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念奴娇/深圳新锐小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念奴娇/深圳新锐小说文库》所收录的中短篇小说,是作者宋唯唯十多年写作光阴的历历来时路。打开文档,往日那些曾熟稔于心的文字,已然好久不见,仿佛失散的老友劈面相逢。

这些中短篇小说,它们是作者写作光阴的注脚,仿佛一条漫漫长路,途中一程一程的驿站,一间一间的小房子,门前有曾经开花的草木。那些被日光晒烤,被风雨冲刷的小白屋,岁月的蔓草衍生,遮蔽了来时路。而作者,也将永不能再返回。在时间场里,永远无法再走回曾经的小屋。

内容推荐

《念奴娇/深圳新锐小说文库》是深圳青年作家宋唯唯中短篇小说集。本书收集了《地母》《女孩小馨》《你是表哥》《念奴娇》等九部作品,均为作者多年来发表在纯文学期刊上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宋唯唯的创作视野非常开阔,相比较而言,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更能代表作者的写作水平。

目录

地母

女孩小馨

长河边的小兄弟

放流河的女人

会说日本话的喜鹊和乌鸦

你是表哥

家政工牵藤

念奴娇

后记

试读章节

地母

清早,烟白色的晨雾里,向着我们的故事走来的女人,皮肤黝黑身材矮胖的女人,她穿了一身黑底起花的衣裤,软塌塌的绸子布,开满了大朵大朵的红花。她挎着一只买菜的竹篮,韵律摇摆地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街上,她是鸭母。

鸭母一路迤逦走来,正在开铺的南货店老板,吭吭地咳着,笑眯眯向鸭母打招呼:“鸭母,买菜去吗。”

鸭母的身后还跟了一个三岁模样的小女孩,小小的,细细的。清凌凌的黑眼睛使劲地瞪着鸭母的后背,跺着脚,唱歌一样地喊着:“妈妈,妈妈,再要五角钱呀,再要五角钱。”见鸭母不理睬,隔几步又唱:“我要五角钱啊。”

炸油货的半夜就忙起,这个时候,油货出锅了,金黄的面窝,扑了一身银粉的甜饺,长长瘦瘦的油条长得和油货老板一个样子,苕粑粑油滴滴黄灿灿并排立在筲箕里,油货老板乐呵呵看着小女孩,鼓励道:“千千,就是的,缠着她要!隔壁的皮球和倩倩,人家上学都一人发一块,就她只发五角,不给钱我们凭什么为你起早上学?”

鸭母的脚步停顿在热腾腾的油锅面前,转头斥道:“吃个苕粑粑就给钱,讨债的鬼,一早晨的,眼睛都没睁清楚就开始要钱,老子前世不知道差你多少!”

油货老板揭过一张黄渣渣的纸,捡了一个最好看的苕粑粑包给千千。小女孩不知多么地不情愿,慢腾腾接了过来,含羞含恨地咬了一小口。母女两个前后跟着,清晨爽朗的阳光里,她们走过木拱桥,向着幼儿园走去。

苕粑粑最终只吃了一小口,千千依然用纸仔细地将它包好,放进自己的塑料小手袋里。她斜着眼睛偷偷翻了母亲一眼,细声细气道:“我吃不完了,就留给我可怜的爸爸吃,中午就给。”母亲正蹲在摊前择着一把嫩芦笋,小女孩手脚伶俐,从她手上抓过一块钱,笑嘻嘻撒腿就跑了,一溜烟进了街头的幼儿园。头顶上粉粉的彩带在晨光里一闪,不见了。

女儿走了,一街都听见“鸭母鸭母”的叫声。卖肉的屠夫,长刀子插在案板上,吊钩上新鲜的猪肉一晃一晃的,他清亮亮的大嗓门叫道:“鸭母,还走得慢些嗄?还不赶快些,过来上秤?”

鸭母机灵地回敬道:“我上秤还是不如你上秤。我们两兄弟还是你压秤些。”旁边的人就笑起来。屠夫拽过一块新鲜的猪肝,拿一根稻草拴了,丢进鸭母的竹篮里。又有女人们和鸭母打招呼:“鸭母鸭母,昨天夜里手气如何?老实讲来!”

满街都是和鸭母打招呼的声音,这样的清晨,不知有多少的故事需要鸭母亲身参与。卖南瓜花、采菱藕的小贩亲亲热热地叫着鸭母,声称篮子里最后的一把菜,就是为她留着的,要不是为了等她,她们早就回家去了。

鸭母是矮矮的、肥肥的妇女,生着一张向日葵般的大脸庞,面色红润,双唇厚厚的,笑起来声震全街,哈哈哈地,仰头哈腰,衣服上满身的花朵也乱颤颤的,耳朵上的两点金环子,随着鸭母的笑声一晃一晃的,也是一副快活的样子,毫无心计。鸭母买好了菜,又站在桥头和一班妇女说了一气闲话。小镇上的日常事务就在此交流,全都有关风化:谁家汉子叼了一个女人跑了;谁家嫁姑娘接裁缝在家做嫁妆了;某个堂客昨晚打牌赢大了却不请吃夜宵;镇长昨夜在哪家睡觉了;等等。开完了会,鸭母提着竹篮,沿着老街往回走。

青石板沿着古老的小巷径直铺去,石板被岁月凿出了一条深深的蜿蜒的槽印,这是无数的日子里农夫们推着独轮木车,吱吱呀呀走出来的。街道两旁的老房子,全是木头搭就的房梁,墙面用青砖砌成,都有了上百岁的年纪,历经了江汉平原无数的黄梅雨,早就老朽而松垮了。可就是这样的老房子,走进去深深的一进又一进,祖宗们的魂灵就在深色的屋梁上游走。孩子的摇篮摆在堂屋里,阳光透过天瓦照进来,黄黄的一团光。襁褓和小虎头鞋晒在低檐上,天井里支着竹竿晾衣衫,旁边的水井边栽了夜来香,丝瓜秧和牵牛花顺着竹竿牵起了藤,爬到屋顶的鱼鳞瓦上,开出艳艳的黄花儿、红花儿。前面临街的门面儿,就留着做些营生,开茶馆、卖花线、写对子、算命打卦、炸油货、煮馄饨、蒸元宵、开个南货铺等等,都是点滴的生计,细水长长流的。

鸭母沿着老街往家打转,两旁的早点铺早已收摊,黄泥矮灶蹲在檐下,灶膛里熄了火。南货店前人声鼎沸,收割过菜籽又要插早谷秧,这些活计都需要家家户户相互帮衬着,因此农家屋里都要准备些香烟果子茶食。鸭母在南货店门口又遇见了娘家的乡亲,于是又停下脚,长话短说也说了半晌,还要拉到家去吃个便饭,乡亲婉拒了半天,这才又开步朝前。茶馆里的老汉们纸牌早就上桌了,鸭母的叔伯公公探出头来,问鸭母这会儿提篮买菜,是要烧早饭呢还是要烧中饭。鸭母这才惊觉,时间真的不早了,大庭广众之下提着一只菜篮子实在不好意思,便快快往家走。茶馆里的银针坐在檐下择菜,笑嘻嘻招呼道:“跑这么快,是要赶去抢火吗?”她抬起身子:“我给你舀一盅甜酒尝尝,新米酿的。”

P1-4

序言

主编这套文库,是一种享受。

阅读十二位青年作家的作品,更是一种享受。

还有鼓舞。

边鼓边舞——兴奋!

十二位文学新锐,是从几十位符合条件的作家中推选出的,也许并不能代表深圳文学的高度,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深圳文学滋养、生成的元气、生气、意气。有这三气在,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不仅是将来深圳文学的高度,也许还是将来中国文学的高度。

三十多年,能聚集如此整齐的文学集群——我实在不愿使用“新军”这个词,文学实在不是因为利益或信仰而生发的战争,文学群体也实在不是军事组织——也只有深圳能够。

我从来都认为,“文化沙漠”是对深圳的误判。面对这种误判,深圳以它包容开放的胸怀和着眼未来的视界,踏实、稳健地建设着自己的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携带着他们各自的文化之根,就地栽培。移民,遗民,夷民,互不嫌弃,互不抵牾,欣然接纳,不拒杂交——深圳就是这么任性!养性之后的任性。现在完全可以说,深圳不仅是个经济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培育、积累和健康生长的奇迹。

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处于文化最敏感、最精致的部位。深圳文学曾有过短暂的浮躁。浮躁是一种内在焦虑导致的精神和行为变形。很快,这种浮躁就成为浮云而升天,留下的是平稳的文学耕耘。而且,这种文学耕耘的主流是非职业的民间写作。本文库中的十二位小说新锐,都不是所谓的专业作家。仅凭这一点,不仅这十二位,整个深圳文学的生态,也可以是未来中国文学生态在当下的一个试水,或者说是一个示范也成。这就是深圳的见识。也是深圳的性格:有健康理性为根基的见识,就付诸行动,创造成果。

深圳有“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但以为这就是深圳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误判——对深圳文学的误判,正如“文化沙漠”说对深圳的误判一样。每一位作家都是打工者;许多作家都可能以“打工者”作为他们的文学形象。每一位作家都有或有过青春期;过了青春期的作家也可能叙写“青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位作家都不可能或很难拒绝网络,“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瞬间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深圳文学将不在所谓的“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等标签的框定里打转。文学就是文学,不是别的。文学和“打工”“青春”“网络”遭遇,将是日常性的。深圳文学要的不是有形无义的标签,而是真正属于文学的品相。这品相既是深圳的,也是中国的、人类的。福克纳以一块“邮票大的地方”为文学地盘,写出了人类的精神境遇,以及充盈于胸的悲悯情怀。鲁迅以“未庄”为文学地盘,塑造出了可与堂吉诃德相媲美的人类精神形象。本丛书中的十二位作家,性格不同,文笔各异,却都有着不甘平庸的文学野心。他们守着深圳,一个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移民与遗民甚至夷民杂居、物质与精神厮杀、灵魂与肉体纠缠、解构与建构时刻都在发生的地盘上,文学野心能否成为文学现实,我不敢妄言,但深圳应该有着它足够的耐心,等待和期盼。 ,

说得似乎高亢了点。那就降低调门,轻声说几句:由于先天性营养不足——比如,长期缺乏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后援与支持;比如,白话文写作至今也不足百年的实践,等等——从整体来说,中国的叙事文学,包括小说艺术的家底,并不丰厚。五千年中华文明固然伟大,但仅以此作为现代小说艺术的滋养,我以为是不够的,因为小说艺术要抵达的是整个人类。

鲁迅是清醒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以汲取营养论,鲁迅是母奶和狼奶通吃的。正因为清醒,还在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时候,他的心血书写,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高标。

精神荒芜,思想枯竭,是人的穷境,文学的死境。

在生命的关口,守住了人的底线,也就站在了人的高点。在文学的关口,守住了写作的底线,也就守住了文学的高地。

我愿以此与年轻的同道们共勉。

末了,还有几句说明:

本“文库”又称为“12+1”,即十二位文学新锐的作品,并一本文学批评专著。相信批评专著能对十二位青年作家作品——或许还有深圳文学,有精到的解析。

本“文库”由邓一光先生提议,他和尹昌龙先生任总策划,由我担任主编。具体的联络、协调及编务工作,是由工作室的几个年轻朋友做的。

本“文库”的作家年龄均在四十五岁以下(含四十五岁)。吴君、盛可以诸位应在此列,因事先议定的原则,未进入本文库,是一个遗憾。

本“文库”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全额资助,海天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

为深圳文学祝福。

杨争光

2015年6月26日

后记

这本小说集所收录的中短篇小说,是我十多年写作光阴的历历来时路。打开文档,往日那些曾熟稔于心的文字,已然好久不见,仿佛失散的老友劈面相逢。

往日里那些写作的房间,曾经的夜色、灯光、深垂的窗幔外是北方南方的夜,还有音箱里流淌的钢琴、小提琴、马头琴的明悦音符,又在我耳边,在我脑中一一流淌回响。那些巴赫、肖邦、深情的梁祝还有岭南的子夜,冬季里呼啸的海风,寓所外的山头流过的白云。所有的四季轮转,日子里的琐屑,写作时的光阴与气味,都在尘封的旧文档里存留着。打开来,那触手可及的熟稔,与今时今日相隔天涯的苍茫和遥远。其间重峦叠嶂的时光与颠沛,其间况味,不思量,亦只觉蚀骨的心酸。

这些中短篇小说,它们是我写作光阴的注脚,仿佛一条漫漫长路,途中一程一程的驿站,一间一间的小房子,门前有曾经开花的草木。那些被日光晒烤,被风雨冲刷的小白屋,岁月的蔓草衍生,遮蔽了来时路。而我,也将永不能再返回。在时间场里,永远无法再走回曾经的小屋。

《地母》是我最初的小说习作,在一个五月的失眠的夜晚,一个温暖的油黑脸的女人蓦然闯入我的脑海。闪现的场景,是南方平原盛夏的无边荷塘,热风吹拂亭亭如盖的鲜绿荷叶,一支一支鲜洁的荷花打开她们的花瓣。然后这个女人出现了,她矮胖拙朴,穿着一身花衣衫也不能让她好看半分。她在七月流火的阳光里放声地大笑着,笑得像个侠骨豪情的绿林好汉,然而,我了然她心底的脆弱,她身世里的遗憾、苦楚与伤痛,还有,她那暖烘烘的热亮亮的令我迷恋的母性,她放低自身、包容一切如厚土春泥的地母情怀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按开电脑,一夜之间便写完了《地母》的初稿。

《放流河的女人》和《会说日本话的喜鹊和乌鸦》,则是来自于一个无从面世的长篇小说稿,我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写下了南方平原上一个老妪的一生,从她儿时写到年老,这部单调的作品漫漫长长一路写成,许多动人的小细节被平庸无奇的叙述所湮灭了。稿子放在抽屉里许多年,我每隔两年便会将它拿出来,不停地添补与删除,在原来的叙述框架上,疲劳而无望地劳作。最后,那个小说被我删成了空和无。我保留了两个依然令我心动的小故事,裁剪成万字小短篇,做一个念记罢。

那些作废了的文字,仿佛一片令人劳心劳力的花木,植种多年一无所获,统统砍倒渐渐腐烂在泥土里的植被,它教我关于小说的沉默。以及如何架构小说。

《你是表哥》,是我寂寞的写作生涯中,被读者牢记的一篇作品。距离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已经十年过去了。在网络,在微博,一直会有年轻的男生女生从人海里冒出来,亲热地留言告诉我,在他(她)少年的时候,在图书馆的杂志读到我的这篇小说,一直记得这篇小说成为他们成长岁月中的某种不能忘却。那些女孩子倾诉着少女时代曾经过的青梅竹马的故事,修平那样的男孩。稀里糊涂羞涩腼腆的学生时光,回头看却全是用不再来的痴情痴意,都在汹涌岁月中被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席卷而去,回首已然是昨夜长风,空余惆怅。有一个女孩告诉我,那个像修平一样清秀的男孩,他到底和别人结婚了。她自己也结婚了。然而,有时候,她会想起当年,初读《你是表哥》的年华,那时候她是个少女,和那个男孩彼此喜欢,一切都还没有开始她偶然看见我的网页,于是,留言告诉我这个故事。她写了很多很多,想起来时便说一点,仿佛面对一个树洞。倾诉的情绪过去,她继续面对她的未来,和那个男孩子已然无关的,她自己一生的光阴。

读这样的留言,让我满怀感触。我感动、感念于读者的深情,也感伤于岁月、光阴以及那从来无从触及却遍布时空无处不在的命运之手。我们谁不是颠沛于命运的布局之中?我们谁又能了然颠沛中余生的方向?那么,小说或者文字,意义何在呢?它更像是一片赤子之心,始终不变的情怀,痴情痴意。它不曾解决我们的人生,苦楚,磨难,罪孽。可是,文字是所有世事无常之中,我们所持有的唯一真心,与光阴、宿命唯一能对峙、抗衡的地老天荒,永恒地存在。

所以,回头读那些小说,南方阁楼里的女孩小馨,平原上的遥远的小村落、老人和孩子,长江上被放逐的女子,以及春天里采芦笋的少女,我曾经明眸皓齿敏捷如飞的祖母,我是欢喜的。欢喜于上苍馈赠给我的这些情节、传奇,其问的良善,暖老温贫的相依为命。这是我经历过的乡土人情。

2015年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念奴娇/深圳新锐小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唯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15196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528036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