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我们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你能成为马云吗?初次创业你能比柳传志更艰难吗?绝处逢生的时刻,吴晓波传授你生存下去的法则,王振耀告诉你创业初期如何获得贵人支持和社会帮助,《创业(我们的故事)》从互联网、传统行业、新商业模式等各个领域归纳出了初创者要遵从的黄金法则。在这个伟大的年代,我们人人都是自己的创业者。

内容推荐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业者,而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困苦、迷茫、失落、坎坷……他们会遭遇资金、市场、团队、管理各种问题,此刻,他们最希望的是有人能伸手拉他们一把,他们渴望获得明确的指点和帮助。

还有这样一群富有传奇经历的智者,他们以不同的创业经历开创了一个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或可敬、或可亲、或可赞的创业者们,如今已经成了今日中国经济之脊梁。他们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睿智眼光,他们在无数风险中所沉淀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功,对于每一个站在历史与未来交界点的人都会有启迪。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联合策划,《商道·对手》栏目承制的特别系列节目——《创业(我们的故事)》,经过半年的实地调研采访,邀请知名企业家马云、柳传志、刘永好、陈年、吴晓波、王振耀等志愿导师,他们把多年的创业经历凝炼成简洁、平易的话语,为懵懂中的创业者指点迷津,为迷茫中的创业者传道解惑。

《创业(我们的故事)》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创业启示录,它选取了创业者最为关心的五个话题——我能创业吗?初次创业有多难?创业如何绝处逢生?创业如何得到社会支持?创业带给我什么?恰当地解答创业者的一些困惑,相信有更多的青年创业者能够从中汲取精华,少走弯路,从而涌现出更多的“柳传志”,更多的“马云”。

目录

序言 创业:责任与使命

上善若水:一次公益力量的会聚

主持人手记 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

第一章 我能创业吗?

 马云小档案

 马云自白

 在绝望中寻找生机——草根创业故事一

 马云点评张敏

 创业英雄会

 你能成为马云吗?

 梦想离现实有多远——草根创业故事二

 马云点评李玄

 创业英雄会

 运气与勇气是成功“二气”——草根创业故事三

 马云点评王佳梁

 和马云对话

 创业英雄会

 马云忠告

 与马云面对面

 编导手记:不仅仅是故事

第二章 初次创业有多难?

 柳传志小档案

 柳传志自白

 没有资金怎么办——草根创业故事四

 柳传志点评娄来凤

 创业英雄会

 有资金就等于有市场吗——草根创业故事五

 柳传志点评马梅

 创业英雄会

 团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草根创业故事六

 柳传志点评刘庆峰

 创业英雄会

 对话创业

 与柳传志面对面

 编导手记:并非偶然

第三章 创业如何绝处逢生?

 吴晓波小档案

 吴晓波自白

 绝望中的希望——草根创业故事七

 吴晓波点评李成

 创业英雄会

 身处绝境,心向阳光——草根创业故事八

 吴晓波点评吴立宗

 创业英雄会

 创造绝境中的机遇——草根创业故事九

 吴晓波点评唐天保

 创业英雄会

 吴晓波忠告

 编导手记:行走西海固

第四章 创业如何得到社会支持?

 王振耀小档案

 王振耀自白

 政策支持对创业者有多重要——草根创业故事十

 王振耀点评王永胜

 创业英雄会

 从“自富”到“共富”——草根创业故事十一

 王振耀点评龚兴兰

 创业英雄会

 “非营利组织”也有创业经——草根创业故事十二

 王振耀点评王帅

 创业英雄会

 王振耀忠告

 编导手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五章 创业带给我什么?

 陈年小档案

 陈年自白

 诚信——创业者的心灵法则——草根创业故事十三

 陈年点评黑彦虎

 创业英雄会

 刘永好小档案

 刘永好自白

 感恩——创业者的心灵归宿——草根创业故事十四

 刘永好点评朱福顺

 创业英雄会

 柳传志小档案

 柳传志自白

 责任——创业者的心灵坚守——草根创业故事十五

 柳传志点评何霞

 创业英雄会

 编导手记:照亮人生旅程的5堂课

附录

 创业指南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

试读章节

高位瘫痪的张敏,在10年前还是一个漂亮爱笑的护士和一个幸福的妻子。但是在生小孩的时候,张敏持续高烧不退,最后,孩子虽然安全降生,而张敏却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对张敏来说,从一个健康的人一夜之间成为残疾人,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

住院期间高昂的医疗费用,也远远超出了张敏这个工薪家庭的承受能力。张敏的丈夫也因为接受不了眼前残酷的现实,带着孩子离开了她。一个个残酷的打击接踵而至,让张敏几乎绝望。她甚至不止一次尝试过各种方法试图自杀,但都被她的母亲及时发现并阻止了。“活着干什么?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张敏回忆, “当时觉得生不如死,自己和母亲每天都以泪洗面。”

张敏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得靠年过花甲的父母照顾,而她自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想到从此只能永远躺在床上,想到年迈而身体又大不如前的父母,张敏心如刀绞。

然而天性的乐观还是带张敏走出了逆境,她坚信,既然活着,就要做些事情。在2D05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张敏接触了十字绣,她觉得十字绣很美,突然萌生了学习刺绣的想法。 “我虽然卧床不起,但我有的是时间,如果能学会十字绣,把精美的绣品卖给人家,不就可以养活自己了吗?”

可真要学刺绣,没有老师,也没有原料,谈何容易。于是,张敏买来针线、书籍和样品,自己摸索。照着样品一针一针地绣,绣坏了,重新再来;手指扎破了,忍着刺痛继续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第一幅十字绣作品诞生了,这让张敏足足兴奋了好几天。

以前的同事得知张敏在绣十字绣,都很支持,还建议她在网上开个淘宝店,在家里销售绣好的十字绣作品。然而,张敏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当时连电脑都买不起,开店的资金也难以筹集。

2007年的一天,一条“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持青年创业的信息吸引了张敏。如果通过评审,成为YBC的创业青年,除了能获得5万元的资金扶助之外,还能得到创业导师一对一的辅导。张敏眼前一亮,决定试试运气。

张敏坐着轮椅,带着她的十字绣作品登门拜访YBC福建办事处,她笑对生活的勇气和创业的决心让创业导师们震惊不已。而对张敏的创业项目,导师们也格外关注。

张敏顺利地通过了YBC严格的预审、评审和复审,成为了YBC扶持的创业青年,获得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同时,福建省创业导师王东平成为了张敏的一对一创业导师。  在YBC的帮助下,张敏的网店开张了,店里的每一幅十字绣,都是张敏趴在床上一针针绣出来的。网店刚开张的时候,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性格内向的张敏而言,跟人的交流是个很大的障碍,她并不知道怎么能够挽留客人,也不太会介绍自己的产品。可乐观的张敏就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尽头,一一克服这些问题。张敏还自学网页的装饰,把网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P4-5

序言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是我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别节目《创业:我们的故事》中的一句主题词, 也是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二十多年的深切感受。

《创业:我们的故事》是我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公益组织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特别制作、国内知名企业家积极参与的一次节目创作方面的成功探索。无论在节目的创作中,还是节目最终呈现的内容里,“责任与使命”贯穿其中。

改革开放30年,出现了无数创业英雄。他们是曾经的创业者,他们是如今知名的企业家。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向刚刚起步的创业青年传递他们的创业知识,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就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践行自身使命的体现。在节目中,马云、柳传志、刘永好等国内知名的企业家用他们或平和、或尖锐的智言睿语,为创业青年、为我们广大的观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创业课。这既是创业精神的传递,也是创业智慧的分享,更是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使命的彰显。

《创业:我们的故事》中,知名的企业家、讲述者都是YBC的导师志愿者,而节目中的创业青年都是得到YBC扶持的年轻人。作为扶持青年创业的公益机构,YBC成立8年来,已经发展了6000多人的导师志愿者队伍,成功帮扶了两千多名创业青年,扶持青年创业成功率达到95%。搭建创业平台,帮扶青年创业,这正是YBC这个公益组织的责任与使命。

“创业艰难百战多”,财经频道一直在关注着青年创业。从2007年的《春暖2007》全国性大型电视公益活动,到2008年报道"四川绵阳灾区创业青年上海行" 的特别节目《川海七日》,到2009年的大型青年创业主题活动——“青年创业中国强”,再到2010年8月开始酝酿、2011年两会期间播出的《创业:我们的故事》,财经频道以多样节目形态宣传着创业精神,传递着创业知识。这也是我们电视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创业青年在创业,企业家在创业,公益组织在创业,其实,我们电视媒体工作者也在创业。我们一直在探索、研发新的节目样态,脚步走得坚实而有力。在宣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也在成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和时间的一次次赛跑中,我们只争朝夕;在一次次对节目的探索中,我们不舍昼夜。因为我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多的成功企业家加入创业导师队伍,我们的青年创业大军就会在创业的道路上,步伐走得更加坚实。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扶持青年创业的公益组织的不断成长与壮大,青年创业的平台就会搭建得坚实。

作为中国第一传媒,中央电视台肩负着“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责任与使命,也将继续义不容辞地为青年创业提供媒体支持,履行媒体的责任。

上善若水:一次公益力量的会聚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理事长 谷丽萍

未来10年,全球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内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解决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话题,这个话题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青年是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贡献者,他们蕴藏着无限的想象力和潜能,他们的创业和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青年国际计划(YBC)关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新问题,致力于探寻扶持青年成功启动创业的有效方法。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来释放那些失业青年的潜能,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许多社会创新也是通过创业来实现的。然而在现实中,青年人创业之初通常会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缺少启动资金,一个是缺乏商业经验,这使得大多数青年人的创业梦想难以实现。

自2003年启动以来,YBC在政府的倡导下,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和智慧,在全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为创业青年提供“滴灌”式的帮扶。YBC的核心帮扶模式是,为创业青年提供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支持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引导青年进入工商网络,帮助青年人迈开成功创业的第一步。

2011年3月7日至3月11日,由央视财经频道和YBC联合制作的《创业:我们的故事》5集专题片在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节目从创业青年、导师志愿者、合作伙伴、专家学者和媒体等多个视角讲述帮扶创业的故事,柳传志、马云、刘永好等商界领袖、成功企业家和王振耀、吴晓波等专家学者联袂登台,指导青年创业。这是继《春暖2007》、《我能创未来》、《创业英雄会》之后,YBC与央视倡导推动“创业精神”和“志愿精神”主题的又一次全新演绎和合作。

YBC扶持的创业青年很幸运,在第一次创业起步的时候,得到了导师及时的支持;在面临逆境的时候,得到了导师的悉心关怀。关怀就是力量!青年是一颗颗期待破土的种子,在导师们无私的关怀和商业智慧的浇灌下,正破土而出,无数青年创业者的成长构成了商业领域不断演进和传承的源头活水。

今天, YBC已在1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家地方创业办公室,凝聚了6000多人的导师志愿者队伍,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化的项目运作和网络支持体系正逐步形成。

一路走来,YBC在帮助青年创业过程中,自身也在进行一场公益领域的创业和创新。在探索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媒体共同参与的跨界合作中,数千名合作伙伴和导师志愿者与创业青年风雨同行,贡献了大量的时间、智慧和资源。正是有这样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和无私贡献,YBC网络和创业青年才有了今天的蓬勃发展。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仍将在一起,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创业青年提供机会:扶助青年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帮助企业家实现社会责任活跃经济;协助政府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后记

2011年2月12日晚8点半,刚刚回国的马云风尘仆仆从杭州赶到了上海田林路140号越界创业园。为了赴这个约,他推掉了好几个应酬。那么他即将见到的是国际商业巨头还是政府要员呢?其实,马云只为两位非常普通的创业青年专程而来,一位是在越界创业园创办IT企业的王佳梁,一位是远在福州开网店创业的高位截瘫女青年张敏。此时的马云,不是叱咤风云的领军者,而是一名普通志愿导师,他来为王佳梁的企业做现场诊断,并通过网络视频与张敏进行远程交流,与张敏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并决定为她开通网络营销与培训的绿色通道。当时针指向晚10点半,马云又匆匆离去,连夜赶回杭州,因为第二天一早还有集团的晨会。与此同时,柳传志在利用飞机上的休息时间准备创业培训内容;刘永好常常约上几位创业青年边吃饭边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王振耀则自己开车带着员工一起为青年、为公益理想奔波;吴晓波踏上宁夏西海固贫瘠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与初降大雪中探寻着西部创业成功的公式;陈年用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白手起家的艰辛。他们,只是成千上万志愿导师的一个缩影。

《创业:我们的故事》的创意即来自于普通创业导师数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财经频道的创业节目一直在有志创业的青年群体中口碑甚佳,鼓舞了无数青年扬帆起航。不过,创业真的是一段艰难而孤独的旅程,对于在路上的人,励志之余,作为媒体人还应该再做些什么? 传递朴素有效的经验与方法给他们,帮助他们少走弯路;鼓励更多的商业成功者成为志愿导师,付出时间与智慧去帮扶创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这就是我们赋予这个特别节目也是赋予自己的使命。我们在节目策划、采访拍摄、录制的过程中也确实见证了渴望成长、商业智慧、公益力量与人文关怀之美的共同绽放与交相辉映。

节目筹备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莫过于“平等”。柳传志、马云、刘永好,都是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只要一出现在青年中间,就会引起轰动甚至尖叫。但是,这一次他们无一例外地放低身姿弯下腰来,以亲历亲为、行胜于言的志愿者姿态,来到平凡的青年身边。平等实现了两代创业者心与心的交流,平等带来了深刻的发现与真挚的关爱,平等彰显了大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美德,平等也打造了财经节目难以兼顾的人情味与良好收视率。在演播室里,每一位讲述人从“我”讲起,讲的不再是自己的辉煌,而是在青年身上的发现。饱含真情实感,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无形间收获了观众的心灵触动与情感共鸣。于是节目轻而易举地摆脱了“说教”与“点评”的常规模式,成为财经节目表达方式的一次创新尝试。

回望与创业青年和导师紧密联系的这几个月,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旅程被照亮了,如同明媚的清晨拉开窗帘那一瞬间,被新鲜而朝气蓬勃的光束照耀般美好。在这段日子里,我发现的是充满希望、充满担当感的主动的生活选择与人生姿态;我看到的是充满激情与梦想、起伏与跌宕的创业人生与人生艺术;我难忘的是柳传志面对青年热情慈祥而凝重的神情,是马云一脸的疲惫却真心诚意的坚持,是王振耀快速生长的白发与理想主义者特有的纯真;我倍感鼓舞的是王佳梁一年间的飞速成长,是唐天保历经磨砺后的淡定与从容,是张敏虽然高位截瘫却灿烂无比的笑容!创业,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奋斗故事,还是企业家、政府、公益组织、媒体人士正在共同书写的爱心故事。创业,是我们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我们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商道对手栏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86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