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染刀锋八十年(屠唐枭雄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时代,各路枭雄蜂拥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民族激烈碰撞,最终大融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君臣相残;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小人得志,伦理败坏……本书以诙谐独特的文风,将残唐的血雨腥风跃然纸上,演绎了鲜血与屈辱交映,粗俗与野蛮共存。

内容推荐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从“香阵透长安”的黄巢起兵,到“赤须龙转世”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八十余年问,风起云涌。从“命世枭雄”朱温,到“沙陀酋帅”李克用;从“雄才大略”的耶律阿保机,到“儿皇帝”石敬塘;从“于斗‘指取天下”的李存勖,到“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柴荣。一时间,天下英雄摩肩接踵,急匆匆有如过江之鲫。其余者如谋臣敬翔、长乐老冯道、名将周德威、李存孝、葛从周、刘郡——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本书以诙谐的语言,翔实的史料,生动记录了这一段苦难深重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黄王起兵

第二章 南征北战

第三章 长安称帝

第四章 拉锯关中

第五章 天下大乱

第六章 群雄并起

第七章 昭宗有志

第八章 纵横捭阖

第九章 汴晋消长

第十章 中原霸主

第十一章 圣驾播迁

第十二章 威服河北

第十三章 两围凤翔

第十四章 入主朝堂

第十五章 紧锣密鼓

第十六章 禅代大唐

附录一 关于唐朝的灭亡

附录二 关于黄巢

附录三 关于朱温

附录四 关于李克用和十三太保

附录五 关于淮南的杨行密

试读章节

黄巢其人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说起黄巢,真可谓是大名鼎鼎。翻烂整部中国历史,草莽英雄中,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李白成一人而已。在他的头上,围绕着许多光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起义运动领导人、著名诗人等等,当然还少不了杀人魔王、刽子手、暴君这样的称谓。

从这些称谓中不难看出,这必然是一个极富传奇经历之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黄巢以一个落第举人之身,因势而起,啸聚百万之众,纵横十余载,转战大半个中国,两度攻破唐朝都城长安,开国建号,论晚唐风云人物,一时无两。也正因如此,几百年后,北宋绿林头面人物及时雨宋江才会酸溜溜地吟道: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疑似伪作)。我们在诗中明显可以看出,这时的宋江绝对是把黄巢当成追赶和超越的偶像来看待的。

黄巢出身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盐贩之家,在古代中国,盐的买卖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天下赋税,半出于此),所以只允许宫府垄断经营,严禁民间私相买卖。而官府为了在最大限度上获取利益,从两头入手,一方面对生产单位(即盐户)进行压价收购,另一方面再对消费者高价卖出,搞得广大穷苦百姓“或有淡食,动经旬月”。而盐贩们正是利用这一点,从盐户手中高价收盐,又以低于官府很多的价格卖给百姓,在这其中仍然可获取暴利。官府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对贩卖私盐的行为处罚极为严厉,文宗时规定:“二石以上者,所犯人处死。”可见用刑之酷。并且这一处罚是越来越重,到了五代后期已变为:“贩私盐五斤以上者,斩首弃市。”

不过这里面利润太过丰厚,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甚至发展成为武装走私贩运。黄巢就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多少带有一点黑社会性质。

黄巢虽然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但是他的父亲并不想让黄巢走他的老路,毕竟有那么一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跟政府搞同业竞争风险太大,不如读书中进士当官来得妥当。黄巢家“世鬻盐,富于赀”,也不缺钱,所以年少时的黄巢和大多数人一样,抱着读书中举考进士做官的梦想。并且这个梦想从来都不曾改变过,即便是到了后来他起兵反唐,一边跟唐王朝打得天昏地暗,一边还先后四次向其伸手要官,可惜黄巢命中注定做不了官,没有办法,最后他只好把唐朝的都城长安打了下来,自己做了皇帝,这也不能不说是黄巢的一大憾事。

黄巢年少时这段求学经历,现在已不得而知,他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名气,估计学术水平也就是一般,能教到黄巢这样的大人物,运气算是相当不错了。黄巢小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既没让过梨,也没称过象,连个缸都没砸过,所以神童肯定是算不上了,天才也不敢当。但是肯定也不笨,不然也中不上举人,但在这之后,却是屡试不第,成了个秋风钝举人(唐朝科举单设秀才科,不在三级考试制度当中)。

要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也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家苦读接着考,再就是直接找个差事先干着,旧社会读书人工作好找,学问大的,著书立说,出了名官府自然就来请了,也能当官。学问一般的,还可以去给当官的当幕僚,也算混进了政界。再不济的,也能开馆授徒,好歹有口饭吃。但这几条路显然都不适合黄巢,我们黄大哥脾气是很大的,几次考不中让他很生气,后果当然很严重,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为这些失败的科举经历,才让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极端心理,那首广为流传的《不第后赋菊》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作出的。  黄巢回到家乡,继承祖业,当起了私盐贩子,并迅速在这一行里脱颖而出。《资治通鉴》里说他“善骑射,喜任侠”,也就是说他武功比较高,再加上读过书、中过举人,文武双全,在贩盐界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他的加入,使曹州的贩盐业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几次派兵围剿过后,黄巢被逼无奈,逃入山林,他的第一次反封建革命运动也因此暂时地陷入了低潮。

但是,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困难压不倒造反之人,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更何况黄巢是进京赶过考的人,见过大世面,小小的盐池早就已经容不下他这条大鲤鱼,他命中注定是要干大事的人,早年他在另一首《题菊花》的诗中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听听这是什么口气?难道他作这首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改变菊花的生长周期吗?错误!这是比喻,这里面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他要改天换地,他要向腐朽陈旧的封建王朝宣战,而这首诗,正是黄巢射向晚唐政权的第一颗炮弹。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又造时势。黄巢虽然胸怀大志,但还得看看有没有供他实现理想的土壤,他不过是个私盐贩子,说得难听点就是个走私集团的头目,能有多少实力?他的那份理想要是放到太平年代,只能算是妄想,可是在那个漆黑如夜的晚唐时期,到底能不能为他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呢?

晚唐败象

大唐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十八日,懿宗死,二十日,懿宗第五子,年仅12岁的唐僖宗李儇被宦官集团一手扶上了皇位。

懿宗是唐代出了名的昏君,对国家的事情,基本上不怎么去管,花起钱来倒是大手大脚,从来都不含糊。这个人比较好吃,什么好吃就吃什么,每个月都要在宫内设宴十几次,山珍海味什么都有,而且吃起饭来还要响应孔子的号召,绝对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据说有一道叫“灵消灸”的菜,是从羊肉中精选出来的,一头羊只能得四两肉,可以保鲜甚久,“虽经暑毒,终不臭败”。还有一道叫做“红虹脯”,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但做好以后放在盘子里的肉丝一缕缕向上挺着,可以高达一尺,拿筷子一压,就缩短三四分,将筷子挪开,立刻就恢复原状,十分的神奇。吃得时候还要听音乐,看优伶演出,殿前供奉的乐工常有五百人之多,懿宗只要高兴,对这些优伶乐工随手的赏赐都有上千贯钱,从来不问这些钱是从哪来的。

懿宗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旅游,但身为天子,太远了去不了,就在长安附近转悠。好在长安为历代古都,名胜古迹还有不少,一天到晚也闲不住他,每次出游,都兴师动众,“内外诸司扈从十余万人,所费不可胜也”。更打着祭拜祖先的名义去游十六陵,也就是唐朝历代帝王的陵墓,这十六陵分布在陕西境内的六个县里,懿宗今天去一处,明天去一处,每次出行,都要带上“钱十万,金帛五车,十部乐工五百人,犊车朱网画香车五百乘,诸卫士三千”。

懿宗有一女同昌公主,是他宠妃郭氏所生,备受宠爱。懿宗选定进士出身的韦保衡做女婿,出嫁之日,倾宫中珍宝以为资送,史称各种珍宅“不可具载,自汉唐公主出降之盛,未之有也”。更在广化里赐宅一座,其奢华程度无与伦比,就连里面的箕筐都是用金丝编制而成。另外又“赐钱五百万缗,他物称是”(缗,货币单位,同贯,并为一千文)。

只可惜这公主享不了这么大的福分,第二年就死了,懿宗伤心之余,竟然迁怒于翰林医官韩宗召、康仲殷用药无效,不但将这两人斩杀,更将其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余人,狴牢皆满”。宰相刘瞻因此事闹得“物议沸腾,道路嗟叹”,招来谏官叫他们上疏劝阻,哪知这些言官连一个敢应承的都没有,刘瞻只好自己上疏,却不想惹得懿宗大怒,即日便被罢相出京。等到同昌公主下葬之曰,排场更大,送葬队伍竟然长达二三十里,又令百官献上无数珍宝,加上皇宫之物,放在韦氏庭前一把火烧了,以致京城百姓竞相到“韦家争取灰以择金宝”。

这还不算,懿宗笃信佛教,不顾财政亏空,广造佛寺,又倾举国之力,由法门寺迎来佛骨。这次迎佛骨是在唐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进行的,但懿宗一意孤行,不惜“削军赋而饰伽南,困民财而修净业”。甚至说:“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不过这句话倒让他说着了,咸通十四年三月佛骨入京,懿宗七月便不治而亡,正所谓“佛骨才入应门,龙已泣于苍野”。

一代昏君唐懿宗的死,也并没能为大唐王朝奏响福音,新继位的唐僖宗李儇绝对是他爹的亲生儿子,昏庸程度比起唐懿宗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说他昏庸似乎有点冤枉他,因为这个人其实非常的聪明,《资治通鉴》里说他“骑射、剑槊、法算(算术),至于音律、蒱搏,无不精妙”。这明显就是称赞他是一个全面型的人才。但是人光聪明也没用,这个同志的工作态度极不认真,国家大事一概不理,整天跟宫里那些小太监泡在一起,只要这些人能哄得他高兴,我们李大公子打起赏来那是绝对的不抠门,没钱就从国库里拿,出手比他老子还大方。朝中事无大小,一概交给大宦官田令孜去办,千万别去烦着他。P2-5

序言

大概从我上中学开始,就对历史这门功课十分感兴趣,对历史类的书籍更是格外偏爱,不论是正史、野史、传记、演义,凡是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我都爱看。不光上课时要看,放学回家也要看,不光在历史课堂上要看,在其他课堂上也都要去看。结果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别的功课考试成绩都不是很好,唯独历史这一门却总是能及格。

而史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要说有关于乱世的历史,这倒不是我热爱战争,其实本人是个和平主义者,之所以喜欢乱世,主要还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这本书究竟好不好,或者说到底好在哪里,就不用我说了,做一句评价也是多余的。总之我对这本书是非常迷恋,家里曾经买过好几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也全部被我通吃掉了,但还是一点也不感到厌倦。

后来,听人说罗老先生还写过另外一部有关乱世的作品,也就是《残唐五代演义》,这个消息对我来说还是非常鼓舞的,怀着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敬意,我开始八方丐卷,四处求书,一心想早日把这本乱世巨著拿在手里读个痛快。只可惜皇天老跟我开玩笑,我越着怠就越看不到,越看不到又让我越着急,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去找一些有关于这段历史的其他书籍来看,可是这方面的书看多了,却让我发现,五代与三国这两段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是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样的历史没有可能不产生出一部旷世巨著,这更使我对那部《残唐五代演义》怀有更加强烈的期待。

然而,期待是期待,可也是白期待,任凭我走街串巷、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可就是找不到这本书的影子,似乎它已成了一个传说。早已消失于云踪深处。或者像是一部绝世的武功秘籍。只能让那些掉入山洞里的有缘人看到,而像我这种俗人。是没有福气看到它的。

直到很多年后,世界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叫做互联网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很霸道的,只要是你想看到的书,不管贤与不肖,黄与不黄。只需百度一下,全部搞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看到了这部《残唐五代演义》。不过就像俗,语说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不知道罗老先生当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稿费没有到位,还是被出版商催得太急。以至于这部《残唐五代演义》的质量和《三国演义》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不免让人大失所望。

若干年后,怀着对五代这段历史的眷恋之情,我也开始着手写了这部名为《血染刀锋八十年》的书。当然,我这个人的思想比较僵化。总也插不上腾飞的翅膀,所以也就写不出演义,只能是以史书所载为依据,以有史可查为准绳,用现有的资料,配上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记述从874年王仙芝、黄巢起兵,到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八十余年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人才疏学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敢奢求它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为能与和我一样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分享。不过。毕竟这段历史是非常精彩的。或许会有一天,某位仁兄高才,能挥动如椽的大笔,以这段历史为基础,写出一部超越古人的鸿篇巨著,届时或能以本书为垫脚石,那也就不枉我殚精竭虑。辛苦这一回了。

英雄旗主

2008年9月11日于大庆

书评(媒体评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君臣相残;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小人得志,伦理败坏……本书以诙谐独特的文风,将残唐的血雨腥风跃然纸上,演绎了鲜血与屈辱交映,粗俗与野蛮共存。值得推荐!

——贺子岳(传播学教授)

今人治史,最重要的就是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抛开意识形态的影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这一点说说容易做到殊难。旗主的史观是积极的,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给我们展示五代波澜壮阔的画卷。

——GDHEIMA(天涯网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时代,各路枭雄蜂拥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民族激烈碰撞,最终大融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曾经封杀(天涯网友)

说实在的,我觉得五代十国还有五胡乱华这两个时代都是可以写出很精彩很吸引人的文章的,它们的文学性和历史价值甚至远远大于三国时期,只不过历史上直到今天一直没有足够精彩的历史小说被创作出来(像三国演义那样),所以才被世人所忽略。我由衷地希望,旗主能坚持下去,把这篇巨作完成。拜托了。

——叫我齐天大圣(天涯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染刀锋八十年(屠唐枭雄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雄旗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39735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