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无障碍阅读)
内容
内容推荐
罗曼·罗兰著卫华主编刘丽杰评注的《名人传(无障碍阅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目录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书
贝多芬书信摘录
贝多芬论音乐
米开朗琪罗传
引言
序篇
上篇 搏斗
一 力量
二 崩溃的力
三 绝望
下篇 舍弃
一 爱情
二 信仰
三 孤独
尾声
死亡
杆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我写这本短小的《贝多芬传》是在25年前,那会
儿,我没想过要写一部关于音乐学方面的作品。当时
,我处在一个骚乱不安的时期,兼有毁灭与重生作用
的暴风雨使我深陷其中。万般无奈之下我从巴黎逃了
出来,来到童年伙伴贝多芬的身边,并且在他那里暂
避了十天,他曾在我的人生战场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后来我来到贝多芬的故乡波恩①,在那里寻觅他的
影子,登门拜访他往日的老朋友。在科布伦茨②,从
韦格勒③夫妇的孙儿们身上,似乎又让我见到了他们
夫妻俩的影子。在美因茨④,我听到了一场由维恩加
特纳指挥的贝多芬交响乐演奏会。后来我有机会与他
促膝长谈,我们倾诉心曲,在多雾的莱茵河,我们漫
步在四月潮湿而灰暗的天气里,我完全地被他的苦难
、勇气、欢乐与悲哀所感染。我跪倒在地,被他那强
有力的手扶起,他给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
朵夫》进行了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深受鼓舞、信
心倍增,勇敢地返回了巴黎,一路上向上帝唱了一首
病愈者的感恩曲。这支感恩曲便是这本短小的书。它
最开始由《巴黎杂志》发表,后来被贝玑拿去出版。
我根本没有想到这本小书会在狭小的朋友圈之外流传
。不过,“命运各不同”……
很抱歉,我在这里赘(zhui)述⑥了这些枝节。可
是如今有些人会从这首颂歌中寻求按照严谨的史学方
法创作的学术著作,所以我应该对此给予回答。我有
时也会充当一个史学家。在几部书中,我也曾对音乐
学尽到了一定的义务,诸如在《亨德尔⑦》和有关歌
剧的若干著作中。然而,《贝多芬传》却并不是为了
学术研究而作的,它是一首受伤者的灵魂之歌,它让
受伤者复苏后,重新振作起来,向恩人表达感谢。我
清楚地知道,这个恩人被我改头换面⑧了,但所有从
信仰和爱情出发的行为向来都是如此。我的《贝多芬
传》就是这种行为。
这本书出版以后,人们争相购买,它迎来了意料
之外的好运。那时候的法国,有数百万理想主义者被
压迫,他们急切地盼望听到那一声解放的呐喊。这呐
喊,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听到了,于是纷纷从中寻
求支持和慰藉⑨(jie)。所有从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
人们,有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好像弥(mi)撒
⑩祷告时演唱着“天主羔羊”的教堂那样受欢迎;有
谁不记得那些注视着祭祀礼的,并被启示之光芒照耀
着的痛苦不堪的脸庞?今日的生者与昨日的生者已相
距甚远。(但他们是否会与明日的生者靠得更近呢?)
在20世纪初的这一代人中,不知有多少队列被一扫而
光。战争如同一个无底深渊,它吞噬(shi)了他们和
他们最优秀的儿子。透过我这本短小的《贝多芬传》
还依稀能看到他们的形象。这本小书出自一个孤独者
之手,无意中与他们相仿,而他们也从中认出了自己

这本由一个无名之人写的小书,从一家丝毫没有
名气的小书店里走出来,没几天,便在读者手中传播
开来,自此,它就不再是属于我的了。
我刚刚把这本小书重读了一遍。虽然说它不足之
处很多,可我也不准备再做什么改动了。因为它应该
保持它最原始的模样和伟大一代的神圣形象。在贝多
芬百年祭之际,我不仅缅怀那一代,同时颂扬这位伟
大的同伴,正直真诚的大师——贝多芬,因为是他,
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如何死。
罗曼·罗兰
1927年3月
导语
罗曼·罗兰著卫华主编刘丽杰评注的《名人传(无障碍阅读)》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基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精彩页
贝多芬传
“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是为了王权,也永不背叛真理。”
他的身材矮小强壮,有着一副运动员似的结实骨骼,这就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年轻时,他有一张土红色的宽大脸庞。到了晚年,他的皮肤慢慢变得蜡黄,呈现出一种病态,尤其是在冬季,原因是他长时间把自己困在屋内,远离田野。他的额头宽大且向前隆起,乌黑浓密的头发经常乱蓬蓬地竖立着,似乎从未用梳子梳理过,就像“美杜莎②”头上的蛇发。他的双眼中常常燃烧着一种神奇的光芒,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感到震慑。在古铜色而略显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放射出粗野的光芒,常使很多人误以为他的眼睛是黑色的。其实,他的眼睛是蓝灰色的。当他激动或生气时,这两只虽小却深陷的眼睛便会突然睁大,眼珠在他的眼眶里滴溜溜地转动,真实折射出他内心带有奇妙真理的所有思想。他经常会用忧郁的目光凝视天空,那是他的深思和忧虑。
他的鼻子宽而短,就如同狮子的鼻子。他有一张轮廓长得颇为秀气的嘴,但下唇稍微超出上唇。他的牙床坚固有力,似乎一口就可以咬碎一个核桃,下巴右方有一个深深的酒窝,使他的面部显得怪异而不对称。英国钢琴家莫舍勒斯曾说过:“他笑起来很甜美,说话时,常带着一种亲切可爱且非常鼓舞人的神情。可是他的笑声却并不讨人喜欢,甚至显得有些粗野和难听,而且笑声很短促。”他的笑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发出的笑。他常常郁郁寡欢④,好像有“一种无法治愈的哀伤”。1825年,德国诗人雷尔斯托在说到第一次看见“他温柔的眼睛中那种极其痛苦的神情”时,他用尽全力才忍住没有流泪。一年后,勃莱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啤酒店遇到他时,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根长长的烟斗,双眼紧闭,那是他晚年时越来越常见的姿态,似乎已经成了他晚年的一个习惯。有的时候,朋友和他打招呼,他却只是凄然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记录本,然后像聋子常做的那样,用其特有的尖声叫对方把想说的写下来。
他的面部表情很富于变化。有时,他会因为抓住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哪怕是在大街上,他的表情也经常让从他身边走过的路人受到惊吓。有时,他正在弹琴,突然被人撞见,他的“整个面部肌肉会血脉偾张,青筋暴起,凶巴巴的眼神尤为吓人,他的嘴唇抖动起来,俨然一副被自己招来的魔鬼所制伏的魔法师的表情”,就像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尤利乌斯·贝内狄克特则说他“很像李尔王”。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房子的小阁楼上。他原籍弗朗德勒,父亲是个平庸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人,是一个厨师的女儿。她最初嫁给了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改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和苦难,他和莫扎特不一样,没有家人的呵护,也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对贝多芬来说,人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且残暴的战斗。他的父亲极力挖掘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好将他当作一个神童来炫耀。贝多芬刚四岁时,父亲就一连好几个小时把他关在琴房里,或给他一把小提琴,然后把他关在房间中苦练,繁重的学业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曾对音乐深恶痛绝,甚至差点彻底放弃,所以,他的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他继续学习音乐。
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无障碍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作者:(法)罗曼·罗兰
译者
编者 编者:卫华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239468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4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7-12-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初中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16103867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6
出版地 山东
260
18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