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初印象--我的六至九岁诗文
内容
试读章节

农夫寻剑诛魔怪

一个农夫在地里种田,突然发现了一块烂木头。农夫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块木头挺稀奇的,就把它搬回了家。

快到家的时候,一个目露凶光的魔鬼拦住了他。魔鬼吼道:“臭小子,你竟敢抢走我的魔杖,我绝不能饶你!”农夫说:“我哪有抱走你的魔杖呀?”魔鬼不耐烦了,说:“就是你手上的那块烂木头。”聪明的农夫找了个借口:“快要过年了,每家都忙着杀鸡宰羊,等我回去办好事情,再来处罚我也不迟。”魔鬼听听,觉得也有道理,就把他放回了家。

农夫家有一个会魔法的女儿,她说:“这个魔鬼可惹不起,只有去飞龙山找到七星剑,才能打败它。”农夫一撒腿就去找那把七星剑。他爬呀爬,爬上了飞龙山,眼看就要取到宝剑,忽然,一个七星剑的守护神出现了:“想拿到宝剑,没这么容易,必须经过一次严酷的考验,要跟河边的两条恶龙搏斗。”农夫连忙跑到河边,两条恶龙一下子把他打得昏过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农夫渐渐醒来,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在悬崖下设一条绳索,再把两条恶龙引到悬崖边。农夫假装往悬崖边飞跑,恶龙紧追不舍。忽然,农夫拔出一把匕首,刺向一条恶龙的喉咙,这条恶龙倒下了。另一条恶龙继续追赶农夫,农夫到了悬崖尽头,“扑通”一声抓住一根枯藤,往边上的石缝溜下去了。恶龙以为农夫已经坠下悬崖,也纵身一跃,到了悬崖下,就被农夫设下的绳索给绊住了。农夫正准备跑过去看,却发现七星剑已经在自己的手上了。

这时,目露凶光的魔鬼也找过来了,大声吼道:“臭小子,期限已到,快拿命来。”农夫一挥七星剑,只见青光一闪,魔鬼被斩为两截。一阵黑烟飘出,魔鬼化为一匹白马。白马俯首帖耳,不再是那个可怕的魔鬼。农夫跨上马背,白马载着他像箭一样往农夫的家飞奔而去。

不料,农夫的七星剑在路上不小心掉入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里。顿时,狂风大作,河里钻出一条巨鲸怪。它拿着宝剑,得意地大笑道:“哈哈,这宝剑归我了,我也能控制你了。”忽然,这匹白马冲了过去,把巨鲸怪的嘴巴撞出了一个大包。巨鲸怪把嘴巴一张,农夫和白马都掉入了它的肚子里,白马长出了一只螺旋角,毫不费力地刺破了巨鲸怪的肚皮。“可恶!”巨鲸怪大叫道。忽然,它掀起滔天巨浪,把农夫和白马淹没在了水中。

第二天早上,农夫挣扎着爬上岸,又去找那匹心爱的白马,它已经死了。农夫只得背起包袱,自个儿赶路,没走多远,就被两个迎来的强盗拦住,要他付过路钱。农夫没钱,只能用包袱与强盗作抵押。强盗突然变成了两只金毛狮子,它们大笑道:“我们变强盗是等着你送上门来,快上。,’金毛狮子吼道,“咦,农夫的包袱怎么有动静。”千万只小精灵围住了金毛狮子,咔嚓一声,金毛狮子紧紧地被锁在了光笼里。狮子直喊饶命,农夫便骑在它们背上。

过了几日,一路平安,来到了空灵山。山上有一棵百年古松,边上有只金木笼,锁着一只会说话的万寿鸟。万寿鸟告诉农夫:“巨鲸怪遗落的七星剑就掉在了这里,好像是在边上的寺院里。寺院里整天鬼神出没,你要进去探个究竟。,’话刚说完,无数小鬼拿着刀枪,有的刺,有的砍。金毛狮子一拳打死好几个,消灭了小鬼,终于得到了七星剑。万寿鸟还告诉农夫,想要消灭所有的鬼怪,需得到一样法宝,名叫金玉瓶。金玉瓶在空灵山的佛光寺里。农夫骑上金毛狮子,继续赶路。

走了七天七夜,农夫来到了佛光寺里。这时,终极法宝金玉瓶的守护神——金虎怪出现了。靠着小精灵与金毛狮的帮助,农夫用七星剑打败了面目狰狞的金虎怪,得到了金玉瓶,并用它收复了所有妖怪。

……

P61-63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字里行间呈现出的童年欢乐、想象力,以及基于一定文化底蕴的个性表达。如何了解孩子的精神成长,如何保护、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本书给予读者的超出文学范畴的一大启迪。

台台小朋友随心随性地漂流其文字,极为难得地触及了人迹罕至的阈下意识与儿时秘境,并成功转换成了文学话语;生活于当世的两亿多中国儿童,确实需要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展现他们自己的精神,凝结他们自己的文化汁液——让我们静静地期待、倾听。

——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

后记

如果除去襁褓中对着皓月哦哦吟叹(据大人们的回忆哦),与稍大些在饭桌上自创顺口溜“不像老虎不像兔,乱七八糟像小丑”,那么2010年在深秋临安诞生的几行“小奇迹”,就算是我的第一首诗了:“银杏叶飘落在人间/夏天的绿叶/枯落在地上/走到此处/就是蓝天绿地/心灵真有些美感啊!”——呵呵,怀念一下。

六岁起试笔,学前的习作只是周边传阅。一年级时,“亲友帮”怂恿我们出版。可这些诗文仿佛未成形的胚胎,跟软泥巴似的,有些像毛毛虫一样不会拐弯,借以抒发几下微情绪而已。入小学后,我经常翻翻报,了解社会新鲜事。一段时间,杭城漫天雾霾,我的灵感“福地”被PM2.5指数赤黑满屏,昔日的‘‘蓝天绿地”去哪儿了呢?我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以保护动物与环境为题材的。于是,设想着这些文字如果出版,对读者有所启迪,权当是做了次义工,帮社会尽些绵薄之力吧。

“一二一二,Biubiu!一二一二,合体!ATK……”是谁创造了这无尽无名的字符?也许成人听着一头雾水,犹如一部幼稚的儿童经。我搜肠刮肚,名其日“斗掌”。取代了绿蚱蜢与纸飞机两项王牌游戏,“斗掌新潮”霎时风靡全校,望年级上下,无人不玩啊!《斗龙战士》《赛尔号》更是我的“菜”,尽管横着直至海枯石烂也超不出1800秒的鸡肋型鸿沟,也就是看片不超半小时的护眼戒律,半年内水滴石穿,我仍将两热剧全军歼灭啦!未到初中题海战术的应试狂澜,也许我是不会辞别那花花绿绿动画屏的。

不过,将游戏与写作置于天平上让我选其一,我会细细思索的。常持着动物仿真模型互相打斗,后来发现文学更为神奇,可以用笔将我们带到一个随心所欲的世界,任文字凝聚成的玩偶千变万化,表现它们的喜怒与传奇。其实,我的写作本身就是童年的一种游戏。不一样的是,记录与再现往往有些滞后。童年看似绿皮火车,慢悠悠地过,眨眼间却没了踪影。正如阿基里斯与乌龟的赛跑,任你像阿基里斯这样迅如疾风,或是每天不停地写日记,永远也跑不过那先手的童年。

从零散的纸页、文档,成为一本小书,展现在大家面前,有幸得到了那么多师长、亲友的关心和呵护。一年级时,汪老师就在课堂上念读我的诗文。陆爷爷这次亲自作序,并以先辈们的成就勉励我。四年前的银杏林,羞涩的我小口吟出《漫步在树叶之海》时,还未读过琦君《桂花雨》。一次在书店里偶然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顿时,心里一股暖流涌动。同是“金沙铺地”,同样踩着金黄与柔软,琦君奶奶隔着一道宽宽的海峡,回望儿时的“心灵伊甸园”;我嘛,却是过着童年写童年。在这茫茫文海,各种有韵无韵的体裁拼凑六至九岁的心底世界。这是我的第一本书,童年的时光还余下一大截呢,留存于笔尖的只是“初印象”。

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一则有关藏石匠的寓言,我的篇章算不上是山洞中由陋石磨成的美玉,不知能否算得上素石。数年磨一剑,若将初期试笔比作撒网期,一篇习作就拟为鱼虾,现在网中想必收获不少吧。翻阅旧书稿,心灵深处油然而生那“小渔民”满载而归的快感。对初耕者来说,读者的热爱和鼓励就是响彻长空的飞鞭,让文学这匹牛犊长出灵感之翼,奔得更遥远。

台 台

2014年6月,10岁

目录

六岁作品

 纯净小诗行

 七彩小童话

 伢儿小感悟

 仿古小诗文

七岁作品

 魔法国

 传说新编

 蚂蚁日记

 动物童话园

 忆与思

 小诗游兵

 行吟白马湖

八岁作品

 狮族风云

 梦的讲述

 轻笔点墨

 古今杂咏

 松笛仙斋

九岁作品

 东方翼神

 虫兽杂谈

 荒野悲嗥

 五味诗瓶

 异想大调

 读书小记

 文言新传

后 记

编辑手记

序言

窗外新绿醒眼,园内童歌悦耳。我兴奋地细读着贤育(乳名台台)小友的诗文,不时唤起一些回忆和联想。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古代诗词文化的传承,也经常有人和我谈及有关先师夏承焘(瞿禅)先生词学文脉的话题。传统词章与现代诗文一样,实质上均为性情抒发,是心灵之学,事关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回想半个世纪前追从瞿禅师,词海寻梦,乐此不疲。反观今日,有人说人文生态渐趋荒漠化,心绪难免沮丧,甚至些许悲凉。年前,重读《天风阁词集》,发现不少寄语后学的词句。“桑麻岁月老农心,国家朝气儿童面”,细细体味瞿禅师个中深意,不禁将目光转向了案头的台台书稿和温台山水的雄奇秀色。

那是七年前的一个深冬。河北玉琪学友专诚南来聚会,循迹浙东唐宋诗词之路。驻村当地的智峰学友开着车,穿行通往天台华顶的山道。海拔数百米之上,雾岚变幻,山风涌动,车子仿佛在云层中起伏。渐渐地,闻有哗哗泉声,愈行愈响。转眼间,浓雾消失。眼前古木苍翠,庙宇森森,巨石拔地,猿啼鸡鸣,似渐人“梦游天姥”之境。盘桓半天后,来到数十公里外的九峰书院旁,见到了才满两周岁的台台。小家伙脸颊红润,眉目清秀,十分逗人喜爱。玉琪一见便笑着抱他转了好几圈。当时匆忙,只了解到他爱看书,已识很多字。

三年后,他们举家迁回杭城。每每到访敝舍,不断长高的台台立在书桌旁,便摆开一副欲与我对话的架势。他父母怕其打搅大人们的攀谈,就向我要去纸和笔,让他安静地写写画画。于是,临走前我的桌子上总会留下他的“墨宝”。以前我不在意,好几张随手扔掉了,真有些可惜。印象深刻的有两幅:一幅是铅笔画的马,草地上有好几匹马,或悠闲吃草,或左顾右望;另一幅是钢笔画的龙,麟光闪闪,腾空而起,他自己在旁边配了两句,我现在还记得,“乌云好似龙翻滚,英雄此处欲现身”。

后来几次与台台一家见面,谈话的主题渐渐集中于对其诗文的品评,而我也为此一次次地惊奇、感叹。台台六岁童言童语,至清至纯,非成人所能摹其神情;七岁所作,魔幻灵动,情节跳跃,不知所踪,恐是心底之潜河、神妙之流露;八岁古体典雅峻秀,自成其趣,新体则几度穿越,直击心弦,似为成人代言;九岁之作,敷演事象,悲悯生灵,畅想茫茫前路,自撰龙族偶像。不少诗文精致可读,耐人玩味。短短四年,这名小小学童的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尤为难得的是,他的稚嫩小笔同时尝试古今众体,在不同话语系统间相互切换,自在言说。这令我想起了瞿禅师早年高足、同属温籍、晚居台湾的潘希真女史,即当代散文名家琦君。金陵先生在《琦君:望极天涯不见家》中谈到:“琦君接过了夏承焘古典文学这根棒,并把它嫁接到现代文学上,开出了一朵绮丽的花朵。”在我看来,这不是一般的嫁接,而是超越古今文体类型的心灵上的互通与传承。

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小良先生也是台州籍在杭人士,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多有交流,常常品评乡贤特质。或许台台年幼,谈论其文化特征为时尚早,但探讨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故土乡风。据我所知,台台祖居位于温台交界的小镇,远祖在明代曾任刑部、兵部尚书,是一位敢于挑战奸相严嵩的清官。这一基因,自然与台州式的硬气有关。而在我所见包括小良、台台,不仅硬气尚存,且与温、杭等地文化融合,演化为有策略的坚守,是韧性和灵气的结晶。

试想,以九岁小儿之身,手写三十万字,这该有多大的毅力和韧劲。试想,洋洋数百作品,几年来庋藏高阁,从未投稿,这又是何等的低调与沉着。再试想,从我初见台台到今天,七年时间,阅书再多也不可得,却能写出如许诗文,这当是禀赋于浙东灵山秀水,兼习于杭地博雅之风。早年,琦君亦浸润温瑞平原,复游学月轮山麓的之江大学,瞿禅师倡以练顽、乐读的治学求道方式;而今,台台兼具顽性与玩性,巧取强攻,快乐写作,两者或为一脉也。

至于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划分,学界仍有争议。瞿禅师在其花甲之年曾自我解嘲“儿童休笑嗫嚅翁”。在我看来,儿童与成人似一花而两开,花开有时,心源同归。“老有童心”,是“同看青春五百年”的一种祈愿,也是法国哲学家兼诗人巴什拉“潜在的童年存在于我们身心中”的题中之义。

台台好小子!几年来,这位超低龄写手无视诗律文法,打破年龄阻隔,屡屡攻城略池,拓宽了童年的精神时空和文学的世俗领地。台台的《童年初印象——我的六至九岁诗文》面市,读者将即时品赏高清高质的“童音”直播。本书以编年排列,仅有六至九岁的四个年份,却是小主人公完全自主、自觉、自由地触探童年初期之秘境,引发我们回望各自身心成长之初的那些童心、童趣和童真,那些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渐渐消逝、湮没的直觉力、想象力、创造力,故本书的读者群将可涵盖所有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年龄段。

随着台台的创作成长机制进入各路研究者的视野,随着台台印象系列、动物系列的陆续付梓,台台之“童年初印象”或将产生蝴蝶效应,成为一种启人心智、激发潜能、扩展儿童乃至成人精神资源的“童年新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预示着儿童文学开启了一个“儿童自作”挑战“成人代作”的时代;倘若反过来看,在成人文学领域,是否也可请为“儿童代成人写作”留有一席之地呢?

“光景不待人,须臾成发丝。”转眼我已人暮年时光。人到老年,总欢喜回忆往事,也欢喜说些难合时宜的话,更欢喜看到孩童成长的矫健身姿。《抱朴子》云:“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实际上,“礼失求诸野”,更应求诸“童”。“看取国家朝气,在学童双颊”,是之谓也。当年瞿禅师“因风寄语”琦君:“以汝之性情禀赋,若勉为写作,期以十年,必能成效。”今吾撷而取之,与台台小友共相勉之。

2014年国际儿童节

于西溪边外坊

内容推荐

《童年初印象--我的六至九岁诗文》为台台——赵贤育6至9岁期间独立创作的阶段性诗文合集。古近体诗、白话及文言兼具,将特有的童趣与熏染的国学根底有机相融于低龄儿童的作品中,同时配以作者自行创作的部分国画和钢笔画,展现了学龄前后小男孩的心灵影像、幼齿时代的文学探索。该书的出版,将成为国内低龄儿童文学创作的标杆性事件,并吸引海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目光。

本书特点:1、该书为市面上同龄作者中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学作品集。2、诗歌包括新诗、旧体诗,文章包括日常笔记、动物童话、历史剧本、魔法小说、传说新编、文言习作等,体裁多样、题材广泛。3、该书将作者创作的诗文配以美术习作,并特邀名家针对作者诗文内容,创作动漫插画,具有很强的赏鉴和收藏价值。

编辑推荐

台台的《童年初印象--我的六至九岁诗文》面市,读者将即时品赏高清高质的“童音”直播。本书以编年排列,仅有六至九岁的四个年份,却是小主人公完全自主、自觉、自由地触探童年初期之秘境,引发我们回望各自身心成长之初的那些童心、童趣和童真,那些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渐渐消逝、湮没的直觉力、想象力、创造力,故本书的读者群将可涵盖所有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年龄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初印象--我的六至九岁诗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台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33364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4118634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