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晃晃悠悠/石康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我”在大学及大学后的一段生活经历。

该书把“成长的烦恼”的纯情又玩世不恭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羞于正视爱情,始终在出走与怀念、逃避与执着的矛盾中挣扎着。它鲜明的自叙传特征也让我们这些同代人随处发现当年的印迹,进而心领神会。

内容推荐

我和阿莱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感情生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那是我们最后一次争吵,也是我第一次向她求婚。于是,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我开始在一种回忆和思考的状态下生活……

本书为青年作家石康文集之一。

试读章节

0

1995年4月8日夜晚11点48分,我和阿莱在国贸职工宿舍前分手,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感情生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1

这件事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它对我触动颇大。从那天起,我开始思考诸如生活的意义之类老生常谈的问题,思考自己的生活,从自己想到周围的人,想到过去,想到我们这个时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一种回忆和思考的状态下生活,这种生活有时叫我情绪恶劣,无聊至极,有时叫我激动莫名,如痴如狂。

2

说到思考,用一句我的朋友陆然的话讲,叫做“用别人的头脑思考”,也就是找来一些书读,写书的人比我要聪明,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一些不落俗套的见解,有些见解我表示赞同,于是,他们某些高见最终成了我的思想,如此而已。

至于这种思考的作用,我想用“劳而无功”四个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确实劳而无功。而且,我从生活中体会到,每当我对一些所谓“严肃的问题”加以考虑时,无论得到何种结果,总是有一种劳而无功的感觉,而且,事后证明,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也确实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我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人生本身便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过程,因此,人生的一切显得劳而无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3

那天夜晚,离开阿莱,我从国贸回到家里,在茶几上找到一个杯子,走到厨房把里面的剩茶倒掉,拧开水龙头,接了一杯自来水,几口喝干,把杯子往水池里一扔,走到床边,踢掉鞋,倒到床上,把毯子拉到胸前,望了一眼黑暗的窗外,一下子就睡着了。

接着我便梦见了阿莱,梦见了阿莱的脸,梦见了阿莱的长发,梦见了阿莱穿牛仔裤T恤衫时的样子。

还梦见我和阿莱相互看着,脸上都是一副迷惘表情。

4

在我难过的时候,不管那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喜欢被别人察觉到,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不喜欢而已。

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我很喜欢阿莱,阿莱就老对我这么说,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

5

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阿莱都跟其他姑娘不同,我是说,从1987年认识阿莱到1995年分手,其问跨跃八个年头,八年里,阿莱的随随便便,阿莱的伶牙俐齿,阿莱的快快活活,甚至超乎于一切的阿莱的真诚,都在我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朋友问及我和阿莱分手的原因,我都极力避免回答,东拉西扯地对付过去,实际上,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叫人泄气的是,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答案。

6

比如:我始终无法弄清的一个问题是——阿莱的离去是因为对自己失望还是因为对我失望,还是干脆对整个我们两人共同的一切感到失望,也就是说,对生活感到失望?

阿莱从不总结生活,也很少抱怨,像一切正常女孩一样,她只是凭直觉生活,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高兴,不喜欢的则避开,但是,她的直觉在我们的关系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呢?这一点我始终无法知道。

7

当阿莱最后离我而去之后,我的生活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了一次飞跃,我的意思是说,是向坏的方面进了一大步。我已无法对任何事物任何人产生真正的信任,甚至对自己也不相信,我不再积极,不再天真,不再快乐,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我无法让自己再次怀着真诚面对一切,我无法再次恋爱,无法再次获得痛苦,无法让自己以肯定的态度面对生活,我时常想,是我完蛋了,还是这世界完蛋了?事实上,我和世界都没有完蛋,而是原来心中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完蛋了。

但是,确确实实,我是完蛋了,伴随着幻想破灭,各种讨厌的症状相继出现,比如说,我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与日俱减,对人际关系也变得日益不耐烦,渐渐地,我的生活态度陷入了…个轻飘飘的摸棱两可状态,既麻木不仁,又无所适从,既然这个世界里让我相信的东西消失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追求也就应声而止,所谓世界的真实面貌便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这个真实的东西,我非常不乐意接受,非常不乐意理解,同时,也非常的不感兴趣,它们对我来说,太混乱,太没有条理,也太难把握,所有的价值、意义之类形而上的东西在我眼里可用三个字来概括——瞎扯淡。

总之,我成了一个叔本华主义者,脚踏实地地陷入虚无。这使我的人生变得既不自然,又不高兴。换句话说,我对我那后面没完没了的余生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被无聊搞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说,简直是活受罪。

8

无论如何,起初,我和阿莱素不相识,后来认识了,再后来,我们混在了一起,最终,我们分开了。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件叫我感到奇怪的事,如果让我讲清楚,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头讲起,从头讲起的好处是,一件件毫不关联的事情本来是千头万绪,可经过一通流水账,事情仿佛就有了前因后果,看起来也就顺理成章。坏处是明显的,那就是哕嗦。

我选择哕嗦。

9

先从我自己谈起。

穿开裆裤的时候什么样我现在已经记不得r,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这么一路谈过来我足没那么大耐心,如果非要我讲不如干脆把我妈叫来,她什么都记得,她会告诉你,我一岁时学会直立行走,两岁时不尿床了,三岁学会了写儿个汉字,四岁时得过中耳炎,五岁那年出完水痘突然变成了斜眼,费了不知多少劲才被纠正过来,六岁跟一个结巴学舌居然无法改正过来,说话经常急得直翻白眼儿。七岁……唉,说也说不完,还是从大学讲起吧,大学,那是在1987年。

P1-5

序言

这套文集的目的在于,收集我出过的所有书,并比初版时更多地在其中展现出作品的原貌。能够有这样的运气,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此,我对编者与读者表示感谢。除此以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我工作之时,常有一个美好但一厢情愿的个人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写下的不是一些令人羞愤的垃圾,而是能为人们的公共牛活增添某种价值。不过,我无法肯定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像所有作家一样,我把一切寄望于朱来的时间。我想,如果我真是一名作家,而不是一个冒牌货的话,那么,也许我的作品能够为从我身边流逝而去的时间做一个有效的见证,尽管我目前对见证的意义仍然缺乏信心。我认为,每个人至少都是他自己牛命的目击者,当他把亲眼所见的重要事实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么他便会成为一个个体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种见证未必缺乏价值,至少,我不认为它比那种以己度人的胡编乱造更加缺乏价值,或者比干脆没有留下话语更加缺乏价值:

我痛恨谎言与残酷,小仅因为谎言与残酷的强大,更因为它们给现实中的个人带来很坏的感受,也令公共生活受到极不健康的败坏,我相信这种败坏使人生平添迷雾,使人们之问的交往效率低下而恶意横生,使人们本来就平庸艰难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我认为,人类的重要伦理之一,就是尽力改进人性中的诸多弱点,使之更趋完善。但是,从何处着手呢?我想坦诚与寓于同情心也许是个好起点,除此以外,目前我尚未想出更好的起点。

我认为,有价值的艺术,是那种见证并创造人生的艺术。艺术从审美与道德这两方面给人生注入新意,满足人们的好奇,慰藉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缓解人们的空虚焦虑与厌倦,令人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除此以外,艺术还能做些什么呢?

根据经验,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人生凭空增添美妙的幻想,令人轻忪与愉悦,共至能把人带人漫无边际的超然世界之中。但是,我更希望能通过艺术给人的心灵注入一种坚强的力量,使人具有一种倔强的愿意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人冷静地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使那真相并不令人鼓舞;使人热情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令人困惑;使人勇敢地计划与创造人类更为合理的存存,即使那存在缺少欢乐,单调乏味。有价值的艺术应为人类不停地注入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而为人,即使是味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

石康

后记

《晃晃悠悠》写完时我二十七岁,我的青年时代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现在我已三十出头了,再次翻看几年前写的书,或多或少有些感慨,如果文字还是有些意义的话,我想它的一个意义在于,文字能够记录某些东西,那些东西会随着岁月流逝而从某个人身上完全消失掉,我是说那些失去以后不会再来的东西,就像童贞之类的东西,它们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只出现一次——

因而,我想,无论把这本书说成什么,对于我,书中总是有些不可言喻的东西在内,在这一点上,而且只在这点上,我认为,这些花费我很多时间写成的文字是有效的。

至于说到这本书本身,我想我在这哩不便多言,我的工作是,我写完它,把它发表,如此而已。但我仍旧希望——尽管个人愿望十分渺小,不值一提,但我仍忍不住地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有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乐趣,那我便可主观地推测,这些人的乐趣与我有某种联系,这样想想,也会使我获得某种乐趣及满足。

当然,我对我的书有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与读者无关,书交到读者手里以后,便与我一刀两断,虽然我承认,我对读者也有一种好奇心,想知道读者的感受,但同时,根据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渎趣味,这种神秘的趣味是作者兀从猜测的。

写这本书的年代,我被朋友们称做“愤怒青年”,那时我对所有的一切都看小惯,对任何事物郜要说三道四,说到底,那时我还年轻,愚蠢、轻率而充满朝气,书写完后,我甚至不接受看不上这本书的人提出的意见,事实上,那时我不准备接受任何意见或建议,我当时觉得事实胜于雄辩,扬言“准要是觉得我写得不好,谁就自己写一本好书拿来看看”,而且,说来可笑,我当时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自认“视野内没有看到什么好看的书”,我不愿再往下讲了,我实在是为二十七岁的我感到不好意思,那时我的一切,包括虚荣心在内,都十分好笑——

可是,现在看起来,只在那个年纪,我才干得出那种事,那时我从未想过诸如知难而退之类的事情—那时候,我年轻得近乎狂妄,竟认为当作家足件轻而易举的事——还好,书写成后,三年无法发表,这才让我重新认识写作,现在回头看,要是当初写完就发表,那么,我敢说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写出第二本、第三本——这样轻率的结果,想想还有些后怕,更可怕的是,也许我会把写作当作人生的全部,从而把自己的生活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我会干出很多荒唐的蠢事而不自觉—准知道呢,谁知道在二十七岁的我身上会发生什么呢?

《晃晃悠悠》第一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把它叫做修改版,责任编辑是我的朋友杨葵,为了使得这本书能够出版,他为我费力地一次次争取,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到最后,我绝望了,终于不再坚持,于是,我与杨葵在一天夜里对它进行修改,杨葵从出版专业角度提出一套修改意见,为了同一个目的,我接受了,尽管极不情愿(我当时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一本没有读者参与的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的书,放在自已手里没有意义),我坐在杨葵身边,心疼地看着他把一行行一个个我写出的文字或删去、或修改,感到极不舒服,真是如坐针毡。

于是,这本书被修改成第一版的样子后终于得以出版,事实上,修改版的《晃晃悠悠》令我很不满意,里面有很多东西我无法同意,我看不出它的意义何在,我甚至曾私下里数次向杨葵抱怨过,因为我认为我最初的创作意图或多或少地被歪曲了——

然而,事实上,正是那本修改版《晃晃悠悠》,为我发表小说铺出了一条道路,一年以后,它的意义终于显现出来——世间的事物就是这么奇妙。

也许,修改版《晃晃悠悠》的实际效果要好于原版的《晃晃悠悠》。也许,很多读者更乐于读修改版,也许,有些渎者看不出修改版与原版的区别,也许——但是,从我,一个作者的角度讲,我有很多理由认为,如果出版条件许可的话,像小说这种东西,能够以原来的面目示人是最好不过的。

为此,我要在这里感谢张夫、石涛等人,他们不仅出版了我的《支离破碎》,而且决定出版原版的《晃晃悠悠》,让我四年前的心愿得以实现。

望着一行行四年前写下的熟悉的文字,我在排好版的校对稿上校对着,兴奋莫名,通宵达旦,直至最后一行,大明时分,我把那一摞校好的原版《晃晃悠悠》放在眼前,想到它终于得以与读者见面,心里说不出地高兴,我为自己煮好一杯咖啡,喝上一口,顿觉如释重负,我把腿搭到一把椅子上,点燃一支香烟,深吸一口,将蓝色的烟雾长长吐出,真是赛过活神仙。

校对完成,我仍无法入睡,作此后记。

石康

1999年10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晃晃悠悠/石康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2181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