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本真不可见(小王子的深层心理学分析)(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通俗心理学作品。作者数十年研读圣埃克苏佩里包括《小王子》在内的全部作品及私人信件,认为圣埃克苏佩里是伟大的先知作家,《小王子》具有先知呐喊的伟大价值;认为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蕴含着诸多特征,人们应当由此理解他,而不是将他奉若神明。
全书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角度进行解读,勾勒出了迄今为止的研究文献所不曾有过的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
作者对《小王子》进行深层心理学分析的目的,是希望读者借了解圣埃克苏佩里著名童话故事中浓缩了的意象,将梦想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对照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多重意义上非人性的时代,多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或尚能存在希望。
作者简介
欧根·德雷维尔曼(Eugen Drewermann),生于1940年6月20日,德国神学家、心理治疗师、作家、和平活动家。著有《死亡的进步》《西方环境危机根源论》等。欧根·德雷维尔曼数十年对圣埃克苏佩里及其作品《小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欧美心理分析领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也通过《本真不可见:〈小王子〉的深层心理学分析》一书,将对《小王子》及圣埃克苏佩里的分析推广到了大众阅读层面。
目录
序:“小王子”当在此处
讯息
王子——近乎宗教性的重新发现
成年人——孤独之写照
沙漠智慧与寻爱跋涉
爱与死或望向星辰的窗
问题与分析
玫瑰的秘密
伊卡鲁斯的秘密
在要塞与天上的耶路撒冷之间
注释
序言
《小王子》的童话
《小王子》,安东尼·德·
圣埃克苏佩里最美的文学作
品,已成为无数读者生命中
的核心故事,这一影响至今
未曾减弱,在他们孤独时提
供精神庇护,在他们失望时
给予慰藉,在他们寂寞时带
来希冀;在他们漫长一生的
寻觅与向往之路上,充当不
可或缺的良伴;当他们置身
于日益冷漠的世界中,这本
哀而不伤的书,仿佛一块充
满理解的温暖之地。
是对已逝童年的永恒怀
恋使得《小王子》如此给人
安慰、令人眷恋吗?确实如
此,却又不止于此。它以艺
术手法讽刺性地摆脱“大人
们”疯狂的心理控制和充满
强制性的世界观——面对人
性荒漠,人们终于可以深吸
一口气,拒绝踏入其中。尤
为重要的是,《小王子》一
定程度上能够重建人们对爱
情无条件忠诚的信赖;它昭
示并代表着一个为彼此付出
努力和承担责任的世界,展
现了爱的关联状态,即便死
亡也无法将它降服——它是
一曲关于情谊与陪伴的颂歌
,充满单纯和美丽得令人心
醉的意象。
如此一来,圣埃克苏佩
里创造的“小王子”成长为关
于人性的梦想和理想形象,
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时而回
首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国度,
时而仰望星辰,听夜空繁星
发出铃铛般的声响。他对我
们讲述着:在一个看不见的
星球上盛开着一朵奇异的玫
瑰,重新赐予我们心灵的宽
广和梦想的深沉——我们本
以为在荒凉岁月里这份感情
已丧失殆尽。我们对“小王
子”生成了母亲对孩子般的
关切之情,祝愿他在他的星
辰世界里平安幸福,我们差
点儿忘了,在圣埃克苏佩里
的作品中,小王子已无限期
地“过世了”。我们希望圣埃
克苏佩里本人就是“小王子”
的现实化身,愿意追随众多
传记作品的描述去探寻他。
他的朋友和同伴就认为,圣
埃克苏佩里借助“小王子”形
象为后世留下了自画像。
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
《小王子》里明显的自传特
征确实有其必要性。但这样
做也存在风险,可能会摧毁
“圣埃克苏佩里神话”,因为
一旦这样做,贯穿圣埃克苏
佩里生命与创作的重重矛盾
就只与他个人挂钩,很难通
通归咎于时代状况的恶劣;
如果对《小王子》进行客观
分析,它恰恰能比圣埃克苏
佩里其他的杰出作品更好地
提供良机,让我们洞穿本质
,不加矫饰地直面圣埃克苏
佩里这个人。
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蕴
含着诸多特征,人们应当由
此理解他,而不是将他奉若
神明。本书所勾勒的圣埃克
苏佩里形象是迄今为止的研
究文献所未曾有过的,或许
有读者觉得他对圣埃克苏佩
里的爱受到伤害或对他的同
情遭到辱没,从而排斥本书
的观点,我在此还是事先申
明为妙:说得更确切些,如
果缺乏对现实的信仰和信心
,忽略了现实可能比圣埃克
苏佩里从他的世界观的高度
所看到的更可爱、更充满希
望、更给人慰藉、更富于人
性,你可能就无法真正理解
像圣埃克苏佩里这样伟大的
诗人的宗旨与言说。圣埃克
苏佩里的作品具有先知般呐
喊的伟大价值——然而,恰
恰是最伟大的先知所宣讲的
讯息最终容易被驳倒,因为
人们对他盲从:每当他们口
中的风暴平息之际,上帝就
在“火后有微小的声音”,这
种沉默不惑人,只求善。只
有当我们揭示出重重矛盾,
并帮助“小王子”疏解导致他
走向不归路的种种矛盾时,
他才会重返地球。“小王子”
应当在此处生活,就在我们
地球上——这是我从神学和
深层心理学角度解读《小王
子》的目的,即希望读者借
助文字与图像,了解圣埃克
苏佩里著名童话故事中浓缩
了的意象,将他的梦想融入
自己的生命之中。
诠释《小王子》的意义
何在
试图诠释《小王子》的
人,容易变身为“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在书中是这样
的含义:它因妄自尊大和身
形巨大而摧毁了整颗充满幸
福的秘密星球,它的深根凿
穿了孩子们的世界,搅乱了
梦想,它永不餍足的欲望蔓
延挤占了所有的空间,挤走
了玫瑰可以生长的沃土。任
何阐释不都是在扼杀文学语
言吗?深层心理学阐释尤其
如此。它剥夺了文学语言的
直接性,代之以反思;它剥
夺了文学语言的温暖和情感
的深沉,代之以推断与抽象
组成的概念式思考;它剥夺
了高度象征意义的整体,而
将之消解在分析与碎片中。
“因为你若想理解人们,就
不可听其所言。”1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对
《小王子》进行心理分析式
的阐释呢?为什么不让作品
止于简单的意象呢?
因为——必须指出的是—
—任何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将
复杂现实浓缩在多层次的象
征之中,只有将对作者内心
的细腻感受与深入思考的分
析两者进行奇妙结合,才能
真正理解文学语言。
确实如此。只要将任何
梦幻般的文学或宗教意象肢
解得七零八碎,拉开思考上
的距离——这一距离抑制所
有直接感受,就会摧毁对意
象的想象力和关联能力。不
过,相反情形同样存在:如
果对待一则短篇小说就像对
待一场梦,每日清晨醒来时
,对深夜睡梦所带来的讯息
或感受付之一笑,不管是开
心还是怅然,只当一场梦而
已,醒来只感到一阵轻松,
这样也会剥夺小说或梦的影
响;
导语
与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一道,行走在寻觅星辰与水井的漫漫长路,在黑夜里觅几缕光亮,在沙漠中寻几滴清水。
欧根·德雷维尔曼数十年对圣埃克苏佩里及《小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欧美心理分析领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本书从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的角度探究和大众阅读层面的《小王子》深层心理学阐释。阐释“小王子”的深层意象,解读和分析圣埃克苏佩里,将对《小王子》及圣埃克苏佩里的分析推广到了大众阅读层面。勾勒出了迄今为止研究文献未曾有过的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
童话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本书紧扣人性和现代人精神困境,通过童话的启示指出人性发展的方向,深具社会意义。
精彩页
讯息
“孩子”却在某种意义上学会了从头开始新的生命:不仅英勇无畏地直面真理……而且无限向往更为温柔、怜恤、和睦以及总体上更为公正的世界。这样的“孩子”不会目眩于“大”人们的权势,不会去追逐名利、事业成功和金钱,因为他知道,所有对于人性真正重要并有利于和睦的东西,只有“小”孩们才能看见和接近。
王子——近乎宗教性的重新发现
有一个现象让人惊讶:每当作家想表达本质之事时,都会从宗教的意象世界这一源泉汲取养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形象即是如此。
世界各地的众多民族都在讲述着王室之子的故事,他们离开世界的隐秘角落,来到人群中,具有用另一种眼光看世间万物的能力。这一原型母题已具有宗教品质。圣埃克苏佩里更进一步地继承和延续了宗教语言,因为他所描述的王子从遥远星球来到我们这里。圣埃克苏佩里明确保证,这位王子在我们的世界上仅做短暂停留,一年期满,他便会面临死亡,他必须返家,回到星辰的光亮之中。尽管如此,他的出现并非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从此记住了他的形象,等待着他的归来,而且,从此以后,当我们在幽黑深夜凝望星辰时,会觉得它们的闪烁已不同于从前了。虽然“小王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世界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可以用他的视角去重新认识世界,许多我们刚刚还觉得重要的事,用他的眼睛一看就显得有些可笑了,而许多可笑的事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大事显得无足轻重了,不起眼之事显得重要非凡了,而且,我们可以从被否定的人性中重新发现许多有价值之处——最重要者莫过于梦想、等待和爱。
是什么将宗教与“具有神性的孩子”这一形象相联系?其实是我们的心灵重新找到生命源泉的许可。我们的生命由此重获新生般萌发于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正如《小王子》所描绘的,动物会说话,花朵会交谈,星辰会歌唱。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新约》里没有真正讲明,耶稣对其门徒说的这句话究竟何意。即便应当避免对孩子存在状态的内涵进行浪漫美化7,仍须指出,宗教意义上的孩子拥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使得孩子永远不会背弃其真正的本性:信赖与忠诚。
从宗教角度来看,“孩子”所代表的生命充满对“世界本质是好的”的执着信赖,因此不需要对抗恐惧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主宰和扭曲着“成年人”的生命。
人一旦心怀恐惧,就会害怕自己“小”;恐惧会像鞭子一样抽着他向前,不断催促他变得更大、更像“成年人”,直至他成长得完全超出自己的尺寸,在词的本义上变得“恶”8了:各种层出不穷的表面技能和虚假能力组成“佯装立面”9,暗地里却妄自尊大、虚妄不实。耶稣曾语重心长地问道:“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人若心怀恐惧,就无法在生命中切身体会这一真理。“孩子”则学会了摒弃恐惧所造成的假象世界——这些恐惧在“大”人们、装腔作势者、自吹自擂者和患上慢性恐惧症的恐惧制造者心里疯长蔓延,“孩子”却在某种意义上学会了从头开始新的生命:不仅英勇无畏地直面真理——对于接受真理者而言,上帝的赐福仅在于真理本身,而且无限向往更为温柔、怜恤、和睦以及总体上更为公正的世界。这样的“孩子”不会目眩于“大”人们的权势,不会去追逐名利、事业成功和金钱,因为他知道,所有对于人性真正重要并有利于和睦的东西,只有“小”孩们才能看见和接近“。这一信赖感赋予他无限的开放态度。在“成年人”世界中颇为重要的善与恶之间的伦理差别对他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知道,恐惧和孤独只是看似拥有绝对威权而已,他在内心最深处觉得,只有在爱的恩典与幸福中才能达至善。正如耶稣在《新约》中所讲,“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他,这位法力无边者,必须和太阳、雨水一样俯身降临所有人身旁,无论是高贵者还是卑微者,每个人都全然活在他的恩典中。
P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本真不可见(小王子的深层心理学分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欧根·德雷维尔曼
译者 译者:杨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49843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3-01
印刷时间 202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6
CIP核字 2021014042
中图分类号 I565.078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3
126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