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峡湾短笛/驴爸走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记得在新西兰旅游时,我有过“不到新西兰,不知道新西兰的云朵白”的感慨,如今到了北欧,我方明白:不到北欧,不知道北欧的湖多、瀑布多、峡湾美!

北欧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也很好。这次旅行,我很想用我年逾花甲的中国老人的肠胃来“检验”北欧水的质量,决定不买水壶,也不想每天花十多元人民币去买矿泉水,而是天天去喝自来水:早上两水杯,晚上两水杯,白天在外游览,公用洗手问里的自来水我也喝。我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这儿的环境保护做得很不错,且不说那满山坡的树与草,让人感觉到这儿的空气尤其清新;虽然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两辆以上汽车,但在大街上奔跑的汽车也不显得很多,抢眼的倒是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我曾听说一些发达国家对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某些工业生产项目限制很严,一般都将其放到亚非拉一些国家去实施,北欧这些国家看来也是这么做的。这次我在北欧的八天时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跑了2600公里,在大巴上我就只看见一家烟囱里冒烟的工厂。虽然我的“走马观花”不足为凭,但直觉告诉我,这儿工厂稀少,很有可能是不争的事实。

环境保护得好,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就会少。在北欧八天,天天用直饮水的我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那水,清凉清凉,没有一点异味,还——“有点甜”。

对于北欧水资源的丰富,我的羡慕是不言而喻的,想到自己国家的第一大湖鄱阳湖在今年6月因数月无雨,水域从过去的4000平方公里降至50平方公里,还有洞庭湖、洪湖,水域面积也因干旱而锐减。昔日湖水荡漾鱼儿肥的鄱阳、洞庭与洪湖,如今变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场。据权威机构披露:中国是目前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座严重缺水。有许多城市,如广州,如今需要花费巨资从几十公里外的左江与右江引进供市民饮用的水。

我完全有理由对“上天”的不公表示不满。但去过埃及、迪拜的我心里明白,这些国家的缺水情况更严重。在迪拜,养活一棵树,一年的费用是千余美元!埃及国土的80%被沙漠掩盖,跨出埃及首都开罗的城区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沙。埃及人、迪拜人他们去埋怨谁?他们向谁发泄自己的不满?

在北欧的几天,手捧从水管接出的“直饮水”,我在检讨我们自己。因为我知晓:我,还有我身边的许多中国老百姓和一些官员,至今都没有对中国严重缺水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更不懂得如何珍惜本就十分缺少的水资源,甚至还在有意无意地“糟践”它。中国一些地区的政府只关心GDP数据,而舍不得花钱购置处理“三废”的配套设施,对一些工业废水、灰渣排入河流、湖泊之中的现象视而不见。我的家乡长沙处于湖南第一大河——湘江的下游,湖南省仅有的几座稍有规模的工业城市衡阳、湘潭、株洲都地处湘江的上游,想到那里的钢铁厂、化工厂,尤其是合金冶炼厂的所有废水都流入湘江,我哪敢再饮用湘江的水,只得买桶装水饮用。桶装水来自距离长沙100多公里外的浏阳山区,每桶水的价格是人民币24元,一家子一个月桶装水的开销是人民币300元!“短笛”二:挪威的森林与《挪威的森林》

说到森林,对于森林覆盖率没有超过20%的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它是与我们的居所——现在习惯称为社区的所在有一定距离的,要到山区或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才可以触摸到它,闻到那浓浓的树叶清香。即使我们居所不远处有一些树木,我们也仅仅称呼它为“树林”或“林子”。可北欧国家的森林覆盖率都在50%上下,我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了:离开繁华市区没几步,繁茂的森林就触手可及。这次北欧之旅,我好几次就下榻在森林之中的旅店里,我抵达北欧的第一个夜晚就是在芬兰的一座森林深处的旅店度过的,自打进了房问,我就再没有听到过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话语声。第二天一大早,我走出宾馆想跑步,不停地跑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见到“林子”的尽头。后来我了解到芬兰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其国土总面积的67%,一时无语。

我在挪威下榻的旅店离机场不远,也是开门就见“林”!走出宾馆,你就可以同它“对话”,可以投身到它的怀抱中去!话虽这么说,在林区的大道上跑跑、走走倒是可以,真让我只身进入森林中,还真有些胆怯。因为时差,再加上挪威这里天黑得晚,平日难得有这么好的吸收负氧离子机会的我吃过晚饭就往宾馆外面跑。起初,我还是以为这“林子”里除了我们下榻的宾馆,周围一定还有别的公共设施或商场什么的,可不料不管我是朝东走,还是回过头往西走,除了一两处通讯设施外,我所见到的除了树木还是树木,即使在心里默默为自己鼓劲,想尽可能走远一些,以为可见到有人居住的某座建筑,但眼前依然还是不见尽头的森林。

这儿的林子不仅大,而且非常茂密,红松与白桦居多。我发现一些白桦竟然是两三棵并列栽着的,像是根连着根;红松间的行距也不大,一米多一点,加上林中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灌木,把林子挤得密不透风。站在大道望远处的森林,就像是一张张厚厚的、深绿的巨幅绒毯挂在天幕下,宽阔得不见边际!

在密密的森林前,我好几次想走进去采摘点什么,最终都望而却步。即使是在林中大道,我也因为害怕迷路,一次次警告自己:只走直路,决不拐弯、走岔路。在挪威森林里居住的两天里,我始终没有迷路也应该得益于我的谨慎。

后来回到大巴上听导游说,在北欧有个“规矩”:如果因为工业生产需要砍伐某一棵树,砍伐者必须补栽三棵树苗。导游的话我无法考证,面前这挪威的森林却让我不得不相信这话。这些天来,旅游大巴窗外望见到的是森林,下车迎面碰到的也是森林,一个个带书名号的“挪威的森林”不时从我脑海“冒”出来,搅得我不得安静!P5-7

书评(媒体评论)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长期在国外工作,熟悉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当我读到

范良君走读世界的文字,完全被震撼了!我不敢想象,范良君能够坚持不懈地自费寻美全世界,甚至年近古稀还登上了南极。他向读者展示出一位善于透视世界的智者、勇于走过艰辛的强者、勤于观察总结的长者以及乐于传递文明的作者的精神肖像。

——袁南生(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了解世界,有人选择读书观史、看电视查网络、看图片听音乐,有人选择直接去各地走

马观花地过把瘾。年近古稀的作家范良君的方式与众不同。他近十年来坚持跑了五六十个国家,用心所写的远不止游记,观察和比照中国经验与异国风情之间的差异,文化的深度思考使他的写作有了深度,不再停留于纯文学的层面。

——彭见明(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范良君不只是用脚来丈量世界,更是用眼,用心来打量世界。这世界的自然,人文,社

会及时间中如花绽放的人与事,皆让他生出言说的冲动。他边走边看,边看边拍,边拍边想,边想边写,收获巨丰。此次我读范良君从峡湾出发,横跨欧亚美澳,一直写到南极的文字,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何立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

范良君的文章不是说了就了事,流畅的描述,平实的道理,带给我们诸多思考。这正是

他文章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里有一种追索者的灵魂,是勇敢,也是执着。所以,他的作品的内涵特别丰富。

——李晖(驴友)

后记

《难忘驴友》一文写于2012年年末,是在《域外行吟》出版前夕。时光荏苒,三年很快过去了!几年来我与这些驴友之间的交往值得一书的地方有不少,比如说在《域外行吟》出版后,我信守承诺大年初二一早偕同妻子前往深圳送新书给徐、周二老,还有我与李晖千里单骑的鄂尔多斯之旅等等,我本可趁本书出版之际对《难忘驴友》做一些改动,增删一些文字,后来一想,还是不动的好,这样,更多一些真实、多一些真情实感。

这几年,我在旅行中又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助,我没有再写《难忘驴友》续篇,只是在我的旅游文字里对他们多有记载和“评说”。如以色列的张巧艳、北大的才子魏先生。写李晖是个特例,我不仅仅在写他,更重要的是从文化的角度上向国人介绍越南,这就是本系列上册里的《特别的旅行者,奇异的越南情》。李晖不同意我将一篇看似介绍人物的文章挤进一堆介绍景点的文章中,以为影响了新书的整体风格。我以为,一部书里多一个角度、多一种“口味”未尝不是好事。不知我俩谁对谁错。

李晖为一些越南歌曲整天在忙,没有工资收入的他将自己夫人家乡的越剧与越南歌曲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研究所获也不求发表、不求有人赏识,自个儿高兴就可。我呢?我这样满世界跑一因为不“跑”是不可能有文章写出来的,为了写南美,我在三个月之内去了中南美洲两次,甚至到了南极!这期间,我总计转乘了31趟飞机,在大海上漂流了五天!花费的人民币就不用说了,我不是没有过迟疑。但旅行归来,收获多多,增长了见识,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旅途所见用自己满意的方式一一表现出来,让我的读者分享到我的所得,我内心的那种喜悦、幸福、满足的感觉很美!

我已不年轻,早已不是一名文学青年,名与利对于我这奔七十的老头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的“精神家园”在哪里?不就在我来往于异国他乡的旅途中、在一篇篇即将展现在我的读者面前的文字里吗?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有些理解了脾气有些怪异的李晖!

难忘的旅行,难忘的驴友!

目录

峡湾短笛

人类社会或许存在“轮回”?——游览雅典卫城

见面方知是“旧友”——葡萄牙一瞥

西班牙建筑,爱你没商量

西班牙情思

在英伦,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成熟”

伦敦的蓝天白云:我的奢侈享受

从英伦,我捎回家的一个个“谜”

别离开!苏格兰

翠叶藏莺爱尔兰

同情,更应该是钦敬——华沙旧城巡礼

写它,手中的笔多么沉!——探访奥斯维辛集中营

当我迈出“音乐之都”的大门

不得不说说我的捷克小镇

布拉迪斯拉发“小”,斯洛伐克“大”

“奥匈帝国”的美丽记忆

维也纳,请不要让我再犯错

噩耗从京津塘高速传来

看不到“窗栏”的国度

机舱里的苦读者

第一天就摔坏了心爱的相机

托尼说的德国“立体制氧机”

茵斯布鲁克街头的军乐方队与德国公厕的电脑收据

威尼斯:“浮”在瀉湖上的城市

歌德:意大利“古代文物比比皆是”

让我为之惊羡的瑞士医院“趣闻”

在卢塞恩旅馆反思“文化的软性力量的薄弱”

法国农村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塞纳河畔“桃花依旧笑春风”

咖啡馆里的“六十寿宴”

巴黎:她努力,努力得神采奕奕

上帝创造了地球,但是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同样的西欧,不一样的“河流”

梦中的蔷薇——2015年夏欧洲之旅

看看“老大哥”去 ——初访俄罗斯

伏尔加,我的一曲忧郁的歌 ——再访俄罗斯

土耳其,一方神奇的国土

常怀一颗敬畏的心……——写在土耳其旅行途中

“云白草青”新西兰

奇异果与新西兰人的“拿来主义”

悉尼歌剧院门厅前的思索

难忘驴友

后记:难忘驴友

序言

这本书起初的名字是“旅行,我的第一个十年”,字数太多,也不够“响亮”,但标题中的“十年”倒是说了个大实话。我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旅行,应该是从2006年算起,至今正好十年!在这之前我也出过国,并且有文字见诸报端,但那都是公费的出国学习、考察什么的。2006年我的西欧十一国之行全系自费不说,其意义也非同寻常。我将自己的六十大寿“寿宴”安排在巴黎,虽然光临“宴会”的仅有我老妻一人,但十余天的西欧之旅让我零距离“结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坛三杰。欧洲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变革的忘我精神,感染、教育了正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我,让我猛然觉悟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因为我含屈告别国企而终结,自己年轻时所立下的志愿还有待我继续努力予以实践,于是就有了我花甲之后的“十年坚守”一边工作、边旅行、边写作一有了记录这次心灵之旅的《还愿欧罗巴》,也方才有了这套记录我在近六十个国家的旅行随感的作品。

我十多岁时就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写过小说、吟诵过诗歌,也尝试着写了一些文学评论。致力于旅游文学与我热心旅游大有关系,而且,我以为自己年纪不小,算是有些阅历,旅行中遇见、听见什么,总会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许多往事,并从中琢磨出一些道理。我决心在旅游文字上走一条自己的路:不仅仅告诉读者哪些地方有些什么景致,哪里的路该如何走,照片应该怎么拍,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意与感悟写出来传达给读者。

当我在埃及早上三四点就被宾馆旁宣礼塔传出的高亢的宣礼声吵醒时,我没有因此心生不满,脑海里随即想到的是信仰的存在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总觉得不再为生计发愁的我们身边还缺少点什么。

去了朝鲜,我对老子的“小国寡民”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凭票购买生活物资的事我在少年时就见识过,一点也不以为怪;但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我想与读者共同温习的是老子的另一段精辟论述,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想急切对读者诉说的是:两千多年前老子的这些话对当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也颇有现实意义。

在新西兰吃了颗名为“奇异果”、实为猕猴桃的水果,我想到的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对于正在从事经济建设的人们兴许也有些“使用价值”;在伏尔加河的游轮上,我对俄罗斯丰富的水资源打心里表示羡慕,为自己祖国水资源的短缺而着急,更为我与我的亿万同胞过度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而深感忧虑。

我所游历的国家有曾经的老牌殖民主义列强,也有长期遭受殖民统治、至今仍位列“发展中”行列的国家,尽管导游不会在旅行途中向我们游客有意提及一些有关殖民主义的“敏感话题”,但本能却让我在文章中直面历史与现实,坦然论及自己对这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我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与埃及的旅行中,分别了解到吴哥窟、婆罗浮屠以及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这些历史遗迹、遗产未为本国学者所继承,而是“仰仗”某英国官员与某法国学者“发现”“发掘”方才“重见天日”,同时联想到同一时期一个叫“英吉利”与一个叫“法兰西”的“强盗”一把火将“万园之园”的北京圆明园烧为灰烬的历史事件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贫穷、落后,自己的命运或将听凭他人拿捏。”(见《印尼三问》)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 “我们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之中”。我希望我自以为的有“思想”的文字能够给广大读者当一个好的“向导”,帮助人们明白自己应该怎样面对其他国家与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从而改善、改变自己的人生,服务于自己祖国的变革与建设。

当今的中国,思想活跃,信息沟通快速、便捷。作为一个行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我的思想难免会打上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的烙印。其实,即使是花甲之年以后的我,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我经常地满世界跑呢?2006年,在我以为的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旅行时,我就对导游托尼的关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既可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亦可变成阻碍人们进步的“包袱”的观点表示赞同。后来去了埃及、希腊、印度、土耳其,还有中南美诸国,了解到历史上的无数次东征西伐让一些古老文化在铁蹄下化为灰烬的事实,我对中华文化得以延续至今感到庆幸,为自己能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一时间,我心中那座万里长城蓦地变为一尊宣示中华历代祖先坚决维护中华文化的丰碑!类似这些看似矛盾的“思想”在本书里面肯定还会有,尽管如此,我在整理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并未将其一一订正,以求统一;我以为,这样做会让自己的文字显得更真实。

话虽这么说,我也明白:我是在写游记,而不是写政论文章,更何况,旅游本应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让一些严肃的政治话题无休止地去“考验”人们的神经也有失妥当。在表达自己感悟、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我也密切关注自己文字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将更多的知识性内容介绍给读者,把异国他乡的美尽可能展现给大家一一肯尼亚的草原、芬兰的湖、吴哥的石窟、埃及的塔、墨西哥的壁画、罗马的雕塑、新西兰的羊驼、南极大陆的企鹅……其实,在文章中专注于景致的描写与名胜古迹的介绍,远比在文章里谈古论今让我感觉轻松。比如,写哥斯达黎加、写泰国普吉岛、写尼泊尔,许多次,我为自己终于将我心中“异国他乡”的美,将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掌握到的一些新的知识介绍给读者而兴奋不已,我享受到了写作的无穷乐趣。

在国外走得多了,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旅行对于我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当然,所需经费是够高的,人也累,经常因为换乘、转机而被困在“囵途”,那一刻,年过花甲奔七十的我还真有点像余秋雨先生在《阳关雪》一文中写的那在荒原上飘扬的苇草:疲惫、虚弱。但当我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这样的境况一一我过去在书本上看到、了解到的“二维”的画面,在我亲身到了那儿后,这些国家、这些地方顿时就“三维”了起来一一我常常就“忘乎所以”,不愿停止自己的步伐了!

有人说旅行究其本质是行走:行百里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阅世间情;行万里者,穷天下经。行走万里,我似乎做到了,穷天下经,可不敢吹这个“牛”,我就在“行走”二字上“做文章”得了!

行走,从花甲行走到古稀!于是乎,“‘驴爸’走世界”就这样替代了“旅行,我的第一个十年”,最后被确定为这套书的名字了!

内容推荐

《峡湾短笛》作者范良君在花甲到古稀之年间,遍览世界各地,从峡湾到南极,从北欧到美洲。《峡湾短笛》是作者记述其游览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各国所见所感的随笔集。作者将生命的热情洒向各地,也通过笔端留下他关于世界历史与文化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思索,展现老一辈人执著探索的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同时也以高昂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勃勃生机,为老年群体做出了积极的引导和典范。

编辑推荐

十几年,他遍游北欧到南美,脚步不停

六十岁,他登南极、游世界,燃烧热情

六十多个国家,他眼中的世界与你不尽相同

“驴爸”相信:人生六十刚开始!

《峡湾短笛》作者范良君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发散性思考思维,因此对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颇具年代色彩,给人不同的观察和欣赏的视角。书中展现的时代与生命、空间与心灵的融会贯通,都显出这本游记的独特价值。

古稀老人花了十几年间遍游世界、登南极,作者将生命的热情洒向各地,也通过笔端留下他关于世界历史与文化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思索,展现了老一辈人执著探索的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全球的视野和不息的生命力,为老年群体做出了积极的引导和典范。 

作者漫游世界各地时,面对至纤至微之事也能感慨万千,胸中情怀无限,但自此可以窥见当代中国老一辈实干家的思想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峡湾短笛/驴爸走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良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7456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201600892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