识

3.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4.神性与人格

 六、康德哲学的命运

第三章 告别韦伯与桑巴特时代:学术三分思想的社会转向

 一、韦伯时代的学术背景

1.韦伯时代学术分类的基本状况

2.路德与加尔文的遭遇

3.韦伯与桑巴特的悖立

 二、韦伯与桑巴特的思想

1.世界祛魅何如?

2.资本主义精神

3.人类的困境

 三、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

1.尼采学说及其历史根源

2.福柯的思想

余论人,何以不死:学术三分思想与人的命运

 一、启蒙:由知性转向心灵

1.理性的限度

2.心灵的意义

1.世俗化

2.技术帝国

3.权力的终结

4.美学的再生

 三、魂归何处:宗教伦理的现代意义

1.离开上帝的日子

2.神人同驻

 四、本文如是说

1.学术三分思想与人的命运

2.美字中介的可能性

3.神学与人学的关系

4.马克思的思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欧洲近代人文主义的一种经验方式——论英国十九世纪手工艺运动

 一、英国工业文明“错”在哪里

 二、手工艺运动为什么具有强烈的反战意识

 三、“回归传统”不是没有可能性

后记

试读章节

1.学术三分思想与人的命运

学术三分思想是世界性的。经过传教士的传播,古代西方思想到现代东方,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颜永京、蔡元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历史发展的事实状况来看,柏拉图时代已经在神性与理性的和谐中萌发了学术三分的胚芽,神与人、心与物都能均衡发展。但是,亚里士多德学术思想的问世,整个状况发生了变化。亚里士多德从总体上创立了知识学体系,并试图以哲学的方法解释宗教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的心灵三分学说转化为知识学形态,这就是使神学语境中人类心灵的认识、情感和欲望获了理论之学、创制之学和伦理之学等三种基本的三分西学的原始形态。由于学术三分的形态以哲学解宗教为基础,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撑,所以受到贬抑的神学或宗教哲学瞬间崛起,进入了畸形的中世纪时代。

在近代科技不断崛起的情况下,历史的发展为哲学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法国的启蒙思潮、英国的经验哲学和德国的理性精神,为康德时代带来了人本主义、知识哲学和理性思辨等丰富的营养,这就从根本上为康德时代以哲学取代神学,并且建立以人本哲学为基础的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的学术三分理论创造了条件。应该说,这一时代是学术三分思想成熟的时代,也是人类思想和命运发生转折的时代。宗教改革确立世俗化的合法性,启蒙运动确立人本主义的地位,现代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集权方式和大机器生产改变了轻松、独立、自由的传统生活方式,神性的统一转化为形式上以人为基础的权力与机器的统一。表面上的近代科技的崛起暗含着人类文明的变迁和人类命运的改变。

韦伯时代标志着现代社会诸多变迁的完成。这一时代,技术帝国已彻底地取代了宗教帝国,人类信仰面临全面危机。展示在人类面前的一边是技术经济与权力的强大,一边是人类精神的不断失落。面对这一切,人类学术显得无能为力。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到,韦伯在批判科层制,并诅咒,知识问世以后,好人就不见了。还说: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然而,他同时在为世俗化唱赞歌,为世界祛魅,为理性拍手叫好。事实上是在努力地去除现象而挽留本质。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为现代人类寻求自己的出路。

在世俗化、技术化、权力化如同魔鬼一般地操纵我们这个世界的时候,学术三分的合理性与健康程度也遭受严重的破坏,不守学术法则的异化现象如同欲火一样疯狂地燃烧。优秀传统惨遭严重的破坏,远离经典,追求时尚,有些应有的学者品质已经转化为神秘的烹饪师和技术员的商人品质。然而正是这些人,更有机会占领地盘,他们不是净化而是在疯狂地称霸并污染着学坛,并导致部分所谓学者的灵魂的全部腐烂。因此,对部分学者灵魂清洗与干尸的清理,是确保广大平民知识分子灵魂清洁,并不断地成为人类精神的建设者,而不是让这些具有公共德性的学者不断地边缘化。显然,学术三分的健康发展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富有良智的学者常常能唱响人类文明的先声。          P218-219

序言

于文杰同志的著作《欧洲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论西学三分及其中介理论的历史可能性》,以其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几经修改,终于完稿。看完这部厚重的书稿,也许未必把握了著者的全部意图,但总难免有些想法,于是写下来,就算与本书的读者做一点书面的交流吧。

对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要真正有所收获,无论著者还是读者,都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的这种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类成果既缺乏流行作品的那种轰动效应,又没有快餐式作品那种令人轻松的消闲效果,因此,愿意阅读这类著作的人,基本上属于在精神方面的奢侈消费群体。有鉴于此,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或许对这些热心读者,能够多少提供一点方便。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随手翻翻,还是全部通读,作者在三个方面的着力点都值得注意。

第一是作者抓住了西方学术三分思想作为自己立论的切入点,体现了较强的攻坚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在研究学术三分思想方面还没有一种现成的成果。作者既能基本驾驭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三大学科总体发展的历史状况,又能从学术经典的细节研究出发,充分地开掘历次西学东传的珍稀文献,努力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学风谨严和勇于开拓之中体现出强劲的创新精神。做这样的选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研究的是人文科学根据人的心理要素——知、情、意——形成的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三大学科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通过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从西方学术三分思想演变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内在联系入手,关注人类由自然人凭借美学中介成为德性人的可能性,努力追寻启蒙受挫、德性失落的文化根源,探求现代学术对于现代人德性重建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景观。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较为庞大,并且头绪较为繁多的研究课题,能够深入分析,最终不在堂皇的学术殿堂里迷失,已属不易。作者能够抓住这一切入点,紧紧围绕有关的这一主题做文章,把握住了大的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的基本构思是成功的。

第二是对学术三分思想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演变的脉络进行了较为独到的梳理。作者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十分明晰地分析了从萌芽于柏拉图思想中的心理分类,在亚里士多德的学术体系中形成理论的思想形态,然后到启蒙运动、康德时代的一系列大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直至韦伯强调技术理性的种种后果。并指出,在韦伯时代之后,学术三分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学术三分是指技术一经济、政治和文化,它也是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时期,哲学取代宗教的后果产生了一系列思想和观念方面的危机,并妨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时间的历史跨度如此之大,能够将学术三分思想发展的脉络基本把握并加以阐述,应该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作者成功地设计并剖析了学术三分理论的思想渊源、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史问题,同时还尽力回答了与此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同时,作者还以思想史的事实为依据,向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韦伯等思想大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对于哲学解宗教的过程、神学与人学的历史性关联和美学中介的历史可能性等问题,均提出了精当而又富有创见的看法,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三则是在一个日益物化的现代社会中,关注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与人类文明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突出学术思想研究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精神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持人之为人的一些基本看法。作者成功地驾驭了学术三分思想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总体状况,在问题研究和时代透视中体现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学术三分思想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始终关注这一思想的变迁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作者认为,信仰是学术三分思想变迁和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和灵魂。如果任由人类的彻底物质化作为人类现代化的标尺,那么,人类今天的一切努力,有可能不是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而是开启了通往自我毁灭的闸门。因此,从这种角度看,作者在极其谨严和规范的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担当历史责任和关注人类命运的优秀的学术品质。

学者们认为,人类在过去60年间已经消耗了人类物质资源的三分之二,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持人类的生存。那么,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这样即将临近的危机?显然,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将物质享受的最大化与便捷化作为发展的基本目标,而应该将人类的潜力得到展现放在首位。因此,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与自然达成平衡的同时建立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应该成为新世纪人类追求的目标。在这一发展模式转化的过程中,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类的精神构建,显然是学术界的责任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杰同志的著作——《欧洲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论西学三分及其中介理论的历史可能性》,能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因此,我衷心地祝贺他的新作出版;同时,也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作品问世。

后记

还是冬天,我在守候着冰冷的岁月。

记得是1987年的冬天,我读完了硕士课程。正是那一年,我失去了父亲。再是2000年冬天,我读完了博士课程。也是这一年,母亲患上了骨髓肿瘤。今年,又是冬天,是博士后将要出站的日子,或许已经在默无声息之中有所遭遇。然而,为了在真正的学术中否定世俗、技术和权力话语,我们面对历史与现实,在清寒的书房里创造温暖的春天。  

失去那些人生所不能失去的,显然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然而,冬天里也有快乐,因为冬天总是在磨炼意志,积累知识,在造就人的思想和品格,在造就新的生命。每当在学海书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时候,火热的心头便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它能让人奔走相告,它能让人激动不已。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当时只喜欢一般的思想史问题,学士论文是《墨家政治思想研究》,导师是逻辑学名师李剑钊先生;1986~1988年,到复旦大学读硕士课程,得到学贯中西的大师蒋孑L阳先生和西学名师朱立元先生的厚爱。那时思考西方早期文化的思想和历史状况,后来写成了《艺术发生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读博士学位时,我试图以西学东渐为背景研究东方文化现代性的民族性问题,并以此来重建现代人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东西方现代性状况的历史考察与比较研究,越发觉得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神学与人学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割断的关联。此时,导师是尊敬的包忠文先生和赵宪章先生。博士论文就是后来出版的《通往德性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事实上,学术思想的发展,牵动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牵动着人类的命运。为此,我着力于对哲学、美学、伦理学这三大学科的历史问题的研究,来关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并希望由此来为现代人幸福的未来,探索人类学术思想对于现代文明所具有的推动力,著成这本得到商务印书馆钱厚生先生鼎力支持的《欧泖f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

作为一位跨学科出生的青年史学工作者,我在学术上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均得益于导师的指导。在我的博士后生涯中,曾经得到钱乘旦先生和陈晓律先生的指引和支持,是他们招收我进了南京大学历史学世界史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西方思想和文化史方向的研究工作,钱先生和陈先生共同指导了我的出站报告。为我的成长和进步,两位先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我的课题能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立项资助,并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后优秀成果一等奖,均得益于先生们的指导。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的导师陈晓律先生付出许多时间和心血,他的学风之朴实、人格之厚重和胸怀之博大,都给我的学业与生活的进步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在先生们身边,我更深层次地体悟到学术人格的价值与意义。世界史学科组和其他专业的老师,也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很多帮助和支持。

人生有限,唯思想可以永存。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铭记先生之嘱,把全部生命奉献给我们共同的史学事业。谨此以作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洲近代学术思想的心灵之旅--论西学三分及其中介理论的历史可能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文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48880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4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