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音乐神童加工厂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本书以小提琴独奏为研究主体,意在展现整个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作者出身音乐世家,亦是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博士,本书从不一样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古典乐界复杂的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伊莎贝拉·瓦格纳,社会人类学家,现任波兰华沙大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兼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社会运动研究中心研究员。她还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复旦大学访问教授。 作者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则是音乐教育领域的教授。受父母影响,她从小练习钢琴。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之前,伊莎贝拉于198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波兰波兹南音乐大学音乐专业硕士学位。此后,她在法国南特音乐学院任教,还曾于巴黎教授私人钢琴课程。1996年,她进入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以该学院最佳成绩毕业。 目录 前奏 舞台上的闹剧 第一章 小提琴演奏的职业简史 第二章 独奏班之前 一 独奏学生的家庭 二 乐器教育的开始 三 参加试奏 四 给孩子贴上“天才”的标签 第三章 独奏教育的第一阶段 一 老师、家长、孩子的三方互动 二 家长的调敦 三 父母的投资 四 乐器练习 五 抗拒工作 六 家长与老师的冲突和协商 七 家庭地理位置上的迁移 八 什么是独奏班 九 参与比赛 十 彼此依赖 第四章 独奏教育的第二阶段 一 危机来临 二 去上学还是在家练琴 三 独奏教师及其班级 四 职业接合过程 五 磨台阶段 六 三堂独奏课 七 大师与学生间的冲突 八 积极合作 九 关系的破裂 十 年轻演奏者的解放 十一 特定的专业文化 第五章 独奏教育的第三阶段 一 独立进入独奏市场 二 消极合作 三 次要行动者 四 拥有一把优质小提琴 五 赞助和音乐生涯 六 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力量 七 国际比赛 八 音乐会的组织者 九 独奏学生世界中的特定人际关系 十 独奏学生的职业生涯 第六章 优秀的职业 一 独奏教育的一些附加特征 二 年轻独奏者的职业典范 三 一切照旧的独奏界 尾声 舞台闹剧的背后 附录 方法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导语 伊莎贝拉·瓦格纳著的《音乐神童加工厂》虽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却意在展现整个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们与老师合作,力图让年幼的孩子克服爱玩天性,苦练乐器。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有乐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独奏界的处事规则和人脉资源。他们甚至亲自为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演出机会打通关系。指挥、经纪人、小提琴制作师……一个又一个角色在独奏教育中逐渐登场。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长和学生时而脆弱、时而炽热的梦想;尽管他们都清楚,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走通这条独奏之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音乐神童加工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波兰)伊莎贝拉·瓦格纳 |
译者 | 译者:黄炎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221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9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08 |
CIP核字 | 2014134764 |
中图分类号 | J60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3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