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庚子使馆被围记/寻路中国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普特南·威尔专著的《庚子使馆被围记》中的这些信件记述了1900年夏秋之际发生在北京的震惊中外的系列事件。由于它的独特和史无前例,北京1900年的夏天将会像印度叛乱一样在世界历史年鉴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远东正发生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运动,那么,继续研究这一故事就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在旅顺大屠杀之后,这些文字道出了那些很少为其他人所描写的事情——围攻时人们的心理,从中我们可以完全认识到围攻仍然是世界上最粗鲁野蛮的方式。

内容推荐

作者普特南·威尔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庚子事件”期间,他从受困者的角度,用原生态的第一手材料澄清了许多相关的事实。《庚子使馆被围记》在叙述个人经历之余,他以大最笔墨详细记录了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观察,也较少掩饰地写出了他所认定的真相和个人感受。

这本“日记”不仅指正了涉及该事件前因后果的诸多关键点,而且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准确、全面地认识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意义。这是《庚子使馆被围记》历经百年风雨的洗刷而价值不减的原因所在。

目录

译序

原序

上卷 警告

第一章 随想片段

第二章 牢骚满腹

第三章 阴云密布

第四章 我们的卫兵到了

第五章 情节趋向复杂

第六章 迫在眉睫的熊熊火焰

第七章 北京城和它的一切荣光

第八章 一些事件和一位人物

第九章 “拳匪”来了

第十章 街垒和救济

第十一章 一些人和事

第十二章 见鬼去吧!卑劣的人

第十三章 几件琐碎事

第十四章 最后通牒

第十五章 灾难的开始

中卷 围攻

第一章 混乱

第二章 撤退和返回

第三章 大火和食品

第四章 加强纽带

第五章 神秘的休战牌

第六章 炮弹和突围

第七章 医院和坟地

第八章 失败

第九章 插曲

第十章 大炮

第十一章 狙击

第十二章 勇敢的法国人

第十三章 英国使馆基地

第十四章 不断增加的伤亡人数

第十五章 休战

第十六章 半外交生活的恢复

第十七章 外交的继续

第十八章 动荡局势的扩大和外交的继续

第十九章 第一则真实的消息

第二十章 第三阶段的延续

第二十一章 更多的外交手段

第二十二章 我们工事之外的世界

第二十三章 琐碎小事

第二十四章 外交秘密

第二十五章 情节趋于复杂

第二十六章 更多的送信人

第二十七章 进攻重新开始

第二十八章 第十三日

第二十九章 第十三日之夜

第三十章 我是怎样看到援军的

下卷 劫掠

第一章 宫殿

第二章 劫掠

第三章 继续抢劫

第四章 混乱

第五章 安定下来

第六章 禁果

第七章 劫后所剩无几的财物

第八章 中风后遗症

第九章 悬而未决

第十章 理清思路

第十一章 不可能的事情

第十二章 悬疑

第十三章 仍旧悬而未决

第十四章 惩罚性的远征队

第十五章 高潮

第十六章 结语 关于开卷|

试读章节

第五章安定下来

(1900年8月底)

我们对外面的事情知之甚少,只知道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不过今天我听说整个北京城在几天前已经被联军指挥官划分为数个区域,每个区域由派来军队的重要大国占领,这些大国正在想办法组织军事巡逻队和警察系统以维持秩序、减少劫掠,但可笑的是,自救援军队进入北京以来,所发生的抢劫事件一点也没少。为了能抢到更多的东西,每个人都变得疯狂起来。刚来这里的人都会说,他只想得到一些小东西,但是,一旦他抢到一些小东西,他就会渴望抢到更多的东西,这样一来,各处的抢劫活动就会不断进行,永无停止。

昨天,有一位英国使馆里的人告诉我,说我们的组织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说,一个有成效的体系实际上要起作用了,糟糕的局面就要过去了。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一队满载财物的俄国辎重车自远处向我们站立的方向行来,并经过了我们身旁。这支抢劫队伍车辆杂乱,有俄国本国的车辆,上面涂上了绿漆,也有抢来的中国车辆,但不管哪辆车,都装满了不义之财。这支抢劫队伍从颐和园方向过来,由人数不多的一小队士兵护送,不知他们是否担心过行走的半道上会有其他的强盗出来反攻,再次夺走他们的赃物,十几名骑兵就可以打败他们。

俄国的车队不顾危险,轰隆隆向远处驶去,赶车的人甚至在打盹,车里面的东西不时跌落下来,摔成了几段。当车队驶过我们的身旁时,由于路面……

P243

序言

几年前,我曾翻译了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所著的《李鸿章传》一书,从中体会了一位近代史上的“洋人”是如何看中国的,这次经历也增添了我要把更多外国“亲历者”的描述译为汉文,并让更多中国人熟悉“洋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的兴趣。2011年,又有了一次这样的机会,电子工业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关于近代中国的国外著作,委托我翻译了一位近代英国人普特南·威尔(Putnam Weale)的作品《庚子使馆被围记》。

普特南·威尔是伯特伦·伦诺克斯·辛博森(Bertram Lenox Simpson)的笔名。辛博森出生于中国的浙江宁波,是早期英国来华传教士的后代,父亲辛盛(ClareLenox Simpson)曾担任中国海关税务司,主管宁波一带的海关税务。辛博森少年时聪明伶俐,青年时代曾赴瑞士留学,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法语、德语和汉语。留学归来后,他又回到中国继承父业进了中国海关,在北京的总税务司署成了一名处理文件的小官员。

在辛博森23岁的时候,庚子事变发生了,那时,虽然他还不是一名职业记者,却已开始为英国报纸撰写各种有关中国的报道。他的作品带有较强的写实性,也具有独特的视角。辛亥革命后,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记者,但与此同时,他的投机心理也越来越强烈。他在黎元洪的总统府里获得了对外宣传顾问的职位,数年后又成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顾问,并大肆反对刚刚在中国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他还卷入了军阀之间的明争暗斗之中,曾在中原大战中协助阎锡山接收天津海关以对付蒋介石,从而招致帝国主义列强的激烈反对。1930年11月,由于抵制日本人的走私活动,辛博森在天津被日本特务刺杀身亡。

除了本书之外,辛博森还有大量的著述流传于世,如有关政治题材的《满洲与俄国人》、《重塑远东》、《东方的停战协议及其后果》、《东亚未来的斗争》、《北京游行》等,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如《几日的罗曼史》、《陌生的上帝》、《反叛》、《永恒的女祭司》等。在这些著作中,有关政治题材作品的主题大都是关于中国的,因此,书中所述历来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根据英文原意,本书书名最早译为《有欠谨慎的北京来信》,后来在1917年中华书局的版本中(冷汰、陈诒先译),书名被译为《庚子使馆被围记》。虽然这几个字并不能涵盖全书的内容,但一方面。书名的知名度已经很高,读者比较熟悉;另一方面,这几个字抓住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个重大事件的几个关键点,扼要且醒目。于是,经过反复商榷,我们最终沿用了原来的书名。

总体来看,原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东方国家的本性,如作者在思考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由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打乱了东方生计的平衡,对黄种人的利益强取豪夺和贪婪觊觎,才导致了这种悲惨结局的发生。”除此之外,原著以大量篇幅不断揭露八国联军在中国的丑恶罪行。辛博森甚至在书中把联军称为“来自欧洲的野蛮人”,他还写道:“中国乡下的农夫一直认为,只要洋鬼子出来,肯定要烧杀抢掠,现在的事实已经验证了这种说法。”在看到侵略者的斑斑劣迹后,作者指出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真实意图——“看来,他们是要抢劫,是要打开所有紧锁的大门,任意掠取,以满足他们发财的欲望,除此之外别无他想。要不然的话,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从以上内容可知。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还是较为客观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白人而影响叙述的公正性。

不过,在评价本书时,我们也应采取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态度,应该看到本书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例如,作者虽然认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外国人对黄种人利益的强取豪夺和贪婪觊觎,但他又在书中的大部分地方对参与这场运动的中国人进行贬斥和污蔑,并极力丑化义和团人物,把义和团成员描绘成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强盗。这又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由于水平有限,我总感觉这一目标很难达到。不过,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我会尽力表达出原作的准确含义,另一方面又尽量谨慎行文,避免使译文过于生硬,难以让中国读者接受。经过数月的努力,面对这部译作,我也能稍感宽心,同时也希望读者在百忙中对拙译予以雅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对此,我将不胜感激!

译者于运城学院北苑

2012年9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庚子使馆被围记/寻路中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普特南·威尔
译者 张启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8713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70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