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3)/柏杨解码
内容
试读章节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此谈论问题,难免挂万漏一,或者没有抓住要点,或者言不尽意。这不是说我的学问不够大,连亚里士多德先生都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时候,柏杨先生自不便例外。所以经常接到读者先生来信,有的提出具体问题,要求答复;有的告以纠纷始末,恭请代为策划;有的则义正词严,大加谴责;有的大概急于表演点啥,下笔便破口大骂。我对之还是老规矩,凡是我看着不舒服的信,统统登记在案,以便机会一来,再作报复。凡是请教的信,则摘录记载,因许多问题的性质是相近的.可以集中在一块研究,不但省时,也可以省精力也。现在且分门别类,大放厥词,敬请拜而读焉。

来信提出问题,不外家庭、婚姻、爱情。关于这一方面,报上有信箱,杂志有专刊,到处可以获得帮助。不过家庭、婚姻和爱情的变化,实在太大,而又因为每人的个性都不是一样的缘故,同样内容,同样方案,适合张先生李小姐的,未必适合王先生赵小姐;适合周先生周太太的,未必适合孙先生孙太太。每一个人或每一个问题都是独立的,简直除了自己领悟外,非靠天老爷摆驾下凡不可。但问题是:天老爷不可能随时摆驾下凡,亲自为亿万众生解决每一个困难。它只要给我们原则就行啦,就在原则的实践上,看出人的智慧。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一位少妇来信要跟我面谈她的婚姻烦恼,我复信训之日:“如果是丈夫找你的麻烦,你要忍耐。如果是你找丈夫的麻烦,你要冷静。”后来没有再接到来信,大概发现我并没啥了不起。不过,脑筋沸腾,只能使自己痛苦,不能使自己幸福也.。

前些时有对中年夫妇,已有一个孩子矣,只不过为了应不应买一套沙发,吵起架来,竞写下了离婚之书,盖上手印,男的搬出.一走了之。柏杨先生闻讯,自告奋勇,前往调解。男的一看,以为女的派出大使,架子就更大啦。女的一看,以为男的派出说客,架子也同样猛往外端。男的努力宣传女的不是人,女的也努力宣传男的连禽兽都不如。做丈夫的非要妻子牺牲尊严才肯回家,做妻子的也非要丈夫牺牲尊严才肯允他回家,怎么开导,都不成功。

我鸣金收兵时,忽然想起了一段《伊索寓言》,寓言上日,有一个农夫赶一头驴子进城,走到山径上,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农夫恐怕驴子掉下去,就请它靠里面走,驴先生硬是不肯,非靠外面走不可。农夫打它,它也不听。拉它,它反而大肆踢腾。僵持到最后,驴子脚下一滑,跌下万丈深谷,粉身碎骨。满头大汗的农夫叹日:“你胜利啦。”呜呼,有些人天生的驴先生性格,在婚姻纠纷中,大获胜利,一辈子往肚子里流泪。这么惨重的代价,只不过当初不肯往里面靠一靠而已,真是天下绝大的混蛋也。所以柏杨先生对于有些弃夫弃妇,根本就不同情。如果一言一行,都在硬逼对方下手,能怪对方遵照办理乎?

上述夫妇后来的结果如何,不问可知,家庭问多的是这种无聊的是非。其实只要丈夫赔赔礼,或者妻子抱着丈夫鼻涕一把泪一把,啥事都可解决,却非弄得家败人散不可,叫人跺脚。

然而这不是说连自己人格都不要啦,关于这一点,《堡垒集》上似乎言之甚详,前面说的那位太太就凶凶地指着柏杨先生的鼻子日:“我自父母生下到现在,从没有受过谁的气。”我日:“你说这话好大胆,当一个人,天生是要受气的,不受甲的气,就得受乙的气,你不受丈夫的气,难道丈夫应受你的气乎?他也是父母生的也,如果真的谁的气都不受,造成弃妇之果,就只好自己受自己的气矣。”她勃然大怒,下令逐客,我就像《伊索寓言》上那个农夫一样,叹日:“你胜利啦!”拔腿而逃。盖夫妇问的纠纷,和朋友间的纠纷不同,往往并不涉及什么人格。我曾见过一个漂亮的太太当众打她丈夫一个耳光,其声清脆可闻,丈夫提出严重抗议,太太日:“你天生就是叫我打的。”那做丈夫的难道便没有人格,便被人看不起乎?很多人还羡慕他有人管教哩。P8-10

目录

红袖集

驴子问题

且看《恒娘》

被踢后的表情

隔离破坏爱情

人怕伤心

龟缩哲学

比了解上帝都难

真正的不顾一切

爱情是有条件的

不作非分的要求

怕老会

怕的原因

非怕不行

葡萄架倒啦

瞿耐庵先生

更为艰苦

古《妒律》

男人露出原形

怕的分类

所谓“事业第一

把妻子当破鞋

很难明白真相

困惑不船

灵性被酱住

罪恶的眼睛

妒火中烧

防妒之道

玩火

文明产物

老处女和独身

心理危机

上帝的叛徒

立正集

礼仪之邦

口供主义

第三者仲裁

咄咄逼人

口不言钱

谋杀

查禁不了

弱不禁风

耶稣先生摆卦摊

谁都阻挡不住

节育!节育!节育!

一个实例

潘金莲再世

男人也是弱者

爱情有价

因人而异

有摇头之意

一支冷箭

胡乃英女士

只顾自己出气

爱情最怕隔离

有裂缝的婚姻

朕躬违和

大力干涉

一切为出国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如此老爹

剥皮集

拜年之风

惹祸性最大

黑发光蘸

剃头的危机

春节春联

中国人的膝盖

异人来访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大恩不报

硫磺虫

开揍

又是开揍

拜拳主义

狼群

发烧

见血封喉

用重典

亮了红灯

保险诈骗

有此必要

爆机事件

横冲直撞

更可怕的事

压死活该

抄风和套风

唯一武器

婚变

两个伟大的酱缸蛆

杀手

讲得越多

一盆糨糊

不可预测

都有所本

无名英雄

序言

香华女士托人带话,叫我为新出的这套柏杨杂文集,写几旬前面的话。她认识的大陆名士达人很多,而我不是,只是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读了柏杨的一些书,是名副其实的读者——让一个读者为柏杨的书写几句话,放在书前,或者也是一种特别的美意吧。

我读鲁迅的书在先,读柏杨的书在后,所以,读柏杨的书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是柏杨的文字风貌酷肖鲁迅,或者甚至是学步、影写、照搬等等。柏杨在投身文字生涯之初,其实是很难读到鲁迅的书的,鲁迅是当时宝岛统治者的宿敌,读他的书,即有“通敌”之嫌。柏杨似未立过志向,要做宝岛上的“鲁迅第二”,好像他的思想历程上,也从未发生过从什么论到什么论的转变。他之以杂文为武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精神文明中腐朽、丑恶的东西,抨击国民性中丑陋、顽劣的东西,抨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黑暗、腥秽的东西,进而使自己的文字作品成为一面“镜子”,一面与鲁迅的文字作品并列的照见中国精神文明的“镜子”,完全是“天然”的。

不只是中国文化,我想其他文化也大抵如此,一方面会感染,溃烂,扩散,另一面则也会有抵抗,疗治,新生。即使是“酱缸”吧,一面有人被“酱”住,昏天黑地;另一面,也会有人挣脱出来,奋力“砸缸”,希图救出更多的人。鲁迅是这样一位“砸缸”者,柏杨也是这样一位“砸缸”者,他们生活的时代有先后,生前未曾谋面,倘若泉下相逢,一定也会如战友相拥。这一点也证明,岁月虽然迁流,战斗却未结束。鲁迅活着的时候,他呐喊抛开“瞒”和“骗”,“睁了眼看”,要“唤起疗救的注意”;柏杨奋战的日子,依然是“瞒”和“骗”盛行,在“酱缸”中闭着眼睛,醉生梦死者滔滔皆是。“缸”体坚硬,“缸”基沉厚,“酱”汁浓稠,“酱”味熏人,皆绝非一时所能破解。

然而,中国终究还是在进步的,这就又用得着鲁迅已经“轰毁”过的进化论——后来的要胜过以往的,新生的要胜过腐朽的,只是较为迟缓而已,会用词的作者,把这称为“蜕变”。“蜕变”的过程痛苦而漫长,近代以来中国人都在体验这个过程,性急无助于事。鲁迅很懂得这个道理,他曾说:“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柏杨所做的事,便是这“锲而不舍”战斗之一部分。

柏杨由大陆到台湾,他的写作生涯滥觞于台湾,笔底游走的尽是台湾社会的众生相,后来,他的作品来到大陆,却受到了更多大陆读者的欢迎,大陆的老少读者从中看到的不止是台湾的种种弊病,更是中国人、中国精神文明的沉疴痼疾。他所热议的当年台湾社会林林总总怪象,今天的大陆也有,有些还愈演愈烈。这就应着有人说的,地无分两岸,都拖着传统中国长长的影子。柏杨一声“丑陋的中国人”,真使人如闻轰雷。人们从他“刮骨疗疮”的犀利文字中获取阅读快感、感受道德义愤的同时,也凝聚出一种强烈意愿,即是一定要努力改善我们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环境,改善我们中国人的素质与种性,使之由丑陋变为美好。

我想,这大约也就是我们今天阅读柏杨作品的意义所在吧。

2014年11月

内容推荐

《红袖集》为柏杨响应读者来函所提有关爱情、婚姻诸多疑难杂症而写的,是《玉雕集》、《堡垒集》的延续。关于《立正集》,柏杨说集名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主要谈的是新观念,诸如节育、爱情、泛道德主义、亲子伦理等主题。《剥皮集》包含过年、剃头、对联、官场、保险、交通、婚变等话题,谈得很杂,但有一中心主旨:面向中国文化的灰色地带,想借种种生活事项警醒大众……《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3)》是他第三本专栏文集,对事物进行了透彻分析。

编辑推荐

柏杨,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它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不容易说得清,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3)》是他第三本专栏文集,对事物进行了透彻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3)/柏杨解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柏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8596
开本 32开
页数 3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506082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5-3448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