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散文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检阅,江西文学六十年的作家队伍、梳理,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发展脉络、品味,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创作成果。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是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与审视,对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描摹与提炼,对民间幸福和民间诉求的叙述与体悟。

本册为散文卷。

内容推荐

诞生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当代文学,历经六十年发展历程,一如经历了沧桑巨变的大地已是锦山绣水。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激情的笔端、就在眺望之中……

目录

徐远略

 松涛/001

杨尚奎

 艰难的岁月/003

熊述隆

 井冈杜鹃红/006

 蛙声赋/008

 蟋蟀梦/011

 读铭/015

鲍嘉龄

 喜庆厅礼赞/018

 黄润祥

 翠夏春园/022

彭作雨

 香水渡/025

熊光炯

 太华登临记/030

程关森

 苦瓜赋/036

吕云松

 跃过葛洲坝/038

匡建二

 花船/042

沈世豪

 山城水清清/045

郑云云

 爵士乐手/048

 走九寨/050

 该开花的时候开了/054

陈政

 神殿五题/057

张绪佑

 庐山观云/065

李耕

 瓢斋小品/067

 <鱼念>鱼之酌/072

陈蔚文

 舞者/075

 弦歌/078

摩罗

 家在江西/083

陈然

 年关/087

 油菜花开/090

韩京承

 庐山有棵“抗日树”/093

梁琴

 古驿道上/097

 白鹿洞书院/101

 南方女人南方的雨/105

肖麦青

 穿行于碑林中/109

李晓君

 影像,或独白/112

 乡村医生/118

李前

 雪域极地之思/121

傅修延

 百岁童心徐先兆/124

温燕霞

 花解语/128

孙建平

 街角,令人伤感的风景/134

赵青

 村居杂记/140

江子

 乡村影像/143

 周家村笔记/149

安然

 你的老去如此寂然/158

 伤花开在光阴里/169

刘伟林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175

 遍地鲜花/179

刘上洋

 寻找柏林墙/182

 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185

 九江赋/189

 好望角/192

 双头鹰的国度/196

褚兢

 珠玑巷/205

 青铜火焰/208

洪洲

 山集/213

范晓波

 正版的春天/216

 天上的门/222

阿袁

 书饰/229

王晓莉

 尘路/231

 怀揣植物的人/236

傅菲

 烈焰的遗迹/241

 米语/246

浇洁

 飞鱼/251

 乌语浸染的村庄/257

杨振雩

 荆轲单刀对王朝/263

程维

 寡酒清欢/273

石买生

 黄金屋,颜如玉/277

姚雪雪

 时光的面容/280

 在医院/286

 时间的刻度/294

武向春

 藏身在我每个念想中/302

李国强

 凤凰赋/307

熊伟明

 思绪絮语/311

胡刚毅

 又是梅子飘红时/316

刘华

 浒湾再访金溪书/320

 爱唱山歌的修水/325

 叩问石塘寻洛阳/330

铁马

 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亲/335

傅玉丽

 遥看街头的风景/338

丁伯刚

 内心的命令/344

张慧敏

 青丝/352

邓诗鸿

 做一枚清瘦的补丁/355

李凌云

 山巅笔记·动物篇/360

龚文瑞

 黑白苏州/367

朱法元

 老屋/370

 晋祠清思/373

 少时苦忆/376

刘畅

 寻找鄱阳湖/386

夏磊

 秋以为期/389

蓝燕飞

 岐黄/393

汪峰

 春天的几个道具/399

后记/405

试读章节

我的童年,是在城市里度过的,对于蛙,可说陌生得很。然而有一年夏天,邻居家忽然来了个叫阿鑫的乡间孩子,他不但能分辨蛙的雄雌、历数蛙的种类,而且居然是个“照蛙”的好手!他告诉我,黑的是“石鸡”,青黄相间是“花鸡”,还有一种通体青碧、只有拇指般大的,则是十分罕见的“绿玉”了。他又说,“照蛙”,只需背一个竹篓,举一支竹篾火把就行。——火把一晃,蛙便花了眼,然后轻臂一闪,便可捉进篓里。……呵,夜色朦胧,蛙声一片,在其间举一支竹篾火把,该是一个何等奇妙的世界呀!

……终于,在一个沁凉如水的夏夜,有两支闪烁的竹篾火把,在皎月明星之下游动起来。这便是我和阿鑫瞒了大人,径自摸到郊外的田野里去“照蛙”了。我记得,那闪烁的星星、晶莹的露珠,那摇曳的火把、荡漾的蛙声,是怎样使我俩微醉似的坠入了梦般的境界。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纯洁的童心,本意也不在捉蛙,所以我也还记得:归途中,我们如何双双打开竹篓,又怎样快活地看着蛙们从篓里蹦出,跳进碧水里,溅起一朵朵水银般的月色,然后在蛙声里融化、消失……

不久,阿鑫便回乡间去了。此后人事迁变不迭,岁月飘去又来,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唯有这童年里的一幕,却总是无法磨灭,历久长新。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里偶然看见一幅齐白石的国画,题日《十里蛙声出山泉》。通篇除一条溪水中的十数只蝌蚪外,并不见一蛙。然而我竟被画师独特的匝心所折服卜我仿佛看见,在那画外不知名的地方,确有一个蛙的世界。在那里,泉水叮咚、蛙鸣如鼓,还有繁星,和那摇曳的火把……于是联翩的浮想,竞使我痴立于画前,久久挪不开脚步。这时我也才知道,那动人心弦的蛙声,原来早已化作一串美妙的音符,深深谱进了我童年的乐章。

不过,我对蛙声的特殊感情,也还别有缘由。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有机会到乡下去,知道农民极其爱蛙,亲昵地称之为“护谷虫”;又听老年人说,农村早年间曾有“立夏听蛙,以卜丰歉”的习俗。这是很有道理的。——据有关资料统计,仅一只蛙平均一年捕食害虫就可达—万五千只,而且从蝌蚪开始,便大量吞食孑孓,堪称害虫的“终身天敌”!因此,我常十分欣赏宋人词篇里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论意境之美,是不消说的了,单是选取“丰年听蛙”的角度,就实在耐人寻味不已……

去年夏天,我在一个山乡的生产大队生活了一段时间。大队主任,是个三十开外的壮实汉子;为人热情而爽朗,人们只是亲切地叫他“阿庚”。阿庚告诉我,这个大队原先是十年九不收的“望天沟”。后来,由于开挖了号称“九曲十八拐”的盘山渠道,连通全县主渠,终于引来了几十里外的泖河水,这个穷山沟,才算直腰挺胸,扬眉吐气了a阿庚说,现在全大队清渠纵横,塘坝棋布,已有五百多亩田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而且建立了小型电站,拥有十几部动力机……

阿庚的话不假。入夜,你站在山沟里看吧,电门一响,千百盏明灯就像夜明珠撒满山川,与繁星辉映,叫你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人间。更奇妙的是,蛙声盘渠而上,鼓鸣于明灯与繁星之间,真令人恍有“满天蛙声”之感。据社员们说,以前这里是“饿死老鼠,干死蛤蟆”的地方,根本无蛙,是由于开挖了盘山渠,年茂粮丰,才随水引来了外乡的蛙,于是代代繁衍,竟成了蛙的世界了。不过,风趣的阿庚却另有说法。他说蛙是自天外而来,因为盘山渠接通了天上的银河……

大队的今昔,阿庚的话,像一根奇妙的手指,拨动了我的心弦,溅起满心窝的遐思。我不禁想起(《旧唐书·五行志》里说:“古者以蛤为天使也,报福庆之事。”又记起《天中记》里有“蛙能食山精”的记载。——哦,从前人们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常寄情于天地间的一事一物,于是将蛙也神化了。然而有趣的是,如今却成了诗般的现实。我把这些想法告诉阿庚,他哈哈大笑起来,“应该说,是我们铺下了金子路,接来了这丰收的使者哕”!又说,自然界的“山精”_虫害之类,现在是不在话下了,倒是社会上的一种“鬼魅”更为可恶。那几年“四害”横行时,刮起了一股所谓批“唯生产力论”的妖风,不但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蛙也遭了殃。由于粮食的歉收,人们不得不各自寻一些法子以弥补不足,其中“照蛙”捕蛙,然后或食或卖,便是一种。有些老年人,就常常为此含着泪大声地呵斥那些憨厚的汉子和不懂事的伢子们。然而,作田人捕蛙、杀蛙,谁个不揪心?没法子啊!那时节,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入夜蛙声寥落,情景是很令人痛心的……

“不过,”阿庚总结似的说道,“只要水不枯,石不烂,蛙总绝不了嘛。再说,地生五谷,又岂是几只黑爪子捂得住的?!”他的话是如此朴实无华,却又警策动人。啊,是的,那猖獗一时的“虫豸们”,现在已到了它们该去的去处,而夏夜繁星之下,依然是令人心动的蛙声一片!啊,是的,“青山不老,碧水长流”,蛙,将以害虫不可战胜的天敌,永存世界,蛙,也将以欢乐的“丰收使者”,长驻人间!

此后,我也常常会由蛙声想到阿庚,又由阿庚而忆及儿时的朋友——阿鑫。心想,当年举竹篾火把的少年,如今也该是三十开外的壮实汉子了吧?他们那里,可也是稻香四溢、蛙鸣如鼓么?关于蛙,他许是会与阿庚有同样的见解吧?哦,这是不消说的!金风送爽,稻香为之飘舞;天下大治,人心所向。除了“虫豸们”之外,有谁个会不爱蛙呢?

于是,窗外的蛙声与我心头的音符,仿佛在奏着—支交响曲。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捺亮台灯,写下了以上的文字——在沁凉如水的夏夜里,在令^神怡的一片蛙声中……P008-010

序言

在中国的版图上,由章水和贡水而汇于“赣”,又由赣之五河而汇于鄱阳湖,再由鄱阳湖而汇于长江奔向大海,这是江西地理水域的自然流向。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终于有了一套精神长河式的鸿篇巨制——十五卷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卷帙浩瀚的文学作品集,融汇了几代江西作家的心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喷薄而出。文章彪炳,作家辈出,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六十年的江西文学,珍藏着江西人民的光荣记忆。发生在江西大地上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江西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江西作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可以说,正是因为拥有革命历史这座“富矿”,才造就了新中国的江西作家队伍,奠定了江西文学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础。六十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纵贯江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风景这边独好”。有着“红色情结”的江西作家,满怀珍视的情感,始终自觉地深入开掘这座“富矿”,从中汲取诗情画意,提炼主题、情节和形象,生动表现了江西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以小说、诗歌、散文、电影、戏剧等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为人民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发展中的江西文学注入了以红色为象征的时代品格、精神内涵和文学特质,使得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历史上,江西文学积淀深厚,群星璀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位领军人物就生活在江西;东晋以来,陶渊明、黄庭坚等也把自己的身躯和灵魂安顿在这一方绿色山水,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初唐四杰”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情操。

进入20世纪后,新中国的江西文学与传统文学紧密交汇。伴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西文学更是经历了一个集中爆发的井喷时期。这段时间江西文学有如大河奔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表现尤为活跃的江西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文坛上为江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接着是江西电影一部接一部在全国叫响,折桂众多的“金鸡”奖和“百花”奖,长江和鄱湖之滨的水城九江居然有了“电影之乡”的美誉;绵延了几近半个世纪的江西谷雨诗会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的散文创作风起云涌,以集团军的形式向中国文坛挺进,被评论界称为“江西的散文现象”。这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文学佳绩,是现时代江西作家对辉煌文学传统的对接与重续。可以说,人世间千万个平常时日流淌过去,方始出现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许多优秀作品的诞生,许多文学现象的出现,都集中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如整个太空的电流汇集炸响,形成江西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观。

我们深情回眸历史检阅江西文学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又为江西文学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更好的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我们激情的笔端。大时代必然呼唤大作品。大作品是以它的气势、内涵、概括力和穿透力雄踞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扛鼎之作和领衔之作。大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大,决不是因为它的尺幅之大、口号之大、架子之大,而是由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由它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所奠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大作品它的本质在于它的完美性,它的新颖性,它的原创、鲜活和发现,它对既成观念的颠覆和改造。一句话,在于它对艺术本体是否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于它是否为艺术史的演进增添新的篇章和内容。六十年的江西文学让我们收获了感动和自豪,也收获了责任和信心。江西几代作家的呕心沥血,让我们分明已领略到了朝向未来、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在眺望之中,江西文学如同一条水天相接不断延伸的远方地平线,它永远引发人们的希望,推动人们去追求,但是又很难能够最终接近它和占有它,如同那比天空和海洋还要辽阔丰富的心灵一样,让人永远生发出一种新鲜而诱人的憧憬。我们离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却需要用九十九步的努力和艰辛加以完成。这九十九步的一半只是这一步,这是一个超数学。文学本身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巅,所有的努力都在寻找无限的高地,正是这一点,才促成我们江西作家永不停步奋力攀登!

2009年8月

后记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编委会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征集、评鉴和选编,一套总计十五卷册约八百万字的《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丛书终于审定付梓,这是献给祖国六十年华诞的一份厚礼。作为编者,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文学赣军的步伐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江西文学积少成多,聚沙为塔,延续和发展到今天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件厚实的作品从赣鄱大地脱颖而出,带着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本土气息。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表现了江西作家对变化不定的生活和执著沉重的生命的思考与认知、感觉与体悟、激发与触动。因为江西作家的辛勤探求和不懈努力,中国文学艺术的长廊增添了新的画卷和新的内容。一代代读者徜徉其中,感受他们所塑造的各种人物以及各种思想情感的有力脉动,也感受他们奇诡的想象力、原创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

诚然,要从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这些代表江西六十年各个时期文学流向和创作水准的作品,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对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涵盖,既注重作品的质量,也注重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多样化要求,以此集中梳理、展示江西六十年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概貌。

这套丛书按照十种不同体裁分类,包括了文学写作的主要类别,但是囿于篇幅、编选范围和编选水平,许多优秀作品仍未能入选,颇有遗珠失玉之憾。

本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持编选,省社科院、江西出版集团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编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具体参与本丛书初选工作的人员有:卢瑾萍、肖惠荣、王俊唪(小说卷),王晓莉、李滇敏、袁演(散文卷),汤建萍、刘双琴(新诗·散文诗卷),刘双琴(报告文学卷),倪爱珍、黎清(儿童文学卷),夏汉宁、黎清(杂文卷),张泽兵(文学评论卷),王亚菲、朱黎明(戏剧卷),季晓燕、谢佳(电影卷),李志敏、翁良平(电视卷),龙迪勇、聂卫平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丛书初选工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各卷册编辑为本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衷心希望,本丛书能够当之无愧成为江西六十年文学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期待今后的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有着更强劲的突奔之势。变革中的社会转型期,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面临着困窘和挑战,这是文学信念文学理想的一次淘洗和净化。我们用写作来创造或虚构出脚下的一方实土,我们相信写作能以艺术去催生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将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编者

2009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散文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上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7926
开本 16开
页数 4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8.56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1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