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湖南--名人的星空/全景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开创中国南方文明历史的炎帝,到开创新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从为了政治理想而献身的屈原,到“师夷人之技以制夷”的魏源;从发明出世界第一张纸的蔡伦,到现代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这种精神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在。本书将为你介绍湖南的山水古迹和人文历史。

序言

20世纪中国出了三位世界瞩目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是湖南人。他曾用两句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湖南,的确是物产丰富而又英雄辈出的地方。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所以叫湖南。因为湘江贯穿全境,也简称湘。上古时期,蚩尤与炎黄部落打仗,战败后逃亡到湖南,形成了一个叫三苗的部落集团,所在地就是长沙。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前3世纪),湖南成了楚国的领地,楚人大量移居湖南,土著一部分被赶进了边远的深山,另一部分则被楚人同化,形成今天湖南的汉族。

到了魏晋南北朝(约公元3一公元6世纪)时期,湖南逐渐富庶起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开始成为中国大米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元末(约公元14世纪中)由于多年战乱,湖南人口凋敝,土地一片荒凉。到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一1398)下令从邻省移民,允许移民“插标占地”,湖南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湖南很快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从此流传开来。

如果在秋天或者冬天出发,从北京飞往湖南的省会长沙,在经历了华北平原与中原地区漫漫萧条的赭黄色原野后,降临长沙时,你会发现满眼的绿色,水塘如镜、水稻翻波,农舍就像碧海中的岛屿。无论什么季节,湖南都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一首东方田园诗。如果用颜色来描绘湖南,她的基调是绿色的。在全中国的34个行政省区中,湖南第三个绿化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54%。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它的“奇峰八百秀水三千”就得益于森林的涵养滋润。

湖南也是金色的,毛泽东描绘的“稻浪”,是湖南秋天最为壮观的景象,谚语“湖广熟,天下足”,道出了历史上湖南农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湖南又是白色的,棉花丰收时,银白的棉垛可以堆成连绵的小山丘。

湖南的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都比较特别。东面为罗霄山脉、两面为云贵高原、南部为五岭,东、西、南三个方向高,北面地势低。湘江、资江、阢江、澧水四条主要的河流汇集洞庭湖。年降雨量不大但特别集中,无雨即旱,一雨成灾。湖南山丘居多,地貌构成为七分山丘、二分水面、一分田园,可耕农田不多。湖南的土壤以酸性红色为主,除洞庭湖平原有一片淤积的沃土,大部分山丘都十分贫瘠。独特的地理地貌与气候条件,使得历史上人民生存十分艰难。每年的7月末至8月初,是最为酷热的炎夏,同时也是最为紧张的农时。农民们要浸泡在烫人的水田中“双抢”,即抢收、抢插,这在北方旱地农业地区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南方年年涨水,湖南年年遭灾。水是湖南最大的资源,水利和水患就这样相互转换,沧海桑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开始有人类活动以来,湖南人的精神土壤就离不开山清水秀同时又山穷水恶的地理和历史的特定时空。远古的湖南仅是中原汉文化的边缘地带,舜帝南巡足迹与生命终结的“苍梧之野”即今湖南省永州市,苗族、瑶族、上家族等强悍、本色的少数民族,那时雄踞于现代湖南版图的大部,构建了最原始也最顽强的地方文化风习。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域与人种,养成了湖南人不同寻常的性格个性。近代以来,不少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且喜欢把湖南人与欧洲的普鲁士人放到一起比较分析。普鲁士人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一个少数民族,曾以他们的勇敢顽强著称于世,当他们从人类学学者的眼光中消逝以后,湖南人还在以“屡败屡战”的坚韧代代相传。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是形成这种尚武好勇的民风的一个主要原因。历史上汉文明的南行扩张,特别是宋元明清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中部与西部的重要过渡地区,湖南的战略区位之要与精神堡垒之坚,每每成为征服者或侵犯者的心腹大患。同时,也使得湖南人有了世所公认的移民现象与移民精神,即不信邪、不服输、不怕死。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湖南人大显身手的年代。以至于有“中兴之将,什九湖湘”的说法。中国有句老话,“无湘不成军”。湘乡人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起兵,自创湘军,带出一个威风赫赫的军事集团,影响中国的政局几十年之久,曾激励了多少湖湘士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陈独秀曾赞扬道:“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般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

浏阳人谭嗣同变法的赴死决心,从“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一句,张扬湖南人的豪气与血性。在辛亥革命中影响最大、牺牲最壮烈的,从省份来看,莫过于湖湘志士,在省会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安葬着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等29位著名辛亥革命家,这是一座蔚为壮观的辛亥革命山。

湘潭人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为首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万里长征,世界震惊。为这片英雄的土地增添了新的亮色。

在抗日战争的16场重大战役中,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六大战役发生在湖南,湖南军民艰苦卓绝地抵抗,连杀戳成性的日寇竞也“望湘而惧”。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1月,中国和日本军队进行了3次长沙会战,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达5万人,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专门纪念抗日英烈的忠烈祠就建在湖南境内的南岳衡山。中国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也是最重要的一役——雪峰山战役,大获全胜,故而芷江又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胜利接受日军投降的第一受降地点。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的代表今井武夫来到芷江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向何应钦递交了投降书。

1998年夏,我与“新疆天山行”采访慰问团记者西上天山,慰问采访50年代参军戍边远离故土的湘女。在连接被时间与空间遥迢隔阻的乡情与亲情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真情。也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超出湖湘文化的圈子来审视湖南人的精神。在各民族、各省市人民聚居的西北,湖南人的地域特色是如此鲜明而浓烈。“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从左宗棠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到陶峙岳新疆起义,彭德怀解放新疆,王震的部队屯垦戍边,八千湘女西上天山。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光荣与责任,无可选择地与一个内陆省紧紧相连,无可推卸地扛在湖湘子弟的肩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群后来者赫然凸现着“湘人”二字,让人久久不能淡忘。

璀璨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可胜数的知名文人构成湖湘文化的又一特点。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想象中,湖南遥远偏僻同时神秘绚丽,他们为此专门创造了“潇湘”这个词汇,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意境。

中国人喜欢自称“炎黄子孙”,在中华三位最著名的始祖炎帝、黄帝、舜帝中,炎帝和舜帝的归宿存湖南。中国人的香格里拉——“世外桃园”,就存湖南省的桃源县。外国人发现并公认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市,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另一个便是湖南的凤凰。中国人祝福长寿,喜欢用“寿比南山”这个词,“南山”就是衡阳的衡山。岳阳楼是中国古代三大名楼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更因为这座古建筑在宋代修复时,诗人范仲淹专门创作的《岳阳楼记》,在这篇中国人人皆知的经典散文中,有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湖南的险远、神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中国历代几乎所有著名的诗人,有的流放而来,有的慕名而来,都在三湘四水之间留下自己徘徊的足迹、精彩的诗行。

让湖南人骄傲自豪的是完全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湖南人物。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之集大成者王船山;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第一代真正意义的现代外交家郭嵩焘、曾纪泽,仅仅20世纪100年中湖南就涌现出了一个灿若星河的文化人才群体。学术界,有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周谷城、吕振羽,逻辑学家金岳霖、程千帆;文学界的沈从文、周扬、周立波、丁玲、朱湘、叶紫、白薇、张天翼、成仿吾、萧三、廖沫沙;美术界的齐白石、娄师白、黄永玉;戏剧界的田汉、欧阳予倩、欧阳山尊;音乐界的黎锦晖、贺绿汀、吕骥、谭盾,近些年来涌现出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吴碧霞、汤灿、甘萍、雷佳、王丽达,乐坛湘女又领风骚。

长沙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历经1,200多年,弦歌不绝。至今仍是湖南大学的文化研究所和人文系研究生院。书院有一副对联,最能表现湖南人的文化骄傲:“吾道南来原本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有人说湖南人会读书、会种田、会打仗,但不懂经济。曾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用他驾驭经济大局的才智与魄力做了回答。在最繁华的经济特区深圳,湖南人三分天下有其二。有人说湖南人单瘦小巧,缺乏气力。在第27届奥运会上,湖南人夺得7枚金牌,名列中国各省之冠。有人说湖南科技落后,不出成果。一直在湖南进行水稻研究的袁隆平教授不断突破由他自己创造的水稻高产记录,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成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夏家辉院士的遗传系统工程和黄伯云院士的新材料发明,名声赫赫。而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机器人、磁悬浮列车等新名词新成果,都出自湖南的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长江上的特大桥梁,半数以上为湖南路桥铁军的杰作。当然以湖南卫视为标志的电视湘军,以湘版图书为载体的出版湘军和以《体坛周报》为新锐的报业湘军,更已直接被天南地北的受众所熟悉与推崇。来过湖南的人都说,湖南超出了他原有的想象,印象最深的有三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热情诚挚的湖南人民。

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那是屈原仰首问天的神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是范仲淹把酒临风的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谭嗣同的从容赴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是杨度的隐忍绝决,“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那足毛泽东闲庭信步的伟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是彭德怀的忠肝义胆,“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那是陶铸的革命情怀:“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求索、奋斗、勇敢、牺牲,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以血色为旗帜,这便是湖南人异干寻常的精神。

解析湖南人的精神渊源,有一件特殊的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介质不可忽视,那便是——辣椒。鲜红的颜色,是湖南人鲜明的本色;辛辣的味道,是湖南人火爆的性格。300年前,湖南人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默默无闻,就是这种南美传来原名番椒的植物,刺激与警醒了湖南人沉寂太久的精神与气概。毛泽东睿智地揭示丁蕴含其中的真理:“不吃辣椒不革命”。

当然,这些说来说去,多是过去的光荣。当今中国各省、市、区的飞速发展,给了一向不信邪、不服输的湖南人深深的刺激与强烈的震撼。正本清源,奋起直追,重塑辉煌,正是今日湖南和湖南人民的思考和行动。

蒋祖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湖南--名人的星空/全景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和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40783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4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