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舅舅杨宪益(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舅舅杨宪益最后十年的真实写照,包括其与夫人戴乃迭的相濡以沫、与子女的沟通相处、读书、翻译、写作、会友人、抗癌、治疗、与家人的团聚以及直面死亡等。外甥女赵蘅用日记、追记、现场速记图及图配文的形式记录了杨先生生活中的琐琐碎碎,人间的是是非非。本书想要表达的是对杨宪益这位“翻译整个中国”的大家的见地和态度——不同凡响的思想和伟大而纯粹的人格。书中有作者珍藏的多张珍贵摄影照片、作者亲手绘制的现场速记图及彩色精绘图,让读者多方位地了解翻译大家的人生历程,品味他的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赵蘅,浙江温州籍,1945年清明生于重庆沙坪坝,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美术奖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科班习画,擅长用文字和绘画叙事,涉猎各种文体,著有《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拾回的欧洲画页》《下一班火车几点开》《补丁新娘》《宪益舅舅最后十年》《宪益舅舅百岁祭》《呼啸山庄》(少年读本,与母亲杨苡合著)。

目录

引子
舅母还在时
第一年(2000年)……从来银汉隔双星
第二年(2001年)………独身宛转随娇女
第三年(2002年)……癌妖何足畏
第四年(2003年)……医来必有病
第五年(2004年)……从此胸中无块垒
第六年(2005年)………我比耶稣晚两周
第七年(2006年)……三径就荒甘寂寞
第八年(2007年)……故人星散绝云霄
第九年(2008年)……而今往事成遗迹
第十年(2009年)……即此亦千秋
附录
后记

导语

作者对她舅舅的怀念化作了勇气,她大胆地整理出这些年她输入电脑中以及写和画进她那几十本“速写日记”中的零星小事,摘录了有关舅舅最后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本书。《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中的主人公杨宪益以95岁高龄走完人生旅程,其中至少有一个甲子的年华始终与他的异国爱妻戴乃迭相濡以沫,亲密合作,又译又写,笔耕不止,著译作等身,尤其完成了名震中外的英译《红楼梦》的不凡壮举,成为翻译史上的美谈。从这本书里所提供的只言片语读懂杨宪益——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

后记

万没想到,写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这本书出版,赶上了全球大疫,老人家深爱的祖国同样陷入困境。
   

前些时在南京,一天妈妈突然问我舅舅走了多少年,我说十三年了。说这话时我不知怎的抬头看了一眼天天见面的两条字幅,俞律先生的书法,半年前妈妈指挥我和陈小妹移到妈妈家客厅北墙的中央,她想把它用在她捐献房产的仪式上。字幅右是“成鬼寻常成佛少”,左是“作诗容易作人难”,1999年的事了,爸爸因心脏病骤然离世,舅舅这两句旷世金言及时寄到了南京。从此我不止一次说过“爸爸走了,还有舅舅。”
   

2008年12月27日我们给宪益舅舅过了最后一次生日,十一个月后,2009年11月23日,杨氏家族的“擎天柱”坍塌了。那些兄妹仨亲密的画面,那些晚辈围坐着听老辈妙语成串的快乐日子一去不复返!
   

一晃十三年。世界发生了太多的事,近日和上海一个诗人调侃,假如老人家尚在,一定又打油调侃吐真言了。

感谢这次出版,能将我十二年前写的一段文字用在书封上,这是自己颇为得意有感而发的。熟悉杨宪益的人都有印象,他平时并不多话,不像他两个妹妹那样能说话,舅舅总是静静地听别人说,笑眯眯地听,尊重又礼貌。可他的头脑比谁都清醒、达观。对于大事件他向来有态度,他只是做他认为该做的,发表他认为必须发表的意见。他说:“每当是非当表态/做个堂堂正正人
。”否则,他不会原谅自己!所以当他一开口就会掷地有声,震聋发聩。

十三年来,我们一起经历了失去的伤痛,也一起为传扬被我姨妈杨敏如称之为“一百年不会有一个”的伟大人格和杰出贡献,做过一些努力,或许还有些安慰吧,
借出版之际,我想大致捋一下。
   

2000年伦敦汉学界举行了杨宪益周年祭纪念会。主办者Sally Vernon、彭文兰及Michael Sheringham。第一次这样评价杨宪益“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为一身”“一位真正的绅士”。

2010年,三联书店总编李昕和责编罗少强鼎力支持出版了拙书首版,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安排在鲁迅博物馆举办了新书发布暨文献展。同年金秋,在南京卧龙湖举行文化界研讨会

   

2015年,北方文艺出版
社宋玉成社长、责编安璐以半年速度全社动员之力,推出“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六本)。其中包括我妈写的《魂兮归来》、王一心写的《五味人生》、范玮丽写的《金丝小巷忘年交》和本人写的《宪益舅舅百岁记》等。董宁文为老人编的最后一本文集《去日苦多》也在此列。同一年,中国作协在现代文学馆主持召开杨宪益百年诞辰座谈会,
屠岸、文洁若、叶廷芳、谢飞等先生做了精彩发言,《
逝者如斯:杨宪益画传》作为礼品馈赠给与会者。

2016年张世林先生主编“
想念大师丛书系列之九”——《想念杨宪益》,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2017年受邀撰稿《翻译大家,我的舅舅杨宪益》,入编天津市和平区历史名人后裔采访口述《百年和平家国情怀》。
   

2019年岁末,在北京鲁迅书店举办了“戴乃迭百年诞辰纪念会”,第一次用中英文朗诵了杨宪益的诗文。张郎郎、林玉等到场回述父辈及自己与老人相处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感人至深的印象。

2020年1月19日戴乃迭诞辰当天,草婴读书会策划、上海图书馆主办,举行了纪念杨戴作品朗诵会。不久武汉封城,疫情爆发。
   

据我和助理张华丽粗略统计,老人的生前生后,约有一百五十多人写出一百九十余篇“印象与怀念”文字,中外友人不同年龄的兼有,字字真切再现了杨宪益的大智慧和超凡魅力。我最推崇邵燕祥先生的一句评价“宪益的学问不是写在脸上的”
。和杨宪益共事多年的杨淑心笔下的《老杨扶我上马》,重现了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创办《熊猫丛书》的奋斗故事。范玮丽女士堪称杨宪益的“最后粉丝”,她每周一次的探望不是有机果蔬就是小女儿自制的美味蛋糕,我们的友谊从小金丝胡同六号开始。玮丽的再版书《他翻译了整个中国》和雷音著作《杨宪益传》一样有份量,两位女性作家并驾齐驱,倾注了对老人的挚爱。舅舅弥留之际,玮丽说:“如果您累了,就不挺了,不坚持了,安心地走吧,也许乃迭正唱着‘Danny Boy’在等着您呢!”王以培尊杨宪益为“最后士大夫”,他说:“这些年,宪益先生的话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鼓励我,像光芒一样照亮我!”为舅公塑像的傅鸫曾写下:“在这里我们也化作支撑草亭的圆木,我情愿作圆木,作最结实的圆木!”我特别想告诉读者,《文汇读书周报》前主编徐坚忠在杨宪益百年诞辰之际,曾大篇幅以图文整版来纪念。英年早逝在疫情前夕的他说过:“杨宪益是中国的良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舅舅杨宪益(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70709
开本 32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1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22080631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42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