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永远镌刻着邓小平的名字。
英雄逝去了,但他的故事传唱不衰,后来者仍会以多种形式怀念他。曾珺主编的《邓小平题词背后的故事》以图书为例,就蔚为大观。
然而,这其中基本上没有涉及邓小平作为书法家的一面。实际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邓小平留下了数量众多、书法水平精湛的题词。这些题词,有的是缅怀烈士,有的是追忆史实,有的是揽景题胜……题材十分广泛。深入挖掘这些题词写作背后的故事,不仅可以了解这些题词的缘起,也可以从另外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邓小平光辉的一生。基于此,作者精选了邓小平近百幅题词手迹,对题词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读,使得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尤为难得的是,书中的近十幅题词,属首度公开发表。
曾珺主编的《邓小平题词背后的故事》收集了邓小平同志从1946年至1991年的题词、题字共100余件。按书写时间顺序排列,极具收藏价值。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等各历史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从不同方面表现了邓小平同志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其中有不少已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手迹不但富有教育意义、纪念意义,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杰作。
人民用鲜血赢得了自身的解放
——为涉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的题词
“为人民服务"
——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题词
景仙洲其人
——为景仙洲六十寿辰题词
对待双堆集战役胜利的正确态度
——为《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题词
一个两次为之题词的地方
——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题词
进军西藏的主力军
——为第十八军题词
妇女工作的重点
——为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题词
人民空军的诞生
——为《人民空军》创刊号题词
三大战役中的承前启后之战
——为淮海战役烈士题词
对儿童的关怀
——为庆祝国际儿童节题词
批判接受和整理科学遗产
——为《新编针灸学》题词
共产党员的工作方法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29周年题词
机要工作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为《机要工作》创刊题词
“我们的光荣是永远的”
——为《战斗与工作》创刊一周年题词
给即将结业分配工作的学员的赠言
——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题词
恢复和发展私营工商业的方针与政策问题
——为《重庆工商》创刊题词
出版发行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
——为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第一次分支店会议题词
1951年的工作任务
——为西南军区全体指战员题词
要重视利用广播这一重要武器
——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一周年题词
新时期工人阶级肩负的任务
——为重庆市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题词
用红油漆涂刷保存下来的手迹
——为川西行署区名山县烈士纪念碑题词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成立暨
第一期开学典礼特刊》题词
民族团结才能建设新中国
——为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题词
“男女一起发动”的方针
——为《西南妇女》创刊号题词
普及全民体育运动
——为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题词
培养民族干部是各民族团结一致的一项关键工作
——为西南民族学院第二期开学典礼题词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
——为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题词
与刘伯承的联名题词
——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题词
年青一代要注重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
——为吉林大学题词
红八军的丰功伟绩
——为广西红八军烈士纪念碑题词
壮族英雄韦拔群
——为纪念韦拔群牺牲三十周年题词
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为刘胡兰纪念馆题词
对一个普通士兵的赞扬
——为学习雷锋活动题词
六万大山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手迹
——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题词
号召向标兵学习
——为南京路上好八连题词
防洪斗争的伟大胜利
——为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为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二十周年题词
视死如归向警予
——为《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题词
军事科学院诞生的前后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院20周年题词
学习先进的取经之旅
——为日本公司题词
“太极拳好’’
——为日本太极拳爱好者题词
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和平医院题词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05舰题词
缅怀英雄英勇奋斗
——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题词
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者
——为《纪念柯棣华》题词
唯一一幅为一套丛书的题词
——为《星火燎原》丛书题词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为纪念“二七”大罢工60周年题词
对李大钊的崇高评价
——为李大钊烈士陵园题词
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
——为北京育才学校编写的校史题词
当代保尔张海迪
——为号召向张海迪学习题词
“一字之师”的故事
——为号召向朱伯儒学习题词
《红旗》杂志的历史使命
——为《红旗》杂志创刊25周年题词
培养在军队和地方都能发挥作用的新型人才
——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题词
净化社会风气的新生事物
——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展览题词
杜重远烈士的光辉业绩
——为杜重远烈士牺牲40周年题词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永垂不朽!”
——为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殉难四十周年题词
寄情大好河山
——为镜泊湖题词
对延边的关怀与鼓励
——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题词
垂爱“广播战线上的一朵小花"
——为庆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剧团成立
三十周年题词
草原上走来的红色文化工作队
——为内蒙古乌兰牧骑题词
“提高水平,为国争光"
——为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题词
书写时间与落款时间不一致的题词
——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补写的题词
——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海上世界"
——为明华轮题词
创办经济特区的路子是对的
——为珠海经济特区题词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
对宝钢人的期望
——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题词
利用外资的“试验田”
——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题词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为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题词
修复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
——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题词
对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经济报纸的关心
——为《经济参考》题词
“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为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首次考察南极题词
打响防治地方病的保卫战
——为防治地方病工作题词
对爱国华侨陈嘉庚的评价
——为画册《陈嘉庚》题词
架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
——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词
上党战役出奇兵
——为上党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题词
“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为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题词
“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士纪念碑题词
对一位杰出女性的评价
——为宋庆龄纪念碑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题词
“江淮英烈永垂不朽”
——为江淮烈士纪念碑题词
“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
——为李硕勋烈士纪念馆题词
“新华书店五十春秋"
——为新华书店五十周年题词
致壮烈牺牲的勇士
——为杨同公烈士纪念碑题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为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题词
“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为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题词
对吴玉章的崇高评价
——为吴玉章塑像题词
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画册》题词
《大公报》的变迁
——为香港《大公报》复刊四十周年题词
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为纪念路易·艾黎题词
《人民日报》的沧桑往事
——为《人民日报》创刊四十周年题词
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盛会
——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题词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究竟是什么
——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纪念文集》题词
香港《文汇报》的新生
——为香港《文汇报》创刊四十周年题词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殷切希望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题词
“冲破天险绝路逢生”
——为河南焦作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题词
中国少年儿童组织的发展变迁
——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四十周年题词
独当一面开展军事斗争
——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六十周年题词
“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周年题词
“八六三”计划的出台
——为全国“八六三”计划工作会议题词
双堆集,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东南部,地处解河、浍河中游之间,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因当地有两个遥遥相望的大土堆而得名。这里原本只是广袤的淮北平原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但因为淮海战役中那场“承前启后的关键”的战役发生在这里,便使得“双堆集”这个地名闻名于世了。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毛泽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准备彻底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其中,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中原两支野战军和华东、中原两军区,以及晋察冀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共约60万人。为了巩固江淮,屏障南京,国民党在此调集了近80万兵力,企图以优势兵力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这其中,受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的黄百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四个兵团和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都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精锐部队。
敌我兵力的强弱一目了然。面对强敌,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其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有临机处置前线战事之权。
1948年11月6日傍晚,华东野战军以近一半的兵力向徐州东侧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发起猛攻,淮海战役正式打响。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约十万人在碾庄圩一带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黄百韬也被击毙。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解放军下一阶段的进攻重心就是黄维兵团。黄维兵团下辖四个军和一个机械化快速纵队,总兵力12万余人,大部是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当时,黄维兵团与东北的廖耀湘兵团和华东的邱清泉兵团并称国民党军三大王牌兵团。
黄百韬兵团被围时,黄维兵团受命东进,准备北上参战。当他们带着大量重武器闯入河流纵横的淮北后,遭到了解放军小股部队和地方武装的不断袭扰,行动迟缓,先头部队直到11月下旬才进入蒙城地区,企图同由徐州南下的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和从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会合,重新占领宿县,恢复徐州和蚌埠之间的交通。
趁黄维兵团立足未稳,国民党几大兵团尚未会合之际,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打起了阻击国民党兵团合围的战斗。11月25日,黄维兵团被牢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根据总前委的部署,中原野战军所部从四个方向逐步压缩敌人,逐渐缩小包围圈。黄维兵团不甘心在包围压迫中坐以待毙,多次试图突围,但都被打了回去。到12月2日,黄维兵团十余万人被压缩在不到五公里的狭窄地区内。12月5日,邓小平等总前委领导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的命令,要求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
12月6日,在最后劝说无效后,中原野战军发起了最后的攻击。战前,邓小平做动员讲话时说:“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兵团,即使这一仗把中野拼光了,其他各路野战军还可以继续取得革命的胜利!”考虑到双堆集战场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黄维兵团又拥有杀伤力极强的重武器和坚固的野战工事,倘若硬攻,解放军兵力损失会极大的现实情况,中原野战军改变了战术。担负歼敌任务的各个纵队,都广泛开展了近迫作业,日夜挖掘战壕,并在战壕内构建完整的进攻阵地。到12月13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不到1.5公里的狭小地域内。就在中原野战军同黄维兵团展开决战的同时,为了迅速解决劲敌,华东野战军也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参加作战。12月13日晚,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打响了。
P9-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