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世界经典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于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列克赛,怀着进入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最终理想破灭了。贫苦的生活迫使他在伏尔加河一带流浪,随后,他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社会的腐朽和生活的困顿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高尔基用自己的笔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我的大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道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对自由的渴望。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人性的美好与社会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部曲不啻为卓越的文学艺术珍品,影响并激励了几代人,至今仍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足见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内容推荐

《我的大学》记叙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有围墙的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该书展示了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试读章节

就这样决定了,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我心中暗自决定,不管怎样都要进入大学。

我上大学的想法是由一个名叫尼古拉·叶甫里诺夫的中学生引起的。他有一双女性般温柔的明眸,一张漂亮的脸,是个讨人喜欢的青年人,当时他就住在我们那栋房子的阁楼上,由于他常见我在读书,就留心我,于是我们相识了。认识没多久,叶甫里诺夫就下结论,说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天赋”。

“您就是为科学研究而生的。”他蛮帅气地甩动着马鬃似的长发对我说。

那时我压根就不明白,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为科学研究作出贡献呢。但叶甫里诺夫煞费苦心地向我证明,大学正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当然了,也少不了要讲述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故事。他还说,到了喀山可以住在他家,用一个秋天和冬天的时间完成中学的学业,然后“马马虎虎”去参加场考试(请注意他说的是“马马虎虎”),我就能申请助学金上大学,再过五年,我就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了。他讲得那么轻而易举,这也难怪,毕竟他还是个十九岁的青年,又怀有一副天真善良的心肠。

学校期末考试之后,他回到家乡。又过了两个礼拜,我随后而至。临行前,外婆一再叮嘱:“你以后别动不动就向别人发脾气了。老是发脾气,就会变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跟你外公学的。你难道没看见他的结局吗?可怜的老头儿,活了一大把年纪,到老成了傻子。你一定要牢记:上帝不惩罚人,只有魔鬼才干这种事。你走吧。唉……”她擦掉那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的几滴泪水,伤心地说:“我怕我们不会再见面了。你是飞了心的孩子,非要跑到天涯海角去,我不久将辞别人间……”

这些年来,我常常离开这个善良的老人,很少和她见面,当我想到这个血脉相连、真心诚意爱我的亲人,真的要我舍她而去时,心中不免伤感起来。

我一直站在甲板上向外婆张望,她紧紧地挨着码头站着,一只手画着十字,一只手用破旧的围巾角擦拭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永远对世人充满慈爱的眼睛。

从那以后,我来到了这鞑靼人占半数以上的城市,住在位于一条僻街尽端的一幢旧平房里。房子对面的地像是被火烧过,长满了茂密的荒草,一大堆倒塌的建筑废墟横七竖八地从杂草和林木中突兀而出,废墟下是一个大地洞,那些无处安身的野狗常躲到这里,有时它们也就葬身于此地了。这个地方令我永生难忘,因为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

叶甫里诺夫家里有母亲和两个兄弟,靠少得可怜的抚恤金维持生活。我刚到他们家那几天,常见这个面色苍白的寡妇,每次从市场买回东西放到厨房里,都紧皱眉头,发一顿愁,她挖空心思去解决面前的难题:把自己排除在外,即便如此,怎样才能用一块肉做一顿满足三个健壮男孩儿的美餐呢?

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灰色的眼睛中蕴藏着温顺和倔犟,她就像一匹声嘶力竭的母马,明明知道生活这辆车她已无法驾驭了,仍然竭尽全力地拼命向前拉。

到她家的第四天早上,她的两个儿子还在甜美的睡梦中,我去厨房帮她洗菜。她小心翼翼地悄声问我:“您来这儿干什么?”

“上大学。”

只见她眉梢一挑,额头向上一抬,原来手被切破了,她一边吮着手指,一边坐到椅子上,随即又一跃而起,叫道:“哎呀,见鬼了……”

她用手帕包扎完伤口就赞许地说:

“您的土豆削得挺有水平的。”

这不算什么。雕虫小技。我顺便告诉她我在轮船上帮厨的经历。她接着问我:“那么,您凭这点儿水平就能上大学吗?”  我把她的话当真了,因为当时我还不明白幽默与嘲讽的区别。我向她仔细地介绍了我的行动计划,并一再指出,这样一来,上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她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嚷着:

“唉,尼古拉,这个尼古拉……”

这时正好尼古拉跑进厨房洗漱,他睡得迷迷糊糊,头发凌乱地趴在脑门上,但人看上去和平常一样兴高采烈。

“我说妈妈,要是有肉馅饺子吃该多好哇。”

“那好吧。”她应道。

这正是我显示烹饪技术的好机会,我赶紧接过话茬儿来说,要包饺子这点儿瘦肉太少了。

这下可糟了,娃尔娃拉·伊凡诺夫娜发火了,她数落得我脸颊红一阵白一阵,又把手中的胡萝卜摔到了桌子上,转身离去了。尼古拉向我使个眼色说:“生气啦……”他坐在椅子上接着对我说:“女人比男人爱生气,这是天生的。”关于这一论断有关人士包括瑞士的大学者和英国的约翰·穆勒都曾作过探讨。

尼古拉特愿意帮助我,只要遇上恰当时机,就对我谆谆教诲。我呢,每次都如饥似渴地听他说教,后来,听来听去,我居然把弗克、拉劳士弗构和拉劳士查克里混淆在一块儿,还有我怎么也搞不清是拉法杰砍了杜莫利的头,还是杜莫利砍了拉法杰的头。尼古拉一门心思要教育我,但他又具有浮华、轻佻、自私的都市青年做派。他甚至对母亲的含辛茹苦视而不见。他弟弟是一个抑郁呆板的中学生,对母亲的精疲力竭更没有体会。

倒是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位可怜母亲的厨房哲学,她的厨房烹饪技艺着实令人叹服,她是数着米粒做饭的,每天只用少而又少的一点点东西变魔术似的做出丰富的菜肴,养活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我这个相貌平平、不懂礼貌的异乡人。我所分得的每一片面包,在我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我决定出去找点活儿干,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为了不在他家吃饭,我早上起来就到外头去,要是碰上刮风下雨,就到哪个大地洞里避一避,听着洞外的狂风暴雨的呼啸声,闻着动物尸体的腐烂气味儿,我突然醒悟:上大学——美梦而已,如果我当初去的是波斯,一定比这儿强。我开始发挥我的想象,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个老法师,可以让一粒谷子长成苹果那么大,一个土豆长到一普特重,我在为所有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寻求出路,我想拯救他们。

我当时热衷于想象伟大的冒险事业,因为苦难的生活需要幻想来调节。艰辛的日子多么漫长。幻想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求他人的拯救,也不渴望好运降临。生活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

为了填饱肚子,我常常到伏尔加河码头上去干活,在那儿挣到十五至二十个戈比轻而易举。所以,我就加人到那些搬运工、流浪汉和无赖的队伍中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生铁投进了燃烧的火炉里,每一天都像有深刻的烙印打在我的心上。

那些举止粗野、坦率鲁莽的人群,在我眼前不停地转来转去。我因为有过去的一些经历,很容易和他们统一,加上我读过波莱特·哈特的作品以及其他通俗小说,更加欣赏他们敢爱敢恨天不怕地不怕的潇洒人生态度。我迫不及待地想融入这个热情的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结识了一个专靠偷窃为生的叫做贝什金的人,他上过师范院校,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已经是饱经风霜肺病缠身的人了,他好心地劝我说:“你干吗跟女孩儿似的那么羞涩?是怕别人骂你不老实?老实对女人来说的确是资本,但对你——则如同枷锁。公牛老实,那它只配吃干草。”

贝什金看上去一副真人不露相的样子,一头棕发,脸刮得光光亮亮,让人以为是准备上台的戏子,短小的身材如猴子般轻盈灵活。他待我很好,总是以老师和监护人的身份自居,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诚意为我指点迷津。他书读得很多,人又聪明,他最爱读《基督山伯爵》。

“这部书主题明确,感情充沛。”他说。

他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女人。一讲到女人他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情绪激动,从他那被打得残废的躯体里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痉挛。即便如此,我仍然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话,凭感觉我知道他的语言很美。

“呵,女人,”他满怀激情地说,这时他的脸颊上泛起了红晕,两只黑眼睛闪动着光芒,“只要是为女人,我什么事都干。女人就像魔鬼的亲戚,她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造孽。跟女人恋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他擅长编故事,不费吹灰之力就编造出妓女们红颜薄命、凄美哀怨的曲子。他编的小曲唱遍了伏尔加河两岸的大小城市。

下面这首非常流行的小曲就是他的力作:依生贫寒家,脸蛋儿不漂亮,身上没有一件好衣服,就是为了这个,姑娘呀,没人和你把亲成……

P5-8

序言

长久以来,外国名著以其多样的题材,精巧的构思,细致生动的笔触,灵动鲜活的角色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代的青少年。在我的青年时代,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为我枕边案头的亲密伙伴,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令我十分神往,在我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他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伴随着无数青年走过了他们神采飞扬的花样年华。

外国名著熔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于一炉,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有情世界的动人色彩。它们题材多样而风格迥异,有的笔触细腻,唯美精致,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与慰藉;有的激越奔放,充满张力,唤醒人们心底沉睡的力量;有的侧重对历史文化的寻根溯源,展现历史的厚重积淀;有的力求对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深度剖析,探寻人类心灵的奥秘。一本本魅力四射的名家名作,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物质生活风貌。

这套从诸多外国名著中精心选编的“世界经典名著文库”,囊括了在国际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丛书装帧精美、译文精妙,充分显示出蜚声国际文坛的大师们深厚的写作功底和独到的写作风格。旨在为读者朋友们打造一个深具异国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领略外国名著的艺术魅力,获得高雅的审美享受和人文熏陶,提升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由于所选作品的译者全部是对外国文学素有研究的学者,他们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准确而传神的译笔,为本套丛书增色不少。

鉴于外国名著带给我如此愉悦的阅读感受和深远的人生影响,我致力于将本套精品之作推荐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希望能够带给你们更加富有层次的阅读体验。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登上这艘满载着知识与快乐的希望之舟,遍览国外精品,传承文明薪火,共享经典珍藏。

《格言》总编辑:李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世界经典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尹成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92973
开本 16开
页数 107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7
154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