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四十自述(学问与人生评注本)/民国大先生经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胡适四十自述:学问与人生(评注本)》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胡适四十自述》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本书评注人作为胡适先生的新校友,以其青年人的独特视角,进行独到的点评,正读胡适,努力为读者还原一个真性情的胡适。

内容推荐

《胡适四十自述:学问与人生(评注本)》为“民国大先生”经世书系之一。《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本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

本书评注者以青年人的独特视角对胡适的《四十自述》进行独到的点评,努力从早年的胡适寻觅中老年的胡适,从西化的胡适发现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胡适。

目录

自序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胡适答《清华周刊》记者书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试读章节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导读】

胡适《四十自述》的叙述,饶有趣味地以“我的母亲的订婚”为序幕,并放在民间风俗礼节的背景下,这既是孝心的体现,也是怀乡的反映——落叶归根,几乎是每一个人内心自然的情愫。

当年天作之合,今天读起来,颇富历史价值,而一个小小的八字故事,竟然被胡适讲得有声有色,历历如在目前。有谁会知道这桩婚事的成功,将为“胡适”的诞生提供了前定的因缘呢?

无论是冯顺弟,还是三先生,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就是未来大名鼎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胡适吧。教科书上的历史并不会把这一场因缘归结为一场旧时代的婚礼,但是胡适的出生却分明与这一场天作之合有关。这历史的运作,何尝不是生命的谜面呢?

总之,事实证明,胡适的“自传”提议,是可行的,有效的,也是值得推广的,每个人都是历史舞台的剧中人和剧作者,这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个当下,都是独特的,都是神圣的,因此都值得记载和追忆。

太子会是我们家乡秋天最热闹的神会,但这一年的太子会却使许多人失望。

神伞一队过去了。都不过是本村各家的绫伞,没有什么新鲜花样。去年大家都说,恒有绸缎庄预备了一顶珍珠伞。因为怕三先生说话,故今年他家不敢拿出来。

昆腔今年有四队,总算不寂寞。昆腔子弟都穿着“半截长衫”,上身是白竹布,下半是湖色杭绸。每人小手指上挂着湘妃竹柄的小纨扇,吹唱时纨扇垂在笙笛下面摇摆着。

扮戏今年有六出,都是“正戏”,没有一出花旦戏。这也是三先生的主意。后村的子弟本来要扮一出《翠屏山》,也因为怕三先生说话,改了《长坂坡》。其实七月的日光底下,甘、糜二夫人脸上的粉已被汗洗光了,就有潘巧云也不会怎样特别出色。不过看会的人的心里总觉得后村很漂亮的小棣没有扮潘巧云的机会,只扮作了糜夫人,未免太可惜了。

今年最扫兴的是没有扮戏的“抬阁”。后村的人早就练好了两架“抬阁”,一架是《龙虎斗》,一架是《小上坟》。不料三先生今年回家过会场,他说抬阁太高了,小孩子热天受不了暑气,万一跌下来,不是小事体。他极力阻止,抬阁就扮不成了。

粗乐和昆腔一队一队的过去了。扮戏一出一出的过去了。接着便是太子的神轿。路旁的观众带着小孩的,都喊道,“拜呵!拜呵!”许多穿着白地蓝花布褂的男女小孩都合掌拜揖。

神轿的后面便是拜香的人!有的穿着夏布长衫,捧着柱香;有的穿着短衣,拿着香炉挂,炉里烧着檀香。还有一些许愿更重的,今天来“吊香”还愿;他们上身穿着白布褂,扎着朱青布裙,远望去不容易分别男女。他们把香炉吊在铜钩上,把钩子钩在手腕肉里,涂上香灰,便可不流血。今年吊香的人很多,有的只吊在左手腕上,有的双手都吊;有的只吊一个小香炉,有的一只手腕上吊着两个香炉。他们都是虔诚还愿的人,悬着挂香炉的手腕,跟着神轿走多少里路,虽然有自家人跟着打扇,但也有半途中了暑热走不动的。

冯顺弟搀着她的兄弟,跟着她的姑妈,站在路边石磴上看会。她今年十四岁了,家在十里外的中屯,有个姑妈嫁在上庄,今年轮着上庄做会,故她的姑丈家接她姊弟来看会。

她是个农家女子,从贫苦的经验里得着不少的知识,故虽是十四岁的女孩儿,却很有成人的见识。她站在路旁听着旁人批评今年的神会,句句总带着三先生。“三先生今年在家过会,可把会弄糟了。”“可不是呢,抬阁也没有了。”“三先生还没有到家,八都的鸦片烟馆都关门了,赌场也都不敢开了。七月会场上没有赌场,又没有烟灯,这是多年没有的事。”

看会的人,你一句,他一句,顺弟都听在心里。她心想,三先生必是一个了不得的人,能叫赌场烟馆不敢开门。

会过完了,大家纷纷散了。忽然她听见有人低声说,“三先生来了!”她抬起头来,只见路上的人都纷纷让开一条路;只听见许多人都叫“三先生”。

前面走来了两个人。一个高大的中年人,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他穿着苧布大袖短衫,苧布大脚管的裤子,脚下穿着麻布鞋子,手里拿着一杆旱烟管。和他同行的是一个老年人,瘦瘦身材,花白胡子,也穿着短衣,拿着旱烟管。

顺弟的姑妈低声说,“那个黑面的,是三先生;那边是月吉先生,他的学堂就在我们家的前面。听人说三先生在北边做官,走过了万里长城,还走了几十日,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冬天冻杀人,夏天热杀人;冬天冻塌鼻子,夏天蚊虫有苍蝇那么大。三先生肯吃苦,不怕日头不怕风,在万里长城外住了几年,把脸晒的像包龙图一样。”

这时候,三先生和月吉先生已走到她们面前,他们站住说了一句话,三先生独自下坡去了;月吉先生却走过来招呼顺弟的姑妈,和她们同行回去。

月吉先生见了顺弟,便问道,“灿嫂,这是你家金灶舅的小孩子吗?”

“是的。顺弟,诚厚,叫声月吉先生。”

月吉先生一眼看见了顺弟脑后的发辫,不觉喊道,“灿嫂,你看这姑娘的头发一直拖到地!这是贵相!是贵相!许了人家没有?”

这一问把顺弟羞的满脸绯红,她牵着她弟弟的手往前飞跑,也不顾她姑妈了。  她姑妈一面喊,“不要跌了!”回头对月吉先生说,“还不曾许人家。这孩子很稳重,很懂事。我家金灶哥总想许个好好人家,所以今年十四岁了,还不曾许人家。”

月吉先生说,“你开一个八字给我,我给她排排看。你不要忘了。”

他到了自家门口,还回过头来说:“不要忘记,叫灿哥抄个八字给我。”

P10-15

序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传的写作是非常缺乏的。留美的胡适,对此颇为遗憾,在1914年9月23日的札记中,这样慨叹:

东方无长篇自传。余所知之自传,惟司马迁之《自叙》,王充之《自纪篇》,江淹之《自叙》。中惟王充《自纪篇》最长,凡四千五百字,而议论居十之八,以视弗兰克林之《自传》尚不可得,无论三巨册之斯宾塞矣。

为此,胡适经常鼓励友人写作自传,但响应者多,实践者少。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四十自述》,就是胡适亲自操刀的作品。

这部《四十自述》,是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分批写成的,全书包括序幕在内,总共六章,从1930年6月动笔,陆续发表在《新月》杂志。胡适计划将四十年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但所记仅为19年间的经历,实际上是一部未完成的自传。尽管如此,这本书正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一样,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现代传记文学名篇。

1933年,《四十自述》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钱玄同题字,到1939年就已经第五版了。据有关学者考证,在胡适生前,《四十自述》的版本已经有五种之多,《新月》连载版、上海亚东图书馆版、日语版(吉川幸次郎翻译)、台湾远东版以及香港华侨版。

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胡适,虽然没有完成《四十自述》的写作,但是许多材料,连接起来却能够构成一部非常完整的胡适传记。早在《四十自述》出版之前,1931年初,胡适在美国的《论坛》杂志上就发表了《我的信仰》一文。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胡适小型的“四十自述”。在1958年6月3日《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的序言中,胡适这样说:“这里的第一篇文字是民国二十四年写的,原来是专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册写的导言,是从来没有印过的。《逼上梁山》是我的自传的一章,是民国二十二年写的,原文在《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发表过。当年我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册,就把这篇收进去作一种史料。”此外,晚年的胡适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作的英文稿《口述自传》,也能补充《四十自述》的若干缺失。《口述自传》由唐德刚协助记录,并加以整理注解,后翻译成中文,由台湾《传记文学》月刊发表,但是此时胡适已经离世二十多年了。又,1939年,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推出的《我相信》一书,汇集了许多名流的作品,其中专辟一栏《生活哲学的修正》,时年48岁的胡适就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我的信仰》给予了重新的反思,这可以看成是胡适自我看待《四十自述》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不过,按照胡适的看法,“日记属于传记文学,最重在能描写作者的性情人格,故日记愈细琐屑,愈有史料的价值。”(详见1930年6月28日胡适为董授经先生日记集《书舶庸谭》所作序言)这样,胡适的日记也构成了胡适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留学日记》最初名为《藏晖室札记》,时间跨度为1910年到1917年,最初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39年首次印行。这样,胡适的日记,正好可以补充《四十自述》没有描写的国外生活。

胡适终其一生都表现出保存史料的自觉与注重。这种偏爱,甚至影响了胡适的学术,胡适曾说,“《红楼梦》写的是真的事情,经过我的一点考据,我证明贾宝玉,恐怕就是作者自己,带一点自传性质的小说”,“《红楼梦》也是传记文学”。这就是胡适著名的《红楼梦》“自传说”,从而与蔡元培先生的“索引派”分庭抗礼。1953年,胡适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发表题为《传记文学》的演讲,“今天我想讲讲中国最缺乏的一类文学——传记文学。”作为中国最早使用“传记文学”概念的人,胡适实际上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这一独立的文学门类。

现在来看,这一部未完成的《四十自述》,仍旧有许多重要的价值。第一,《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是胡适传记中最富有文学情调的。第二,《四十自述》是难得的历史文献,“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胡适,只是被历史选择而截取了的片段的时代符号。早年的胡适,在安徽绩溪的乡下,赶上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后一班车,后来到了上海,又接触了当时新旧势力和思潮的激荡局势。胡适的每一次成长,都与那个特殊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有道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如果想要了解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什么能够孕育出“胡适”这样的人物,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四十自述》,可能是了解胡适的最好材料之一。第三,《四十自述》也是一本难得的教育材料。曾经担任中国公学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早就有为国人导师的志向。又兼,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参与了当时诸多的论战,胡适的许多主张和看法,例如“言论自由”,“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社会不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都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读起来,还会引起许多有益的启发。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四十自述》其实经过了胡适有意的“取舍、渲染和淡出”,尽管如此,胡适不是在《四十自述》中也说了“这是不妨事的,有训练的史家自有防弊的方法”,最要紧的是这本薄薄的小书至少为我们留下了四十岁的胡适如何看待自己的立场和看法,更何况这里面还记载着胡适未留学之前,受到了中国什么样子的影响,这为走近胡适,又增添了一个视角。现在,最为需要做的可能还是“动手动脚找材料”,尽量进入当时的“案发现场”。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四十自述》,以1939年亚东图书馆第五版为底本,同时参考欧阳哲生选编的《胡适文集》,增添了胡适和梁启超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所以这样编排,是基于以下考虑。其一,胡适《四十自述》虽然只有从出生到在上海的岁月,但是正是这个时间片段,对于考察主张“全盘西化论”的胡适所受的“中国式影响”有了一个可供切入的难得片段。唐德刚先生对于胡适“三分洋货,七分传统”的盖棺论定,要从《四十自述》中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生命秘密。其二,“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如果不能够真诚走近胡适,我们很难想象,几乎胡适所有的主张,都有中国文化的支点,即使这种文化的支点是牵强的,有现代格义的嫌疑。这种情形,在很多民国诸子那里都有鲜明的体现,暂且把这种情形称为“中国支点,西方杠杆”现象吧。“洋博士”胡适,是受到了留学的好处,但是在《非留学篇》中,胡适却设定了不能够好好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的学生,不得与留学之列的标准。这些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深思。职是之故,在《四十自述》后面,附录了胡适和梁启超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相信经由他们的眼光,更有助于窥探中华文明的堂奥。

在编排方式上,本书做了以下特殊处理:

其一,为了更好地厘清胡适人生的前后联系,每一章节根据《四十自述》提供的生命线索,开设了相应的背景钩沉。例如胡适父亲胡传的诗词,这对于理解胡传的内在精神世界有诸多帮助。

其二,针对《四十自述》的文本内容,尽量一针见血地表达学习的心得。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当今时代流行的“轻阅读”特点。

其三,本书的插图,与文本内容直接相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胡适。人物肖像的选择,也照顾了胡适四十岁之前的阶段性特点。

总之,从早年的胡适寻觅中老年的胡适,从西化的胡适发现传统文化影响的胡适,这可算是编排本书的两大目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期待与诸位书友在思想方面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期待与您一起走近胡适,倾听民国。

惠文

甲午马年五月于北大畅春新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四十自述(学问与人生评注本)/民国大先生经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07943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4154814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