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106辑)
内容
试读章节

这是《一甲子的未亡人》书中一句话,也是张敏之家人从大陆去澎湖后的境况。

1949年6月上旬,张家随同山东流亡师生抵达澎湖,由大陆渡海而来,欲避开岁月的险恶,却迎面撞上了无妄之灾。9月15日,张敏之因抗命军方强征学生入伍,被澎湖防卫司令部关押囚禁,军方施以刑讯逼供,捏造“罪名”,又于11月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侦办。随后,张敏之的夫人王培五女士便带着六个未成年的儿女去了高雄友人家中暂时落脚。王培五明知丈夫的罪名是“莫须有”,起初以为到台湾后便能为他洗清,奔走台北以图斡旋营救,先是求援于张敏之昔日的恩师,时任“财政部司长”的崔唯吾。崔的太太是“国大代表”,王培五在求援信中说:“生以孤立无援,叩天乏术,敢乞吾师代为剖白,设法营救,倘蒙为力,请派代表前来,拍电已属无及。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崔唯吾邀集了山东来台的“省府委员”“议会议长”“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等要员名流,联名致函,向当时台湾最有权势的陈诚、彭孟缉陈情鸣冤,未得到任何回复。做过山东省参议会议长的裴鸣宇老先生,奔走各方,提出了26项对被告有利的证据,指出判决书14项错误,也于事无补。当年12月11日,张敏之蒙冤罹难于台北马场町,成了这里最早的一批政治殉难者。此处两蒋时代施以“国家暴力”的死亡之地,现已辟为“马场町纪念公园”,新建的纪念碑日:“1950年代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志士,在“戒严”时期被逮捕,并在这马场町土丘一带枪决死亡。现为追思死者并纪念这历史事迹,特为保存马场町刑场土丘,追悼千万个在台湾牺牲的英魂,并供后来者凭吊及瞻仰。”死难者的英魂亡灵受到礼遇,标示了台湾社会今天取得的进步,也是对为追求社会正义而献身的志士们的告慰。

张敏之遇害的次日,暂住高雄气象站的子女们尚不知情,母亲去了台北。当张彬看到当天报纸上登载的一行“台湾岂容奸党潜匿,七匪谍昨伏法”的粗大黑体字时,不知所措,浑身发抖,他猛然意识到再也见不到温良慈爱的父亲了。他赶紧去找姐姐张磊,姐姐也已知道了噩耗。收留他们的管伯伯无奈地说:“长官交代,这里是不能再住了,容留‘匪眷’会招来麻烦。”张磊央求说:“让她和弟弟妹妹多住两日,妈妈回来就离开。”六个孩子焦虑地等着母亲的归来。仅比张彬长一岁的大姐对大弟弟说:“彬啊,你是长子,以后这个家,就要靠你了。”张彬听了,心中更加沉重与茫然。巨大的创痛延至今日,张彬说,他从来不想去看任何与父亲有关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一看就有锥心的疼。

两天后,匆促料理完丈夫后事的王培五回到高雄,带上一家人就此开始了逃难生活。王培五在高雄火车站找到张敏之昔日的一位学生,说明了身背“匪眷”之名有可能给他带来的麻烦,这位年轻人痛快地答应师母一家先安顿下来。可是没多久,“警总”人员尾随而至,以解聘相威胁,张家只好离去。前路茫茫的寡母走进了教堂祷告,这位虔诚信仰基督教的女性,在走投无路中冀望于神的护佑。接待他们的牧师甚表同情,清理出一间小房子,安置下母子七人。随后麻烦又来了:当局限令离开。难道上帝的使者也在无孔不入的威权面前胆怯了?妈妈那么虔诚地信奉上帝,妈妈不生气吗?幼小的张彬这样想。这位坚强的女性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堂,没有抱怨,没有丧气,她的坚强与忍耐让一家人等来了转机。张敏之昔日的同学李先良,从台中发来电报说,前青岛保安旅高芳先将军率部驻扎彰化,愿意照料张家母子。高芳先擅武术技击,先是组织民间抗日武装大刀队,让日伪军闻风丧胆,山东抗战期间有“崂山之狮”的称誉,后改编为正规军,虽一路擢升至少将师长,仍不改江湖侠气。张敏之担任青岛市参议期间,为高芳先上过课,高感念旧谊,在故旧家人落难之时伸出援手。

P28-30

后记

大爱无疆

冯克力

本辑《老照片》里,有两篇“家庭励志”的故事。一是杨潜的《张敏之家人的“大江大海”》,另一篇是张聿温的《怎样父母怎样情》。巧合的是,这两家的故事都始自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发生在几乎相同的时段,只是前者在台湾,后者在大陆。

身为教育家的张敏之,在犬陆政权易帜之时,矢志追随败走台湾的国民党,率八千流亡师生从山东辗转抵达澎湖,因抗命军方强征学生入伍,竞被诬以“涉嫌匪谍”,惨遭杀害。张敏之身后留下六个未成年的子女,孤儿寡母,在政治歧视下艰难度日,备受磨难。幸赖为母者坚强不屈,于颠沛流离中将孩子们呵护、哺育成人,儿女们也不负母爱,奋发自励,品学兼优,个个事业有成。

如果说,张敏之家人早年的不幸,是因为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迫害,那么张聿温一家的遭遇,则缘于当年大陆农村普遍的贫困。对于贫困的由来,作者有清醒的认知,他在文中写道:“走合作化道路,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陷入了一穷二白的恶性循环。父母在生产队劳动,风里来雨里去,一年没有个歇息日,年终决算,一天工值不过一两毛钱,有一年甚至只有八分钱……”而他们家又孩子多、劳力少,以致他的两个弟弟先后因贫病夭折。即使这样,他的父母哪怕头拱地,也要千方百计供他和几个妹妹上学。

作者深情回忆了父亲为给他凑够学杂费,在学校附近叫卖冰糖葫芦的往事:“有一年寒假过后开学,我在淄博五中校门口低头徘徊不敢走进去,还特别害怕碰见本班同学,因为兜里的钱不够报到须交纳的学杂费。此时,父亲正扛着‘酸粘’(即糖葫芦)竿,冒着寒风在街头叫卖……父亲过一阵就来校门口告诉我一声,‘快够了’,‘再等等’。临近中午,父亲终于面露喜色地塞给我一大把零钱,是他为我攒足了的几元钱学杂费!”

这般的父爱,能不感天动地!

正在发稿的时候,闻知四川阆中法院“公判”讨薪民工一事。欠薪久讨未果,民工情急之下或有违法举动,法院依法究判,亦在法理之中,然“公判”之举,显有“震慑”之嫌。

震慑谁呢?那些被欠薪的民工吗?

焉知,他们中间就没有为给子女凑足学费而来的父亲?

目录

谭金土 1932年:上海一家外企的影像志

杨 潜 张敏之家人的“大江大海”

张聿温 怎样父母怎样情

淮 淮 短暂的相聚

崔 英 我的外婆廖英芬

杨衡善 永远的罗家胡同十六号

王运东 追忆父亲王大中将军

王雨展 奶奶参军记

林冠珍 北美红雀行动:接盟军战俘回家

李承言 四十年前师生情

郭胜华 一关又一关

王晓勇 小学印象

张进仁 我的两位恩师

王 毅 回忆淄博联师教师轮训队

沙开胜 肖像背后的故事

冯克力 大爱无疆

内容推荐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丛书1996年出版,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名人一瞬”、“旧事重温”、“故时风物”、“私人相簿”、“人生况味”、“人与摄影”、“逝鸿片羽等栏目,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

本书是《老照片》(第106辑),内含谭金土的《1932年:上海一家外企的影像志》、张聿温的《怎样父母怎样情》、王运东的《追忆父亲王大中将军》等文。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书是《老照片》(第106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106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主编
译者
编者 冯克力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7942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2016033149
中图分类号 K26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16:56