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汉城记(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遗产1860-1959)
内容
内容推荐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两江、拥三镇,为九省通衢,首义之城,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来,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为武汉三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谱写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基于“共享遗产”视角,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的建设与遗产为纬,对武汉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1860-1959)进行了梳理。作者对武汉的近代发展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剖解,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理解武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梳理武汉的古今历史;“规划武汉”,侧重近现代武汉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营造武汉”,以近代武汉事务所、建筑师和营造厂为线索探究武汉城市营造的思潮;“武汉共享遗产”,对武汉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剖面。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从人文观察角度展现了武汉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沿革。
作者简介
许颖,武汉大学国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城市规划博士后。现就职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汉城市史与文化遗产。著有《武昌老建筑》《武昌地标》等,英文译著《武汉城市简史》等。
目录
第一章 理解武汉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书写武汉历史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武汉三镇
第二节 从汉口开埠到武昌首义
第三节 革命中心、临时首都与文化名城
第四节 共和国的工业重镇
第二章 规划武汉 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从租界规划到“一五计划”:近现代武汉的规划与建设方略
第二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三镇融合发展
第三章 营造武汉 近代武汉著名事务所、建筑师及营造厂
第一节 近代武汉著名事务所
第二节 近代武汉著名建筑师
第三节 近代武汉著名营造厂
第四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西风东渐”到“中西合璧”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Art Deco:武汉近代金融与公司建筑
第二节 从“学宫”到“殿堂”:武汉近现代文化教育建筑
第三节 家宅、里分与公寓:武汉近代居住建筑
第四节 传播与融合:武汉近代宗教建筑
第五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师夷长技”到跨越发展
第一节 从“汉阳铁厂”到“红房子”: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
第二节 从江汉关到武汉剧院:武汉近现代公共建筑
第三节 跑马场、健身所与体育馆:武汉近现代体育建筑
参考文献
导语
1.实地勘察,展现古建今貌。史料扎实、视角独特、学科交叉,对梳理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以往研究武汉历史建筑研究中的错误有一定纠正。收集呈现百余张历史照片和实地勘察图片,图文生动。
2.武汉三镇的城市史和文化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代表性,作为城市文化读物适合大众阅读。
3.武汉是华中重镇,九省通衢,除了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在近年也因新冠疫情的爆发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为理解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视角。
4. 知名历史学家冯天瑜作序共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汉城记(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遗产1860-195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颖//丁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46815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2022-11-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536
CIP核字 2022157968
中图分类号 K296.31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