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苦水史话/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多为苦水籍人士,他们不辞辛劳征集走访。编撰校补,去粗取精,汇成此书。全书对苦水历史沿革、民俗遗风、文化风情、名人传略、特产资源等一一叙述,不胜其详,并配有一百余幅照片,是反映苦水风貌的一部生动教材、乡土史话。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考证严谨,立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出版发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必将有力促进苦水镇的三个文明建设。

内容推荐

苦水镇位于永登县东南。出金城、过黄河,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兰州第一驿站,中国著名玫瑰之乡。据考,西汉时(公元前121年)枝阳县治就在境内。

苦水镇东依树屏镇、皋兰中心乡,西接红古区,南与西固区相连,北与红城镇为邻,是马家窑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汇集之地,中国苦水玫瑰的原产地,“渗金佛”李福诞生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高跷、太平鼓等民间艺术发祥地。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纵贯苦水,人杰地灵,文化灿烂。

苦水镇现辖12村、02社,总面积454.5平方公里,人口3.2万。

目录

千年回眸

 说古道今话苦水/3

 汉代枝阳治所考/12

 苦水地名探源/14

 汉明长城的东起点——苦水/15

 明清驿路咸水河/17

 永登丝路古驿第一站——苦水堡/18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25

 王进宝和苦水周氏的一段情缘/26

 左宗棠增办苦水义学/27

 历史上的苦水水磨坊/29

姓氏谱牒

 苦水王氏源流/33

 苦水周姓是周敦颐后裔/35

 百份张氏苦水支脉源流/38

 苦水苗姓渊源/39

 苦水施氏源流/41

 苦水薛氏源流/43

 枝阳巨氏溯源/44

 苦水缪姓追踪/45

 苦水缪氏家谱中的《天道雨水志》/47

人物春秋

 一身正气的邓承敏/51

 秦腔艺人苗兰亭/52

 数学教育家周绍西/54

 苦水画家巨斗南/55

 苦水名医“疙瘩先生”传奇/56

 施子惠传略/58

 陇上著名学者、诗人周应沣/60

 宁死不屈“宋画爷”/63

 苗高云和永登的木偶皮影戏/64

 苦水处士成立三/66

 苦水名医周烈臣/69

 少将王育华/71

 战场上的功臣 农业上的英雄/74

玫瑰风采

 庄浪河畔玫飘香——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纪实/79

 王乃宪与永登玫瑰/83

 天下第一香/84

 最畅销的玫瑰产品生产企业——兰州九香/88

 最具市场潜力的玫瑰企业——兰州兴顺玫瑰花有限公司/90

 苦水玫瑰产业化发展的“奠基者”——兰州阳光玫瑰制品有限公司/92

 最大的玫瑰精油生产线的诞生/93

物华天宝

 苦水软儿梨、冬果梨/99

 苦水烟丝/102

 苦水“吊旦子”/103

 苦水玫瑰糖酱/104

 苦水干面/105

 苦水“八景”/107

李佛文化

 风颠修庙猪驮山/115

 猪驮山在涅椠中新生/119

 风颠和尚与他的传世之作/122

 母子宫/125

 缪树林与猪驮山/128

 缪树德的李佛情结/129

文化溢彩

 苦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13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苦水高高跷/13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139

 绽放的奇葩——苦水木偶/142

 永登苦水老调/144

 百年绝唱“下二调”/146

 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148

 苦水秦腔/151

 苦水楹联诗词/155

传说故事

 玫瑰姑娘的美丽传说/161

 众口成佛话风颠/162

 水泉子的传说/166

 白打扮的传说/168

 寺滩的传说/170

 和尚坪的传说/170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传说/172

 吒什挡雨/173

民风遗俗

 藏传佛教傩祭“跳禅”/177

 苦水川人婚礼喊彩/178

 苦水节庆遗风/180

 苦水婚俗/184

 苦水民间人生礼俗/190

 话说苦水方言/191

古镇新韵

 改革开放结硕果/199

 苦水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04

 陇上名校南峰小学/210

 卓有成效的水利设施建设/212

 大东湾水库的建设/214

 玫瑰水厂的建设/216

 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217

 苦水旅游业的开创与发展/220

 突飞猛进的乡村卫生事业/222

 条条坦途通田野/224

后记

试读章节

咸水川东南为新城北岸。一说,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就是从此处西渡过黄河的。宋朝时期,此处河面建有浮桥,桥北有一土城名日“古城”,城长宽各600步,用于防守和控制西夏势力。宋时古城毁于兵燹,久废不存。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为防止漠北骑兵趁黄河冰封时过河骚扰,兰州卫指挥佥事周璜又在此筑一土堡,因河滩遍生芨芨草,取名芨芨滩堡。又因与古城相对,也称新城。该城呈正方形,边长300米,东西开门,上建敌楼。城垣上有女墙,俨然河防要塞。今城垣大部分已毁,北城尚有部分残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水河河谷在咸水川附近地区属粉碎性石山,当地人叫面砟子沟。面砟子沟是古代驿路之一,在咸水川一带,沿黄河北岸向东可行至新城辣辣湾。经柴家台、钟家河至沙井驿,形成了兰州到河湟地区的黄河北岸的古驿道。向西到岗镇,涉庄浪河到河口街,然后翻越张家台至红古大通河流域。而沿咸水河河谷进,有一处土地较为开阔处,名日小川儿。小川儿是连接沙井驿至苦水的小驿点。小川儿地处咸水河下游,属苦水管辖。沿咸水河河谷继续向北行走,有一山沟叫石板沟,沟内曾建有关隘一处,向西可达苦水周家庄,继续北走,到达咸水河古烽火墩台(今大沙沟砖厂附近)。沿咸水河河谷北上到大扎玛峡谷可达树屏观音寺,连接了沙井驿至红城的驿路。在咸水河古烽火墩台可西行。翻越红岘坡直达苦水堡驿(今苦水街村),这就是明清时期咸水河的南路古驿道。

永登丝路古驿第一站——苦水堡

据史书记载:“西出金城,越黄河之浊浪。沿庄浪河之清流,沐杨柳清风,峰回路转处,田畴纵横,绿树掩映,村舍俨然,鸡犬相闻于驿路之外,三里玫瑰村,五里梨花店,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便是苦水川了。”苦水自然风光秀美,地理优势明显,文化丰富多彩。苦水街是苦水的天府宝地,《永登县志》载:“苦水堡,以驿站为据点,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筑造。”

堡驿奇观

苦水堡坐北面南,呈正方形。因正而威,方中求圆,有模有型,有棱有角。城高三丈五尺,底宽二丈五尺,顶阔一丈,周围二里,此一奇也。南北訇然开两洞,洞以道行,谓之城门。南北城门以瓮城为护卫,复城门均面西,主要用于防御突发事件,为二奇也。城围二里地,外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之水源的补充一说是皇渠灌溉之水,二说是苦水堡城四角曾凿有四眼井泉,井泉涌出永不枯竭的地下水,形成了护城河之水源。据考:现苦水街的苦水堡遗址西城河就有两眼井,水量极其旺盛,尤其以西城壕西城角的井眼为佳,井水涌出井台,汩汩流淌,汇成溪水。东南角的东川坡下(今苦水街小学门前)也有一井,至今犹存,水量也颇为旺盛。而唯独东城角未见有井的存在。遥想当年苦水堡城高壕深,有西城壕的两眼井泉之水的补给,这护城河的水源采用周而复始的循环模式,也谓之以枢应环。另外,在南北城门的护城河之上各建有吊桥一架,可自由收放,供行人车辆通过,此三奇也。

苦水堡,以一条街纵贯全城。这一条街既是街道又是古丝绸之路,两者合二为一,“前街绸缎布匹,后巷仓房庙宇,上街油盐百货,下街烟酒磨盘。横巷祠堂民宅,竖街粮油诸行”。布局规模,实为稀奇。一街十二巷。街以铺面商号并立,巷以深宅老院相通。苦水堡内尤以青石巷为最,巷内明清建筑较多,隐现古朴风韵,最能勾起人们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神往。这也可为四奇也。

苦水堡内的庙宇、佛殿高耸而立。作为一城主宰的北城楼玉皇阁,背北面南,主宰着全城的“黄天厚土”。虽说南城楼是大佛楼,它却以背南朝北位居第二,在苦水人的宗教信仰中有“副教”之说。由此可得,苦水堡以本土化的道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从玉皇阁至三清阁,从娘娘庙至母子宫,历历在目。虽说唯有东城根李佛殿香火最盛,但却以儒家文化为首,然而自古佛道为一家,这也算是五奇也。

苦水堡以钟鼓楼为中心,分南、北二街。南、北二街各自祀奉土地山神。以“二月二”闹社火酬神为例,土地山神的祭祀仪式迥然不同。另外还各自祀奉善财护神。南、北二街在城外建有官员楼(又名关爷楼)和财神庙。供奉香火,以求神灵保佑财源茂盛,实为六奇也。

古堡烟云

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嘉庆十年,由沙井驿西行七十里,南折至苦水驿,平番第一驿也。地名苦水,而水味实甘,惟色稍浊,原田万顷,灌溉沃饶。”P18-19

序言

一本精美的《苦水史话》,像一部无声的纪录片,原汁原味还原了历史文化名镇苦水的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可亲可敬的人和一个个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

苦水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平均海拔1793米,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马家窑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是兰州周边著名的文化古镇。据史料记载,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带领将士渡黄河经略河西。拓疆定邦,将苦水纳入中央王朝管辖,曾在此设枝阳县。可见。苦水是兰州周边开发较早的地方之一。

苦水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多元化。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有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玫瑰、果品、育苗、无公害蔬菜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苦水玫瑰是苦水镇的特色产业,已有200余年的栽培历史,苦水因此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清乾隆《甘肃通志》载:“玫瑰花出兰搪州”。而以苦水玫瑰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素有“金花”的美称。20世纪80年代,玫瑰被确定为兰州市市花。“玫海花香”成为兰州新十大景观之一。如今。玫瑰已成为苦水的支柱产业,与广大苦水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涉及化工、美容、保健、酒饮、礼品等领域的150多种产品上市,并远销沿海、港澳地区和国外。

苦水悠久的历史蕴育了品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生息在这片热土上的苦水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创造出兰州太平鼓、苦水高高跷、李佛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社火、木偶戏、“下二调”、苦水老调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寄托了他们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些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苦水镇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

“农家乐”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玫瑰产业、垂钓休闲、猪驮山景区、非物质文化展演独具特色。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文化娱乐型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把发展农家乐生态园休闲旅游与玫瑰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把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把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农家乐生态园休闲旅游业的内容和功能。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支撑。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田园风景、人文景观为依托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一、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新世纪的苦水,将以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题,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和劳务富镇五大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玫瑰、旅游产业,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基地,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把苦水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着力构建富强、平安、繁荣、文明、和谐的新苦水。

本书编者多为苦水籍人士,他们不辞辛劳征集走访。编撰校补,去粗取精,汇成此书。全书对苦水历史沿革、民俗遗风、文化风情、名人传略、特产资源等一一叙述,不胜其详,并配有一百余幅照片,是反映苦水风貌的一部生动教材、乡土史话。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考证严谨,立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出版发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必将有力促进苦水镇的三个文明建设,特为之贺,并为之序。

2009年12月

后记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兰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大西北座中四联的中心城市,周围名镇环绕,灿若繁星。这些名镇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多姿,特色鲜明,是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展示这些名镇的迷人风采,弘扬兰州历史文化,推进乡镇文化建设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策划并组织编纂了这套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原市长张津梁。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刘为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继德,兰州市副市长周丽宁和市建管委主任宋智虎等领导同志,对丛书的编纂极为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11月,由申报名城专家委员会成员、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起草了《<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编纂方案》《篇目体例》和《行文规范》。同月21日,由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敬国华、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副主任高烽主持,召开了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编纂座谈会,安排了编纂工作。丛书主编张克复先生和市建管委原主任助理、市申报办副主任李怀顺副教授,市园林设计院副院长陆杰仁等,先后又在榆中、永登召开了编纂会议,并深入乡镇,进行具体指导。在各县、区和乡镇领导的重视及编纂人员的努力下,丛书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并陆续出版发行。

《苦水史话》是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之一。2009年5月,中共苦水镇党委、苦水镇政府成立了《苦水史话》编撰领导小组,制定了计划,拟定了篇目。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缺乏,加上编史经验不足,给这项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有关同志多方征集、查对历史资料,广征博采,钩沉索隐。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全体编纂人员的努力下,2009年12月中旬,书稿基本完成。

《苦水史话》纵贯古今,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了苦水的历史文化风貌。先后执笔编写者有十余人。另外,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北辰、永登县党史办谢生军以及曾兴仁、张敦田、施春林、张惠祥、侯兴寿、苗应芬、王正江、苗世英、阎世卿、陈海先、巨积莲、甘延福、薛菊兰、邓双玲、巨崇昭、邓民生等同志提供了大量资料。为本书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甘肃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研究员、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主编张克复先生,不辞劳苦,酌定篇目,统审全书,几易其稿,使本书编委们肝肠俱热。在出版中,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副总编辑车满宝、责任编辑郧军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值此出版之际,《苦水史话》编撰领导小组对上述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与苦水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本书仅仅撷取了几朵浪花,只是给读者提供了寻访苦水历史文化的线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外,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编委会

2009年12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苦水史话/兰州历史文化名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朵田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6797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