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欧游心影录(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反映了梁启超对战后欧洲的观察,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观点:认同和推崇西方文化的核心“自由精神”;反对西方把物质生活、科学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但并不反对科学,更不是要放弃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倡导个体本位的文化理论观;对欧洲文明的前途抱持乐观。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第一章 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 上篇 大战前后之欧洲 一 楔子 二 人类历史的转捩 三 国际上隐患 四 各国生计及财政破产 五 社会革命暗潮 六 学说影响一斑 七 科学万能之梦 八 文学的反射 九 思想之矛盾与悲观 十 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十一 物质的再造及欧局现势 下篇 中国人之自觉 一 世界主义的国家 二 中国不亡 三 阶级政治与全民政治 四 着急不得 五 尽性主义 六 思想解放 七 彻底 八 组织能力及法治精神 九 宪法上两要点 十 自治 十一 社会主义商榷 十二 国民运动 十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第二章 欧行途中 一 北京上海 二 南洋所感 三 舟中杂诗 第三章 伦敦初旅 一 战后雾中之伦敦 二 威士敏士达寺 三 一九一九年英国总选举前政界情形 四 总选举后之新国会 五 下议院旁听 六 巴力门逸话 第四章 巴黎和会乌瞰 一 和会主体国及其他新造国 二 和会会议的种类 三 和会中重要人物 四 和会议题 五 和会琐记 第五章 西欧战场形势及战局概观 一 提纲 二 开战及马仑之役 三 凡尔登之役及其后 四 最后之决胜 五 德国失败之原因 第六章 战地及亚洛二州纪行 一 首途 二 凡尔登 三 亚尔莎士、洛林两州 四 莱因河右岸联军驻防地 第七章 国际联盟评论 一 导言 二 《联盟规约》成立之经过 三 《联盟规约》要点略评 第八章 《国际劳工规约》评论 一 《国际劳工规约》来历 二 《国际劳工规约》要点略评 新旧译名对照表 梁启超先生学术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欧游心影录(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启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06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0 |
CIP核字 | 2013135325 |
中图分类号 | D750.0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