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华盖建筑事务所三位合伙人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出发,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华盖的发展历程、公司构架、运营机制、建造项目一一进行了梳理,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呈现华盖设计项目的特征和历史价值。也希望本书能成为读者了解民国建筑事务所的一把钥匙,引发读者对当下建筑事务所的实践和运营的反思。 作者简介 蒋春倩,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工程人员。主要工作方向为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曾发表学术论文《从装饰艺术派到相对现代主义——华盖建筑事务所的金融建筑设计实践研究》(《新建筑》2008年第3期第5页。翻译作品包括a+u期刊文章,《蜿蜒的法则》《诗意的设计途径》(载《当代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同济建筑讲坛》),协助翻译整理《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相关章节。 目录 序言 前言:华盖——认识中国近代建筑事务所的一把钥匙 1 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来自书香门第的孩子 学长与同学的共同选择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求学经历 设计竞赛 旅欧之行 2 1931上海、南京双城记 上海 南京 3 机缘巧合的开端 赵深的朋友圈 浙江兴业银行与陈植 童寓从东北来 水到渠成的合伙 4 事务所运营机制及人员情况 股份制公司 收款办法 年营业额估算 雇员来源与发展 5 黄金十年的繁荣 戏院/电影院建筑 金融办公建筑 政府办公建筑 旅馆建筑 居住建筑 文教体育建筑 其他建筑及活动 6 举步维艰的后十四年1938—1952) 西南三城办事处 1939—1945年的上海本部 抗战胜利之后 7 纸上建筑 效果图 建筑细部 8 事务所之外 兼职 家庭 爱好 9 理论观点与设计特征 理论观点 设计特征 附录 附录1 华盖大事记 附录2 华盖实践项目一览表 附录3 华盖现存作品指南(地图) 附录4 1930年童寓旅欧日程表 附录5 图片来源 后记 导语 本书试图从三位合伙人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出发,基于社会历史背景和中外建筑发展状况,对华盖事务所19年的历史及其建筑实践活动展开详细叙述与全面解读,包括其人员、项目以及运营机制在社会动荡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思考它之于当代建筑事务所运作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春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966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62 |
CIP核字 | 2021000633 |
中图分类号 | TU-242.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3 |
宽 | 177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