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医(日出篇共2册)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填补相关题材创作空白,首次以医生角度着笔讲述清末乱世,以三个小医生的成长史展现千年大变局的风起云涌。

2.本书写作源于2017年马伯庸参观上海华山医院院史馆,此后收集了数以千计的文献资料,多方求证专家学者,力图通过医生视角重新认知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3.兼具推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历史的厚重感,除三位小说主角大部分历史人物真实存在,基本史实清晰,并尝试还原多个历史关键场景的精彩细节,真实有据可信。

4.不同出身、性格、经历的普通人,身处不同时代,同样面对着大时代的尘埃落下。故事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同身受之余,更给予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智慧和勇气。

5.前作《大医·破晓篇》销售位居同类书前列,豆瓣网评分8.4,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掀起分享和热议。

6.全两册大护封包装,增补作者后记,附插图10张。

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a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〇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学医有什么用?能不能救中国?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了最生动具体的回答。

本书以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所医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小见大,侧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医学艰难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筚路蓝缕、救民为国的艰难与曲折。

作者马伯庸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吸收、借鉴了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走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大医》不仅立体呈现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通过红会代表性人物沈敦和、张竹君、颜福庆等的人道活动,再现中国红十字运动的绰约风采,人物思想饱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亲切真实,栩栩如生。他们的开拓精神与人格魅力,值得后人景仰和传承。与红会总医院息息相关的方三响、张希、姚英子、农跃鳞等,命运多舛,经历曲折复杂,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正折射出近代社会多事之秋、多灾多难的时代特征。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以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捆绑”,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人道主义共振共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内容简介

《大医·日出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大医·破晓篇》续篇。

自强不屈,力从地起,这是医者寻觅救国之法的渐悟心路。

大医若史,以救人之仁术,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jin入民国之后,大时代的浪潮非但未曾平伏,反而日渐波涛汹涌。二次革命、五省大旱、关东大地震、淞沪会战,一次又一次把方三响、孙希和姚英子等红会医生抛至风口浪尖,磨砺其技术,锤炼其心志。随着抗战爆发,中国陷入至暗时刻,三个人原本迷茫的前路,在痛苦与抗争中陡然变得清晰起来。如何真正拯救四万万同胞的生命?这无数医者为之寻觅多年的答案,即将喷薄而出。

“扫却当途荆棘刺,三人约议再和同。” 三人坎坷而光荣的一生,终将迎来一轮红日,照耀在中华大地每一个人的身上。

作者简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

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大医》《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精彩书摘

上海七月的落雨,向来极有风格。行人走在街头,会感觉像在无数张蜘蛛丝网之间穿行。每一滴雨水都仿佛抹过一层南洋树胶,简直黏腻到可以拉出一条丝来。

这样的雨打在身上,再被蒸蒸的热力一烘,会把皮肤上的毛孔全数糊住,瘙痒难耐,却怎么也撕扯不开。

尽管人间已变作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这黏糊糊的夏雨也依然故我,没有任何改变。此刻一男一女正撑着一把大油伞,在雨中驻足仰望,望向眼前一栋二层小楼。

这小楼矗立在十六铺太平码头的旁边,毗邻里马路尽头。整个楼的外形像一座腰圆式的欧洲戏院,可细处依旧是中式的雕栏画窗。在小楼的进口右侧,有一面迎墙,墙面上还残留着层层叠叠的海报碎片与糨糊痕迹,上方是“改良新舞台”五个阳刻大字。

虽说此时小楼里空无一人,但能想象到,昔日这里是何等辉煌热闹。

“这个新舞台呢,可是有年头了。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的时候,为了振兴南市华埠,李平书、姚伯欣、沈缦云,还有我爹,几个上海绅商创办了振市公司,他们为了聚敛人气,特地投资建了这么一座戏楼——这里排演的都是新式戏,什么《黑籍冤魂》哪,什么《波兰亡国惨》哪,夜夜客满,生意旺到烧蜡烛。”

伞下的姚英子说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距离辛亥已经一年半了,她容貌俊秀依旧,只是头发没梳成流行的名媛高髻,反而剪了个齐耳短发,透出一丝锐利与干练。

“既然那么热闹,怎么现在还关张了呢?”方三响撑着伞,瓮声瓮气地道。他的身量比之前又高大了几分,站在英子旁边,两人简直就像是一个女香客和庙里的泥塑金刚像。

“他们可不是关张,是搬家啦。新的戏楼在露香园九亩地,等回头建好了,我请你们去看。”

姚英子见方三响兴趣缺缺,又热情地介绍道:“蒲公英,你是没去看过。这个戏院跟茶园里那种四方戏台不一样,是按照欧美戏院来建的,里头有机械转台,有顶棚变灯,还特地从东京请来布景师呢,舞台效果老嗲的。”

“日本人的东西呀,那我不要看,你叫孙希来陪好了。”

姚英子知道他对日本人恨意深重,道:“你老闷在宿舍里头,要发毛病的。再说了,别的地方就算了,这里的戏你可是一定要看的。”

“为什么?”

“这个新舞台的东家,是姓夏的四兄弟。四兄弟里的老二叫夏月珊,老三叫夏月润,都是革命党。辛亥大战,陈其美只身前往江南制造局劝降,结果被里面的守军扣押。多亏了这两兄弟冒险潜入工厂放火,又趁乱打开大门,让革命军一拥而入,这才奠定了胜局。就连孙先生都特意撰文表彰呢。”

方三响恍然道:“噢,原来是革命元勋的产业,那自然要支持一下——啊?你说你在南市盘下一栋房子,不会就是这里吧?”

姚英子微抬下巴:“要不我怎么会讲起新舞台的掌故呢?他们搬了新家,我就把这旧址的房子盘下来了,做学校——革命元勋的产业,那自然要支持一下。”

她学着方三响的腔调,而后嘻嘻一笑。方三响本来还想问问价钱,嘴唇嚅动几下,终究没吭声。

两人正聊着,第三个人从另外一个方向缓步走来。他没有方三响那么高大,但四肢更为匀称修长,手里撑着一把伦敦绅士常用的黑面绸子伞,小心地遮住那一身笔挺的蓝灰西装。

“孙希,你辰光倒踩得蛮准嘛。”姚英子说。

伞边一抬,露出一张戴着金丝圆镜的俊朗面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医(日出篇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伯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85719
开本 16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38
CIP核字 2022209621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