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大24堂人生哲学课
内容
试读章节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度过,理想中的人生又是什么样?恐怕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吧。在人生中经历了98个春秋的季羡林,面对过种种众生相。让这样一位老人来谈人生,会有什么答案呢?季羡林的回答是:“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老眼中,人生不可能过于完满,了解和体谅人生的不完满才能有好人生。

普通人在生活、考试的时候经常碰见“不完满”。季老这样写道: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普通人如此,那些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王侯将相更是如此。经过残酷的争夺王位之后,所有的皇帝一旦坐上龙椅想到的又是长生不老,连英明如汉武帝、唐太宗等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盘,妄想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不死。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此处不完满,就有彼处会完满;此刻做不到完满,有可能后来会变得完满。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一位挑水夫每天在扁担的两头各吊着一个水桶去取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每次长途跋涉归来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在归来后,总是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每天带着这两个桶在主人家和溪水之间往返。好的那个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而感到自豪,而破桶则为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为自己无法圆满完成任务而难过。

在如此送了两年的半桶水之后,破桶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您道歉。”

挑水夫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呢?”

“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漏了出去,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的主人家。因为我的缺陷,你那么努力地走这么长的路,却没有收到本该有的效果。”

挑水夫看到破桶很难过,于是神秘地对它说:“这次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当他们走在山坡上时,破桶眼前一亮。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了一路,在阳光下如此灿烂。为什么之前自己从未发觉呢?破桶开心了很多。但是,等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它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为什么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花草草,而好桶的那一边却那么荒芜吗?那是因为我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次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在这两年中,这些美丽的花朵让我在路上的时候心情都非常愉快,同时它们也点缀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缺陷,我们怎么会有这些收获呢?”

可见,人生就是要在缺陷中收获完美,在不完满中体会圆满。

P14-15

书评(媒体评论)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

——季羡林(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周国平(学者、作家,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人生要追求“两个一致”,—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兴趣与事业一致,就能使你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恩格斯说,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不会是牢固的婚姻。

——王恩哥(教授,任北大校长)

目录

第1课 生活的哲学:淡定从容。粗茶淡饭是真味

 不追求绝对的公平

 简单,幸福生活的完美基调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第2课 人生的哲学:不苛求完美,尽人事听天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就是在不圆满中体会圆满

 尽人事而听天命

 顺其自然,不过分苛求

第3课 做人的哲学:懂得施予,以“仁”为本

 心存“仁”念,富有人情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莫将“闲事”挂心头,保持一颗平常心

 怀旧并不是沉溺于过去

第4课 修身的哲学:洞彻人生,通达乐活

 学会给欲望打折

 人若无欲品自高

 淡然看通生死

 洞明世事,反求诸躬

第5课 达观的哲学:不计得与失。从容面对一切际遇

 切勿在乎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

第6课 立身的哲学: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认认真真过人生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7课 处世的哲学:灵活应变。谦虚谨慎

 为人低调,切莫自视过高

 满招“损”,谦受“益” 

 学会弯曲是一种智慧

 不是虚心,而是心虚

第8课 交友的哲学:以“淡”字为原则,以“信”字为基准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交友重信重义

第9课 社交的哲学:“信”字当先。赢在“礼”字

 诚信第一

 礼貌,可不是个人小事

 消除隔膜

第10课 容忍的哲学:不较真儿,糊涂做人能常乐

 容忍不是屈服,而是为了更好地站立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不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11课 修心的哲学:宽恕为本。时刻自省

 心胸宽阔,“恕”能生福

 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第12课 养性的哲学:正确评估自我,做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

 自知,是一种精神财富

第13课 爱情的哲学:聚散随缘,平淡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

 坦然面对人生的聚散

 惜缘就是敬畏自己的命运

第14课 幸福的哲学:心存感恩,惜福便得福

 懂得感恩

 勤俭就是惜福

第15课 立世的哲学: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直面苦难,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不重毁誉,宠辱不惊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第16课 读书的哲学:以书为友。锲而不舍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少年易老学难成

第17课 治学的哲学:勤于学习,严谨求证

 学习之道在于勤

 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做学问要抓住灵感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18课 成功的哲学:勇于进取。把握机遇

 人生的成功在于把握机遇

 被动的人生,自强不息的人

 知足、不知足都是正当的

 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

 青年学生们就是我的药石

 笨得认真

第19课 行事的哲学:真情实意。谨慎为本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任尔“世态炎凉”

 适应不等于迁就

第20课 生命的哲学:积极乐观,不因年老而尘封生命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价值就表现在非常态上

 生命不因年老而尘封

 智者乐,仁者寿

第21课 入世的哲学:有所作为。淡泊名利

 有为有所不为

 名利归零,不提当年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22课 与社会自然相处的哲学:和谐为本,天人和一

 公德之心,人性之本

 走向天人合一

 无根之“化”即数典忘祖

第23课 奋斗的哲学:摒除杂念。全力向前

 要重过程,而轻结果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第24课 现实的哲学:活在当下,珍视眼前人

 活着,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告诉眼前人,他对你很重要

 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的

序言

北京大学,这所屹立百年的名校,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她是新文化兴起的摇篮,这里爆发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北大,这是一个和近代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地方。

只要是去过北大的人,就一定会为她的博大和厚重所打动。行走在未名湖畔,我们感受的是古朴的风韵;站立在图书馆前,我们感受到的是现代的气息。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北大的历史不断地绵延下去。 在北大绵延不断的历史中,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沧桑革命历程的完美结合,不仅为我们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形成了北大所特有的人文魅力。北大的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更加富有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名校,北大在教会学生知识本身之余,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了一种独特的北大人文精神,并因此对他们的人生智慧进行启迪。 人是精神的载体,说到北大的精神,就不能不说北大的人。在北大的历史上,作为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这里涌现了胡适、傅斯年、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蒋梦麟等一大批学者,这些学者以各自的行为和思想,共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属于北大的人文哲学体糸。

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心目当中的最高学府,成为每个求学者心中梦想着的天堂,除了北大所拥有的显赫的历史之外,恐十白也与北大这独特的哲学体系有关。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无论是事业上还是人生上的成功,都要有一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处在信念迷失、希望被彷徨所困扰的时候,北大这套独特的哲学体系正是为我们照亮前路、点燃希望的火把。

在北大这套独特的人文哲学体系中,有关于人生方面的感悟、事业方面的指导、处世方面的原则,亦有关于读书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涵盖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能够为我们所有的行为作出指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尽管这些先哲有很多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关于人生的哲理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那些北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有很多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只要我们懂得借鉴,那么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功也绝对不是不可能的。

在本书中,我们挖掘了很多有关北大先哲与当代优秀毕业生的真实故事,希望以切实的例子来感染读者,以真人和实例为读者详细解析这些已经融入了北大人骨髓的哲学智慧,给读者以做人和做事的启发。

内容推荐

墨非编著的《北大24堂人生哲学课》汇集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学子的思想精华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总结出了一些独到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以你的生命更充实,内心更强大,灵魂更纯净,并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编辑推荐

在墨非编著的《北大24堂人生哲学课》中,有关于人生方面的感悟、事业方面的指导、处世方面的原则,亦有关于读书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涵盖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能够为我们所有的行为作出指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尽管这些先哲有很多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关于人生的哲理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那些北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有很多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只要我们懂得借鉴,那么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功也绝对不是不可能的。在本书中,挖掘了很多有关北大先哲与当代优秀毕业生的真实故事,希望以切实的例子来感染读者,以真人和实例为读者详细解析这些已经融入了北大人骨髓的哲学智慧,给读者以做人和做事的启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大24堂人生哲学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非编
译者
编者 墨非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7507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5253466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