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雍正事典/清史事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雍正在位十三年,并不算长,但他却是清代最富争议的皇帝。他长期被称作“暴君”;而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雍正却被描绘成为一代明君。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雍正?

本书通过全面详细的档案资料,还原历史,雍正一朝的掌故,不可从阙,通过这部事典,可以勾勒出雍正朝的历史发展轮廓。

内容推荐

《清史事典》由台湾著名清史、档案学家陈捷先主编,延揽两岸清史权威分别执笔。它有别于目前市面上传记、编年、辞典等类别的清史书籍,可说是第一部结合传记、年表、辞典的工具书性读本。书中介绍了皇帝及其制下的王朝,主要内容包含“皇帝小传”、“皇帝年表”和“皇帝辞典”三大部分。其中,“小传”简要评说这位皇帝的特色与经历,“年表”清晰地展现当朝的重大事件,“辞典”则条理清晰地介绍、解释走入重大事件中的人与事。书末还附有“后妃表”、“子女表”、“年代对照表”、“辞条索引”、“译名对照表”等。

《雍正事典》勾勒出雍正朝的历史发展轮廓。

目录

出版说明

主编的话/陈捷先

前言

凡例

雍正皇帝小传

雍正皇帝事典

附录

 1.雍正皇帝后妃表

 2.雍正皇帝诸子表(一)序齿皇子

 3.雍正皇帝诸子表(二)未序齿皇子

 4.雍正皇帝诸女表

 5.年代对照表

 6.辞条索引

试读章节

【清世宗】

雍正皇帝

清朝是我国历代以来较强盛的朝代,其成败得失的经验,足为后世殷鉴。近年以来,由于海峡两岸积极整理清朝档案,史料公开了,一方面带动了清史的研究风气,一方面对清朝人物也重新作了评价。雍正皇帝的生平、事功与历史地位,都有了新的诠释。摒除前人的种族成见,客观地看待雍正皇帝,才能认识雍正时代的清朝历史。康熙皇帝一心想做儒家的仁君,他的用人施政,一向主张与民休息,治国之道,贵在不扰民,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少做少错的政治主张,固然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仁君的美誉,但也因官场的因循苟且,怠玩推诿而衍生出吏治废弛、百弊丛生的现象。雍正皇帝即位后认为新政府不能再存有以不生事为贵的念头,他主张为政应当观乎其时,审乎其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因循玩偈是绝对有害的。他训勉臣工实心从政,多多做事,认真做事。由于雍正皇帝的宵旰勤政,认真负责,勇于改革,终于使雍正朝的政治呈现新兴的现象,吏治澄清,行政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日益稳定繁荣,清除了康熙年间的许多弊端。清朝盛世没有雍正皇帝,就无法建立。他是促进清朝历史向前发展的关键人物,也是清朝历史承先启后的政治家,他的历史成就与地位,是值得后世肯定的。雍正皇帝虽然是一位有争议的君主,但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应该对他的事迹功过作一番考察与研究。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稹,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是皇四子,宫中习称四阿哥。“胤”是康熙皇帝所生诸皇子的排行;“禛”是“以真受福”的意思。皇四子胤稹生母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人,出身护军参领之家,原为包衣人家之后。康熙十八年(1679),乌雅氏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皇六子胤祚生,五年后卒。康熙二十年(1681),乌雅氏晋封德妃。康熙二十七年(1688),生皇十四子胤栖,又作胤祯。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皇四子胤稹封多罗贝勒。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为诸皇子建府,皇四子胤稹的府邸位于紫禁城东北,即日后的雍和宫。

康熙四十三年(1704),追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入侍皇四子胤稹府邸,号为格格,她就是日后的孝圣宪皇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皇四子胤稹晋封为雍亲王,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邸为胤稹生了第四个儿子弘历,后来弘历继位时为钮祜禄氏的后半生带来了无比的尊荣富贵。

阅历丰富

康熙皇帝极为重视诸皇子的教育,谆谆教诲,除了满、汉、蒙等语文及四书五经等文化课程外,还加强骑射及各种西洋兵器的训练。康熙二十二年(1683),皇四子胤稹,年方六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以侍讲学士顾八代为师傅。顾八代是满洲镶黄旗人,学术醇正。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1687年7月18日)午后,康熙皇帝率皇子们到畅春园皇太子胤初(in ceng)的书房无逸斋,康熙皇帝取案上经书十余本,交给皇太子胤初的师傅汤斌说:“汝可信手拈出,令诸皇子诵读。”这一年,皇四子胤稹才十岁,汤斌随手翻开书本,令胤稹等各读数篇,都能“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康熙皇帝随后命皇四子胤稹等射箭,或中四箭,或中三箭,箭术在皇长子胤褆(in jy)之上。康熙皇帝很自傲地对汤斌等诸臣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今诸皇子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然俱能读书。”

在康熙皇帝的循循善诱之下,诸皇子多精于书法,皇四子胤稹的书法,十分秀丽,有才有气,他和皇三子胤祉(in cy)、皇七子胤祐相比,可以说是伯仲难分。康熙四十一年(1702)九月,康熙皇帝巡视南河,皇四子胤稹奉命同皇太子胤初、皇十三子胤祥随驾。十月初五日(1702年11月23日),驻跸山东德州行宫,康熙皇帝召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元龙等人入行宫,观赏御书,康熙皇帝亲书大字对联,以示诸臣。又令内侍引诸臣至行宫左厢观看皇四子胤稹、皇十三子胤祥书写对联。据官书记载,“诸臣环立谛视,无不欢跃钦服”。

康熙皇帝巡幸出征,多命诸皇子随驾。塞外水土较佳,为了健康以及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康熙皇帝屡次北巡。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皇帝巡行塞外,皇四子胤稹奉命随驾,同行的还有皇太子胤初、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等人。康熙四十年(1701)五月,康熙皇帝巡幸塞外,皇四子胤稹奉命同诸皇子随驾。康熙四十一年(1702)正月,康熙皇帝行幸五台山,皇四子胤稹奉命同皇太子胤初、皇十三子胤祥扈从。

康熙初年,准噶尔汗噶尔丹势力崛起后,屡次入侵天山南北路,成为清朝西北最大边患。康熙三十五年(1696),噶尔丹率兵入侵喀尔喀,掠夺蒙古牲畜,康熙皇帝御驾亲征,诸皇子从征。是年二月,领侍卫内大臣等遵谕议定中路兵营,皇四子胤稹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坐镇军中。

P21-23

序言

清朝是帝制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专制与民主政体的分水岭,因此清朝在整个中国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与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长河中,清朝确实也是中国由强变弱、由先进变为落后、由主权独立变为半殖民地的转折时刻,而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等等的问题,又大都与清朝有着分割不了的关系,不是清朝演化的,就是清朝延伸的,这就使得清史研究至今仍有其学术与实用价值的主要原因。

然而清朝的史事纷繁,有宫廷的,有国内的,有边疆的,有国际的,有政经文教的,有军事外务的……真是不一而足,包罗万象。同时这些历史事象又能反映巨大世局的变化,更有深刻的历史内容,因此一个人若要研究清史,往往真有翻读《二十五史》的感觉,“不知从何开始”。清朝的史料也是浩如烟海,有汉文的,有满文的,有其它少数民族的,也有东洋与西洋的,要搜集、整理、编印、利用这些资料,实在不易。同时清朝史料还有内容失实的、伪造的、互相抵牾的、简略疏漏的,不经专家学者精心考证分析与去芜存菁,势必不能取得有益的、可信的素材,根本写不出让人共信的历史。

所幸近几十年来,清朝深宫大内的珍藏,中央与地方的档册,非汉文的多种国内外语文史料,逐渐编辑或翻译成书了,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日新月异的陆续问世了,这给治清史的人提供了不少参考之资。不过这些学术论文、专书与史料汇编,有的过于专精艰深,有的分散不易获得,对研究、教学及一般人士的利用,仍有不便之处。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为服务各界,特发起编纂《清史事典》丛书,邀约清史学者多人,分别执笔,以清朝历代皇帝为单位,用年表式开列其在位期间的重要大事,再以辞典式文字来详解人、事、时、地的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掌握当年的史实。本丛书出自多人之手,写作时间又不多,疏忽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望方家君子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正。

陈捷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雍正事典/清史事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吉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0206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6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