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8年翻译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的翻译文学集,精选了2008年度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文学佳作。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8年中国翻译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翻译文学不仅为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资借鉴的创作手法,它在创作题材上的开拓同样今国内同行耳目一新。本作品集收录了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小说11篇;散文3篇、诗歌2篇。这些作品都是各国文学作品的代表,反映了各国文学的艺术成就,并及时为我们介绍国外文学的最新进展。

目录

小说

奥格斯堡灰阑记

逼真的记忆

流浪女

劳拉与胡里奥

罗马热

航班停飞之后

天堂的眼泪

泥土中的孩子

飞行(外三篇)

软座包厢

剁掉我的左手

散文

小小的个人声音

经典

崇尚忙碌

诗歌

诗七首(“挽罗琳·汉斯伯里”等)

诗十一首(“人类颂歌”等)

索引

2008年外国文学作品汉译书目辑录

2008年我国主要期刊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篇目索引

2007年11~12月外国文学作品汉译书目辑录

2007年11~12月我国主要期刊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篇目索引

关于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索引及书目的说明

试读章节

奥格斯堡灰阑记

三十年战争时期,有个叫辛格里的瑞士新教徒在莱希河边的自由城奥格斯堡开了一家制革厂,附设一家皮革店。他跟奥格斯堡的一个女人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当天主教徒向这个城市开进时,他的朋友诚心劝他逃走,但是他已有了家累,又不愿扔下制革厂不管,所以没打算逃走。

这样,当皇帝的军队进入城市,并在夜间开始洗劫的时候,他只好藏在院子里一个贮存颜料的地窖里。他的女人本应带小孩逃到郊外的亲戚家里去,但由于忙于清理她的衣服、首饰和床褥,耽误了时间。当突然看到一群皇家士兵冲进院子时,她失魂落魄地从后门逃出了庄园,什么东西也没带走。

所以那孩子也留在家里,他躺在大厅的摇篮里玩着木球,球用绳子挂在天花板上。房子里还有一个年轻的女仆,她在厨房里忙着清洗铜制厨具,听到弄堂里传来喧闹声,她冲到窗户前,看到许多士兵从对面房子二楼把各种战利品扔到弄堂里。她跑回大厅想把孩子从摇篮里抱出来,这时听到沉重的敲打栎木大门的声音。她在慌乱中飞快跑上了楼梯。

大厅挤满了喝醉酒的士兵,他们把一切砸得粉碎。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一个新教徒的人家里。也许是奇迹,在搜查中女仆安娜居然没被发现。之后,这伙人撤走了。女仆从藏身的柜子里爬出来,发现大厅里的孩子也安然无恙,她急忙把他抱在怀里,轻声走到院子外面。已经是深夜了,但附近有幢房子在燃烧,光亮照亮了这家院子,她惊恐地看到被残暴处决的主人的尸体,这是士兵们把他从地窖里拖出来活活地打死的。

女仆现在明白,假若她带着这新教徒的孩子在街上被抓走,她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她心情沉重地将他放回摇篮里,给他喝了点牛奶,摇着他睡着了,然后上路去她姐姐的那个城区。晚上十点钟由她的姐夫陪同,穿过庆祝胜利的喧闹的士兵,去拜望城郊的辛格里夫人,那孩子的母亲。他们来到一幢高大的房子前,安娜敲着大门,半晌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小老头,辛格里夫人的叔叔,从门缝里伸出头。安娜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说辛格里先生死了,那孩子还待在房子里,老头睁着滑溜溜的小眼睛看着她,说他的侄女已不在这里,他自己跟新教徒的私生子无关,说完就关上门。离开时安娜的姐夫看到,有扇窗户的窗帘动了一下,他确信辛格里夫人一定在,她竟抛下自己孩子而不感到羞愧。

安娜和姐夫一声不吭地并肩走着,良久,安娜说,她想回到制革厂去接那孩子。她姐夫是个老实正派的人,吃惊地听她说完,试图说服她不要冒这个险,她跟这家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甚至没把她当人对待过。

安娜静静地听他说完,她口里答应不干不理智的事,但心想一定要尽快到制革厂去看看那孩子是否出事。她打算一个人去。

她照她想的做了,在洗劫过的大厅里,那孩子安静地躺在摇篮里睡着了,安娜疲惫地坐到那孩子身边,注视着他,她不敢点灯。附近的房子仍在燃烧,借着光她可以清楚地看见这孩子,孩子的脖子上有一块微小的色斑。

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过了一个多小时,女仆一直看着孩子均匀地呼吸,吮吸他的小指头,这时她意识到她坐得太久,看得太多,已不忍心扔下这孩子一个人走。她慢慢地站起来,小心地把孩子包在亚麻布被子里,抱起孩子离开院子,她不时胆怯地环顾四周,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贼似的溜走了。  两周后,她跟姐姐、姐夫商量了许久,把那孩子带到乡下,一个叫格罗斯艾廷根的村子,她哥哥是那里的农夫,农庄属于他妻子,他只是倒插门。事先他们约好只告诉她哥哥那是谁的孩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那年轻的农妇,不知道她是否愿意接纳这样一个危险的小客人。

安娜中午时分赶到村子,她哥哥、嫂子和雇工们正要坐下吃午饭。他们待她还算热情,但是她看了嫂子一眼,便说这孩子是自己的。她解释说自己的男人在很远的村子里的磨房里干活,她和孩子几星期后将去那里,这时农妇绷紧的脸才松弛下来,那段孩子也得到应有的夸奖。

下午她陪哥哥去树林里拾柴。他们坐在树墩上,安娜把真相告诉了哥哥,她看得出,哥哥对此事感到为难,因为他在这个家里的位置还不牢固,他称赞安娜在他妻子面前保守秘密。显然他不相信他年轻的妻子会宽容这个新教徒的孩子,他希望一直这么瞒下去。

佃长期隐瞒可不是件易事。

收割的时候安娜也帮忙,别人休息的时候她总是从田里跑回家里去照料“她的”孩子。小孩子在长大,长得胖胖的,一见到安娜就笑,努力地想抬起头来。

冬天来了,安娜的嫂子开始打听她的男人了。

安娜待在村子里,可以帮上点忙,没有人反对。不妙的是,邻居们总是奇怪那小孩的父亲从来不来看他。假若安娜不能让他们看到那孩子的父亲,闲话就会在整个村子传开。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农夫套上马,叫安娜一起到附近一家村庄取一头牛犊。坐在嘎嘎作响的马车上,哥哥告诉她已经替她找到一个男人,是一个病得快要死的雇工。当安娜和她哥哥站在他低矮的茅屋里时,这个男人躺在肮脏的被单里,无力抬起他的头。

他愿意跟安娜结婚。床的一头站着一个皮肤发黄的老女人,他母亲。她应从安娜那里得到一点报酬,因为他们给安娜帮了忙。这笔生意不到十分钟就成交了,安娜和她哥哥继续赶路,去取那头牛犊。他们的结婚仪式是在周末举行的。在牧师举行仪式的时候,这病人呆滞的目光连看也不看安娜一眼。她的哥哥毫不怀疑,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得到死亡证书。安娜的男人,也就是小孩的父亲应该在去看她的路上,死在了奥格斯堡附近的一个村庄上。这样寡妇待在她哥哥家里,也就顺理成章了。

安娜高兴地从那奇怪的婚礼上回来,这婚礼既无教堂的钟声也无铜管乐,既无伴娘也无客人。她在饭厅里吃了一块带一片肥肉的面包作为这婚礼的美食,然后跟哥哥走到放孩子的箱子前。这孩子现在有名字了。把床单塞紧了些,她朝哥哥笑了笑。

死亡证明书却迟迟未到。

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老女人没有送来消息。安娜在村子里解释说,她男人正在来的路上,现在若有人问她,她就告诉他们他在哪里,可能是厚厚的积雪使得旅行变得困难。这样又过了三个礼拜,她的哥哥怀着不安的心情驾车去了奥格斯堡附近的那个村子。P1-4

序言

2008年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别的历史纪念意义的时间,编选2008年的翻译文学卷,一种特别的感触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三十年来我国外国文学译介所经历的曲折,所跨越的坎坷,所取得的辉煌。

我清楚地记得,1978年年底,国内第一本专门介绍国外通俗文学的杂志《译林》创刊,乘当时全国各地的电影院正在热映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之际,《译林》创刊号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同名长篇小说的译本,引起读者热烈反响,几十万册的《译林》一销而空。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后来不得不一版再版。我当时也是第一次读到当代西方的通俗小说,那种新鲜感和刺激感,至今记忆犹新。翌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把解放后已经绝迹了几十年的解放前傅东华翻译的美国通俗文学名著《飘》重新印刷出版,从而再次引发读者对西方通俗小说的阅读热潮。“文革”期间,我的一位朋友曾把一本已经翻烂了的《飘》的上半本偷偷借给我看,但要我第二天就得归还,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要看。我于是花了整整一个晚上,通宵未睡,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但因为只看了上半本,女主人公郝思嘉后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了,一直让我牵肠挂肚,心痒难熬。为此我在“文革”中开始自学英语,希望以后有机会阅读《飘》的原文,以一解心头之渴——当时根本不敢指望今后还有可能读到《飘》的全译本。因此当我排着长队,终于购得完整一套三本的《飘》的中译本时,我的兴奋之情简直难以言表。

然而,如果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飘》的出版,还仅仅是突破了“外国通俗文学不能翻译”这个禁区的话,那么80年代初陆续推出的袁可嘉等人主编的四卷八册《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和著名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突破的就是另两个更为敏感,也更为森严的禁区了。前者。译介的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视做颓废、腐朽、没落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典型代表——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后者涉及的则是长期以来讳莫如深、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一个文学题材——“情色与性”。80年代初,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初度神州大地,但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中国文艺界几十年极左思潮的影响积重难返。所以,《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飘》出版后不久即有国内一位外国文学界的“大人物”上书中央有关领导,斥之为“我国出版界的堕落”;萨特的存在主义名剧《肮脏的手》尽管克服了重重阻力在上海的《外国文艺》上得到翻译发表,但它在舞台上却仍然难逃厄运——公演没多久就被禁演;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书全译本的出版带来的后果则更为惊人和严重:它让南方一家出版社因此而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被吊销出版资格!

不过以上所述,仅仅是80年代初我国外国文学译介所经历的一些曲折而已。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一个又一个的禁区相继被打破,我国的外国文学译介也取得了越来越辉煌的成就。

……

2008年翻译发表的诗歌作品中,我首先看中的是由中国诗人北塔弥译、美国非裔黑人诗人阿法·迈克尔·威佛(中文名蔚雅风)的“诗七首”。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威佛的诗表现出超越种族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意图和能力。他会讲中文,到过中国,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情有独钟。“诗七首”中的一首诗《小路》就是描述他在河南一所寺庙中漫步的美妙体验:“……石头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弄明白/自己身上互不相连的凹槽和斜面,/从不同的角度斜入光中,一面斜向月,/一面斜向云。”有论者指出:“在这首诗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淡泊而静谧的中国色彩,而且也能体会到威佛因陌生感和自身深度而带来的全新感受,例如此处他对石头的刻画与理解,不仅精确细微,而且将读者引向更高的审美维度,尤其对中国读者来说,威佛发现的情境不仅是结实的,而且也是新鲜的。”

接着,我又发现了罗马尼亚当代诗人尼基塔·斯特内斯库的“诗十一首”。斯特内斯库的诗歌创作正好与我前面谈论西班牙当代作家米利亚斯的最新创作的话可以呼应。如果说米利亚斯的小说《劳拉与胡里奥》表明了小说家对情节和讲故事的乐趣的回归,那么斯特内斯库的诗不无巧合地透露出诗人们开始从注重诗歌的实验性而回归到关注诗歌的本质。正如评论者所指出的,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罗马尼亚诗人诗中“没有那种无休止的形式上和语言上的实验……他保持和发扬了传统抒情诗歌的明朗与简洁,而更多的是从生活本身来提炼诗意,来表达人生的意蕴”。读斯特内斯库的诗,可以让我们想起普希金,想起密茨凯维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8年翻译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天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4637
开本 32开
页数 4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9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15.3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