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报告文学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检阅,江西文学六十年的作家队伍、梳理,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发展脉络、品味,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创作成果。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是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与审视,对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描摹与提炼,对民间幸福和民间诉求的叙述与体悟。

本册为报告文学卷。

内容推荐

诞生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当代文学,历经六十年发展历程,一如经历了沧桑巨变的大地已是锦山绣水。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激情的笔端、就在眺望之中……

目录

在人的另一片世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纪事

世界大串联——中国出国潮纪实

“嫦娥一号”飞天的幕后故事(节选)

人民的好警察邱娥国(节选)

金陵血泪——南京大屠杀全貌大写真(节选)

走出“土围子”——赣南纵横录

诺言沉重(节选)

中国农民生死报告(节选)

“走歌”的红妹子——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后记

试读章节

6月26日黄昏,我中原主力部队由李先念、王震同志率领的北路大军和由王树声同志率领的南路大军,按照原定计划开始行动,29日晚强越平汉铁路。南路我军的随军家属们,化装成国民党军官的太太,由地下党掩护也进行了突围。在令大地为之震撼的炮火声中,他们夜行晓宿,到达山东省临沂县时,一位咬着牙坚持住一路颠簸的女同志分娩了,她就是王树声同志的妻子,因为突围是从河南省光山县开始的,这个剐下她的孩子被起名叫“鲁光”,以纪念这次因艰苦卓绝而彪炳于我军军史的中原突围。

王鲁光这一生一直很顺。那幻想似脖子上的红领巾一样地飘拂的小学日子、那热情似胸前挂着的团徽一样光焰燃烧的中学时代就不去说了,就是那场旷日持久的动乱似乎对他的波及也不大。他1965年进清华大学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学习,1970年毕业后,在国防科委一个研究所工作半年多,又调到航空兵某师当地勤人员,眼下他是空军派驻北京某工厂的军代表,廿六岁,又具有专业知识,部队里这样的青年军官并不多,事业上他可谓前程远大;而且爱神丘比特的那支神箭早已射中了他的心灵,按照原定的安排,12月30日他就要结婚了。

生活给他玩了一个魔术,一个残酷的魔术,他一直稳健走着的路,突然间变成了一朵云彩,他掉了下来,掉在这弥漫着药水味的病室,掉在这仅凭自己永远也下不去的病床。躺在这病床上的自己,一下成了真实的,而二十六年里的自己却成了一个长长的梦,他无法睁开眼睛承认这真实!白天,他木讷讷地躺着,夜里,他曾抱头痛哭,甚至想到了以轻易的手段来结束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年轻生命……

好像是谁特意安排的,此时,在王鲁光的隔壁,住着另一个自双乳以下高位截瘫的青年病人。目前相似的境遇,使得两颗心灵,如同两条被风浪抛上沙滩的鱼儿,一下结识了,互相吸引了,并且相濡以沫。如果说,患难是人生的一部教科书,那么渐渐冷静下来的王鲁光,从对方的那部书里获得了不少东西……

那个青年病人便是邓朴方,和王鲁光不同,他是被政治上的狂风恶浪抛上“沙滩”的——

1966年6月,继聂元梓等七人的曾被称为“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向全国撤起动乱之火以后,所谓“彭、罗、陆、杨反党集团”的材料又见诸报端。无论是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还是在社会上,那弥漫着火药味的空气,已经浓得几乎擦根火柴就能爆炸……

邓朴方所在的北大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四年级,四十几个人,有两名预备党员,一名是担任一班团支部书记的他本人,另一名是担任二班团支部书记、来自东北农村的一位同学,两人相知较深。一天,已经闻出了空气里异常味的这同学,私下里关切地问起邓朴方:“邓胖子,你是不是该有点思想准备?”

他随口答道:“不要紧,我父亲在国外反修、国内制定工业七十条、学大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主席都是肯定的。”

单纯而又·直进取的他,和同时代的青年们一样,热情饱满地投入了这场“由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运动。反修防修,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革命的坚强堡垒,在我们这一代、下几代的手中,完成埋葬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缔造出一个红彤彤全球的使命,这对于从小就熟悉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的故事,从小就渴望着能像前辈一样去建功立业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

7月,康生、陈伯达、江青来到北大,在大操场向师生员工发表讲话。当时政治局内关于工作组问题的争论,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为一方,以“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副组长江青、顾问康生为另一方,日趋剧烈、尖锐。争论的实质是:文化革命运动究竟是要冲垮党的领导,还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自然,这三个人在讲话中狂热鼓吹的是前者。  迅即,以聂元梓为首的“造反派”,乘工作队员都去开会之隙,突然搭起所谓“斗鬼台”,揪斗了四十多人。其中有学校领导,党团干部和教师,还有两名“反动学生”。他们有的被抹了黑脸,戴了高帽,有的被迫下跪,拳脚相加,女教师还遭受了人身侮辱……在全国首开所谓“群众专政”的先河。

这就是“反修防修”?!

这就是“建功立业”?!

那天来北大的还有朱老总。当下面有群众递条子欢迎朱老总讲话时,他只讲了五分钟,语态迟缓、凝重。谁都能看出这位宽阔的脸膛上留有中国革命各次伟大历史事件痕迹的老帅,面对这样一次“革命”的困惑不解。与此相比,江青更显得骄横无忌。一副憋声憋气的绵羊腔,通过麦克风,忽而尖厉,忽而细碎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说到得意处,竟会发出一阵全身颤抖的笑,突然又·下哭起来,那是一种咬牙切齿、将整个脸部都扭曲得变了形的哭:“××怎么就入不了党?你们北大历史系迫害我女儿!”

于是,历史系又立即揪出几个“反革命”来……P004-005

序言

在中国的版图上,由章水和贡水而汇于“赣”,又由赣之五河而汇于鄱阳湖,再由鄱阳湖而汇于长江奔向大海,这是江西地理水域的自然流向。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终于有了一套精神长河式的鸿篇巨制——十五卷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卷帙浩瀚的文学作品集,融汇了几代江西作家的心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喷薄而出。文章彪炳,作家辈出,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六十年的江西文学,珍藏着江西人民的光荣记忆。发生在江西大地上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江西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江西作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可以说,正是因为拥有革命历史这座“富矿”,才造就了新中国的江西作家队伍,奠定了江西文学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础。六十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纵贯江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风景这边独好”。有着“红色情结”的江西作家,满怀珍视的情感,始终自觉地深入开掘这座“富矿”,从中汲取诗情画意,提炼主题、情节和形象,生动表现了江西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以小说、诗歌、散文、电影、戏剧等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为人民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发展中的江西文学注入了以红色为象征的时代品格、精神内涵和文学特质,使得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历史上,江西文学积淀深厚,群星璀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位领军人物就生活在江西;东晋以来,陶渊明、黄庭坚等也把自己的身躯和灵魂安顿在这一方绿色山水,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初唐四杰”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情操。

进入20世纪后,新中国的江西文学与传统文学紧密交汇。伴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西文学更是经历了一个集中爆发的井喷时期。这段时间江西文学有如大河奔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表现尤为活跃的江西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文坛上为江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接着是江西电影一部接一部在全国叫响,折桂众多的“金鸡”奖和“百花”奖,长江和鄱湖之滨的水城九江居然有了“电影之乡”的美誉;绵延了几近半个世纪的江西谷雨诗会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的散文创作风起云涌,以集团军的形式向中国文坛挺进,被评论界称为“江西的散文现象”。这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文学佳绩,是现时代江西作家对辉煌文学传统的对接与重续。可以说,人世间千万个平常时日流淌过去,方始出现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许多优秀作品的诞生,许多文学现象的出现,都集中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如整个太空的电流汇集炸响,形成江西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观。

我们深情回眸历史检阅江西文学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又为江西文学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更好的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我们激情的笔端。大时代必然呼唤大作品。大作品是以它的气势、内涵、概括力和穿透力雄踞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扛鼎之作和领衔之作。大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大,决不是因为它的尺幅之大、口号之大、架子之大,而是由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由它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所奠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大作品它的本质在于它的完美性,它的新颖性,它的原创、鲜活和发现,它对既成观念的颠覆和改造。一句话,在于它对艺术本体是否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于它是否为艺术史的演进增添新的篇章和内容。六十年的江西文学让我们收获了感动和自豪,也收获了责任和信心。江西几代作家的呕心沥血,让我们分明已领略到了朝向未来、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在眺望之中,江西文学如同一条水天相接不断延伸的远方地平线,它永远引发人们的希望,推动人们去追求,但是又很难能够最终接近它和占有它,如同那比天空和海洋还要辽阔丰富的心灵一样,让人永远生发出一种新鲜而诱人的憧憬。我们离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却需要用九十九步的努力和艰辛加以完成。这九十九步的一半只是这一步,这是一个超数学。文学本身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巅,所有的努力都在寻找无限的高地,正是这一点,才促成我们江西作家永不停步奋力攀登!

2009年8月

后记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编委会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征集、评鉴和选编,一套总计十五卷册约八百万字的《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丛书终于审定付梓,这是献给祖国六十年华诞的一份厚礼。作为编者,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文学赣军的步伐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江西文学积少成多,聚沙为塔,延续和发展到今天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件厚实的作品从赣鄱大地脱颖而出,带着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本土气息。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表现了江西作家对变化不定的生活和执著沉重的生命的思考与认知、感觉与体悟、激发与触动。因为江西作家的辛勤探求和不懈努力,中国文学艺术的长廊增添了新的画卷和新的内容。一代代读者徜徉其中,感受他们所塑造的各种人物以及各种思想情感的有力脉动,也感受他们奇诡的想象力、原创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

诚然,要从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这些代表江西六十年各个时期文学流向和创作水准的作品,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对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涵盖,既注重作品的质量,也注重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多样化要求,以此集中梳理、展示江西六十年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概貌。

这套丛书按照十种不同体裁分类,包括了文学写作的主要类别,但是囿于篇幅、编选范围和编选水平,许多优秀作品仍未能入选,颇有遗珠失玉之憾。

本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持编选,省社科院、江西出版集团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编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具体参与本丛书初选工作的人员有:卢瑾萍、肖惠荣、王俊唪(小说卷),王晓莉、李滇敏、袁演(散文卷),汤建萍、刘双琴(新诗·散文诗卷),刘双琴(报告文学卷),倪爱珍、黎清(儿童文学卷),夏汉宁、黎清(杂文卷),张泽兵(文学评论卷),王亚菲、朱黎明(戏剧卷),季晓燕、谢佳(电影卷),李志敏、翁良平(电视卷),龙迪勇、聂卫平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丛书初选工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各卷册编辑为本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衷心希望,本丛书能够当之无愧成为江西六十年文学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期待今后的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有着更强劲的突奔之势。变革中的社会转型期,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面临着困窘和挑战,这是文学信念文学理想的一次淘洗和净化。我们用写作来创造或虚构出脚下的一方实土,我们相信写作能以艺术去催生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将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编者

2009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报告文学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上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7896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8.56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