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快乐成长--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素质教育的书;

一本家庭启蒙教育的书;

一本关注聪明孩子成长的书;

一本讲述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的书;

一本讲述如何把一个普通男孩培养成“天才”少年的书。

这是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故事。母亲余颖用清新的语言真实记录了儿子在父母包含爱心与智慧的教育方式下茁壮成长的点点滴滴。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许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为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探索出一套宝贵的经验,能给现代父母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内容推荐

温州男孩王超在2004年高中毕业时,同时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成了当地教育界的焦点话题,也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热门事件。

王超来自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父母不仅注重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更关注孩子优良品质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在让孩子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让他充分享受到了一个男孩所应有的全部快乐。母亲余颖用清新的语言真实记录了儿子在父母饱含爱心与智慧的教育方式下茁壮成长的点点滴滴。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许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为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探索出一套宝贵的经验,能给现代父母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目录

王超 我和我的爸爸妈妈

余彬 好姐姐,好妈妈

余颖 孩子,愿您快乐成长

[早教篇]

一“我真的怀孕了?!”

二原来是个男孩!

三与孩子相处的最初日子

四“大红花在哪里?”

五“咦,放到哪儿去了呢?”

六“红太阳,绿青蛙”

七“一、二、三、四,我们来做操”

八“小蚂蚁,背虫虫”

九“一只手有几个指头?”

十“冬天里的一把火”

十一“妈妈追来了,快跑!”

十二“妈妈,抱抱!”

十三“外公,吃梨”

十四“不能再吐口水了!”

十五“No!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十六“说了就要算数”

十七“我们不喜欢耍赖的孩子”

十八“公园里的花能摘吗?”

十九“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二十“什么是他的特长呢?”

二十一“多牵孩子的小手,因为他们会长大”

[沟通篇]

一“是妈妈错了”

二“家是温馨的港湾”

三“妈妈你还头痛吗?”

四“我想哭但没有眼泪”

五“你要为拥有的高兴”

六“爸爸,给你生日礼物”

七“妈妈,送给你一只发夹”

八“我对外公的感觉,就像旺旺对我”

九“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

十“爷爷您不能再打麻将了”

十一“最讨厌的是妈妈的唠叨”

十二“麻将不是好东西”

十三“他们球打得真好!”

十四“妈妈你真棒!”

十五“中考是小菜一碟”

十六“孩子,你真幸运!”

十七“你的心情好吗?”

十八“你是不是该换个书包了?”

十九“我们的孩子没有叛逆期”

二十“补课比较浪费时间”

二十一“高考是过节!”

二十二“小溪的事业——成就大海”

[成长篇]

一“我赢了一袋卡片!”

二“不是5个是6个”

三“你要把他捆在沙发上!”

四“我真的错了!”

五“孩子能玩电子游戏吗?”

六“不能和差生玩?!”

七“手表是你拿的吗?”

八“我要到南昌去了!”

九“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十“你是一个男子汉呀!”

十一“真该替他们高兴”

十二孩子该到哪儿上学?

十三“他们真的好可怜!”

十四“我考了级段第一”

十五“超前学习,赢在起点”

十六“我不明白你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十七“他的手艺真不错”

十八好朋友一起手拉手

十九“我该参加什么项目的竞赛呢?”

二十“女孩是花,只能欣赏不能摘”

二十一“生活中没有偶像”

二十二“你是小船,父母是舵手”

二十三“高考是人生的终点站吗?”

二十四“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十五“我军训得了96分”

二十六“什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二十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二十八“你最大的优点是亲和力强”

二十九“我自信,因为我是中国人”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十一 “多牵孩子的小手,因为他们会长大”

人生是由无数的经历组成,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是人生最精彩的一页,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和乐趣也是无穷的。但孩子们终究要长大,会像展翅飞翔的雄鹰,离开了父母的视野。我们既然要培养的是展翅飞翔的雄鹰,就要好好地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

在我生孩子的那个时代,独生子女的优惠政策是:生完孩子休息3个月去上班,可以享受15年的独生子女补助津贴;如果休息一年后上班就会取消全部的补贴,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尽管当时我们非常缺钱,但与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相比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现在回想当初的这个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

我与孩子相处的最初一年中,建立了深厚的母子亲情,教会了孩子许许多多的技能,让他从小的起点就高于同龄的孩子。其实孩子需要母亲的时间应该更长些,但我只有一年的时间,所以要尽量利用好。在《读者》杂志上刊登过一位中国母亲写的一篇文章,这位母亲的女儿从小就努力刻苦,最后终于考上国外名牌大学并取得了硕士学位,她本以为女儿毕业后可以好好地干一番事业了。谁知女儿结婚生了孩子以后,竞选择了当全职太太。她的母亲实在难以理解孩子的选择和做法,就去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强烈反对女儿的决定。女儿告诉母亲自己在家培养孩子就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对社会的贡献也并不亚于从事其他任何的事业。

我妹妹走的也是相同的道路,母亲也一直为她感到遗憾和惋惜。然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有或许我也会选择做全职太太。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国外有一项研究报道,孩子在3周岁以内如果离开母亲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将来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概率会远远大于3周岁内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我们没有办法将孩子带到3周岁,我只能尽量弥补这个缺憾。那时候我在郊区上班,早上6点多起床与孩子共进早餐道别后,要等到下午5点多我们才能再见面。所以我下班回家时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做好家务,力争在孩子回家时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他玩。

那时晚上从6点半到8点半,这两个小时我们的时间就完全归给孩子,这也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和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地学到新的知识。他父亲擅长启发他的数学思维,我会教他许多小知识。一周中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周日,那时虽然只有一天休息,但这一整天都可以完全和孩子在一起了,我们会选择去公园、动物园,玩孩子最感兴趣的游乐项目。我们一般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玩,我们牵着孩子的小手,孩子拉着我们的大手,真是其乐无穷。

孩子到了二周岁半就开始上幼儿园了,一天下来幼儿园总会有许多有趣的事让他非常想告诉我们。但刚开始因为他还太小,无法将想表达的事情叙述得更清楚,为了鼓励他多与家人交流,当他说话时我就会很认真地听,尽管听得不明白,但也会装出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时地插上几句“是吗”、“真有趣”等等,以鼓励他一直说下去。他父亲有时忍不住要打断他的话,我就会说:“等等,孩子还没说完呢?”当然没过多久,我们就听明白了他所想要表达的。后来孩子就一直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将一天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向我们叙述,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生活他父亲也得加班加点干些额外的活以补贴家用,但也从来没有影响过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在我们那个需大于供的年代,他父亲厂里的技术人员都纷纷下海办企业赚钱,因为那是个热门行业。我们也曾经商量过要不要下海经商问题,但考虑到下海的风险,我们不想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受到牵累。再则金钱是不会从天上掉下的,如果要干什么事业,虽然有可能发财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安于清贫的生活,把孩子培育好,让他从小有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生活。  现在我有时候会问丈夫是不是有些后悔,没有抓住曾经有过的大好机会。但是我丈夫非常满意自己的现状,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现在的教书职业,工作稳定轻松,收入也不错,而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伴。许多男士都认为养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职责,其实父亲的角色对于孩子同样重要,我孩子虽然还不到20岁,但在他身上却能体现一种男子汉的气质,我想这也可能得益于他与父亲的长时间相处。

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快乐和安全的保障。因为孩童时期很快就会过去,所以我们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尽量多牵着孩子们的小手,因为他们会长大。

P38-40

序言

我和我的爸爸妈妈

王 超

有超过18年的时间我住在同样的一间不新不旧不大不小的屋子里,和两个同样的人度过。为了这个我要满心喜悦地感激上帝,因为在温馨的家里,我享受到了一个孩子所希望拥有的一切快乐!

从小到大,爸妈一直是我的玩伴和老师,他们能理解我的要求和渴望,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我们家向来以是非来论对错,在过去的20年中爸妈以平等身份向我主动承认错误的次数并不比我少。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我从小就坚持认为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

从小到大,爸妈一直和老师们保持交流(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迫的)。比较幸运的是,爸妈从来不单单听信老师的话,他们向来很尊重我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而且理解孩子犯错和成绩的起落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于是,温暖的家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避风港。从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砸数学到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的严重发挥失常,给我安慰,帮我找回自信的从来都是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记忆中找不到拿着考卷在家门口提心吊胆的那种糟糕的经历。

爸妈一直在向周围的人们推广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是快乐的,家庭应该是幸福的。今天我能被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录取,使他们对自己相对“另类”的教育方法更加肯定。爸妈说我的学习成绩确实让他们感到骄傲,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做得最成功的是没有让我在竞争的同时失去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

好姐姐,好妈妈

余彬

姐姐长我8岁,我们分别出生于上世纪的1958年和1966年这两个标志性的年份,那时的父母都忙于革命工作,还有开不完的会,少有时问管着我们,好在那时也没有什么功课,也没有电视和网吧,整日地就是跟在姐姐后头走门串户,爬山上树,走到东跟到东,走到西跟到西,活脱脱的一条小尾巴,姐姐的同学朋友都知道她有个甩不掉的跟屁虫。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1978年,恢复高考后姐姐复学考上了大学,离家去了杭州,我也在那一年考入初中,从此两人走上了,各自的人生之路,这一晃就是近30年,我们再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大学毕业后的姐姐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到了温州老家,而我大学毕业后则远赴美国,一去10余年。

我的外甥出生在我大二那一年,同寝室的室友们都爱传阅我的家书里夹带的照片,照片里的外甥方头大耳,双目炯炯,有婴孩里少见的轩昂之态,此后数年,有几次回家乡的机会,见了外甥,觉着可爱,与之嬉笑玩耍,被吵得烦了,便弃之不顾,至于姐姐的育儿经,那是听也不要听的。90年代末,我的儿子出生,一周岁时带着回家探亲,此时见到的外甥已长成了英俊的少年,又有着如今孩子少有的纯良和亲热,对小了他一轮的表弟疼爱有加,哥俩在一起是异常的亲密,让人看着欣慰。

不久,我们回国在上海住下,转眼问,我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童年在学画、弹琴、打乒乓以及无休无止的作业里迅速流逝,而他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常常招致我的呵斥,姐姐对我的简单粗暴常有微词,但我总是辨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温柔和理性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如今,我的这些行为和言辞已经成了姐姐笔下“不点名批评”的对象。

拿到姐姐的书稿,第一个反应是惊叹,短短的两个月里,写出了这沉甸甸的10万字,没有坚忍的毅力是难以做到的,何况姐姐平时是很少与笔墨打交道的。第二个反应是感叹,书中所写的众多事例,有些我耳熟能详,更多的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难为姐姐将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统统地装在心里。第三个反应是感动,每一位母亲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位母杀都能像姐姐那样由衷地欣赏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姐姐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女性,我的外甥也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孩子,姐姐不是在培养天才,她只不过是用无限的爱心尽力地挖掘自己孩子的潜力,用自己的善良成就一个正直向上的男子汉。

姐姐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训练,她只是将爱心与智慧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爱心与智慧,哪一位母亲又没有呢?

我不知道把儿子送进剑桥的母亲是否就可以称为成功的母亲,但我可以肯定能够欣慰地看着孩子茁壮成长的母亲一定是幸福的母亲,姐姐的书述说的就是这样的幸福,作为母亲本身的幸福,在流逝的岁月里有孩子陪伴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是可以和每一位母亲分享的。

孩子,愿你快乐成长

余 颖

当我的孩子如愿以偿地考入清华大学,并收到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周围的人都喜欢称我为“成功的母亲”,并向我请教孩子教育的方法。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家庭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母亲,我最真切的感受不是成功而是幸福。这种幸福感也不是在达到目标后的今天才有的,而是在20年前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就产生了。我非常感谢上帝在赋予我做母亲的权利的同时也赐给我做母亲的智慧和能力,使我能幸福地享受了育儿过程的快乐时光。

孩子生长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但是在成长中面临的竞争却是残酷的。作为独生子女,他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压力实在是太沉重了。因此,如何让孩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轻松快乐地成长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的孩子在达到目标的同时享受到了一个男孩所应有的全部快乐。

我们的孩子是以自己特有的轻松快乐的步伐,迈入了人生又一个新的里程。我们全家都参与享受了这个从他呱呱落地就开始的快乐成长的全过程。家庭教育是一个延续的系统过程,或许我的经验和感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母爱却是有共性的。我对孩子教育中不变的原则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爱他、引导他。这个原则我想应该适用于每个孩子和母亲。我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因为自己是母亲而感到幸福!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后记

在孩子20周岁的前夕,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稿。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上帝赐给我做母亲的权利和智慧;其次要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给了我生命并让我明白应该如何面对孩子;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的亲人朋友以及温州日报、温州电视台及温州电台的记者朋友们,是他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让我鼓起勇气拿起笔来,记录下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我有一个最简单而朴素的愿望:让他从小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将来长大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20年来这个愿望一直是我行动的指南。尽管在早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可能具有神童的潜质,但我们并没有做深入地挖掘,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我们相信只有顺其自然的生活才是孩子最快乐的生活。

今天孩子终于能进入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在我的心中充满的是感恩和幸福。常有人说孩子生在你们的家庭真是幸福,我相信幸福是可以感染和复制的,当父母们怀着一颗感恩和幸福的心时,孩子们就是最幸福快乐的。这也是我出书的目的和心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快乐成长--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0450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78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0
13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