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跨越归零地(21世纪美国小说研究)(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9·11”作为哈贝马斯所说的“首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全球的地缘政治和公共生活,也极大改变了21世纪美国文学的面貌。本书将“9·11”事件和与之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坠落的人》《特别响,非常近》《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黄鸟》等,放在一个更宽广的历史语境下进行解读。作者一方面发掘这一事件的文化独特性,反思它如何被高度媒介化,并成为当代全球史的断裂点;另一方面考察“9·11”叙事与无政府主义运动、奥斯维辛、广岛核爆等暴力事件的历史逻辑关联。本书视野开阔,论述缜密,既注重历史与批评理论的多重联结,也着力于细腻的文学文本分析,对阐明“9·11”文学的当代性和全球性提供了有益的中国视角。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艺术与恐怖 第二章 见证与共同体:从奥斯维辛到曼哈顿“归零地” 第三章 “前9·11”小说 第四章 9·11小说与创伤叙事 第五章 极端他者和暴力 第六章 他者伦理和共情 第七章 “后9·11”文学中的战争书写 后 记 导语 《跨越“归零地”:21世纪美国小说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9·11”事件及以其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放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广岛核爆、德累斯顿大轰炸、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等历史坐标构成的连续体中去探察,凭借多元的批评理论资源,深入解读更广泛文学光谱中的经典作品。 从梅尔维尔和康拉德,到德里罗和厄普代克,再到麦凯恩和瓦尔德曼,作者细密分析了不同时代与文化语境中文学再现、审美与恐怖的微妙关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越归零地(21世纪美国小说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但汉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326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22-09-01 |
首版时间 | 2022-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教师、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16 |
CIP核字 | 2022146456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